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著相於外 一起念

若著相於外 而作法求真 或廣立道場

說有無之過患 如是之人 累劫不可見性

但聽依法修行 又莫百物不思 而於道性窒礙

若聽說不修 令人反生邪念 但依法修行

無住相法施 汝等若悟 依此說 依此用

依此行 依此作 即不失本宗

相反的 你不執空 著相于外   作法求真

著相於外 認為要修這個法 修那個法

來求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 不需要求

那是本有的 所以叫本性嘛 不是說

你一定要修這個法 修那個法 才可以得到的

這叫著相于外 作法以求真

真如本性 你要去悟它 所謂悟

就是醒悟過來了   覺醒了 我有真如本性

信己身有真如法 不假外求

我們一般人 都認為自己什麼都沒有

除了這個一直要走向老病死的肉身以外

一直走向衰敗滅亡的肉身以外 什麼都沒有

只有這個身體 這身體還一直壞掉

眼看著它一直壞掉 腐朽掉

所以每個人都很慌

所以要抓住一些很實在的東西

抓住一些很實在的東西 著相

世俗的人也是一樣 著相於外

修行的人也是會 作法求真

修行人就是要做法 要修這個法 那個法

因為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

看能不能通過這些修行 得到一個真如

永恆不變的真如 那世間的人也是一樣

他也是做種種的法 做世間法 也是要求

求一個恒常不變的珍寶

所以大部分人呢 世俗的人就是

越聰明的人 注意 越聰明的人 越斤斤計較的人

他慢慢覺得 什麼名聲啦 親情啦

這些都不夠真實 甚至事業 也是隨時會

眼看他起高樓 眼看他樓垮了 美貌 也是會變的

什麼東西最恒久 我告訴大家

鑽石恒久遠 一顆永流傳 (廣告詞)

所以像我們第一家庭

最喜歡那個珍珠 喜歡那些珠寶 就是這樣

這女人很聰明的 她最後就知道 那個東西最恒久

它不會變的 幾十年 幾百年不變的

這也是一種求真 那個求真

也是要做很多的法啦 也是要作法 要玩法求珍

此珍非彼真那 這個珍 珍珠寶貝的珍

這叫著相於外 不是玩法求珍 就是 作法求真

求真如 不相信己身有真如法

真如本性 最寶貴的東西

身體已經很寶貴囉 還有更寶貴的

眼睛已經很寶貴了 還有比眼睛更寶貴的

眼睛比鑽石寶貴的 你沒有眼睛 有鑽石

你也看不到 手也比鑽石寶貝 大家都不曉得

沒有手 你鑽石也沒有辦法摸 沒辦法賞玩

但是還有比這個身體更寶貴的 真如本性

你說   看不到 看不到 可以覺

覺悟得到 覺悟得到 常常去覺察你

不要老是想我看到什麼 我聽到什麼

六根返源 這個覺性 到一個程度以後 它就活過來了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你法身 活過來了 好像人從夢中醒過來了

你就會有一種生死不能切割的一種覺悟

不被拘限了 不被這個肉身 還有環境 所拘限了

一種覺悟 所以說 著相於外 就會 作法求真

作法求真 又覺得好像一直求不到

這樣修 那樣修 開始 到底真如在哪裡 本性在哪裡

有一點落空的感覺 我修法修了半天

也看不到真如 我念了幾萬遍的經典 像法達一樣

頌經三千部 看不到本性

我打坐 一天坐四五個小時 看不到本性

本性 不是那樣去看的 總之

你想要借著什麼方法 來看到本性 這都是錯誤的

你借著什麼方法 來看到本性

就表示你要通過那個方法 本性才會出現嘛

那本性就不是內在的啦 就是外在的啦 好像數學

你要經過學習 還有老師的指導 你才學得會嘛

好像彈鋼琴 你不會本來就會的 都是要經過…

就是經過學習才會的 這是外來的

那就不是本有的了 本有的就叫恢復 恢復它

所以 作法求真 又求不得 就會進入第二步

廣立道場 就乾脆建立道場 建立寺廟啦

看得到啦 就很實在 這是道場 建立道場

真如本性不可體會 沒辦法契悟 沒辦法契悟

沒辦法契悟怎麼辦 沒有覺察到真如本性

只好用說的 吃不到東西 用講的嘛

我吃不到餅 我用講的 畫餅充饑 用討論的嘛

沒辦法世界大同 用講的 叫願景嘛 現在講願景

用說的比較快(台語) 所以 說有無之過患 說有道無

說有道無 在那邊討論 本性是有啦 還是無啦

還是非有非無啦 空口說白話 說有無之過患

如是之人 累劫不可見性 現在我們看喏

現在所謂萬教齊發 大部分都走這個路線

要麼就是 修法求真

我一天要花多少個小時去修行

要麼就是廣立道場 說有道無 都是這樣子

其實要覺悟本性 很簡單那

注想天心 注想天心 常常去看它

好像那個中風的病人 你一直叫他

回來喔(台語)

他就回來啦 就盯著它 呼喚它 要恢復過來

所以 如是之人 累劫不可見性 像這樣子的人那

不管他怎麼樣子修這個法 修那個法 要向外求真如

或者說是建立了一大堆的道場 說有道無

累劫不可見性 經過多少的生生死死

甚至地球 成住壞空 他都見不到本性

因為認為本性在外

但聽依法修行 所以要聽 要聽話 要依法修行

祖師就是傳法嘛 依法修行 我們也傳法

依照很簡單的圓頓之法 圓覺 頓悟之法

明師一指 守護不失 就好了 不是守那根指頭

而是指回來 不離自性就好了 自己的本性

不要離開 一離開就趕快收回來 好像

如雞孵卵 好像母雞在孵這個蛋一樣

不能跑掉的 母雞有時候孵蛋 它會跑掉

牠去吃個東西 趕快又回來 牠甚至在吃東西的時候

牠耳朵還一直在聽 看有什麼動靜

還在關注那個卵 然後跑回來

所以這就是什麼 依法修行 祖師傳的也是同樣的法

見性之法嘛 還有什麼法 就見性之法

我們都傳給你啦 還簡單的不得了

用剛剛這個譬喻 雞在孵蛋嘛 蛋就在這裡

那你的心 就是那個雞 不要去到處亂跑 趕快回來

又莫百物不思 而於道性窒礙 也不要什麼都不想

而於道性窒礙 道的本體 不是什麼都不想

它是什麼都不執著 而不是什麼都不想

什麼都不想 也是執著 執著這個不想 執空

智慧廣大 道性如是 智慧廣大 能生萬法

依法修行 念念 不離自性   念念不住

不要住在外面 不要粘著 粘在你所追求的

討厭的 喜歡的人事物時地上面 發現自己粘住了

趕快收回來 你的手如果被粘住了

你會趕快收回來 你不會說   就粘在那兒啦

不會啦 趕快收回來 無論如何 也要把它拔回來

那心粘住了 你就不會收回來

我們心很容易粘住哎 粘在你所在乎的一切上面

粘在那裡 趕快收回來 那收回來之法

已經傳給你啦 一念之間而已嘛 轉念即成

念頭能夠轉回來就好了 若聽說不修 令人反生邪念

你不要聽人家說 作法求真

廣立道場   說有無之過患 乾脆就不修了 反生邪念

不要亂修 也不要不修 依法修行

他一直強調依法修行 就是他有傳見性之法

我們也是 我們傳見性之法

你就依照這樣來修行就好了

老老實實 本本份份 依法修行 二目回光嘛

一點真太陽 很簡單 終日煉神光

像我們傳的不是聲聞之法 而是菩薩見性之法

見性 其實也很單純 就是眼光回光 收回來

看回來 我們說神 我們常常講說神 神看不到的哎

無形無相 神通廣大 但是你看不到祂

廣大靈感 救苦救難 觀世音菩薩 你看得到嗎

看不到的 彌勒祖師 你看得到嗎 看不到的

老母更看不到了 但是 每個人都有神

什麼神 眼神嘛 有沒有聽過眼神

你聽過耳神 鼻神 舌神嗎 沒有 只有眼神

眼睛就有神 所以看眼睛就知道

你神就在那裡 或者說兩眼無神

眼睛有神 不是說它眼睛很亮 不是的

穩定 眼神很穩定 凝聚 不動搖 這是神

那我們眼睛為什麼無神 東張西望 眼光散亂

飄動不安 養成那個習慣以後 他眼睛在那邊

要麼就會移動 我們看一個人 眼睛很喜歡移動

移動 不自覺地移動 或者眼光散掉

渙散 眸子眊焉《孟子‧離婁》

這就是沒有回光 沒有迴光返照

但依法修行 無住相法施

不住相 不住法 行於佈施

不住相 一切法都能夠施 無住相法施

發現心 我們剛才講了 手粘到了

趕快收回來 一樣 心粘到哪裡了 趕快收回來

不要住在那裡 叫不住相 粘在相上面

趕快收回來 收回來以後呢 行於佈施

佈施些什麼呢 佈施金錢 財物嗎 不是

佈施法 不是嘴巴一直去說法 不是

一切法都可以佈施 看到青山綠水

拿來佈施供養 心中有一個歡喜心

拿來佈施供養 內法 外法 一切法都可以佈施

一呼一吸都可以佈施 吸氣 吐氣 都可以佈施

所以一切法都是真如法 都可以拿來佈施

無住相法施

汝等若悟 依此說 依此用

依此行 依此作 即不失本宗

所以首先要悟啦 要悟 但悟自性

覺悟是你的本性 悟性 很簡單那 不住相

你自己很清楚自己住什麼相 你很清楚嘛

什麼東西讓你心粘在那邊 就收不回來的

那就是你要修的地方啦 粘在那裡 就不行

就掛在那裡 掛礙 心就掛在那裡 就被它礙住了

看什麼東西 讓你心一直想 一直想 一直往那想

那就是你要不住相的地方 你所要不住的相在那裡

你所要不住的相在那裡

像今天才一個年輕人來找我 沒有求道的

他說他沒有欲望 他說有時候

一二萬塊帶在口袋 掉了 他也無所謂

掉了 就算了 坐在樹下 坐一整天也不覺得厭

無所求 沒有欲望 他是不住這些相

這是很特殊的一個年輕人 但是他住什麼相

我說 你很容易情緒失控 他住這個相 情緒失控

所以他要修的 就是這個 怎麼樣讓自己

不要情緒失控 這心好像要爆炸掉一樣

這每個人都有他所住的相 當然你有你不住的相

有人說 我不重視美貌 但是你有你重視的東西

你不重視金錢 你有你重視的東西

看你重視什麼 你落在哪一個相裡邊

你能不能夠不住 這就是悟

真正不住相的人 不是在那邊 傻楞楞

什麼事都不做的 不是

真正不住相的人 就會行於佈施

他發現生命的實質 就是行於佈施

無所住行於佈施 無所不施 無所不施

地水火風 都可以佈施 身體裡面就有地水火風

都可以佈施 舉手投足 都可以佈施

每一個念頭 都可以拿來佈施 每一個善念

都可以佈施 就是一種付出 施予

那生命除了施予以外 沒有別的 互相施予

就好像花 它佈施它的美麗 佈施它的芬芳

當然它佈施的還很多 不只是這樣

最後它還會結果 它果實 佈施它的甜美多汁

哪一樣東西不在佈施 每一棵樹都在佈施

每一根草都在佈施 這世間什麼東西不在佈施

你的手也在佈施 佈施你的身體

為你的身體服務 哪一個細胞不在佈施

所以悟 那麼就可以 一定要若悟自性

就可以怎麼樣 三十六對 去度化眾生

依此說 依此用 就是依照前面講的三十六對

來代天宣化 不失本宗   不會失去宗旨

不會亂說亂做 或是不說不做

所以 汝等若悟 這點是很重要

不能光學這些方法 看你有沒有悟本性

不要把悟本性 看得這麼困難 看得這麼困難

沒有那麼困難 就是我剛才講的 要醒察自己

你住在什麼相裡邊 收回來 有個收回來的地方

收到這裡來 收不回來也要收 收不回來

不能放棄啦 收不回來 表示你執著太深

收回來 收回來 又跑去 再收回來

慢慢慢慢以後 你的心呢 就有一種慣性

本來我們心的慣性 就是向外的

慢慢你的心的慣性是回來的 反者道之動

心不是往 不是往而不返那 往而能返

往而能返 你出去 它的慣性是回來的

然後感應道交 有感應就出去一下

好像手伸出去 再收回來

若有人問汝義 一起念

若有人問汝義 問有將無對 問無將有對

問凡以聖對 問聖以凡對 二道相因 生中道義

如一問一對 餘問一依此作 即不失理也

設有人問 何名為闇 答云 明是因 闇是緣

明沒則闇 以明顯闇 以闇顯明 來去相因

成中道義 餘問悉皆如此 汝等於後傳法

依此轉相教授 勿失宗旨

他就舉例來說 如果有人來問你義理

看他問些什麼 不要光想說 我心裡就這一套啦

更不管對方有什麼問題

只管說我要把這一套灌輸給你 很多人會這樣子

很多父母也是這樣子

他有他的一套認為很好的一個人生觀

他要把這套呢 灌輸給小孩子 師長對學生也會這樣

那我們道場裡邊也會這樣子 那在道場的講師

也會這樣子 自己有一套 覺得很好 要灌輸給別人

要聽人家問些什麼 聽人家問些什麼

甚至要聽到他心裡問什麼

上一回就有一位道親 坤道的道親

她去上那個種子師資班

剛好上次種子師資班講信心銘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她就問說

我到底是要清修 還是不清修

清修對 還是不清修對

就是問 但是我告訴她

我跟她談了一下

談一下就知道了 我說

你的問題不在清修不清修 而在於

適婚的對象喜歡不喜歡 差在這裡

她說 對啦 對啦 說是有人介紹對象

可是她不喜歡 但是 不是說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她說 是不是不喜歡 也就接受了

所以但莫憎愛 不在乎喜歡不喜歡 有就好

我說 你要麼就不要結婚嘛 就真的清修了

那如果要結婚的話 如果發現自己境界沒那麼高

做不到清心寡欲 如果清修會很勉強撐的

那你選擇對象 那一定會落入憎愛

一定會的嘛 一定會落入憎愛 一定會的

這個人要跟你在一起一輩子 你是我喜歡的

還是我討厭的 既然落入憎愛 與其憎之

不如愛之 不能跟討厭鬼在一起一輩子

所以這個是沒有定法的 沒有定法的

她的問題就是 人家介紹了個討厭鬼給她

她不喜歡他 那沒辦法 喜歡不下去

那跟他在一起一輩子 不要說一輩子啦

在一起二三天就很苦惱啦 那你怎麼下去

那結婚下去 非得癌症不可

所以要聽她問些什麼 而不能聽她嘴巴問些什麼

多談一談 聽她多講幾句

就知道她心裡問的是什麼

所以這個 問有 其實上他心裡問的 不是嘴巴問

他有時候根本不關心他問這個問題 隨便問

甚至自己也不曉得自己要問什麼 亂問一通

其實他心裡邊的問題 不是那裡 他問有的

大部分都是執有 所以問有 是執有嘛

他這邊是簡單講問有 所以問有大部分都是

像剛剛我講的這位道親 我要擁有什麼樣的婚姻

這就是問有 要問有 我要擁有 她一定很在乎

而且要麼就不要 要有的話 一定要很好的

美好的婚姻 或者是問事業

那你如果說 你問有 你就要跟他答說

好有 或者壞有

問有 將無以對 大部分人都是

所以她一講就是講問有 大部分人都是問有啦

這時候你以無對治 你就要反問

像她一開始就問我 清修不清修的問題

我也不回答 清修是對 不清修是錯 問題是說

你可以接受嗎 一個人 你要以無對治

如果你問婚姻 就要問 如果沒有婚姻 你可以嗎

這是最重要的問題 而不是婚姻是好還是壞

先不要討論好壞 擁有婚姻和沒有婚姻

有錢和沒有錢 有人重視錢

先不要問他怎麼樣子可以多賺一點錢

少賺一點錢 而是 你重視錢 如果沒有錢的話

怎麼辦 想想看 沒有錢怎麼辦 有健康

重視健康的 要怎麼樣子養生 就問

如果你永遠生病的話怎麼辦 沒有健康怎麼辦

這就對法 問有將無對

問無將有對 相反的 問無 就將有來對

有人就執著無的 大部分人都是 若有若無

幾乎所有的人 同時執著有 同時執著無

好康(有好處)就要有

壞康(沒好處)的就要無 這叫無

對於執著無的 希望什麼不好的東西都不要有的

這時候你就要反問他 如果有的話怎麼辦

將有對 貧窮 希望無 你就得到貧窮

那怎麼辦 越怕的 越希望它永遠不會發生的

你要告訴他 你就會落在這裡

像剛才我講那個例子

越好鬥的 告訴他 被人糟蹋怎麼辦

他心裡做好準備 果然就來啦 真是

讓人糟蹋 被人家羞辱

所以這個對法很重要 他那什麼有之 你就無之

什麼無之 你就有之 去撞擊他 撞擊他 動搖他

動搖他對有的執著 對無的執著

就要這麼尖銳 才可以撼動得了

就要這麼尖銳 剛好相反的 剛好相反的

希望長壽人    你一定長壽 活到一百二十歲

那就錯了 追求長壽的人 反而要問他

那如果你大限已至 怎麼辦

重視財富的人

告訴他 破產怎麼辦 就拿這個問題去逼他

看他重視什麼 就拿什麼相反的來逼迫他

才可以去執

問凡以聖對 問聖以凡對

也是一樣

我們下堂課再來講好了

我們在座每個人 都是人才啦

大部分都是清口以上的人才

都有機會去成全後學

面對後學的問題 不要心中有一個制式的答案

永遠都那一套

要去聆聽別人在問些什麼問題

他的問題在哪裡 仔細去聆聽

他所希望有的是什麼

他所希望無的是什麼 對治之法很簡單

問有將無對 問無將有對 如此而已 一點就好了

愛熱鬧的 孤獨怎麼辦

我們就講到這裡 下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