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相關訓文()


 


()調心法使用時機


(1)心不正時:(憤懥、恐懼、憂患、好樂)


 


1、濟公活佛:發一靈隱 聖佛綸音二


◎所以說調心調心,心不能調則性不能靜,性不能靜,所講的話可能就會非常不中用。


◎那你要如何二六時中?有一點事就要警覺,二六時中就是在你的方寸之內,就在於你的自性,看到事情就有警覺,就會懂得怎樣圓融,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過錯。


 


2、濟公活佛慈訓:中華民國八十六年歲次丁醜七月十五日  發一天元 慈法宮講師班一天法會   德慧雜誌 33


當你的心念有所雜亂的時候,因為你被他人所牽引,你趕緊二目守玄緊握三寶默念五字真經,真假自明。


 


3、教化菩薩慈訓: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歲次丁醜二月十三 壇主、講員感恩懺悔班 發一三峽靈隱寺  


為什麼恩師要傳給你們三寶?聽到是非時,有沒有用三寶收心?你們盡是亂傳是非、批評前賢,前賢不好是前賢的事,怎可以亂批評?


 


4、濟公活佛慈訓: 西元一九九八年歲次戊寅十月三十日 印尼普仁佛堂三天法會   發一靈隱


人有時候心裡都有一把火,火是從那裡來的?火起來的時候人會如何呢?(發脾氣)那要用什麼克制呢?(三寶)上天的寶貝就是這麼好用,當你要發脾氣的時候,先靜下心,想一想,為什麼要發怒呢?有這麼大的事讓你發脾氣嗎?所以心要靜下來想想看,這身體如果常常發脾氣,自己身體會累壞的,也會生病的,如果想要長壽的話,就不要常常生氣,不要怒恨,心中要常常甜甜的。


 


5、濟公活佛慈訓: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歲次己卯  三月十五三天法會()   三峽靈隱寺


心裡不平衡會怎樣?有很多漣漪要怎樣撫平?怎樣去撫平心裡的傷痛啊?我們靜下來,好不好?靜靜心,我們要把我們的真主人找出來,我們來用三寶,因為你們都沒有常常迴光返照,遇到一個狀況,你們的心裡就會很徬徨。


 


6、濟公活佛慈訓: 西元一九九八年歲次戊寅十月三十日發一印尼普仁佛堂三天法會  


◎徒兒,讓你們靜靜心好不好,前賢教教三寶,這個三寶的用途,徒兒都知道嗎?(知道)知道就要學,三寶常常要抱在心,不要臨時抱佛腳,在平常中,這個心就要靜,像徒兒在人間凡事最多,這個心最容易起伏,當你的心想靜的時候,平常是靜不了,現在你求道了,知道如何靜心,要常常用三寶,這是上天給你的寶,你不要得了又失去了。


人在用三寶的時候,心不想惡不想善,都靜靜的,這才是靜心,如果徒兒們上課專心,專心也是在靜心,你的心一心只有聽臺上講課,什麼煩惱也沒有,這才是真正把心放在佛堂,才是真正找到自己的心,現在徒兒找到自己的心了嗎?(有)


 


7、濟公活佛慈訓: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歲次丁丑十一月廿一日 馬來西亞 發一天元聖道佛堂


三寶妙用妙在那裏?降伏(其心),降伏你那顆不安的心,煩惱的心,痛苦的心,還有什麼啊?(愛慾)對了!用三寶降伏你不安、煩惱、痛苦、愛慾之心!...就是因為你用了這三寶,所以你不會造罪!你不會造輪迴生死的根本!...所以老師這三寶好不好用?徒兒會不會用?(會)


 


8、濟公活佛慈訓:    發一天元 天德佛堂


要心能夠時時迴光返照,須「清心寡慾,空一分心,見一分性。」悟者自悟,迷者自迷,修道是清心寡慾,清清靜靜,何來煩惱一大堆。


 


(2)每晚反省懺悔時:(早晚各一次)


1、濟公老師曾在靈隱寺教的「調心」的方法:大意是當有煩惱壓力時,手抱合同在胸前,眼睛八分閉,二分張,舌頂上顎,意守玄關,吸氣時默念口訣第一個字,吐氣時默念口訣後四個字,想像著呼吸從玄關進出。晚上睡前反省也要這樣使用。但不可太久,十分鐘十五分鐘,否則會變成頑空。


 


2、濟公活佛降   鸞書  


◎行住坐臥皆是道,坐有雙人守一「土」之禪意。坐忘、數息、坐定、打坐(打去外念),坐下來反省檢討,坐下來冥想產生智慧,坐下來培養定力,這個工夫是有益於身心的。若僅執著於剛才身上「生理」產生的變化,如發熱、氣走全身、或手舞足蹈,便以為「得道」,那就離道遠了。


◎以正確的中道之心去打坐,才能進入正定,在打坐時,須嚴格反省自己心理意向或觀念是否純正?藉反省的功夫,袪除一切邪念,並且坦誠地向佛懺悔。這種自省,是袪除內心迷惘,淨化心靈的一種途徑,這才是真正「打坐」→打消惡念,打倒邪行


 


3、靈妙天尊慈訓: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歲次乙酉正月初四日 發一同義宮二天國語法會


明師一指點的地方,我們要常常守玄,睡覺之前,靜坐個五分鐘、十分鐘,把你的心靜下來,反省反省,我們今天所講的話,做的事對不對?自己反省一下,做錯了,要去反省,懺悔,要改過,做對了,我們以後要更努力。時常做深呼吸,我們吸進較多氧氣,細胞比較活絡。


 


4、呂仙祖降   鸞書


自從天降人類,自家牌汽水已開始生產,只是世人不知罷了,吾今略述此一汽水製造方法,以供世人飲用。製造汽水須有鍋爐,人身就是一部鍋爐,內有五臟六腑,電力熱力等,一概俱全。喝下水份,吃下五穀,經過消化,產生養份,津液口水就是「蒸餾水」,時時在喉內,濕潤龍舌地,此水非凡了,一乾人斃。二鼻陰陽洞,乃空氣呼吸道,內補身體氧氣,幫助鍋爐燒煉,水氣一蒸發,人亦全身汗,毒質可外排,清氣留體內,供人做燃料。蒸發之氣,人能常飲用,靜靜調呼吸,自得安樂法。更深一層說,人身猶如汽水瓶,一碰即碎,有時比汽水瓶還不堪一擊,故人之肉體容易壞滅,世人不安靜,每天勞碌,肉體內充滿濁氣,猶如汽水瓶搖動不止,心神不寧,無法找到真我,更容易發生危險、爆炸。


    垂廉靜靜觀,內外無一物,舌搖水上升,立定嚥津下,氣息綿綿存,一氣降丹田,如此來回鑽,大道漸平坦,靈氣亦清純,慾念可消失,天人抱合一,頓悟入太虛。世人睡前若能靜坐一下,使氣下沈,一呼一吸之間,冥想與宇宙天地之氣息相交換,而與天地合一,莫妄想成仙成佛,久之氣脈通順,氣滿全身,身體自然健康。縱使一旦汽水瓶(肉體)破碎,也能「噗」一聲,靈氣上沖,直升天界。故智者能悟,行則不怠,大道可得。由於人身可將「氣」轉為「口水」,故稱「汽水」,此即「自家牌之汽水」,希世人自製自飲自得也。


 


5、無極老母降   鸞書


人想修至與道合而為一,必須修入化境,世人何不能化?原因為私慾所障礙,私是「我」,欲是「物」,打破我,打破物,庶可以化了。如何能打破我,打破物?虛則無我,靜則無物,惟其虛也才能靜,惟其靜也才能虛,虛靜是一件事,為修天道者的重要工夫。...專氣者,使氣平定,以至柔細,如同嬰兒之呼吸。氣動則萬念動,氣專則念絕,念絕則萬象岑寂。修專氣之法︰端坐於椅上,不必盤膝,背直、面正,鼻與臍成一直線。....靜坐之前,不可吃太飽,不可吃有剌激的食物..不可飲茶與咖啡,以免內臟蒸熱。如係初習者,坐時殊感不安,亦感胸腔有閉塞之現象,愈止念則念愈多,此時當先使念頭統一,....及至念頭統一,再慢慢停念。注意呼吸,任其自然,直至忘氣,不再動念,此為專氣致柔之法也。每日早晨習之,時間之長短,自己斟酌定之,有助於修養至鉅。久之氣自然定,氣定則念不起,念不起則慾斷矣。私慾斷,而良知現也。


 


心得:  老母的這段話就可用三寶調心法解釋道德經:「專氣致柔如嬰兒乎」了。


 


6、呂大仙慈訓: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歲次丁丑 十月廿二日  發一天元泰國蓮華佛堂


時時檢查自己的心性、火候到何種程度?一日不修則一日空啊!當要日日省察用功,莫讓自己心猿意馬放縱....若是念頭放縱,不能收回,自然遭遇睡魔考驗!...若是睡意朦朧之時,如何?第一步:收心!將念頭收回,守住意念,在何處啊?意守玄關,緊接著端身正坐,椅坐三分,將你腰桿挺直...讓你的氣能順流通行全身。將你的六門守緊,六門在何處啊?(眼、耳、鼻、舌、身、意),簡而言之,有孔有洞之處,皆是出入之門,故而皆要緊守。平時你們就是眼看花花色色太多;耳聽靡靡之音;口言是非;鼻嗅濁氣;爾尚有一處要守啊!此乃道家秘門...諸位當自己體會。


 


7、馬真君丹陽慈訓: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歲次丁丑 十一月十四日  發一天元馬來西亞廣濟天道院


    道是理,是良心,是本性,也是靈性,仙佛菩薩皆守玄,「眼睛全開易神散;全閉易神暗;在半開半閉之間!」睜開眼看的都是別人多,看到自己較少,所以要迴光返照,照自己本心。藉收心可收意念,反省自己行為過錯是否合乎理?盡看別人不是,才惹下牽纏萬萬,煩惱重重,要耐得住性,最怕心髒不是身髒。


    看到對方不是,趕快二目守玄,眼不見為淨。


    物歸原處,人歸原位(自性)!


 


8、濟公活佛降    鸞書


◎在紊亂中求得寧靜,這個定靜心法不似別的靜坐般,須有護法或者特定地點,隨時隨地,只要你覺得心靈紊亂,就地可以實行,久持時日,可助靈心定靜,可少邪煞入侵,妙用無窮;而加持真言亦可定靜之前默誦....。人吃五穀雜糧,生老病死苦在所難免。有時候看起來是很健壯,但是沒多久時間,就百病沓至,衰朽不堪了。因而在平素尚稱健康的時候,就應該特別注意健康,因為,健康才有精神去注意它的變化,否則,等到病魔侵擾時,你就必須付出全部精力去對抗它了。現在老衲就開始傳述,健身法。時間最好在早晨六點,室外,晚間十點室內


◎問:所示時間,有無特殊意義?


濟公活佛答:有。早晨六點左右,是天地間最清淨的時候,而室外更有清新的空氣,有助人體。晚間十點,正是正常作息,萬籟欲寂的時候,但卻是寒露亦降,所以在室內。不論室內與室外,步驟相同;深吸一口氣,五秒鐘,吐氣,反覆動作三次。.....然後再吐出廢氣。最後,重覆最先前的三次深吸氣,吐氣,全部過程完成。


 


9、南極仙翁慈訓: 佛曆二五三九年歲次丙子七月十二日  發一靈隱


遠的不說,就說昨天好了,自己心裡想想,昨天的你那裡不好,舉出三點,今天想一想,不要老是仙佛講你們的缺點,你如果不察覺,仍然我行我素,仙佛也懶得理你。


 


10、韓湘子大仙慈訓: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歲次己卯七月十七 發一新營誠志佛堂三天法會             


你的煩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他人不知,那就不用講了,自己好好想一想。今天晚上睡覺前教他怎麼用三寶好好返觀反省,反省當然有一半是要看自己的錯誤,可是「省」是要內自省也!「醒」是要清醒。


 


11、濟公活佛降  群仙嘉言錄


問:修道之人要先瞭解什麼?


濟公活佛答:


修道之人要先瞭解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是什麼心,要時常去反照,有缺點就要改掉,好的繼續勉勵,不好的去掉他,這叫做迴光返照。


 


12、濟公活佛慈訓:   西元一九九九年歲次己卯三月廿九日  沙巴鬥湖  發一靈隱天德壇  三天法會


找一找你們至誠的心在哪裡?被你藏到哪裡去了,也要每天給自己作個小小的檢討,至少每天睡前都想想,你今天做了甚麼樣的事情?做了有功的事幾件,做錯了幾件?讓每天才能夠進步,剛開始總是會勉強而行,可是久而久之你就自然能夠行道了,好不好?(好)


 


13、濟公活佛慈訓: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歲次丁醜二月廿 壇主、講員感恩懺悔班 發一三峽靈隱寺 


人最怕動心,你一動心之後,魔就趁虛而入,這表示你們靜的功夫不夠,就寢前你們多靜心,縱使你們再忙碌,你們一定要靜個十分鐘,十五分鐘,才能夠睡覺,檢討一下你今天做了些什麼早上起來不要急著上班,你們提早十分鐘,想想今天還有誰沒盡心成全,不要在家裡只是光看電視,好不好啊?


 


14、濟公活佛慈訓:  發一 老師的話六


你們一個一個沒有說非常的罪惡,但是,有時候難免有無明起貪妄自己不自知,所以才要藉著每一天要睡覺以前懺悔今天的過失,然後閉目養神五分鐘,祈求上天慈悲....檢點自己,改過自己,修正自己,只要行得正,立得端,睡得安穩,那才能平安,那才能躲災避難。


 


15、南海古佛慈訓:   中華民國六十八年歲次己未 五月九日    發一慈善堂


所以設法將自己的舉止行為,內在外表,心胸開朗苦悶,在睡前三、五分鐘反省一下,自然一覺天亮,精神集中,心地光明而照見自己的是非好壞,這樣做得到嗎?


 


16、三天主考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歲次癸酉十二月十二日 發一


靜的時候,我們迴光返照檢點自己,我的身、口、意是否行於十惡?還是行於十善?我們的心是否起了貪嗔癡?是否起了三心四相?人就是有人我相,有這些三心四相你就會偏差,就會對道場起疑惑、起迷茫。要知道,大考來臨的時候,千門萬教、山妖水怪,怎麼能抵擋得住呢?如何抵擋住千魔萬考呢?


每一天都需要反省自己,我的過失毛病在哪裡?我是不是講話言語太衝太尖銳?若是太尖銳,我們要挫其尖銳,你不尖銳就沒有糾紛,『煩惱皆因強出頭』,但不可因此就認為:以後佛堂的事我就不處理,我不去操辦,這樣的話又擇其一端,也就偏差了,就容易掉入魔窟、左道旁門,我們要擇中而行、擇中而進!


◎有時候,我們難免有無明、貪妄,我們自己不自知,所以我們才要藉著每一天睡覺以前,懺悔今天的過失,然後閉目養神五分鐘,我們祈求上天慈悲,保佑道場上平安、保佑社會平安。


 


17、濟公活佛慈訓發一 老師的話 十五


◎為什麼修到最後,心性沒有辦法再提昇呢?因為你很少去反省,甚至從來不去問問自己的內心深處?你的需求、你的根本,你不從根本上去下功夫,以為來佛堂聽聽道理就是修道,心性當然無法提昇!


◎有過失沒關係,重點是,如果不懂得自我反觀,用心省察過失,那就是不應該。徒兒學道、修道、辦道,有那麼堅貞的志願,但若是少了「省思」的功夫,就只算是「半個」修行人


◎一般人的心容易受到牽動,所以要藉著物、相、人來引導,而聖賢不同,他能自我反省檢討,使良知顯現。所以一個真修行的人,首先要能做到時時反省、念念自覺。


◎人生本來就充滿了無數的喜怒哀樂、煩惱雜念,徒啊,咱們不怕念起,只怕那顆執著的心,有了執著,就不易察覺煩惱妄想的出處啊!如今,借由三寶心法的修持,便是要讓自己時時保持明淨,不會輕易被外境所困擾


 


18、濟公活佛慈訓發一 老師的話 九


徒兒們每天都要做反省的功夫,想一想自己一天裡頭,有沒有做錯些什麼事情?事情做成功了有沒有起驕傲的心?心有沒有知足?有沒有要求自己精進的一顆心?


 


19、濟公活佛慈訓發一 老師的話 十


◎這一天要怎麼過呢?在工作的時候,是不是盡心盡力?工作完畢之後,有沒有天天充實?有沒有天天精進?有沒有反省一下今天是否犯了哪些過錯?是不是曾說了不圓滿的?如果有的話,下次就要改進,這樣才會進步。不然,修道十年是修道,修道二十年也是修道,沒有一點進步。


 


20、濟公活佛慈訓  發一 老師的話 十一


◎末後修道要時時自我省察。一個能時時反省自己的人,才能知自己的過錯。


◎修道要常常反省自己,未求道時不明白道理,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全不當一回事,現在明白了,到晚上靜下來的時候,就好好想一想你一天當中所說的,做的事,有沒有說錯,做錯


◎不是在歲末才要檢討,也不是一年才提省自己一次,你每天都要反省這些問題。你想想,如果你一口氣不在了,這些問題還留著,對老母,對眾生,對自己會好嗎?


◎反省的功夫做得如何了?不該看的,不該講的,非禮勿視,聽、言、動,你們常常一時忘了,將所有不合理的都合理化了,這樣一累積起來,想進步就難了。


◎自古聖賢都懂得一日三省吾身,你們一日裡又自我反省幾次?睡覺前是否反省了?


 


21、濟公活佛慈訓  發一 老師的話 


◎「三寶印心體入」你們每個人都會講三寶,但是沒辦法印你們的心,為什麼?因為你們沒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為師教你們一個方法,如何對自己負責任,如何看出自己的過在哪兒?當一個人自己做錯事的時候,是不是很害怕,很惶恐?為師要教你們在沒犯錯之前就知道,感受得到那份害怕與不安,你們就不敢輕易的犯錯了,是不是?有沒有想過在晚上睡覺前,重新再反省回想一下白天所做過的事情?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個時候你要懺悔,你在講的時候,要仙佛給你見證,如果你敢做到這一點的話,日子一久,自然而然的,你的過錯就會減少。為什麼會少?你的自性會告訴自己這件事不能做,因為晚上要向仙佛稟報的時候會不好意思。這門功夫很受用,試著去做吧!為師祝福你們有成功的一天。古時候的人就是用這一門方法來警惕自己,懂不懂勇敢的把自己的罪過錯老實不客氣的寫在本子上,讓自己看了也覺得羞恥慚愧


◎那如何煉性呢?你必須時時刻刻用真主人去做事,守玄關,煉真丹,物慾纏繞你的時候,要冷靜的慧觀,迷惑產生的時候,你要考察一切前前後後的妙理。


◎你們往往不能承擔,無力感也由此產生。要知道懺悔當中有無力感也是一種罪,你們知道嗎?老天賦予你完全的靈性,為什麼你還會有無力感,說來說去,就是信心不堅啊!


 


22、濟公活佛慈訓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歲次丙戌正月十四、十五日  發一靈隱寺清靜班


    老師教你們一個存養的方法,如果你在一天之中,起了任何一個懷疑同修的念頭,走路時看到任何一點東西,趕緊拿起簿子記起來,因為你走出去是「應」嘛!當你回來「靜」的時候,趕緊懺掉,這才叫「常應常靜」,不然老是在那邊轉。....今天老師跟你們講的「視聽言動、行住坐臥、起心動念,應靜的功夫」,這些你們都得要行,方法都告訴你們了,做不做還是看你自己。


 


心得:後學每天晚上用三寶靜坐,所謂「靜坐常思己過」,至少檢討三件心念與言行舉止不好之處,這兩年用下來,已檢討出許多心中的錯誤了,確實有時候言行舉止的小錯是很容易犯的,後學因知道晚上要反省,故簡單的小錯就想到能不犯就不犯了,免得要麻煩檢討,確實如老師所說,後學有時對仙佛稟報的時候會有不好意思的狀況。所以後學三寶調心靜坐之時,若找不到三件錯事的話,就會對自己吹毛求疵,想辦法至少要湊出三件錯誤來,沒想到因而發現了原本就不明白,某些念頭也算是妄念或錯誤的盲點了,之後就繼續存養至十分鐘了,有時太晚的話,就反省完後大約存養三分鐘,就結束調心了。不過之前有時一閃即逝的妄念會記不得,妄念愈難愈難找,因此後學就有用老師的方法,用一個小筆記本記下,若瞬間一閃即逝的妄念或錯誤的言行舉止時就馬上把它記下 (好像明朝的袁了凡與俞淨意公就是用此種方法的,是每天都記下很多的錯誤來懺悔),不過後學因為個性懶,若筆記本有最多記下三件事就好,就懶得再記了,不過晚上用三寶調心反省之時,若有忘記一天之中有那些缺點情況的話,就再稍微看一下筆記,省察的時間就縮短了,就繼續存養了。


 


23、南極仙翁慈訓:  發一 覺者的棒喝一


◎你們的眼睛喜歡看一些不好的東西,這個眼神一放出去,心就收不回來了呀!不是有傳給你們三省四勿嗎?不要說三省,每日晚上一省的功夫,你們有沒有做到啊?想想看你們過了一天獲得了什麼?是不是過一天算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混下去?


◎你再好好想想看,每天當太陽出來之前,你有抱感恩之心嗎?所做之事情,你有回頭,有三省嗎?一天所做過的事,你有沒有感應一番?


 


24、茂田師兄慈訓:發一 覺者的棒喝一


一日思過,一日覺非,日日思過日日懺,一直到達無過可改,也就是達到無過之境界。人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25、南海古佛慈訓:  發一 覺者的棒喝一


修道當去「我」,不是口頭說說,懺悔懺哪裡,懺大綱目嗎?忠孝仁愛大綱目而已嗎?要懺隱微之處,懺你每個起心動念,你念頭沒有懺,你的念念就會起波,性海起波怎麼平靜?怎麼清靜?起心對待牽纏一些惡因緣,你怎麼了?一切都懺不乾淨,惡種子永遠在那裡,等待時機發芽。


 


心得:其實在阿賴耶識裏面,有潛藏著無明的惡種子,隨時會受到外界的因緣而引發,有些是仙佛考,有些是因果業力所引起,其實這些都是一個讓我們消除累世的惡種子的手段,若能夠用三寶反省懺悔的話,找到這些惡種子,就會被乾陽的本性煉化,時日一久,最後就不知不覺消失於無形,甚至頓悟放下了,才是真正的消除潛藏惡種子的業力了。


 


26、報事靈童慈訓:  發一 覺者的棒喝一


你們喜不喜歡黑暗呢?不喜歡,你們又喜歡無明,問你們心中沒有沒愧呢?知道愧,就是知道自己心中有鬼啊!既然知道有愧就知道悔啊!每天都知道,每天都是悔悟,每天都要去反省,不然每天念願懺文有用嗎?


 


27、濟公活佛慈訓: 中華民國六十八年歲次己未年三月十九日  發一研究班


自古聖賢一日三省吾身,你們一日反省幾次呢?睡覺前是否反省自己?(沒有)那還想效法聖賢仙佛?


 


28、無極老母降     天道奧義


    反省──每晚反省自己的過錯,加強克己功夫。


 


29、濟公活佛慈訓  西元二○○六年歲次丙戌五月廿九日 發一泰國清邁府繼聖壇                 


徒兒瞭解自己了嗎?掌握到自己的心了嗎?有每天反省自己嗎?眼睛一睜開就是感恩,當你要睡覺閉眼之前,要反省懺悔。六萬年來的罪業,除了行功了願之外,還要日日的反省懺悔,業才能夠一天天的消。


 


30、濟公活佛慈悲  發一老師的話十三


◎德需不需要培?只要天天反省、日日保持,時時把心裡的垃圾清除乾淨,是不是就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你每天都有新的改變,你的德才會不斷加注,就好比清流一般。因為「流水不腐,滾石無苔」啊!你要培德,就要日日新,每天不斷的要求自己,日新又新,日知精進。


◎每個人都有一隻「天眼」,用天眼來觀什麼呢?「仰觀俯察」、「內省外察」。仰觀天地,以超凡入聖;內省什麼呢?內省「溫良恭儉讓」;外察什麼?就是「仁義禮智信」。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就得從這十件事下功夫,才能培就德性。


◎修道人,就是要學習不看別人,每天多看自己,反省自己、要求自己。如果你覺得這件事情是他不對,就要想想:那自己又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嗎?能比他人做得更好嗎?如此的反省,日復一日,就有一種寬容、自我要求的心流露出來,這樣的人一定活得很快樂。因為「自覺」都來不及了,都做得不好了,哪有功夫來要求別人!...話說回來,要如何掃去折磨?你對自己的要求夠、反省多,自己先達成小同了,自然沒有所謂的折磨。這是生活的藝術啊!


 


31、濟公活佛慈訓   發一老師的話 十四:


◎如果你的辦事能力、渡人、行功,開荒闡道等的外在功夫都做得很圓滿,可是心靈世界一直有缺陷,那你就該加強加強了!讓自己有沈思與迴光的時間,好靜下來觀照那些細微的心念,那麼,你的熱忱,慈悲才能持久,也才能真實地感召人,吸引人。明白嗎?


◎當別人罵你的時候,你要和顏悅色對他,這才是真正的「修道」。如果真要談起「修行」這兩個字,就要經常觀照,才能走出「心」與「境」的迷思,你的弱點才能察覺出來,這是你內聖功夫。


◎我們總是先學會責怪別人,而不是先反省自己。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兒?不足在哪兒?你知道了自己還有那麼多的欠缺,就要有更積極的學習態度,把當時的初發心再找回來,用這顆心來包容與感恩。


◎人生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目標,很輕易被外在環境所引誘,外在的環境要來影響你,只要你有足夠的堅定,就可以突破它。外魔易制,但是心魔一起,任誰也救不了你,除非你能即時覺醒,你自己的覺醒,遠勝過他人的勸解,鼓勵,也唯有自己知道得什麼病,才知道要開什麼藥方。對不對?


 


32、文昌帝君降   鸞書


◎古來修道者,每日功課,坐工是其必修之一環,藉著坐工的火候,煉靈的深淺,可以使真靈之元神,逐漸解脫假體之束縛,而顯現元神的靈通力。...


吾將此坐功,分列於后,以資眾生參研:


入靜:即是在身心處於繁紊的環境,使思緒趨於平靜,亦即僅止於掃三心、飛四相,驅除雜慮的靜坐工夫而已。


入定:入定之坐息,必須較諸入靜之工夫,尤為深進一層,先行驅除雜慮之後,氣行周天,而氣機之暢然無礙,則可解除人身之重量與地心之引力,而使軀體介於空間(此種境界,乃在行持者可自覺),在氣機無礙,神隨氣轉,而上泥丸,出玄竅,而后不附於體,即為神遊太虛之境界,則入定功夫,可謂有成。..


今時修道子,鮮少有人付出恆心毅力,在入定這一功夫下行持,故不見其效益,則行持者日少;當然亦因入定之修持,乃須恆久不怠,故半途而廢者,比比皆是。今日吾再將行持入定之坐工,詳述於后:


作習須定時,蓋天、地、人三才一體,天地精華則在於子夜及卯晨,故此二時皆為可行


坐宜端整,雙盤而坐,乃為苦行坐工,即以緊繃筋骨為靈神作用,故能行則行,不行亦宜端坐。蓋人身端坐,有助氣機運轉,唯聚神不易,則事倍功半。


一經坐定,先行吐納,導引氣機,以意行氣,使之無礙,驅除自在之阻力(即為本身所具之自然力)。 凝神之前,必有紊念,故宜擇一定點,或事物專心而注,先見其物,後見其影,直至視如不見,或想而不暇,則思緒不亂,有助凝神。日日行持,分階段而行,以達到將坐工融為本身之一環,則隨時可坐,隨時可煉,以收事半功倍之效。而在行持過程間,有三大異象,不足為奇,無須大驚小怪:


體有發熱、或輕昇上浮之象。短期便秘(五~七天)。 食慾遽退或遽增,及不畏寒冷。以上現象,乃為行持有所精進之現象,不足為怪。總此而言,修道子坐工,可分為一般之修身養性以及入定。


則其實際靈定之修持,則必須依下列步驟而行:


靈定不拘於坐工之間,禪定有坐臥行立,俱可曰禪。而靈定亦如是,不拘形式,只要知所行持即可。靈定之過程,必先在於俗慮下放,若有縈心牽掛,則識神不寧,加緊張力干擾愈重,無以定靈。坐臥行立雖可不拘,但必須有下列幾項之限制:


眼不可全閉:因為眼全閉,心易放鬆,則靈無所安定。


息不可劇:氣息過劇,引動氣機,氣行則靈弱,無可靈定。


體莫不淨:體若不淨,易生騷癢,體動則靈浮,不易定制。


以上,雖為限制,但卻非一成不變,行持日久,仍可克服。


吾並具體敘述整個靈定之過程,以臥而行持靈定為例。人之臥,大都即將人睡,故睡前亦可靈定,睡前先莫眼全閉,可有三七或二八之睜閉,使眼不因全閉,而產生幻象;體軀睡姿不拘,唯莫犯前述限制即可。


調整氣息,使之不劇,則氣息徐徐之間,眼神視線則漸失,靈力外相之感漸失,識神作用漸鬆,則靈神復甦有力,可不受假體所蔽障,達到靈定之效果。坐、行、立,俱在靈定一小段時間後,因識神作用加緊,則可如夢初醒,則是一次靈定之始末,而臥之睡定,則可在任其睡去,且無礙靈定之效果。


 


心得:仙佛說:擇一定點,或事物專心而注,可以藉靜坐前先有凝神的功夫,可以用在佛堂看佛燈凝視的方法,效果是比凝視其他物品是更好的了。


 


33、月慧菩薩慈訓:發一


    修道啊!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前面這段時間,你們求了道有點傳師、引保師、講師,帶著你們走,走到了後來這一條路,很多事情要靠自性去自悟。不能突破難關的時候,要靠自己的悟性來悟,不能一昧的問天,為什麼讓我這麼不順?為什麼辦道這麼的不幸?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那樣?這全都要靠自己的悟性去了悟呀


    真人靜坐氣通要斷念,要禁得起皮肉苦,方能擔起救護眾生的大任。你們的點傳師,你們的引保師、講師,把你們捧得高高的,怕你們受累,怕你們受苦,怕考倒你們沒有心修道。可是師母希望徒兒們能禁得起考驗,徒兒們能夠修的,能夠留下來的,就是白陽精華,也是三千六百聖、四萬八千賢的候選人!


 


心得:從上可知,仙佛要我們每晚睡前反省,統計一下時間大約315分鐘,時間不用太久,但為什麼仙佛另要我們用三寶調心反省呢?其實也可不用三寶來睡前反省的(若是根基好的前賢,就可以不用三寶,直接反省改過了)。後學半年前就有與幾位清口的青年學生道親在讀書會,分享修道心得時,後學就有分享後學睡前三寶調心反省經驗的,並鼓勵要常常反省的,因為後學每天晚上三寶調心靜坐反省至少是三個心念與言行舉止不得宜之處近兩年,每天反省的很高興。但是結果其中一位青年道親聽到了就說,不能反省哦!並說:我依前賢的話來反省,結果差點得了憂鬱症了,結果另一位青年道親就說:「對啊!不要執著反省,適可而止就好,不要鑽牛角尖,我以前也會這樣。」結果其他青年道親都異口同聲說:「對,對,應該要這樣子,不要太在意反省這件事,因自責做不到而使得心裏很難受,反而不好。」


    其實後學當時覺得很奇怪,不是反省會很快樂嗎?怎麼會變成不要反省懺悔了呢?三分鐘後,後學就驚覺,原來後學十多年前離開道場就是因為這樣的,因為後學根基差才離開道場,這些青年道親有清口,根基很好,不然的話也許就會與後學一樣了。這就是難怪濟公老師要教我們要用三寶來反省了。用三寶反省有好處如下:


◎心中一片清澈,較能找得到錯誤所在。


◎在反省過程當中,因為用三寶鎖心猿了,自然拴意馬,就不再產生另外產生退縮的妄念。就不會有如下面濟 公 老師所說道親的狀況一樣,就因退縮,最後就離開道場了。


◎因為睡前本來就需要反省的,用三寶調心靜坐,有著「存養」的功夫,對身體健康有著莫大的好處,而且也不算會多花時間,順便可以來反省,有著「省察」的功夫,因此存養省察一舉兩得。


◎因為用三寶反省當中,就是啟動了本性乾陽之氣,若能找到錯誤妄念與習性識神陰氣所在,就能元神發動順便用乾陽之氣來煉化反省所找到的識神陰氣了,隨著用三寶火候的工夫,煉化的時間也有所差異,最終就能不知不覺在很自然的狀況下就能改正,甚至頓悟了。所以睡前三寶反省,就可稱得上存養省察了。


 


34、濟公活佛慈訓:  發一覺者的棒喝 三 


為師要讓徒兒明白一件事,在徒兒們進入道場以來,你們所聞的或許會覺得有壓力,總覺得好像做得裡外都不是人了。以前未入道場時,人家說你是好人,又稱你嫻淑、溫柔,或有魄力、肯擔當,說你有大將之風,人家誇讚你是優秀的、高材生,說你是一等一、人上之人;但是來到佛堂之後,接受了這麼多的班程,幾年走下來卻發覺:「我擔過了,我吃苦還不能了苦、我受委屈了、我處處都不足、我比不上人家、我哪裏做不好、我竟然要二六時中心存懺悔、我是十惡不赦的大壞人、我犯了幾戒幾過、我需要幾叩首..」,所以心中產生了非常大的壓力,是不是?徒啊!有沒有因此而心生退意呢?會不會想「為什麼修道之後這麼苦、開始茫然了、為什麼好像入了道場之後,好像成了十大囚犯了,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徒啊!你們的心志一但不堅定,就會有如此多的問題出現了。


 


35、濟公活佛慈訓:


人的脾氣毛病,人的不好的地方處處都有,並不是只有煙酒,老師今天真正要講的是,你有不好的念頭,有好的念頭,都是很自然的,所以修道不是壓抑,不是堵塞,而是要疏導,要自然而然去化解,要用某種方法將它解掉,如果我們講道理的時候用這種自然的方法,那麼每個人都會很樂意來修道了。你看,如果你聽到講師說,我們有什麼什麼不好的心,我們一定要改,這剛開始聽的時候還能夠接受,想到自己真的有不好的地方,可是聽久了會覺得,唉!那乾脆不要修了,我又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我的脾氣毛病一大堆,我乾脆不要改算了。所以講道要換一個方式,成全眾生要因人而異,不要一成不變,這個眾生在那裡,什麼叫眾生?眾念叢生。是不是你一個主人面對很多的朋友,那些都是眾生啊!可是成全起來那些都是佛,就沒有分了。


 


心得:像後學還遇到一位坤道壇主,她就講她開完三天法會後,就對道場講的因果業障的道理,覺得有點恐怖給嚇到了!後來結婚生子後足足有五年的時間拒絕接近道場,不想聽道場所講的道理,幸好引保師是親戚,還能在五年後重新被引保師成全回道場。後學聽了之後心有戚戚焉,因為後學以前就是這個樣子的,雖然相信仙佛借竅,但後學當時連仙佛的白話訓都很厭惡呢?還叫媽媽把仙佛訓文還給佛堂,幸好知道丟掉至垃圾桶是不對的,不然又多造罪了。而濟 公 老師所說用某種方法,用自然的方法化解心中的無明,後學是覺得用三寶是最好的了,因此對一般道親來說,最好先教教三寶修持的方法,以防萬一被業力所阻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