close

📖曾有海外道親反應中文程度閱讀道書很困難,希望可以將道書影音化,

 🔊試著將這一篇序文用Ai朗讀。

給求道人的一本書《起信篇》求道的意義Ai朗讀-b(未完)

 

離苦雖然很抽象,但只要你求過道,仔細去體察自己的生命,會發現自己不再那麼痛苦。為什麼不再痛苦因為能夠放下。

 

■放下,饒了自己

   看開、放下,幾乎是所有修行者的口號,但說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因為每個人都習慣於「追求」,而追求的結果往往是「求不得苦」。

   求道讓我們可以「放下」,放下後不是什麼都沒有,相反的「不求自得」。心靈的平安、喜悅、成長,在放下追求後自然形成。

   我們一生都努力不懈的工作,追求幸福快樂的人生,但是成功總是不在手中,而在我們前面向我們招手,當我們向前進一步,成功的標準也向前一步,擁有一百萬的人目標一千萬,有一千萬的人,追求一億,永遠達不到理想的目標。

   終其一生追求著無止境的名利富貴,忙碌時還可以麻痺自己,一旦獨處時靜下來,悵然若失的痛苦難以自拔。

名利以外,無邊的感情與恩怨是非,像巨網纏繞般,綑綁著我們,心靈終日沉浮在此起彼落的煩惱大海。

   有時疲憊不堪,有時慨嘆人的鬥爭,比動物相殘更無情,想脫離這一切追求、競爭,卻又沒有其他的選擇。

   身不由己的任煩惱蝕刻我們的心靈,日復日年復年在「追求卻不滿足、痛苦卻又無法放下」的惡性循環中求出無期。

    這似乎是每個人的生命縮影,但對得道人而言,這將成過去,因為我們曾經在求道時放下過這一切,從此命運大轉彎。

■在求道時放下

   在求道儀式中,明師一指的當下,我們曾暫時忘記平日的煩惱,放下一切追求,曾有過短暫的「放下」。

   但是求道後,又拾回原來的人生。

   這個「放下」雖然短暫,卻是我們生命中第一次覺悟的經驗。這個「放下」的經驗在禪宗稱為「禪定」,在淨土宗稱為「一心不亂」,不論禪定也好,一心不亂也好,其作用就是完成「超生了死」的條件。

   就在這短短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成為解脫者,曾經親見淨土又回到凡間,而且將來命終後必再回到彌勒淨土的「超凡」之人。

 

■醒覺

   因為放下、離苦,人生猶如大夢初醒。有人形容求道是一種醒過來的感覺,突然醒來,發現大多數人都在醉生夢死之中醒不來。

   雖然身處一樣的紅塵,做一樣的工作,追求一樣的名利,但不知不覺心靈已在蛻變,人生的意義不再只是追名逐利,開始對物質、金錢、食、色等欲望逐漸淡泊,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開始想為身邊的人做些什麼,開始自省自責,不再只看到別人的錯,看不到自己的錯。

   這便是求道在我們生命中初步的作用,求道的時日越久,生命的改變與提昇越顯著。

當然也許有人求了道仍然看不出改變,即使一輩子都沒改變,在死亡的剎那會改變,回理天以後更有仙佛來接引教導。所以只要求了道,生命便註定要改變,去惡向善的改變。

   簡單的說求道以後會比求道前「更有良心、更有智慧」,且從良心、智慧為起點,開展出一個新的人生,邁向超凡、入聖、成佛。

   如果這樣形容太抽象,那麼更具體的來看求道後的改變。

 

1、對真理產生興趣,比一般人更喜歡真理,且能夠體悟真理。

2、自然的改掉不良積習,戒除煙、酒、賭、毒。許多歧途少年,求道後就漸漸脫離歹路,回歸正軌。 

3、智慧增長,求道後許多過去不懂的道理都無師自通,三教經典原本不懂,求道以後非但看懂了,還能將經典實踐在生活中。體悟超過學者的文字知見。

4、命終時安祥柔軟,這是其他宗教所沒有的,求過道的人即使沒有修行,臨終仍有仙佛接引,往生淨土,所以命終時面露安祥,肢體柔軟。 

別以為這四點改變,要在努力修行的前提下才可能發生,其實不然,舉一個後學自幼一起長大的鄰居的實例:

 

小豆的故事

 

   多年前渡了從小一起長大的鄰居大家叫他小豆,小豆高中時升學壓力太大導致精神崩潰,精神官能症嚴重到不能穿衣服,每天光著身子,捧著雙手,深怕自己被污染了,由於他的手不能碰任何東西,只好由家人餵食,後學帶他去求道時,他在佛堂的洗手間洗了二個小時的頭髮。洗完又為了把掉落的頭髮一一撿起來,佔據浴室不准別人進去,後學百般勸導他才從浴室出來,好不容易完成求道。

 

   求道以後不久,小豆的病竟然不藥而癒,擺脫了精神官能症,重拾書本考上大學,過二年可以工作了,在傳播公司製作公共電視的節目。又過了二年結婚了,他始終不信道、也不修道。但只要你求過道,生命一定會開始轉變,也許不是眼前一天、兩天,也許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終有洗心革面的一天。

 

   二年前小豆約後學弟弟爬山、游泳,帶著釣具、烤肉用具,邊垂釣邊烤肉,弟弟笑後學說:「你一天到晚說求道以後人生會改變,求道會超生了死,你看小豆,病是好了,釣魚烤肉,嘴裡講的都是名利,這樣的人怎能往生淨土?」雖然如此,後學仍堅信小豆終會改變。

 

   今年小豆結束他的工作,拜師學藝在菜市場賣起滷味,後學的弟弟又笑後學:「你看小豆越來越墮落,操起殺業來了,滷一大鍋的雞腿、雞腳、雞脖子,怎麼上天堂?淨土都給他臭死了。」雖然如此,後學還是堅信小豆終會放下屠刀,自性的種子雖然遇到貧瘠的土壤,但假以時日終會發芽。

 

   果然小豆不到一天便收攤了,擺滷味攤的結果是怕極了肉,吃素了。

 

   雖然他仍然不信道不修道,但卻吃素。他說:「醫學書裡面說,素食吃到肚子裡二個小時就消化了,而肉吃下去兩個星期都消化不了,在胃裡都腐爛了,把胃壁也腐爛了卻仍沒有化掉,一想到我的胃裡還有二星期前吃下的肉,就吃不下肉。」現在逢人便說肉之毒害,勸人吃素。(小豆持續吃素,開生機飲食店至今已經二十多年)

   求道雖然沒有讓他從慈悲的角度不殺生,卻讓他從科學的角度素食,後學弟弟終於認同「求道確實可以改變一個人於無形當中」。

   這時,再認真的回顧小豆求道前後,發覺求道多年來並非沒有改變,變得愛好自然、愛談真理,只是還有太多未除掉的習染,令人看不到他的改變。

   每個人求道後生命都產生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無法靠自己的能力或意志達成,但只要求道,神奇的變化就會產生。小豆因為後學持續追蹤,所以看得到他的變化,其實只要求過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變化。

   檢視了求道後生命的抽象、具象轉變後,我們要更上層樓來探討求道在佛法上、修行上的意義。為什麼要談佛法、修行上的意義? 

   因為這時代,普遍性的物質已無法滿足人們需求,除了溫飽以外,人們需要心靈的糧食,需要精神層面的提升成長,這已是人類的共識,於是修行不再是宗教專屬,更多靈修方式,成為許多人追求精神糧食的方式。

  

 

 

而在諸多修行方式中,佛法因有綿密理論依據,而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終極解答,但深奧的佛經很難懂更不要說契入修行法門。

   求道,提供一個修持捷徑,也是佛法的捷徑,對於正在修持佛法,或禪修的人,求道可以提升修持的層次境界。

   人生如果以開悟、見性、成佛為目標,千萬別錯過求道這個開悟捷徑。

 

 

求道在修行上的意義︱見性成佛

   嚴肅地從修行的角度來看,求道是開悟見性,是蒙佛授記,是開啟智慧之眼,是開啟良心之鑰。

   簡單的說,求道是「見性」而見性的作用在於「解脫」。

   解脫什麼?

   生,解脫煩惱;死,解脫輪迴。

   求道,徹底解決「生」與「死」的一切痛苦、迷惘。

   生:求道可以使我們開悟見性,開發生命中無限潛能,使智慧流露、能力增強、人格提昇,從墮落痛苦中脫困,開創清淨喜悅、解脫自在的人生。

   死:求道可以解脫生死輪迴,讓我們無所畏懼於死亡,臨終時不恐懼、痛苦,面露祥和,體軟而不僵硬腐臭,甚至滿室生香。且命終後往生淨土,不再受六道輪迴(地獄、餓鬼、畜牲、人、天、阿修羅)流轉之苦。

 

   求道對我們修行上的迅速提升有:

一、開佛智慧

二、改變命運

三、超生了死

四、解脫煩惱

以下來探討這四點提升

一、求道是開佛智慧︱開悟見性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佛。

   求道,是成佛的第一步。

   妙法蓮華經說:佛陀因為要完成一大因緣而出現於世間,也就是說佛陀出現在世間的任務是在於「令每一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

-              而求道是「開佛知見」,也就是開啟我們每個人生命中如佛一般的智慧;修道則可示、悟、入佛知見。

 

   我們每個人都有和佛一樣可洞悉真理的智慧,只是被塵境、外緣擾亂而遮蔽了原本光明的自性(佛性),而求道便是開啟這被塵封已久的自性(佛性),也就是禪宗所謂的「明心見性」。

   開佛知見、開悟見性這些修行名詞,對我們人生有什麼實質意義呢?開悟見性,在我們生命起什麼作用?

   「開悟見性」是一把鑰匙,開啟我們生命智慧、慈悲之門,指引我們脫離黑暗、罪業、宿命的掌控,而走向正義、真理、解脫。

 

   開悟、見性,不是遙遠空泛的名詞,譬如六祖惠能不識字,卻可以契悟佛理,點化無數禪師,承擔起一代宗師的重任,便是典型開悟見性的生命展現。

   一般人以為不識字、不讀書便沒有智慧,事實上智慧是每個人本自具有的,而不是需要學習的,但如被塵埃遮蔽,則必須有明師指點開啟。

   六祖惠能般的智慧,在許多道親身上可以看到,早年許多道親原本不識字,求道後非但可以閱讀經典,體悟真理,還能講經說法,這種實例在早期道場比比皆是,而這就是開悟見性對智慧的影響。

   「開悟見性」不是高僧大德的專利,是每個道親求道後必然經歷的事實,不分年齡、不分智愚,都會經歷開悟見性。求道,不論老少智愚,都會有開悟見性的過程,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展現,可以歸納如下

幼童

   幼兒求道後,情緒往往比求道前安定。也有嬰幼兒求道前難養、難帶的,求道後變得好帶不易生病,也許是仙佛保佑的關係吧﹗

   學齡道親,求道後更乖巧聰明,心靈不易受汙染,不易染上惡習。大環境影響下,也許難免上網、玩手機、打電動,但不至於沉迷成癮。

學生

   求道後比求道前容易集中注意力,事半功倍的突破了學習障礙。雖然難免有升學壓力,但是不會過度執著。

   如有修持三寶的經驗,則懂得收心的方法,常用三寶可以幫助專心聽課,專心讀書。

   更能從容應付考試,不會被壓力壓垮,不會在競爭中迷失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