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抓不住的流雲       郭明義2009/12/25


 


    人生,為什麼痛苦?因為「心」痛苦,「心」為什麼痛苦?因為想抓住「心鏡」裡的流雲。


    我們的「心」像鏡子一樣,能映照出世界,映照到人、事、悲歡、生滅…。鏡中的一切變化不斷,青春、財富、愛情、親情…不能留也不能回頭。我們人生的一切痛苦都在於想要抓住、改變、留住鏡子裡面如流雲般不停止的生滅。


    修道,就是要認識生命的本相,認識「心」,也就是所謂的「見性」,唯有見性才能夠停止徒勞無謂「鏡中抓雲」的愚痴。


    修道無非修「心」,修心要認識本心。


    我們認識水,水有水的特質,濕的、軟的…火的特質是熱的、燃燒的…。那麼我們的心有什麼特質?


    心的特質是:不會動搖、不會被破壞、不會受干擾…。雖然我們以為心是容易動搖的、會受干擾、會被破壞…。這是我們的錯覺,不是事實。


 


如鏡之能照  如眼之能看


    我們的心就像鏡子一樣,因為鏡子能夠照,所以鏡子裡面會映照出很多人、事、物…。但鏡子裡的人事物不是鏡子,無法影響鏡子,也沒有能力破壞鏡子。


    就像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一切人、事、物,但是眼睛所看到的人事物,不會住在眼睛裡、不會破壞眼睛。比如我們眼睛看到爆炸,眼睛不會被看到的爆炸炸傷。


    我們的心就像鏡子,我們的身體和身體以外的世界,都是我們 心鏡所照到的影像。雖然我們可以察覺到我們的身體,可以察覺到跟身體有關的人事物,甚至前世今生…但是這些都只是我們的『心鏡』照到的影像,我們的心不會被這些影像改變。


    像電視機裡放的電影,千軍萬馬在衝突,對電視機本身卻沒有任何影響,電視不會因為放了這部電影而被奔騰的亂馬蹂躪。


    一旦了解心性不可動搖、不被破壞的特質以後,當我們的人生出現災變,如罹患重病、事業崩盤、家庭破碎、天災、人禍現前…。就能夠有一種超然不受影響的自在。


    鏡子裡的橘子爛掉,鏡子不會爛掉,鏡子還是鏡子,一樣完整、能照。


    我們的身體壞掉,心還是依舊完整不動,不會被毀壞。即使世界末日出現眼前,還是能夠不恐懼害怕,欣然接受身體的毀滅。


 


心動則徒勞受苦


    身體生病,心靈本來不會跟著受苦,但是如果你認為身體有病痛你的心靈就會很痛苦,那你就真的會痛苦,心的痛苦又增添身體的負擔,非但對身體沒有幫助還加重了病情。但這些都只是白白受苦沒有意義,因為當你的身體終於於壞掉、死了,你會發現自己的痛苦恐懼掙扎都是多餘的,因為心還在,還是完好如初,一生的苦樂因緣對心毫無影響。


    所以要察覺,我們的心是不會受身體或外境影響的,一切外境因緣發生,不論是苦是樂都只是鏡中的影像,就像電視在播放影片,或鏡子照到影像。電視本身是置外於所播放的影片。鏡子裡的人生病死了,影片裡的人死了,鏡子還是鏡子,電視機還是電視機,繼續照、繼續播放不會死。


    六祖惠能說:「何其自性本不動搖,何其自性本不生滅」心是不會動搖的,身體誕生又消滅了,但是心沒有誕生也沒有消滅,「古月照今城」從古代到現在地球上的城市建起又消滅更換了幾千萬次,照著地球的月亮還是同一個,沒有因城市的生滅而生滅過。心就像月亮一樣,我們身體換了幾百、幾千回,心還是依舊是同一個心。


    「能照」是心的特質,心除了能照、不動的特質外,心還有「恆常性」。


    像鏡子在這裡,但是不知多少人出現在鏡子裡。我們生生世世不知換了多少軀殼,我們的心不變的在這裡照著一個個軀殼,每個軀殼經歷的每一件歷史我們的心都參與其中。


    我們生生世世扮演不同角色「心」始終沒有改變,始終在觀照著我們的生生滅滅悲歡離合,但卻絲毫不會影響、毀損我們的心。


    所以我們的心靈是能生萬法、俱足一切,閱歷豐富,曾經滄海也曾經桑田,無役不與,每一場戰爭都參與過。但永遠都是客觀的、獨立的、不受影響的。


 


    好像眼睛看過花開花落,眼睛沒有隨著花開而燦爛、也沒有隨著花落而凋謝,像鏡子裡的容顏,從紅顏到白髮,鏡子沒有因為紅顏而美麗,也沒有因為白髮而蒼老。


    能夠識透「心」的實像,就不會被生生滅滅的假象所迷惑,才能夠跳出對身體的執著、對禍福吉凶的得失心,才能夠真正修「道」而非修「福」。


 


 



    問:但是我們的心能感覺到身體的痛,也會因身邊的因緣而悲而喜?


答:


 


1、不是「不照」,而是「照過不留」。


2、照見時,知道所見只是夢境中之泡影將過去,就不至於過度喜或悲。


 


不留:


「心」不動,並不是說像冷血無情像石頭一樣沒感覺,而是「照過不留」,鏡子本來就能照,不是不去照見,而是當所照見的過去,心就不再駐留。


    人生一定有不斷發生的悲歡離合,我們知道「心」是不動不變的,就不會對所發生的人事物過度眷戀不捨,像倒帶一樣,不斷重複一再回顧,悲歡離合過去了,心卻無法過去,仍住在追憶、悔恨、想當年…之中,困在其中出不來。


    「明心見性」就知道這種行為是愚痴的,如同想留住鏡子裡的流雲一般,錯亂且徒勞無功。


 


不過喜不過悲


「明心見性」,明白人生一切只是鏡中影水中月,喜怒哀樂就能夠發而中節,不是沒有情緒,還是有悲有喜只是不過度。


一般人把心中的物,包括自己別人的肉身,還有身邊發生的因緣看得太真,太當一回事。認定當這些因緣或物受到毀損時,我們心靈會受到打擊毀壞。相反的,當這一切受到滋長時,心靈會得到很大的滿足。因此喜怒哀樂就隨因緣轉變而起舞,完全無法自己掌握。


    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事實上心靈是不受影響的,但是因為我們錯誤的認定,所以產生不恰當的悲和喜、過度的悲和喜。或過度的忿怒忌妒…。


    這些行為都是我們把「心」和「物」視為一體,就像我們把鏡子和鏡子裡的影像視為一體。不論我們把它看得再真,不論我們多執著,當我們肉身毀滅時,就會發現一切只是鏡中的影像。但是人生結束就像鏡子中的人走掉消失在鏡子裡,但是當我們再投胎,還是一樣執著鏡子裡的新的肉體,又開始新的悲歡離合,這就是輪迴。永遠執著鏡花水月,活在妄念妄想中。唯有識透人生一切只是如鏡中之影,放下執著,才能夠終結無止境的錯誤。


    當我們有這種體悟,不論我們處境好壞都不會動心,好事發生時不會過度高興;壞事來臨時也不致於痛苦,衝擊、毀壞…一切順逆都不會動心。因為我們知道一切都只是鏡中的影像,鏡中的花開了又謝了,鏡子不會喜也不會悲,如此用心就能夠「不動心」。


    這時,人生或身體只是一件隨時可以脫掉的衣服,不再和肉體的人生黏附得那麼緊。


 


問:這樣不會流於無情嗎?看到令人落淚的事物,難道不會悲傷?


 


答:「開悟見性」生命還是有笑有淚,只是不像一般人一樣看得那麼認真執著。


    就像我們看電影也會隨之笑、隨之哭,當然感情、感覺還是在的,但不會有戲裡的人死了,自己也跟著死了,戲裡的人吃了大餐,自己也跟著飽足。面對人生,如果能有看戲的心,就不會那麼入戲,也不會那麼執著。


 


問:不動心,和草木無情的差別何在?


    心的「如如不動」並不是像石頭一樣無知無覺,而是安住於慈悲、智慧之中而恆常不變,就像狂風無法吹散太陽照射的光束一般,所謂智慧,不是說頭腦聰明絕頂,而是能恆常照見世事如夢五蘊皆空,所謂慈悲,也不是對眾生愛憐倍至、悲傷流淚,而是悲憫眾生認假為真的無知、徒勞無功的痛苦。


 


 


    (修道辦道二十多年,發現雖然一貫道所傳的是解脫道,但道親多半都為了「人天果報」而修道。簡單的說修行的目的多半還是祈求有更美好幸福的人生,說庸俗一點就是福祿壽考。很少人認真的要修『道』。


    這幾年輔導重病道親,在最後階段立志成佛,因此講了許多認識心性的部份,提供對「明心見性」有興趣的道親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