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病-超凡入聖的關卡
這幾年世界性的景氣衰退,加上金融海嘯,越來越多道親生活陷入困境。除了經濟危機以外,健康也是許多人的隱憂,道親健康亮紅燈也時有所聞。漸漸的為經濟困境、健康危機來佛堂叩求的道親越來越多。
許多道親問到:要如何因應?或以什麼心態來面對 “貧、病”的困境?
其實無論修道或不修道,每個人一生中難免會出現這二種考驗-經濟危機、健康危機。而我觀察當這二種考驗出現在道親身上時,往往也是道親一個修道的進階考驗。
健康,是活下去、活得快樂的基礎;財富,是活得舒服有尊嚴的條件。對多數人而言,人生無非目的首先要活下去,再來希望活得好。
大多數人一生中最重視的就是這二個問題,出狀況時就是人生最糟、最絕望的時候到了。但是,對修道人而言,這二個大關卡出現時,是一個考驗也是一個升墜機會,能否超凡入聖的機會。我們面對的方式和心態,就是決定我們這個考試有沒有過關。過了這關生命就「入聖」而不再是一般凡俗之人,沒過關則表示我們凡心還是比道心重。
這二種困境不是修道人才會碰到,不修道的人,一生中也一定會遇到這二種關卡,修道人和一般人不同之處在於,遇到這二種困境並不是”禍”,相反的是「超凡入聖」的機會,是一個「入聖」門檻,像鯉魚能不能躍過龍門一樣,如果過得了這個考驗,我們的生命從此以後就脫凡俗而成聖賢,
如果為了生病而退失道心,為了治病而開葷、為了解決經濟問題而放棄修道…。就表示還無法超凡入聖,心中還是重凡輕聖,沒有躍過龍門,還是一隻魚。如果還有修道的決心,就要認清楚自己重凡的心,想辦法放下、超越,否則道業將一事無成。
問自己:活不下去、活不好時,有沒有灰心喪志?有沒有退失道心?這就是聖和凡的差別。
凡俗的不同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凡夫重視形而下的部份,形而下最利害攸關無非健康財富,修行者重視形而上的部份,形而上就是「德」
如果修道當考驗出現,會退失道心就表示:我們修道的目的不是為了修「道」而是為了求福、求壽(健康財富)
修「道」的目的在於「培德」,而不在於「多福多壽」,只要道德能夠提升,。老、病、窮、災、死…又有什麼關係?
道中老前輩不要說是貧、病,甚至被關、被拷打、被槍斃…都無怨無悔,甘之若飴,鼎鑊甘如貽,被槍斃都認為能夠為道犧牲是一種榮幸,是告老還鄉休息的時候。不會認為是惡運、災禍臨頭。
考驗出現時,正是脫胎換骨的大好機會,問自己有沒有怨天尤人?有沒有退道?是不是有「再窮也要修下去」「再病也要修下去」的決心?
如果能有這種決心,一定過關。所謂過關不是轉富、轉健康,而是終於不再在乎、不再執著健康財富是絕對的重要,終於從被有形的物質、肉體束縛解脫,不在被形而下的東西束縛住。
我們人生不管你多麼富有、多麼健康到最後都是要死、要窮。死的時候誰帶得走健康?誰帶得走一塊錢?每個人都空空的走,『歸零』是一定的。
能在還有體力、精神清楚、頭腦明白,還沒有老潰昏庸的時候碰到 “病、窮、死”,應該很幸運,何況我們還有道,比沒有道的人幸運太多。
沒有『道』只有面對絕望、毀滅、困境…有「道」還可以渡人、修三寶、存心養性…即使只能躺在病床上,只要還有一口氣就還可以守玄、默念真經。
而且心性、靈性和身體、命運是息息相關的,心養得好,身也會受到滋養,業障也因而轉輕,讓我們更有機會脫離疾病;也更有可能轉業、消業脫離貧困。
做神不做鬼
即使我們終於還是沒有改變貧窮、疾病的事實,也沒有關係,我們一生的修行不會白費。每個人都有離開人世的時候,我們有道有修持,走的時候「心」不會魂飛魄散,相反的可以凝聚不失,可以做神。所謂「凝而為神散而為鬼」,凡夫俗子一生追逐名利的努力,在死時都成空只留下業障,修行者一生努力所修的成果死後不會是一場空,而是帶我們走向更美好的世界。人家說”誰不怕死”我就敢說”我不怕死”因為我肯定自己一生吃素修道,死了以後只會更好,不可能更壞,所以有什麼好怕?
人的一生很短暫,這一生富有、健康固然很好,但是數十年後就結束了,結束以後還有更漫長的生命要渡過,與其執著這短暫的數十年,不如放眼未來死後的數萬年。所以眼前的”貧”也好”病”也好,抓住這個鯉魚躍龍門的機會,躍過以後我們就是聖賢、就做神,不在淪落凡塵在禍福吉凶裡浮浮沉沉。
如狄更斯的名著”雙城記”裡的第一句話:「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現在正是一個最艱難的時機,甚至沒有人能預測景氣寒冬什麼時候才會過去,但卻也正是我們超凡入聖最好的機會。
如果你現在遇到了"貧"或"病",把握這個機會躍過龍門,成為聖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