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真錄14 2008-09-10 天一三寶共修

14. 莊嚴佛土亦非真 無住妙行養道心 色空兩忘常常淨 靈光充塞無處尋

 

142008-09-10

莊嚴佛土亦非真,無住妙行養道心。

色空兩忘常常淨,靈光充塞無處尋。

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有佛處急走過,無佛處莫停留

莊嚴佛土亦非真,無住妙行養道心。色空兩忘常常淨,靈光充塞無處尋。”我們會把這個世界分成兩種境界,一種叫做五濁惡世,就是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世界;另外,還有就是,莊嚴佛土。這兩個極端的,一淨、一濁。一個都是仙佛菩薩,一個呢都是凡夫俗子,甚至妖魔鬼怪橫行其間。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那五濁惡世是虛妄的,莊嚴佛土也不是真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管是污濁相、還是清淨相,有相皆是虛妄啊。所以我們眾生啊,之所以會陷入這種五濁惡世,所謂五濁惡世,有五種濁。

第一種叫做劫濁,就是這個世間劫難很多,非常多的劫難,災難很多。戰爭啦、經濟衰退啦、瘟疫啦、海嘯啦、地震啦,這個風災、水災啦、天災、人禍,這叫劫濁。那為什麼劫難這麼多?為什麼莊嚴淨土、莊嚴佛土都沒有劫難呢?天宮也沒有劫難那,人間為什麼劫難那麼多呢?

因為眾生濁。因為眾生不清淨,有共業,共同的業力,大家一起做壞事嘛,就招引一些劫難。所以我們除了感覺到世間災禍很多,那還好,我們可以祈求,說災禍至少暫時沒有降臨到我身上。像我們現在會坐在這裡,就表示說災禍還沒有,還沒有被雷打到,才能坐在這裡。但是眾生濁是每人都感受的到的,世上壞人很多啊。所以我們就知道,一個所謂共犯集團,大家一起在造罪業,一起在造罪業。

我剛剛在上課以前,才翻了一下那個因果報應那本書,不知誰拿來的。講一個父母親是成功的生意人,養了一子二女,然後從小就嬌寵的不得了。後來子女長大以後,把父母囚禁起來,虐待,侵奪家產。父母親沒辦法對付他們那,就只有詛咒他們。就是父母的詛咒也很可怕,詛咒他們說,你們那,你們這些不孝子女喔,將來不是被雷打死啊,就是得治不好的怪病。結果這三個,一個真的被雷公打死了,兒子;另外二個女兒,一個得了愛滋病、一個得了癌症。得愛滋病的已經死了,得癌症的現在還活著。那個上面真的,有名有性的,還有地址的。

多可怕啊,眾生的那種,都是親人喏,互相的那種詛咒、冤恨,劫難就降臨了,劫難就這樣來的啊。沒有原因的,怎麼會被雷打死?就是這樣來的。人與人之間的冤恨、仇殺,由親轉仇啊、由恩轉怨那,恩怨情仇啊,所以造成劫難。

然後呢,眾生濁是怎麼來的?命濁,命濁來的。就是每一個人的每一條命都很污濁啊,每條命都很污濁。每個人都有他的別業嘛,各自的業障,所以造成共業嘛

就像剛才講的父母親,不能怪子女不孝啊,那父母親自己也積業如山呢,才養出不孝的子女。然後再去詛咒他,然後子女死於非命以後,自己也痛苦的不得了,所以命濁。

命為什麼會濁呢?煩惱,煩惱太多,煩惱太多。很多人就是這樣子啊,從開始有煩惱,想要解脫煩惱,就以為有錢就可以解脫煩惱、有愛情就可以解脫煩惱、有婚姻就可以解脫煩惱、有事業就可以解脫煩惱、有地位就可以解脫煩惱,結果就亂做一通。

事實上都是,人生就是為了要解脫煩惱的,所做所為就希望“(郭講師唱)我要快樂”,我要快樂,可是我不快樂,就是我要快樂,因為我煩惱啊。那為了要得到快樂,無所不為,這叫命濁,最後造成眾生濁、劫濁,所以本來沒有的啊。這一切都是從煩惱開始的,都是從煩惱開始的,這叫自尋苦惱。為什麼說自尋苦惱呢?煩惱濁就是來自於見濁來自於見濁,見什麼著什麼,看到什麼就執著什麼,不曉得所看到的都是虛妄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講“莊嚴佛土亦非真”,就是這樣。你有執著,“哇,這是莊嚴的,這是污濁的。”這也是一種執著,這也是一種執著,這就是見濁,見濁。煩惱,都來自於你有分別見,你有分別見。每個人心中認為的好和壞,然後要去追求他認為的好、逃避他認為的壞。

而事實上你認為的好,比方說你認為有錢是好的,哎,這是你的見濁。你有了這個見,你就開始要煩惱了。因為有錢是好的,然後你要去追求錢。追求不到,真的追求到了,那煩惱更大,煩惱更大。要追求到以後才知道煩惱更大、更可怕,煩惱大作。就是因為搞錯了,問題不在於說你“命”好不好,問題在你的“見”那。你認為見錢眼開,你就錯了,不管你有什麼見。

你認為那是好的,你去追求它,第一個你不一定追求得到,第二個追求的過程之中不擇手段,第三個得到以後才知道毫無意義,才知道毫無意義。人生的快樂,不是來自於你見到什麼好的,你能不能得的到它,快樂不來自於這裡。所以不管你見什麼、著什麼,不管你執著得到、執著不到,最後都是煩惱。於是五濁惡世就這樣開始了,五濁惡世就這樣開始。所以你也不要執著莊嚴佛土,你一執著莊嚴佛土,哇,路途遙遠那。

昨天才有位道親來找我。他說,他高中的時候參加三天法會,他聽到這個主班的點傳師講說,我們的故鄉在遙遠、遙遠、遙遠的理天,無極理天,非常非常遙遠。而我們流浪在這個五濁惡世,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夠回去。他就發心喏、發願那,要普度眾生,回到無極理天。可他一想到點傳師說的那個遙遠、遙遠的理天,他有一種好像路途好遠喏,要怎麼回去呀?他有一種苦惱在的,而且我有資格回去嗎?我要做到什麼樣才能回去嗎?

所以一旦追求莊嚴佛土,你開始就苦惱了。你首先就會想到說到底在哪裡?有多遠?第一個,他根本看不到,空口說白話的啊,能不能證明它的存在?終於有人說,天佛院遊記,去遊過回來了,回來寫了一本書叫《天佛院遊記》。

以前我的點傳師打開一看,裡面的內容喔,仙佛講的話都是從我那個點傳師寫的書裡面抄出來的,哈哈哈哈。那個乩生啊,根本沒有能力去講那些真理的話。我們點傳師還打電話去問他,那不是我的書裡面寫的嗎?那乩生還講說,哎,人講的沒有人聽,要借仙佛的嘴喔,才有人信那,我是幫你宣傳你的妙理喔。我點傳師還很高興啊,哈哈哈哈。所以這問題太多啦,疑竇叢生,哎,疑竇叢生。

然後好,確定有莊嚴淨土,那你自己夠莊嚴嗎?你有資格回去嗎?問題很多。要怎麼回去呢?條件要怎麼俱足呢?真的俱足條件就能夠回去嗎?苦惱大作,這叫見濁,再來就是煩惱濁。

無所住,不住善不住惡

無所住是個事實,

只是我們不接受這個事實

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禪宗法語

有佛處莫停留,無佛處急走過。——趙州從諗禪師

所以說祖師就講的很好啊,“莊嚴佛土亦非真,無住妙行養道心”那,所以要無所住,不住善、不住惡,看到什麼都不住。看到佛也不住,看到魔也不住。“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有佛處急走過,無佛處莫停留”,無所住,無所住。

生命就是一個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運轉不息,不斷地在運轉之中。所以不管你認為的好是什麼,只要你見好見壞,你就創造了一個五濁惡世,創造了一個五濁惡世。如果你無所住的話,這才叫做妙行啊,這叫做妙行。要不然就是什麼?諸行無常啊

眾生就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無所住,才是妙行,妙行於世,這時候就妙啦。你有所住,就我們講的,住在煩惱,住在煩惱,不管你成功還是失敗,都是煩惱。成功者有成功者的煩惱,失敗者有失敗者的煩惱,都煩惱。不確定有不確定的煩惱,有人不確定成功還是失敗,更煩惱。

有源律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大珠慧海:“用功。”

有源律師:“如何用功?

大珠慧海:“饑來吃飯困來眠。”

有源律師:“一切人總如同師用功否?

大珠慧海:“不同。”

有源律師:“何故不同?

大珠慧海:“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

所以無所住,應機隨緣。“饑來吃飯,睏來則眠”,肚子餓了就吃啊、喝啦,沒有那麼困難,活下去沒有那麼困難。蟑螂都可以活得很好,不要說人啦。以我們的萬物之靈啊,要無所住地活下去,是很容易的;有所住就難了,有所住,你所住不得嘛,哪個人真的有所住,住得的?你可以住在哪裡?

你希望愛情永恆,你住的了嗎?你希望事業永恆,你住得住嗎?你希望健康永遠,住得了嗎?無所住是一個事實嘛,只是我們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我們一直想要抓住,一直想要抓住,抓住你認為好的東西。告訴你,生命是流沙,抓不住的,不斷地流逝而去,你要接受這個現實。

所以無所住,不是一個高超的修行啊,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事實,只是你接受不接受,一念之間而已。你接受了,你就是道心;你不接受,就是凡心、生死心。不接受,你還是要接受啊,是痛苦啊。

就好像一個人窮,他接受了,他安貧樂道;他不接受,苦惱無邊。那一樣是窮,兩個窮人,一個是顏淵,一個是燒炭自殺,差很多啊,所以無住啊,無所住。

無住妙行”,就長“養道心”,道心就是無所住的。無所住行於佈施,哎,有錢就佈施錢;沒錢的佈施法語,講兩句好話;法語都不會說,佈施個笑容,佈施一個友善的態度。這都很好啊,這誰做不到?都做得到。連狗狗都搖搖尾巴哎,你就會覺得很舒服啊,被狗搖搖尾巴喔。

那天我被一隻狗盯上了。我吃一個月餅,吃了一口,它站在我那邊這樣。喔,那个眼神,孺慕之情。它孺慕的不是我,是我手上的月餅。我整塊都給它吃,吃完以後,它搖搖尾巴就走了,看都不看我一眼。當然這個是講笑話,事實上是這樣子啊,你有時候,就算一隻狗,你表達你的和善,都讓人心情都很好,何況是人那,萬物之靈的人那,所以要行於佈施是很容易的。沒有人說,“哎呀,我沒有錢怎麼佈施?”佈施你的友善就夠了。所以,“無住妙行”可以“養道心

凡人執著相,道人執空

不要執著就好,不用把它消滅掉

色空兩忘常常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兩忘。凡夫執色,凡夫著相,道人執空。凡夫執著相,什麼相呢?知識、財富、健康,大概就這三個,當然還加上愛情、親情,就這些東西,凡夫執著的就這些東西。那道人執著是空,最好都不要,最好都不要。金錢、財物,這些外在的不要,最後連身體都不要。他覺得身體要養它,身體很麻煩乾脆打坐、內發三昧火。

有喔,現在打坐,你坐到一個程度,你身體會震動。就好像那個微波爐啊,微波爐就是那個分子振動嘛,摩擦,就燒掉了。身體會產生微妙的震動以後,就整個燒成灰燼了。有這種,到現在還有喔,到現在還有那些打坐的,發現幾個月不見蹤影了。然後你去,發現剩下一團灰燼。怎麼可能燒成這個樣子?自焚,應該連房子都燒掉了啊!沒有。他說,那個應該是在焚化爐,也是這個幾千度的高溫,才可以燒出這種成果出來,連骨灰都沒有,這叫內發三昧火。這都是執空啊,執空。

灰身滅智,這叫灰身滅智,就阿羅漢的灰身滅智。到現在還是有喔,不是沒有喔,現在還是有這樣的修行,而且大部分都在歐美先進國家。因為他們對於這個著相啊,覺得深受其苦啊,就相反地執著這個空。那我們道親也會這樣子啊,啊,覺得世間的恩愛情仇,太苦惱了,乾脆遁入空門,遁入空門。

所以要色空兩忘,著相也不對、執空也不對,兩個都給它忘記了。相,你不要著就好了,不用把它消滅掉。我們肉體,我不要執著,我不要去整天去養它,也犯不著把它消滅,不用把它消滅;金錢,我們不要貪錢就好了嘛,犯不著說碰都不能碰。這樣就可以常常清靜,常常清靜。

你老是想把它空掉,事實上你就忘不了這個色相,就表示它在困擾你,所以你要把它消滅掉。所以走過就給它忘記。不忘也沒用啊,你不忘怎麼樣?留在那裡徒增苦惱而已,對事情也沒幫助。那就過去啦,所以走過就給它忘記。過去的留在過去;未來還沒有到;現在呢,現在念念不住。現在也不會停留啊,一直在流動之中,我們就接受,順其自然就好,順其自然。

所以“色空兩忘常常淨,靈光充塞無處尋。”這個時候呢,你就會發現生命就是靈光啊,生命就是靈光,所謂“二目要回光,一點真太陽”。不是一團靈光,是靈光充塞,充滿三千大千世界。

我們活著沒有什麼成功和失敗,好啦、壞啦,得意、失意,生命的本相就是靈光。所以“三界十方萬靈真宰”,這不是講 老母,就是講你啊,就是講我們每個人的心靈。當你無所住的時候,當你不著相、也不執空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原來是這樣。就像一個人,當他遮眼布一拿掉以後才發現,喔,眼睛原來可以看得到這麼多東西;塞耳朵的棉絮拔掉以後,才啊,原來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的聲音可以聽得到,不是只有耳鳴的聲音而已。

同樣情形,我們因為有所住,就被這些所住的東西捆綁,見濁嘛,就開始煩惱濁、劫濁,一層一層地綑綁,眾生濁、命濁、煩惱濁。所以當你無所住以後,你就會發現,叫“頓悟本來”。本來心是什麼呢?就是靈光充塞。它也不是一無所有,它不是什麼都沒有,它就是靈光,既靈且光就是靈性,感應道交、無所不知、應化自如,然後接下來就是光明,就是光明

所以廣大靈感那,廣大靈感,然後呢,光明無量,“靈光充塞無處尋”。但是你要找在哪裡,找不到,可是你可以覺受到,一種覺,感覺到它的靈、它的靈驗,和它的光明,這就是生命的實像

所以我們修行,要認識自己啊,自己是什麼呢?就是“靈光充塞無處尋”。自己都找不到心在哪裡呀,它無形無相啊。但你說它不存在嗎?它很靈驗那,它又光明。那一般人的心就麻木不仁那,因為有所住啊,所以麻木不仁,而且苦惱無邊,一片黑暗、昏沉黑暗,就是這樣。想到心,就昏沉黑暗,他沒有那種光明的感覺,也沒有那種靈感、沒有那種機靈,碰到任何的災難、問題、困難都可以反應,都可以反應。不會整天好像綁手綁腳的,坐困愁城。

好,我們來修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