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上海一位前賢,為六祖壇經內容打逐字稿,日後有時間再將逐字稿貼上字幕。
大眾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唱言。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師言。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 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 淤泥定生紅蓮
30 疑問品-7
“大眾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唱言: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大家聽了六祖惠能大師呢,講解西方極樂世界的這個實相,事實上“眼前觀即是”,不離當下,就是淨土。關鍵是在我們的心,而不是環境。只要把你的心呢淨化了,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生命是純潔的,生活是喜樂的,世界是清淨的。
再來,惠能祖師就要來講這個無相頌了。祖師說,“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我們要修行,在家裏邊也可以修行,不一定說要在寺廟裏面。就像我們要修道,在家裏也可以修道,不是說一定要到佛堂、一定要到道場,才可以修道。
“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他說在家,如果能夠行菩提道,行走在菩提道之上,菩提就是覺悟啊,覺悟的道路上,常常要有覺悟之心,常常覺悟,不要無明、愚癡 。覺悟的心,每個人都有,菩提心在哪里?眼前、當下,就是啊,每個人都有的。就是覺性,不要不覺,要去察覺,一切都要察覺。
吃飯,要察覺到自己在吃飯;走路,要察覺到自己在走路;別人跟你講話,要察覺,他的表情、他的態度、他的心情,這個都要察覺。這就是覺,無所不覺。
那麼這種覺,越來越敏銳以後呢,你就會進一步地去察覺,察覺到表面底下的實相。看一個人,這個人可能在跟你生氣,甚至辱罵你,跟你過不去,那是他的表面。如果你觉醒了,哎,你現在是在察覺,他在說我、他在罵我,然後為什麼?你可以去察覺。
進一步地這種覺性越來越敏銳以後,我們人就是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以後,不想去察覺,所以慢慢封閉了這個覺性。不管愉快不愉快,都會察覺,要了了分明。這時候你的覺性,就慢慢地恢復起來了。然後你就會察覺,這個人表面底下的,他自己都沒有察覺的那種慈悲、善良、光明,每個人呢隱藏在他表面底下的,都是菩薩心。
然後這個世界也是一樣,隱藏在表面底下的,都是什麼?就好像黃金蒙塵一樣。黃金上面蒙的土啊,看起來一點亮光都沒有,底下都是真金。所以人是真金打造的,世界也是真金打造的,關鍵只在你有沒有覺而已。
所以說“在家能行”啊,要行菩提道,“如東方人心善”。那就好像東方人,東方,就是講我們這個五濁惡世,“東方人心善”,當下呢,五濁惡世就是西方淨土。“在寺不修”啊,如果你在寺廟裏面,或者是在道場裏面,整天住在這裏面,你不修行,你還是整天呢,活在這個貪嗔癡裏邊,沒有去警覺。不怕你有貪嗔癡,就怕你沒有察覺,很多人自己貪心,他沒有察覺。
像今天後學有一位道親那,他在賣地瓜的,每天要接觸到很多人。他就說啊,他做生意做很多年了,做了十幾年、二十幾年了,接觸到很多人。他就發現那些沒有修行的人喏,普遍有一種現象,站在那邊跟你講話,講十幾分鐘、二十幾分鐘,事實上他講的話一直重複,他自己不知道。他都不曉得自己已經講過很多遍了,一直重複。你們注意去察覺,根本都不曉得自己講話一直重複。
很多老人也有這樣子,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他已經講了一百多遍了,他還在講,而且很新鮮那樣講,好像你從來沒有聽過一樣。其實年輕人,已經開始在培養這種能力了,只是沒有人有時間跟你講話而已啊。你像他們做生意在那邊 ,有人沒事在那兒閒聊,他就發現了,普遍有這種現象。
這個就是什麼?不修。如果你在道場裏邊不修,也是這個德性那。為什麼會一直重複呢?因為你沒有察覺,沒有覺性,所以你看不到別人,也感受不到別人,甚至你身邊的小孩啦、夫妻啦、父母啦,他們說的話、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變化,你都不去察覺。你整天在想的,就是自己關心的那一些事啦、一些人啦、一些情緒啦、一些想法啦,所以它就會一直重複、一直重複,原因就在這裏,沒有覺性,麻木不仁了。
所以把自己一直限制,就好像手,只限制做局部的幾個動作而已。它的各種千變萬化的能力,就慢慢喪失了。然後眼睛呢,不會轉動了,它只能看某個角度而已,就像這樣。人心,也很容易變成這樣子,不修行就會這樣。
不修呢,就是貪嗔癡嘛。就掉到這個貪,哎,整天想的就是我想要什麼?我想追求什么?這是第一個重點;第二個重點,就是嗔,我看很多人心里想的就是“我会讼。”很不爽。第三個是什麼,就是喜歡睡覺,叫愚癡。大概就是這三種心態。
所以這就不修啊,你在道場裏邊,如果還是這三種心態,那你是一樣啦,“如西方人心惡”。那就好像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惡。所以“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所以重點,是在你的心能不能清淨。
心清淨了呢,那麼你自己的本性呢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問題是,要怎麼樣要讓我們的心清淨呢?衣服,你可以洗啊;地板,可以擦啊,心怎麼清淨呢?心,我們剛才講的,充滿了那些負面的情緒,要怎麼樣洗滌乾淨呢?“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原為教授。”
在家居士,我們都是在家居士啊,雖然我們也來道場,可終究不是住在道場,大部分時間都在家庭裏邊。在道場的時間,終究跟在家裏邊,或者在社會上,比例是很少的,大概最多十分之一吧,十分之二就很多了,對不對?你一天二十四個小時,才二三個小時在佛堂,就十分之一而已啊,那已經算是很多的啦,所以那真的是叫一曝十寒那。
哎,十分之一的時間在曬太陽,另外十分之九是在冰窟裏面,那怎麼會熱得起來呢。所以這種修道的熱心、救世的熱心腸,很容易就冷卻了。所以一定要在家修行,不能說,哎呀,我到道場修,在家歸在家,在道場了再來修。那是很容易冷卻了,一定要把修行帶到家裏邊去。
然後祖師就說啊,“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依此修,剃發出家,於道何益?”他說你們照這個無相頌,在家裏修行,就好像跟我祖師在一起一樣。像我們來講,就好像跟彌勒祖師常常在一起一樣。按照無相頌去修,跟惠能祖師在一起,跟彌勒祖師在一起,跟師尊師母在一起,跟所有的道長前人輩都在一起。
如果不照這樣修的話,就算你剃法出家,或是我們道場來講,就是你就住在道場裏邊,終生在道場裏邊服務奉獻,“於道何益”啊?對道有什麼幫助呢?
好,看看他怎麼說。頌曰“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心平何勞持戒,我們今天要持戒、要出家,就要持二百五十條戒,這是乾道;坤道要持什麼?五百條大戒,這叫三壇大戒(漢傳佛教出家僧人受戒儀式。分初壇正授 、二壇正授 、三壇正授,分別得沙彌(尼)戒、具足戒(比丘、比丘尼)、菩薩戒的戒體)。
為什麼我們要持戒呢?就是心不平、心不平等,有分別、有取捨;所以就會起了情緒;起了情緒以後呢,就會想要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因為你有分別心那,原因都在這裏啊。
比方說我要持一條戒,不可以惡口,就是不可以罵人,然後我很想罵人,所以我要持戒,忍住,這就是持戒。但最重要是,你為什麼想要罵人?如果你不想罵人,你就不用持這條戒了嘛,對不對?你就是想罵人,你才要持這條戒啊。就它已經變成行為了,要爆發了,所以要用戒,把它壓住嘛,那就很痛苦啊,用戒律壓制,很痛苦。
老實講,如果真正在寺廟裏面有清淨戒體的比丘喔、師傅傳戒給你的話,那種壓制的力量會比較大。就說壓制自己,不會說這麼難壓,不會那麼困難壓制。就像我們立清口願一樣,立了清口願,要吃素喔,那種想要吃肉的欲望喔,就會一直降低、一直降低,這樣。你沒有立清口願,在吃素喔,就大不相同,就變成用意志力要去壓制,和用戒律去壓制,是不同的。但是最好呢,是你根本不想吃肉,最好是這樣。
所以說我們為什麼要持戒?就是因為呢有那種要去犯錯的衝動啊;那為什麼會有那種衝動呢?因為心不平;為什麼心不平呢?就是非常自以為是地認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我們的心喏,用心已經養成壞習慣了,用心的習慣就是這樣。一定要爭個是非啊,誰對誰錯,一定要爭個是非,所以心就不平。
這心一不平喔,就很多亂七八糟的情緒出來了,然後你的行為就控制不住了、嘴巴也控制不住了,所以就要用一大堆的戒律來制止自己,免得造業。其實歸根究底,就是心不平。心不平,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一定要爭個是非出來,這就是我們的問題。一定要爭個利害、爭個是非,利害是非啊。
“行直何用修禪?”那麼出家,就是要持戒嘛,還有修禪,修禪定,參禪打坐。你不用在那邊坐禪那,你如果能夠行為正直,心平自然行直,心平等了,不思善、不思惡,心平氣和,自然你的行為呢就是正直的,自然就不需要呢去參禪打坐。
為什麼要參禪打坐?為什麼要修禪?就是要讓這個氣喔,這股氣,這個氣不是那個空氣的那個氣,我們常講心頭有一股氣,有一股怒氣、怨氣,要化成什麼?道氣、祥和之氣。一般眾生就是心中有一股怒怨之氣那,那麼透過參禪打坐,可以把它降伏下來,化作祥和之氣。
其實怒怨之氣怎麼來的?暴戾之氣怎麼來的?就是因為你行為出了差錯。我們說這個行為出了差錯,怎麼會讓我自己有怒怨之氣呢?很簡單嘛,你行為做得不對喔,就有人討厭,對不對?有人討厭很好啊,你討厭我,我也討厭你,所以這種情緒就整個出來了。
所以你就要去參禪打坐,但你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如果你打坐起來以後,你所作所為還是那樣子,要不然就是很懶散,漏洞百出,皮肉鬼,還是討人厭那。那討人厭的話,就會受到很多的批評、攻擊啦。
像後學有碰到一些道親,喔,一天到晚在佛堂,後學在臺北有這樣的道親,石岡也有,一天到晚在佛堂。哇,心平氣和在佛堂,真好;一回到家,就討人厭了。當女兒的不像女兒、當媽媽的不像媽媽、當老婆的不像老婆、當先生的不像先生。行不直,行不正直,行為上的差錯太多了。
所以我們人不太重視自己做什麼,他重视什麼?喜歡就好,現在人是這樣子的喔。我要吃東西,我喜歡就好;我要看電視,我坐在那裏,坐沒有坐相、吃沒有吃相。為什麼?喜歡就好。只要我喜欢 ,這就是行不直啊。
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行為,這是很重要的。稍微調整一下,你不是不知道你怎麼做是好的嘛,怎麼樣做,讓人有一種這個人很正直的感覺。不是那樣子,哇,這種橫行啊,那不是正直啊,不是直,是橫的,很多人就橫行啊。我有時候看小孩子不滿意,就這樣橫行霸道,對不對?就不管別人的感受,這就不是叫行直,這叫橫行,反過來了,不是行直,叫橫行。
吃飯啦、睡覺啦、走路啦、講話啦,這行還包括言語,都不管別人的感受的。這個就是沒辦法,不是說參禪打坐可以調整的,這要在生活中隨時調整的。絕對不能橫行不法、橫行霸道啊,一般人就是這樣橫行霸道嘛,就看誰比較強勢而已。要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說話、去生活,自己的習慣,這樣。
比方說,我時常聽到這種抱怨喏,夫妻的抱怨喏。睡在一個房間裏面,到了夏天,先生要吹冷氣,太太不吹冷氣;有的要吹電風,有的不要吹電風;有的要開窗戶,有的不要開窗戶的,光為這個就吵不完喏,有沒有這種經驗?
這就是沒有行直,橫行。每個人都想橫行,你也要橫行,我也要橫行。所以怒怨之氣就這樣來的。大家都要橫行啊,大家都要照自己的意思啊。所以行直,這是很重要的。行直,不是隨便一句話喔,你可以把自己調到直的,不要橫行。
什麼叫橫行呢?你一條路,行直,簡單地說,一條路直直的,你就直著走,你不要去擋到別人,礙別人的路嘛。我們人很容易這樣子啊,走一走,看到人家走過來,腳伸過去、手擋一下,讓你絆一下,不方便一下也好。為什麼?阿裏旺送啊,所以這個是很大的問題。尤其是言語上、態度上、表情上,就是這樣,跟人家過不去。所以就時常被人指責啦,或者你不接受別人指責,人家就排斥你,然後你心裏就越來越偏激。
像今天後學那邊才有一個道親,跟後學講,說她那個兒子以前,獨子嘛,從小阿嫲寵壞了,就變成說捣蛋过头那樣子。她說,有一次看他拿一個超級小刀在那邊玩那,就跟他講,小心喏,床單不要劃。哎,他照樣給你劃破,就是這樣,就捣蛋這樣,類似這樣事情。
後來她跟她媽媽說,不要說別人看到他討厭,我當媽媽的,我都愛不下去。哎,有的時候會這樣子喔,連母親都愛不下去,不要說父親了。父親最喜歡講一句話,叫做斷絕父子關係,母親比較說不出口。可是是很討厭,那種橫行嘛,不管別人的感受,不顧慮別人。
後來修道以後,修著修著,開始會調整自己。這孩子也是啊,時常在道場走走,現在都很乖啦。她說現在如果她晚一點回家,她這個兒子喔,才上小學喔,就會自動把碗啊什麼的都洗好,地板也擦好。差這麼多,你看。他也沒有參禪打坐啊,開始懂得調整自己的行為。
所以你的心和你的行為是最重要的,至於戒律和禪定喔,那個是已經心壞掉了,行為出了很大的偏差了,出此下策啊,沒辦法了,只好用這些修持。因為你的怒怨之氣充滿了,你再不參禪打坐,你就要爆炸了。或者說你已經到處造業了,你再不持戒的話呢,你就要下地獄了,不得已才用戒律和禪定的。不然的話呢,心平、行直就夠了。
好,怎麼樣心平、行直呢?怎麼樣在基礎上下功夫呢?家庭裏邊最好,家庭裏邊是最容易下功夫的地方。“恩則孝養父母”,家裏邊就是有人嘛,有父母親、有兄弟姐妹、有夫妻、有子女,還有親戚,姑嫂啦、妯娌啦,一大堆。所以這些绵密的人際網,就是我們修行的地方,就是修你的心平和行直的地方。在這種人際關係網裏邊,你要修持戒和禪定喔,很困難。可是要修心平氣和、要修行為正直,很容易,是很容易的,正好可以修行。
“恩則孝養父母”,首先呢,我們的心要有感恩的心。我們先不要說你有愛心,你對一般眾生有愛心,那個困難的。但是你起碼要對對你好的人,有感恩的心吧,對不對?有沒有聽說過恩恩愛愛?有恩才會有愛嘛,懂得感恩的人,才有真正的愛。要不然那種愛,是一種欲望的佔有。真正的愛,是來自於恩那,所以叫恩愛。我們常講恩愛夫妻,就是講說互相感恩。愛情是不持久的啦,恩愛才是持久的。懂得感恩,才是持久的。
你要感恩的話呢,第一個要感恩的就是父母親,而且不是光心裏感恩、嘴巴感恩,要去孝順、孝養父母。孝順父母、奉養父母,這就是一個具體的,把這種感恩的心那落實起來,孝養父母。孝養父母,這是一種行為,甚至可能是一種負擔,但是呢,它開發的是你這種感恩的心。這種恩愛之心,是慈悲心的一個種子啊。你要成就菩薩,如果不懂得感恩,那是不可能的。
我們一講課,就要感謝天恩師德,對不對?那不只是感謝天恩那,父母之恩。誰對你最好?就父母對你最好。我們會把父母親對我們的好,當作理所當然,不懂得感恩,那是一種非常大的錯誤。
我昨天才看一本書,是蘇格拉底的對話錄,他的弟子叫做柏拉圖,把它記錄,就像我們的《論語》一樣啊。裏邊就記了一段蘇格拉底在教訓他的兒子,因為蘇格拉底的太太脾氣非常暴躁,所以他兒子跟他媽媽處得非常不好,他就教訓他的兒子。
告訴他的兒子,你不要光看到你母親脾氣暴躁的那一面,要仔細想想看,她對你做了多少事情,她怎麼樣全心全意地在養你,在為你著想,雖然她脾氣不好。脾氣不好是一小部分,但是為你付出的,那是大部分。大概內容蠻多的啦,記不太清楚,俣中我記得裏邊有一段,就是告訴他說,不孝順父母的人,要趕快向上帝懺悔啊,向神懺悔,不然你一定會遭受到處罰,遭受到下地獄的懲罰。
因為不孝順父母,就是對父母都不能夠感恩那,這叫忘恩負義。那你不可能對神感恩了,你也不可能對任何人感恩了。一個人連感恩的心都沒有,不要說愛心了。
所以都是自己騙自己啊,經不起考驗的啦。他如果對父母沒辦法有感恩的話,甚至有懷恨,那對任何人,夫妻之間,都很容易懷恨的。還會怨恨子女,兄弟姐妹更不要說了。所以心中就只有怨恨了。不是上帝要懲罰你下地獄,是你那個怨恨的心喏,非下地獄不可啊。就一生到最後,就剩下怨恨,就是這樣。充滿了怨恨,極度不爽啊,簡單地說。最後到地獄去,更不爽了。
所以“恩則孝養父母”,這是很重要的喔,現在人都不懂得孝順父母了,不懂得孝養父母啰,不曉得這個重要性啊。不曉得,你如果對父母不知道感恩的時候,你心中就只剩下仇恨了。對你最好的人,你不知道感恩,何況是其他的對你不好的人,那是只剩下仇恨啦。
夫妻之間,先生對太太,絕對不會比父母親對你好啦;太太對先生,也是一樣,絕對不會好到這個程度的,絕對不會。當然也有父母親對子女不好的,很少,很少數。
但是我們很容易去比啊,拿我的父母跟別的父母比。你不要跟別人的父母比,你要比,就跟其他的人比。其他人,你的同事,你的好朋友,會像你的父母對你這樣子嗎?這樣子比較,比較公道一點。
所以“恩則孝養父母”,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修持,你要把它當作一種修持。所以修行嘛,就是要讓自己的心越修越好啊,所謂“但心清淨”嘛,讓自己的心清淨。那我們的心呢,所有的慈悲心呢,最起碼的條件,就是懂得感恩嘛。所以不孝父母的,對父母吝於付出的,很多人對父母很吝於付出啊,不願意對父母付出,不懂得奉養父母。當然你也許各種因緣條件,沒辦法去奉養,起碼要眷顧著他們,對他們付出。
這種人喏,你的心喏出了大問題,自己不曉得。你會覺得我工作也很好啊,我口才也很好啊,我事業很成功啊,我賺很多錢那。你錯了,你的心出了大問題了,你就會造很多的業。
“義則上下相憐”。恩,還有義。跟人相處,除了感恩以外,時常想別人怎麼對我好,不要想別人對我不好。就先從父母開始,想想看父母親對你的好,對你的奉獻和犧牲,開始感恩。再來呢,就是講義,這個義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利他的意思。
義:利他;利:自私
我們學過孟子啊,孟子很強調這個義利之辨,要分清楚自己的心,是義、還是利。當然這個不是心那,因為心看不到,就是行為,你的作為。你的作為是偏向義,還是偏向利。偏向利的呢,就是自私,為自己著想;偏向義的呢,就是整天想要幫助別人。
好,你要幫助外人,先談不上了,自己家裏邊的人。如果一家人整天想著,哎,我這樣做,對爸爸比較好、對媽媽比較好,或者對哥哥比較好、對先生比較好、對太太比較好,還是想說,這樣對我比較好?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
如果你想的就是義,就是怎麼樣子,範圍太大,也許我們做不到,“親親”嘛,親親仁民愛物嘛,先對自己的親人。親人如果能夠做到義,不要光自私啊,光想到自己,有時候連兄弟姐妹都在爭啊。有沒有聽過“孔融讓梨”啊,要懂得義,要想到對方,不要光想到自己。
這樣子呢,就會“上下相憐”,上與下,就能夠互相憐愛,上下相憐。這個“憐”這個字用得很好,我們常說這個人很可憐,我們講憐憫。憐憫,意思就是說,我很能夠體諒對方的苦。好,我們今天講利他,要怎麼利他?就是要體諒對方的苦處、痛苦、苦惱,這就是憐。啊,覺得他很可憐。
常常要想到說,哎呀,我先生很可憐、我太太很可憐、我媽媽很可憐、我爸爸很可憐,或者我哥哥、我弟弟、我姐姐、我妹妹很可憐,要這麼想啊。不要光想說,很可惡啊,很多人想的就是可惡,不是可憐那。要感到他很可憐,太可憐了,我看每個人都很可憐那,都很可憐那。
剛剛後學來的時候,還先繞到佛堂去,有一個道親很可憐那,在醫院,“點傳師,你能不能幫我叩首?”我到佛堂去幫他叩首,很可憐那。一般人想的是可惡嘛,對不對?然後會想說你生病,就是業障現前那,壞事做太多,才會生病。
要有那種憐,憐憫的心。先不要談對其他的人憐,對身邊常常相處的人,一定要常常生出那種憐憫的心。像耶穌,尚且對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面的人,還生出憐憫的心,還希望上帝能夠原諒他們,這就是憐。
所以這個義,不是說,哇,我為你做多少事情,我給你多少錢。重點不是在這裏,重點在這個“憐”。因為我為你做多少事情,不一定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能力;我給你多少錢,也不一定每一個人都有這種福報。
但是憐憫的心,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這是你可以用來利益眾生的。一般人,最感動的也是這一點。大部分人感受到的都是冷漠嘛,誰關心我呢?當然,你自己也不關心別人那,但是每一個人都希望別人關心你,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很苦。
今天才有一位道親打電話跟我說,“點傳師,我真的覺得很苦,很苦啊,我真的覺得很苦啊。”我說怎麼個苦法?他說“沒有辦法形容的苦啊,好苦啊。”這是每個人的感覺嘛,就是很苦。那你就要憐憫對方的苦啊,你不要覺得他無病呻吟那。他是真的苦嘛,這麼大的人,三四十歲人,來跟你喊苦啊,一定有他的原因的啊。
他願意跟你求救啦、叫苦啊,就表示他相信你會同情他啊。一般人是不願意跟人家叫苦的哎,因為得到的是,被輕視、被拒絕,對不對?雙重的打擊。已經很苦了,還要苦上加苦。所以這個相憐,這是很重要的,相憐,互相憐憫,這是很重要的。
不要老是覺得人家很討厭,要有一種很可憐,尤其從身邊的人開始。你要看到身邊人的可憐憫之處啊,不要光看到他的可惡啊。其實眾生最大的可憐就在哪里?就是無知嘛。他有多壞?每個人都是佛啊,能有多壞?
就從小啊,他無知,被愚弄了,被整個社會、整個人類文化給愚弄了。叫你一天到晚呢,就是要去爭啊,利害是非。爭利害是非,如果利害是非有定論也就算了,偏偏沒有定論,沒有確定的嘛。所以他心就亂了,每個人心都一團混亂。我根本不曉得什麼才是利,什麼才是害嘛,都是自以為是嘛。什麼是是?什麼是非?對不對?
今天我在看報紙,還在吵說,臺北市遊行是27萬還是100萬,什麼是是?什麼是非?都在吵,都是一流人物喔,在吵啊,在吵這個。所以都沒有確定論的嘛,但我們一天到晚就要爭嘛,爭個是非嘛,然後把自己放在最有利的地位。到底什麼是有利的?什麼是有害的?對不對?
那許文龍,不是代表台獨意識的一個企業家嘛,現在突然間說他反台獨,這就怪啦,是不是?這裏邊是非利害在哪里?麻沙沙,一流人物,麻沙沙。不是說他們不曉得是非利害,實在是確實沒有確定的是非利害,實在是沒有。變化萬千那,變化萬千。
所以如果我們的心呢,就是很無知地被引導到這個方向去,就是這樣子啊,最後都自以為是啦。自以為是呢,就很討人厭那,對不對?事實上可憐,就可憐在這,一開始就錯了嘛。沒有人指點我們的本心、本性,沒有人教你怎麼樣觀自在,沒有人教你怎麼樣跟仙佛菩薩在一起,沒有人教你“恩則孝養父母”,這不重要。
從小我們的教育裏面,以前古代聖賢之智還重要一點,以前儒者在治理國家的時候,這些還是重要的,現在不重要了。現在只重視說你功課好不好,你錢賺的多不多。這樣子的教育,你教他怎麼孝養父母呢?怎麼去憐憫別人呢?不會的嘛,絕對不會的。所以要同情啊,要同情眾生的一種被愚弄,他不只是無知,而且是被愚弄。所以今天搞成這個樣子,哪有真的那麼壞的?沒有。
所以我們不用認同對方,最重要在這裏。你不要說,哎呀,他好壞呀,我先生好壞呀、我太太好壞呀。
今天才有一位道親,專程跑到佛堂來,看到後學說“點傳師,我先生上次禮拜六來上精典班,回去以後說,聽了點傳師的課以後,有很大的啟示。”我聽了也很高興啊,想說哇,不知道有什麼啟示。他說啊點傳師的課怎麼講怎麼講。講完以後就說,“所以我聽完以後我察覺到,我已經忍耐你很久了。”然後她說她沒辦法認同她先生。就過了幾分鐘,她先生突然間出現了,兩個人,他老婆又跑掉了,她先生又留下來講一大堆。
不是叫你認同他,而是憐憫他。憐憫他的苦惱,、憐憫他的無知、憐憫他的恐懼、憐憫他的驚慌,憐憫他呢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沒有受到很好的保護和引導,甚至包括他的父母、他的師長,都是一樣的。所以相憐,這是很重要的。
你說我要怎麼去行義呢?就是憐憫就好了,這點做到就好了。你要懂得憐憫那,不要心中充滿了一種批判,現在人都是充滿了批判。我時常聽到有人在批判她的老公啦、老婆啦,或者批判父母啦,批判子女啦,時常聽到的。
上回後學在臺北,有一個很大的素食餐廳的老闆,非道親那,跑來找後學。就說啊,她餐廳已經快經營不下去了,她先生也是做其他的事業,夫妻倆一起來找我。餐廳的老闆,是那個坤道,她先生事業也是做得很糟。
我就說啊,你們得罪了土地公,土地公是代表福德正神嘛。那他說我每天都在拜啊,我說不是那個土地公啊,家里的土地公,就是你老爸。他太太就哎,你怎麼知道?這個乾道,就跟他父親搞得水火不容就是了。你的父母親,你是不能得罪的,那是你家的土地公、土地婆啊,得罪,就破財運那,這是一定的,什麼都好得罪,不能得罪父母的。
所以我說,你要跟你父親和好。她那個先生喔,想了一下說,他越老越不講道理,沒辦法可憐那。後來就沒有再出現了,所以沒有辦法憐憫,沒有辦法說哎,覺得對方很可憐。你仔細想一想,可憐之處太多了,不要光看到可恨之處啊,可憐之處太多啦,太多了。
“讓則尊卑和睦”,這是一個一個來的。你懂得感恩,你就會懂得去同情、去憐憫,對不對?如果連感恩的心都沒有的人,更不可能去憐憫,懂得去憐憫。然後呢懂得憐憫以後,就懂得忍讓、退讓,就懂得退讓。
“讓則尊卑和睦”,你讓我,我讓你,不要爭來爭去的。不要在口舌上要爭,理上要爭、事上要爭、錢上也要爭,生活細節,統統都要爭。要爭,要占到強勢,要占到優勢。要讓,唯一的辦法,要和睦啊,要尊卑和睦啊。
所謂尊卑和睦,尊就是講父母親,卑講的就是孩子;尊講的是哥哥姐姐,卑講的是弟弟妹妹;尊講的是主人,卑講的就是奴僕。因為他是講給韋刺使聽的啊,韋公家裏邊都有奴僕,對不對?現在人家裏邊,很多都一些傭人那等等的。那個都要怎麼樣?和睦,要和睦。不要老是想要佔優勢,想要把對方壓住,不要有這種想法。
這樣子的話,一個人的怒氣、怨氣,就像它隱藏在裏邊,就算一個傭人,他一股怒氣隱藏在裏邊喏,都會招來不好的事情。他如果一天到晚在內心詛咒喔,那個家裏邊就會破個口。你都不曉得人的念力有都可怕,念力有都可怕。所以不要以為說我把你吃定了,你對我沒辦法,那就大錯特錯了。
那有人是先生很強勢,或太太很強勢,要把別人吃定了,或者媳婦很強勢,或者兒子很強勢,或者公公婆婆很強勢的。這個都是自以為得勢了啦,事實上破洞可大了,這叫有漏啊,有漏洞啊。一定要和睦,一個家庭一定要和睦。
和睦的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讓,還有什麼辦法?就是讓。所以不和睦,都是爭出來的嘛,都是爭出來的。“我一直讓他,他一直前進。喔,實在是忍無可忍那!”所以“忍則眾惡無喧”,所以下一句就是忍,讓再來,還要忍。
內惡外魔
不是說我讓,期望說你也讓了。大部分都是我讓你也讓了,萬一我讓你不讓,怎麼辦呢?我忍嘛,可以吧?我忍嘛。“忍則眾惡無喧”那,所有一切惡,都沒辦法喧嘩起來。有時候有內惡、外惡啊,惡魔惡魔啊,你只要心中起了惡念,外面就有魔,叫內惡外魔啊,很可怕的啊。
得成於忍——《金剛經》
忍,不要認為說“我忍我忍,我就得癌症啦!”不要有這種錯誤的觀念。一般人忍氣吞聲,是鬥不過別人才忍,你要把“忍則眾惡無喧”,你要把忍當作一種修持,當作化。“得成於忍”嘛,修行要得成就,就要成就在這個忍,所謂“堅此百忍”那,所以說堅忍。
心性就是有這種特質,堅忍。你在堅忍的時候,心性的那種力量喔、質感,才會出來。忍得住的人,心的品質才高,就是忍得住。現在人都是忍不住啊,都忍不住,覺得自己怎麼忍得住?控制不住。“我忍不住這口氣啊!”事實上誰忍不住啊?所謂忍不住,那一定是從頭到尾忍不住,才叫忍不住。不可能說我在這個情景忍得住,在那個情景忍不住,不可能的。
這中風就是這樣子啊,這個手不能動就是不能動了,對不對?你不能說,我看到這個人我手能動,看到那個人我手不能動。那不叫中風,那叫精神病了。中風,應該就是全部不能動了。
那你說忍,哎,誰忍不住啊?我看大部分人,面對老公老婆忍不住、面對父母親忍不住,面對對老闆都忍得住啊,是不是?面對客戶,修養都很好,要賺他的錢的時候。你這邊忍得住,你為了利忍得住,你為了恩義忍不住,這真是莫名其妙嘛。為了小事忍得住啊,為了大事忍不住;小節忍得住,大德忍不住,那有這回事的?這更重要,只是我們不知輕重而已。問題不在忍得住忍不住,問題在愚癡啊。
想到我太太說,你講話不要這樣子(郭经理用手(食指)指着,上下摆动),我突然間發現自己有這個習慣。“我說我那有?!”结果好像有啊。我講話會這樣子嗎?會啊?哎哟,真的很糟糕,讓人家忍不住啊。我太太說,現在人最討厭人家這樣子。我真的會這樣子啊?哈哈哈哈,真是壞習慣,真是壞習慣,真是。
所以“忍則眾惡無喧”,你說你忍不住,沒有這回事的啦,每個人忍功都是一流的啦,只是看對象而已啊。有看對象,這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愚癡啊。對象,你要看清楚,你應該要忍的是,你的老公、老婆、父母親、小孩,這是該忍的,這是要永遠跟你在一起的啊。這個不忍,去忍那些可有可無的。老闆不好,還可以換個老闆嘛;老婆不好,要換一个很困難㖠,那是很困難那;父母親,那是沒的換那。所以什麼該忍,什麼不該忍?你說做不到,沒有這回事,絕對做得到的,沒有人忍不住的,每個人都忍得住。有人為了小利,忍得住;為了大義,卻忍不住,這個是很奇怪的事情。
我時常在車站坐車啦,就看到一些青少年,一看就那樣子,喔,很拽的樣子。可是要來賣個圓珠筆喔,(點頭哈腰的樣子)“大叔、大哥。”什麼都可以講,很有耐心。你看他講這個筆啊,“喔,我跟你解釋。”最後你終於不買了,“謝謝你!謝謝你!”他對父母親有這種態度嗎?對不對?你說他忍不住嗎?他心裏一定很氣啊,聽我講了半天,你也不買。可他就忍得住,就為了那幾塊錢,他忍得住。就算是流氓啊,他碰到老大的時候,他也忍得住啊;碰到警察,他也忍得住啊。他多凶,他說他忍不住他的脾氣,為什麼警察來了,他就乖了?
所以沒有人忍不住的啦,心性再惡劣的人,人的忍功是全世界一流的,人類的忍功啊,人類是很能忍的。但是我們自以為自己忍不住,那是自以為啊,沒這回事。所以你要相信自己有忍的能力,法忍,有法忍,於一切法皆能忍,叫法忍。能夠修行,要入於忍位,叫法忍。碰到任何的因緣,我都能夠忍。難忍能忍,這種能力誰做不到呢?每個人都有的,所以“忍則眾惡無喧”。
所以恩、義、讓、忍,這個就是一個在家修持的功夫啦,恩、義、讓、忍。
“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所以恩義讓忍,你就做下去。你不要認為,我這樣下去沒有結果的啦,我光去憐愛別人、光去孝養父母,我去讓、我去忍,最後呢我都是吃虧,我都是倒楣,那你就錯了。
“鑽木取火”,就是木頭這樣鑽,你要有恆心那,一直鑽、一直鑽、一直鑽,它終於會冒火的。你鑽兩下,沒有火啊,就放棄了。很少有人鑽木取火,可以取得出來,因為沒有耐心。只要你有一次的經驗那,你下次就會了,叫鑽木取火。
“淤泥定生紅蓮”那,今天我們人那,就好像活在污泥裏邊。你仔細想想看,人生是不是這樣?像泥巴一樣啊,在裏邊打滾,越來越髒、越來越髒。乾乾淨淨的,在這個人生的路上這樣滾,越滾越髒,而且彼此都是灰頭土臉的,身邊的人,一個個都灰頭土臉的,越來越髒,都在污泥裏邊打滾。
但是呢,你在恩、義、讓、忍上面下功夫,你就會發現,蓮花會生出來了,唯一的辦法,就是有恆心。鑽木取火,誰不會呢?最簡單的嘛,就拿一個木頭,在另外一個木頭上面一直鑽、一直鑽。這個動作每個人都會,只是說你能不能一直持續而已,能不能夠一直持續。
如果你能夠一直持續下去的話呢,火就會出來了,智慧的火花就會出來。你就會有一種出污泥而不染的,這樣子的一種覺受會出來。你會突然間發現,自己活在這個世界,好像污泥中的蓮花一樣,不會受到污染。那種情緒、那種憤怒、那種憂愁,就是沾不到你心裏來,很淡,就是惹不上來。你會察覺這樣,那是很愉快的感受啊,你心中就剩下光明和慈悲。
叫你怨恨別人,你也恨不下去;叫你緊張焦慮,你也焦慮不下去。為什麼?你已經變成蓮花了,已經變成蓮花了,其實就是在恩、義、讓、忍上面下功夫。那這種功夫,你在道場裏邊還沒有㖠,道場不需要你去做這些事情,大家都相處的好好的,不需要你去忍那。有,也不需要功夫下得那麼實啊,像鑽木取火那樣子,短兵相接。
我們在道場忍,可以忍一時啊,在家庭裏邊就不同了。最後恩、義、讓,最後凝聚在這個忍,這個忍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就是忍不住啊。
像剛才後學講那位道親,兩個都是在教書的老師喔,突然間老公跟老婆說一句,“我已經忍耐你很久了!”喔,不得了了,老婆一定想,我忍耐你更久了,一定是這樣子的嘛。這也是很多人,夫妻吵架,常常說的話,對不對?“我一嫁給你,就開始忍耐了!”“我一跟你結婚,就開始忍耐你了!”你真的忍住了嗎?那有這回事啊,都是互相傷害啊,互相批評、互相攻擊,沒有忍。
忍不住,各種的惡,惡念、惡行、惡緣就出來了,惡魔都出來了,非常可怕的。先有惡言,到惡行,最後惡緣,最後惡魔,就是這樣出來的啊。夫妻,搞到變成仇人。像剛才講那個對父親很仇視,父親也很仇視他啊。
今天後學還聽到有一個道親講,說她婆婆捶著胸脯,在那邊喊另外一個媳婦的名字,說如果,她講那個什麼名字,如果她出去外面,沒有被車子撞成粉碎喔,我死也不甘願。講那麼毒的話,你看看!講那麼毒的話,就捶著胸脯這樣子講。那這個人是比較忍不住的人那,其實很多人胸中都有那種很怨毒的想法。婆媳,也是有很深的因緣㖠,才會做成婆媳啊,彼此怨恨到這個程度。當然啦,媳婦聽到這個話,一定也會詛咒回去的。
所以呢,尤其這個忍喏,後學是很瞭解的,在家庭裏邊的那種忍,短兵相接的那種忍。在家庭裏面,你面對是很多群體啦,很多很多的人,各式各樣的因緣,而且都跟你有密切關係的,你要忍得住。到一個程度以後,你會突然間發現自己解脫了。不是死了,是心性的解脫。
突然間發現,哎,怎麼不在乎了?注意這點呢,這就表示蓮花出來了。怎麼不在乎了?以前讓你這樣子,剛剛講那個婆婆捶心肝,對不對?讓你那樣捶心肝的痛苦,怎麼突然間不在乎了?這就是“淤泥定生紅蓮”。注意這個定字,一定的,祖師不會騙我們的,一定生紅蓮。
很不幸,我看了一下我們道親的臉,好像都有寫著“忍不住”三個字,哈哈哈哈,做不到。那你就沒辦法生紅蓮那,火中生蓮那,叫做“好手猶如火裏蓮”那。我們要當老祖師的好幫手,就要像火中的蓮花一樣,“好手猶如火裏蓮”,火燒不化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