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行由品07(六祖傳法惠明)
惠能三更領得衣鉢,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須憂,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驛,祖令上船,五祖把艣自搖。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艣。」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曰:「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傳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惠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兩月中間,至大庾嶺。五祖歸,數日不上堂,衆疑,請問曰:「和尚少病少惱否?」曰:「病即無,衣法已南矣。」問誰人傳受?曰:「能者得之」。衆乃知焉。逐後數百人來,欲奪衣鉢。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性行粗糙,極意參尋,為衆人先趁及惠能。
惠能擲下衣鉢於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爭耶?」能隱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動,乃喚云:「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惠能遂出,盤坐石上。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惠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
明回至嶺下,謂趁衆曰:「向陟崔嵬,竟無蹤跡,當別道尋之。」趁衆咸以為然。惠明後改道明,避師上字。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喫肉邊菜。」
上一堂課講到 惠能三更領得衣缽
惠能領受衣缽以後呢 就連夜出走
五祖親自送他上船
渡他離開這個黃梅道場 往南方去
然後惠能就要求自己來划槳 自己來搖槳
因為惠能他是樵夫嘛 他應該是沒有划過船
所以五祖他就要幫他划船
但是惠能就要把這個工作承擔下來
就划船這個事情 是一回生 二回熟啦
就是劃槳啊 你多劃幾次就會了
這就表示他有這種承擔
在我們道場裏邊也是一樣啊 我們得道以後
不要光說靠道場裏邊的壇主 講師 點傳師
要來教導你 提攜你 有時候看看就會啦
所以像後學那邊道場 我們從來沒有開禮節班
你要學禮節 自己看 看看就會了
因為後學當初也是這樣學的
那還不簡單嘛 多看幾次就會了
你用心學啊 你勉強他學 他還不高興
所以說迷時師度 悟了自度
我們迷的時候 要老師來點化我們 度化我們
今天覺悟本性 就要自己度自己了
不能永遠靠明師的指點 提拔 所以說悟了自度
度名雖一 用處不同 惠能生在邊方 語音不正
蒙師傳法 今已得悟 只合自性自度
惠能呢他蒙祖師傳授心法 已經開悟見性了
既然見到本性以後呢
就要用自己的本性去度化 去度化自己
不能再依靠佛菩薩慈悲啦
再依靠老師的這種指點那 教誨啦
我們的本性 所謂見性是功 見到本性就有功啊
功 就是功效的意思 有功能
有什麼功能呢 就是能度
可以讓你度過生死苦海
可以讓你度過所有一切的惡習 災劫
這叫自性自度
所以不要認為我們傳道 就點那麼一下
那一點 那一點靈性是可以度的
那一點靈性就叫波羅蜜 可以到達彼岸 叫波羅密
所以惠能呢他就很清楚 很清楚這個靈性
不是說 哎 點一個象徵意義的
他立刻就讓他發揮功能 發揮這個本性的功能
我們也是一樣啊 我們得道以後
哎 還是在想 怎麼樣在道場裏邊
要怎麼樣接受調教啊 提攜啦 幫助啦 指引啦
其實點你那點靈性喔 你就可以超度一切了
所謂跳出苦海淵嘛 就這一點 就可以跳出苦海淵了
跳出苦海的淵藪 飛身來上岸
那我們自己要飛身上岸
祖師就說 如是 如是
他說是啊是啊 你說得對 你要自性自度
所以惠能和祖師的最後的對談 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要拿來自我的期許
要自己要求自己 要能夠自性自度
不要老是想要依靠道場 依靠點傳師 依靠前人
要跟著人修
就傳你這一點 靈明自性 就受用不盡了
要去知道它有超度的力量
要不然我們要這點靈性幹什麼
這靈性 就是有辦法能夠度啊
從人鬼仙的這種輪回裏邊
超越進入佛菩薩的一個解脫 自在
人鬼仙 就是我們的所謂的氣天 還有象天
以後佛法 由汝大行 汝今好去 努力向南
不宜速說 佛法難起
他說你今天好好地去吧
以後佛法就在你身上會大行於世 會大大地興盛
好好地去吧 努力向南方走
不宜速說 不要急著去說法
有時候我們剛求道
或是剛剛有很深刻的體悟的時候
會特別興奮 特別熱情
很多道親都是這樣 他度人的階段都是在前幾年
到以後老修 都度不到人了
所以就是一開始的時候 就速說
叫不宜速說 佛法難起 不要著急 佛法難起啊
世間法比較容易起
因為世間法 都講的是欲望的東西 誘發你的欲望
那佛法是反其道而行的
它是要止念息欲 就是停止你的念頭
熄滅你的欲望
這和世間人的心裡的想法 是剛好相反的
所以說 不宜速說 佛法很難興起
那麼佛法的興起 不是用言語可以勸說的
你說你要勸小孩子去打球啦 郊遊啦
那個很容易的 喊一聲就走了
你要勸他好好讀書 那就很困難了
用功讀書 就很困難了
因為那個不是他喜歡做的事情
所以說佛法也是一樣啊
你要眾生呢 投入修行的 超凡入聖的路喔
他一時很難接受的
這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 結緣
結深深的佛緣 法緣 善緣
這時候呢 一旦開口的話 就能夠深入人心
就不會說言者淳淳 聽者藐藐
就像後學在接觸到這種還沒求道的
還沒求道的不叫道親 像施前人講的 叫親道
來親近佛堂的這些眾生啊
我都不會主動去跟他說什麼
看他問什麼就答什麼
也不會主動要度他求道
就是因為知道呢 佛法難起
所以眾生很奇怪喏 你越是不動 應化
所謂常靜常應啊 以靜來應之
哎 對他就越有這樣子一個
難以言喻的一個向心力 吸引力
惠能辭違祖已 惠能呢發足南行
就是放開腳步 向南方奔馳
兩個月中間就到了大瘐嶺
那麼五祖回到黃梅道場呢 幾天都沒有上堂說法
眾人就疑惑啦 就跑去探望他
問他說 和尚少病少惱否
我們現在都講出家人叫和尚啊
事實上講和尚是一個尊稱啊
和尚 就是他修行很好 而且都是住持 領導
所謂和嘛 就能夠和合僧 大家能夠和合一群團體
然後讓眾人呢都能夠崇尚 崇拜
這個就是所謂的和尚 和合尚之 尚其德也
所以和尚我們常常在用啊 這和尚
講得好像很不值錢 事實上和尚是一個尊稱啊
一般的法師 你是不能稱和尚的
和尚都是有大修行者 才可以稱為和尚
也是中國人 到了中國叢林道場裡邊
才發展出來一個名詞
在印度呢 那叫比丘
那和尚 是連坤道都可以稱和尚
坤道修的好 也可以叫和尚
和尚少病少惱否
和尚 你有生病嗎 或者有什麼苦惱呢
五祖說 病即無 衣法已南矣
他也是很狠那 你為什麼不多瞞幾天那
就直接告訴他們說 衣缽心法已經向南方去了
簡單地說 就是要叫他們去追他 考驗他
這叫設考 有時候這些大師 都會設考的
像以前我們設考啊 師母歸空以後呢
這些道親跑來問老前人 要不要繼續辦道啊
那時候有分兩派嘛 有主張繼續辦道
有主張是說師尊師母都歸空了
所以我們現在修道就好了 守道
老前人的回答很有意思 就設考 智慧考
他說啊 辦了沒功 不辦沒過
哇 大家都不辦了 辦了沒功 我辦什麼
不辦沒過 那沒有關係啦 沒有過失嘛
這就是為了功過辦道的
不是為了慈悲 不是為了菩提辦道的
不是為了菩提解脫 不是為了慈悲度眾辦道的
發心不正 只是為了貪功違過啊
為了功過而辦道的 就不辦了 這叫設考
一直到最近那 前二年後學才聽到這個訊息
我說 你們為什麼不辦那
還特地來跟後學講說
老前人說辦了沒有功啊 不辦也沒過
所以你辦了沒功 我們不辦沒過
我一聽 啊 原來如此 沒功沒過
所以這些大善知識 都會識考的
五祖也是啊 設考 所以說衣法已南矣
問 誰人傳授 曰 能者得之
這也是一語雙關那 能者得之
能者 一方面也是點出來就是惠能啊
另一方面也是告訴他 他是一個能者
台灣人說 有才調(有本事)
他有這個能力啊 有這個良知良能啊
足以承擔 承擔衣缽 承擔祖師法脈
眾乃知焉 遂後數百人來 欲奪衣缽
你看 幾百個人去追啊 爭奪衣缽
一僧俗姓陳 名惠明 先是四品將軍 性行粗糙
這是一個武將 四品將軍很大
我們常講說九品芝麻官 一個縣長 知縣
一個縣長只不過是九品而已啊
那麼大一點的縣是七品啊
所以四品將軍就是很大了
就表示他武功很高強啊
尤其那個時候是唐朝初年的時候
那都有時常在打仗的 那都是有戰功 戰功彪炳
不是像太平將軍 所以他很快呀
雖然惠能本身是樵夫 就很會走路了
這個將軍走得更快
他慢了幾天還追上了 就追到惠能了
惠能擲下衣缽於石上 曰 此衣表信 可力爭耶
惠能看看是跑不過惠明那 看逃不了了
就把衣缽丟在石頭上 然後說 此衣表信
他說這個衣缽是一個信物啊 可力爭耶
這信物呢不是用武力可以爭奪的
所以他就隱藏在草莽之中 就是很高的草堆裏面
惠明到了以後 看到衣缽了 提掇不動
你看他是一個將軍那 力大如牛的啊
衣缽多輕啊 他竟然拿不起來
有這個護法護持住了 拿不起來
他就知道害怕了 乃喚云 於是就呼喚說行者 行者
就是修行者啊 修行者 我為法來 不為衣來
我是為了心法來的 我不是為了衣缽來的
惠能遂出 盤坐石上
惠明作禮云 望行者為我說法
惠能云 汝既為法而來
可屏息諸緣 勿生一念 吾為汝說
這個屏息諸緣 說的簡單那
現在叫你 屏息諸緣 勿生一念 你做得到嗎
屏息諸緣 什麼叫諸緣
緣 就是攀緣 我們眼睛會攀緣 會去看
耳朵攀緣 會去聽 鼻子攀緣 會去聞
頭腦攀緣 會去想
所以我們的六根 都是習慣性地都向外攀緣
今天要屏息 要能夠排除所有的這些攀緣
然後一念不生 這個說的簡單 做到很困難那
那是因為惠能他是一代祖師 他身邊都是有護法
而且他現在要傳心那 要傳授心法
所以說所有的諸天護法
全部都護持 護持在那裏
才可以說讓你能夠做得到 屏息諸緣不生一念
像我們得道就是這樣子啊
我們傳道 進入佛堂 開始獻供 請壇
為什麼要做這麼多的動作
就是要讓你屏息諸緣 勿生一念
然後才可以傳心法給你
所以明良久啊 這個良久就是傳道啦
良久 就是過了好一段時間 他就一筆帶過了
因為這是屬於秘法 後面也會提到 這是秘法
這是秘法 所以說他秘而不宣 就一筆帶過 說良久
但是前提就是屏息諸緣 勿生一念
我們得道的時候就是這樣 屏息諸緣 勿生一念
那麼惠能云 不思善 不思惡
正與麼時 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惠能就說啦 不思善 不思惡
他說不思善 不思惡
並不是說叫你不要思善 不要思惡
而是說就是這個時候 你現在正是不思善 不思惡
我們傳道就是這樣子啊
傳道 明師指點 以心印心
當下就是處於不思善 不思惡
以心印心 以什麼心
不是用點傳師的心去印你的心那
是用佛心來印人心
佛心一印人心 人心就變成佛心
好像模子一樣 印下去 就照模子出來了
那麼佛心有什麼特質呢 就是不思善 不思惡
人心呢 就是思善 思惡 就是分別心
所以說就在這個時候 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這時候你就要自己去悟啦
什麼是你的本來面目呢 本來面目 就在這個當下
不思善 不思惡的當下出現了
我們今天所謂悟時自度啊 要悟就要悟這個
悟這個不思善不思惡時候的
正在這個時候當下 你的心到底是什麼樣子
當你不思善不思惡的時候 你的心到底是什麼樣子
這個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心在這個當下是 非有 也非無啊
你說有嘛 不思善不思惡啊
它沒有什麼美醜好壞大小 恩怨情仇
這些情緒都沒有了
善惡都不思了 何況是思其他的
所以它沒有這一切的念
那你說無嘛
你說無 誰在聽法 誰在聽六祖惠能說話
就像我們求道的時候 你說你有心還是無心
你說你有心嘛 你在想什麼
你求道的當下 你在想什麼
你在想家裏的人嗎 你在想自己的身體健康嗎
你在想佛堂裏邊的人事物嗎
或者在想明天的事 後天的事 昨天的事 前天的事
都沒有啊 一念不起啊
所以你有心嗎 沒有心 無心可得
那你說無心嗎 為什麼眼前當下
叫你叩首你就叩首 叫你立願你就立願
叫你平心靜氣眼看佛燈 你就乖乖地看
所以到底是有心還是無心
不落有無啊 本來面目是不落有無的
所以我們有時要仔細地去回顧一下 回光返照
不是有 也不是無
當然我是講得比較清楚啦
那剛才講的這個不落有無呢
惠能祖師是要叫明上座自己去參的
自己去體悟一下
這個時候你的心 到底是落有邊 還是落無邊
不見有無啊 不見有無 才可以怎麼樣
才可以心珠獨朗啊 朗照啊 心珠朗照
惠明言下大悟
惠明聽了以後 立刻回光返照
立刻深深地體悟到 這個本來面目是怎麼回事
所以又問說 上來密語密意外 還更有密意否
這句話 就透出蹊蹺出來啦 這句話裏邊很蹊蹺啊
說上面歷代祖師 上來就是講上面歷代祖師
所傳下來的密語密意以外
可見他有傳給他密語和密意
除了上面歷代祖師傳下來的密語 還有密意
密語就是我們的無字真經啊 叫密而不宣
密意呢 意守玄關 這都是密的 不能去講的
那麼除此之外 還更有密意否
除了傳這個以外
當你默誦真經
我們說要怎麼做到不思善不思惡
明師一指 是完完全全做到了
那你得道以後呢
你就要靠意守玄關 默念真經 叩首
這些簡單的修持功夫 來還本返源 歸根認母
回到不思善不思惡的本來面目 就這麼簡單
只要能夠誠心地去修持 就可以回復到本來面目
可是呢惠明覺得
哇 這麼了不起的心法 難道內容就這麼簡單嗎
因為他在佛教出家修行
他們學的法很多 修行的法門很多 很繁複
那麼尚且覺得不夠
就像我們學數學
背一大堆的公式啊 還是覺得不夠
那怎麼可能說
這個比學數學還要博大精深的一個成佛之道
就這麼密語密言就解決啦
所以他問問看 還更有密意否
是不是還有進一步的修行呢 還有沒有什麼秘訣啊
不要藏私 一次通通教給我吧 還更有密意否
還有什麼絕招嗎 密招嗎
惠能云 與汝說者 即非密也
他說我如果今天跟你說 那就不是密了
有沒有呢 其實有 汝若返照 密在汝邊
今天你只要照這個 上來密語密意
這個簡單的修持法門去回光返照
我們說不會守玄
不會守玄 告訴你 默念真經就是守玄
你誠心地念真經 自然心就會回到玄關
回去試試看就知道
你念阿彌陀佛 心是往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的
但是你念無字真經呢 心是回到方寸來的
所以這個是密語 和其他的佛號大不相同
密在汝邊 自然有密作用 密作用
什麼叫密作用 不可言喻的 不可思議的作用
自性自度 無量功德 不可思議的
你只要一返照 這種密作用啊 就會不斷地發生
但是呢 就是要能夠持之以恆
所謂至誠無息 不息則久 久則徵
得道以後誠信抱守 但是不間斷 這是很重要
無息 就是不間斷
好像這個燒開水一樣啊 這個火不能斷那
哎 你燒了五分鐘 火給它熄掉了 再過十分鐘
甚至再過兩天再開火 等於是白燒了
所以要不間斷 不間斷
不間斷到什麼 到能夠持久 不息則久
不間斷到一定時間以後 你就習慣成自然了
你就下意識地 你就不斷地在回光返照
一般人的心是不斷地攀緣 他也是不間斷造成的
以前 事實上我們嬰兒生下來
都是不斷在回光返照的
嬰兒啊 嬰兒生下來 都是不斷地回光返照
心都是不斷地向回來的 返本還源的
後來怎麼樣呢 後來訓練出來的
大人的世界一直訓練他向外攀緣
要去學習啦 向外去追求啦
很怕他整天在那邊發呆守玄那
嬰兒生下來都在守玄那 都鬥雞眼 都在守玄
所以也是一樣 他很誠心地向外攀緣
很誠心不間斷地向外攀緣 啊 最後就完蛋了
最後這樣子一個明心見性的功夫就破掉了
現在一樣 返本還源 就是很誠心 不間斷
不間斷到一個程度以後呢
哎 突然間你就可以恒久 可以恒久了
不用刻意的了 所以久就是說不用刻意
什麼東西不刻意了 就可以久
就是不作意啊 叫不作意參尋
就好像我們學一個技術學會了以後
像以前後學在國中畢業的時候
有一段時間去學那個技工喔 鉗工喔 … 鐵工喔
然後拿一個砧子 去敲那個鐵塊
鐵塊要把它敲出一個形狀出來
拿一個榔頭 這樣敲
那敲 你一定看著那個緊張 因為一下就打到手了
力道要夠啊 要不然那個是鐵啊 你怎麼打得下去
一開始的時候 就是要作意 要很努力地敲在這裏
然後看到這裏就看不到那裏 你形狀就做不出來
那到最後根本 我到現在還可以 根本就不用看那
根本不用看這裏啊 自然就敲得很准
啪啪 都會打在這裏 就習慣成自然
你看 多厲害 到現在已經三十年了
還會一敲就敲到 不用看的
這人就有這種能耐啊 不息則久 熟能生巧
只要不間斷 你自然就 根本不用刻意啊
你隨時隨地都發現自己在念真經
自己的心是往回的 是返照的
這個時候呢 密作用就會出來 叫徵
這個不是壇經裏邊的 這段話是出自什麼 中庸
中庸裏邊講的 這時候就會有征驗
就會有各種的效驗出來了
就我們剛才講的自性自度 這些效驗就會出來了
密作用就出來了 密在汝邊
所以我們說 我都有回光返照啊
可是我感受不到密作用啊
原因就在你沒有無息 沒有不間斷
都是做一做就算了 放下了 做一做就放下了
那我們攀緣心就無息啦 就不間斷的啦
不間斷地去攀緣 所以也是一樣 效果會出來
地獄就出來了 創造了一個地獄
創造了一個生死苦海 這都是你創造的
人生本來是極樂世界啊 這個世界是極樂世界啊
但是我們硬是創造出一個生死苦海出來
覺得生活苦惱無邊 為什麼
就是因為你不息而久啊
不間斷地去攀緣 不間斷地貪嗔癡
為什麼貪嗔癡不間斷呢
為什麼回光返照不能不間斷呢
貪嗔癡 到是永遠都不間斷的
所以說要返照 返照剛好對攀緣
一般人的心都是向外攀緣的
返照 不是說我一邊返照 一邊攀緣 差在這裏喔
很多人一邊 啊 我在守玄 我在用真經
他一邊呢
大部分還是在外面攀緣的 用心很少在這裏
好像小孩子在讀書 眼睛在看書 心裏胡思亂想
同時電腦也開著 電視也開著 東張西望的
有啊 有在看書啊 很少的心放在這裏
很多人修行就是這樣 他沒有真正地返照
他一百分的心 可能只收回來二 三分而已
所以就沒辦法 密在汝邊 那沒辦法產生密作用
但是惠明就不同啦 當然他是應了這個機了
加上他追得那麼努力 也是有他的功效在的
因為你瞄準一個目標 一直追一直追
哇 馬拉松也沒那麼久啊
他追了二個月 惠明追了二個月才追上惠能啊
整整二個月 不眠不休地追 所以意念都很專注了
根機成熟啊 因緣成熟了
所以說他一下功夫呢 就可以很快地可以契入
很快就 哎 自然那 返照的勢就成了
要勢啊 要成那個勢啊
所以說他就一下子就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他說惠明雖在黃梅 實未省自己面目
我雖然在黃梅出家這麼多年那
但是實在是沒有辦法反省內照
省察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今蒙指示啊 今天蒙祖師的指示啊 指點開示啊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所以這叫密作用
那種感受是難以言喻的
好像人喝水啊 到底是冷的還是暖的
真的只有自己知道了
我講給你聽 你也不能體會
那個溫度的感覺 你怎麼體會呢
像我現在喝這杯茶 我要怎麼去說呢 冷暖自知
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說今天行者 您就是我惠明的老師
惠能曰 汝若如是 吾與汝同師黃梅 善自護持
惠能呢他不願意當他的老師
他說你能夠如此的話 我和你一起呢
共同同師黃梅 善自護持
所以這裏邊也有一個很特殊的因緣
這當然這個我們就不了解了
就是以前後學有聽一位前人講過
當然這也是他的一個創見那
他是認為喔 這個惠明呢
可能就是惠能祖師埋下在家這一脈的一個種子
在家這一脈種子
因為後來兵分兩路嘛 分出家 在家
因為很特殊啊 他說我和你 同師黃梅 善自護持
所以這種善自護持 他的交待
就跟弘忍大師在交待惠能很像啊
好像交待他衣缽啊 交待他天命一樣
不是說你得個道就好了 他要他善自護持
而且呢惠明又問 惠明今後向甚處去
惠能曰 逢袁則止 遇蒙則居
還告訴他這個八字口訣
後來他就在袁州蒙山那 在那邊弘法
後來他就到了袁州 袁州那個地方又到了一個蒙山
就在那裏定下來 然後他在那邊接引了很多眾生啊
在那邊接引很多有根器的弟子
通通都叫他們到六祖惠能那裡去 他負責接引他們
所以很可能屬於在家這一脈的這個因緣
後來有一個行思禪師 石頭和尚
可能都是從他這個因緣接引過去的
當然歷史上沒有記載那麼清楚啦
那石頭和尚 行思禪師 都屬於清原這一脈
清原行思禪師 清原山這一脈 都是屬於白家
我們常講白馬二祖 白家這一脈 所以白馬二祖
這個白祖就屬於在家這一脈
以後我們有機會再來談 講到後面
講到咐囑品的時候會提到
明禮辭 回至嶺下 謂趁眾曰
就跟這些追上來的眾人說啊 向陟崔嵬 竟無蹤跡
他說我剛剛走上去 那邊都是叢林那
一點蹤跡都沒有 沒有腳印那 沒有蹤跡
他們也沒有想到他已經反了 所以當別道尋之
所以他沒有走這條路 應該到別的路去找
結果大家都以為然那
人家做夢也沒有想到 已經被收編了
惠能後至曹溪
惠能後來到了曹溪啊 又被惡人追到了
他又被趕走了 就到了四會
那個不是前面有講嘛 弘忍大師有告訴他
叫做逢懷則止 遇會則藏
所以他在四會這個地方就藏起來了
那懷 就是懷集 他在懷集 懷集這個地方
後來到懷集 到了四會 懷集這地方
就在這裡盤旋 最後呢躲到四會
就好像說我們到了臺中 就在臺中盤旋
最後躲到石岡 我就躲在石岡(臺中市一個區)
最後躲在石岡 就類似這個意思
所以乃於四會 避難獵人隊中
凡經一十五載 時與獵人隨宜說法
這個說來輕鬆哎 你想想看
一個吃素的一代宗師啊 跟獵人住在一起
跟獵人在一起 還要跟他們隨宜說法
這是多高難度的事情啊 多苦惱的事情啊
然後吃素也沒辦法吃 只能吃肉邊菜
因為你如果自己起一個鍋子煮飯
人家恐怕就把你排擠出去啦 覺得莫名其妙嘛
而且還會偷偷放生 看到生命就把它放掉了
那還可以讓人家沒有排擠他
這個就是已經得到這些眾人的認同 接納
完全接納他了
要不然根本 完全是兩回事的人
竟然混居在獵人隊裏邊 經過一十五年那
一十五年㖠 這麼長的時間
不是十五個月 不是十五天
要你到獵人隊 十五天就夠你受的啦 十五年
所以像我們道親喏
我們得到這個明心見性的法門以後喔
當然第一步 一定要起碼要像惠明
不要說是惠能了 像惠明一樣
要去深深地體會到這種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剛才講的 要至誠無息 要不間斷地去修持
修持到有徵驗那 有印證出來了 有覺受
要有這樣子的一個覺受出來了
這個時候呢 對於道 對於祖師所傳的心法
有深刻的體會和承擔 有悟 有證悟
再來 就要接受磨煉
再來不是就等著成佛了 就要接受磨煉
所以我們道親不要怕磨煉那
這磨煉就可以把我們喏 所謂切磋琢磨啊
如切 如磋 如琢 如磨啊
只有切磋琢磨 才可以讓一塊玉
像我們得道人呢 所謂鄉兒點鐵化成金
那麼我們都是石中玉啊 石中藏玉
但石中藏玉 玉如果不顯現出來
跟石頭還是一樣的啊 沒有差別
所以看起來毛病 習氣啦什麼 都還是一樣啊
那內心雖然有體悟 可是外表的行為 生活習慣
七情六欲 都還是跟眾生一樣
所以說呢要經過琢磨 要經過雕琢
這個石頭要切磋琢磨 要切掉它 然後要去磨製它
慢慢把這個玉 把它雕琢出來
本性也是一樣 所謂相反相成 相反相成
越是相反的這種因緣 我們覺得是惡緣喏
反而越能夠成就你
所以有時候道親會覺得
哎呀 我修道和別人不同
我很苦命啊 我業障很重啊
有人像惠能那麼倒楣的嗎 為了修道 被惡人追殺
而且還躲在獵人隊裏邊 一躲十五年
那我們有人說
哎呀 我修道以後 我被我太太考啦
被我父母親考啦 被我先生考啦
或者事業上有困難 或者身體有病啊 這些考
這些考 都是在成就你的
真道真考啊 無考不成道
一定要有這種考驗在的
祖師都要經過十五年 你看看你要幾年
當然不一定說一定十五年啦
總而言之 會有這些考驗在的
考你的道心呢 能夠堅韌卓絕
不是說 我修道以後 哇 一切都很順利啊
哎 就是讓你艱難險阻 還能夠不退道念
這就表示你對道的體悟非常的深刻了
你把這些艱難險阻都當作夙世的業障 在消業障了
當作一種 不只是消業障
還包括什麼動心 忍心 增益其所不能
因為他是一代宗師啊 他要度化這麼多的眾生
所以要激發他生命裏邊很多的良知良能
很多的潛能都要給他激發出來 那這種惡緣最好
惡因緣那 你沒有被考倒的話呢
你的這種智慧和能力 就會全部被啟發出來
像我們那邊有一位道親 他就帶他同事來
那夫妻倆 都是老師 都是在學校當老師的
然後他們來就坐在佛堂的會客室啊
在那邊聽聽課啦 那邊一呆就一整天
我以為他們是道親那 才可以呆得住啊
今天晚上後學要出門以前那 那個道親說到說
哎呀 這個同事呢
說很有意思啊
他這個同事喔是大學的時候
就參加發一崇德的師大的伙食團
然後設壇喏 是壇主 這很有意思喔 壇主 壇主呢
設了壇以後 他的學長成全他設壇
設了壇以後再結婚
他太太沒有求道 生了女兒也沒有求道
自己已經 反正娶一個老婆 跟他是完全相反
太太學密宗的 結果被太太轉到另外一個方向去了
這就受考 這叫進入獵人隊之中 剛好相反那
可是他們就出現一個大問題
生的女兒有語言障礙 自閉症 有語言障礙
只有說來佛堂就比較好
那種壇主的小孩一定有來歷的嘛
你讓她求不成道 她不作點怪才怪
所以像類似這樣子的考 無奇不有 一定會有的
像我們求道以後 除非你的心就是
我修道 不是要求明心見性成佛的
我人生的目的不是要名列仙班的
我目的很簡單
我就是要圖個幸福平安 然後過好日子
你目的是這樣的話 你可能就不會受那麼大的考
不會受這些考 你不需要磨煉嘛
你就是打幫助道的嘛 到時候不會名列仙班那
到時候回到天上的話 也就是當這個眷屬啊
到天上 那個神仙的後面不是都站一大堆嘛
那叫眷屬 沒有坐位 只有站位 罰站
如果你發心是很小的 那不見得會受考
如果我們真的決心這一世要了斷
這輩子呢要一了百了 要能夠了脫一切業力
不要說再這樣子來來去去了
那麼就會有受這些考 必然的
但是這些考啊
一定要有深刻的體悟才受考啊 比較受得起
所以我時常強調 一般來講喔
你剛剛求道不會受考啦
一定會讓你有一個相當的時間
除非你自己不用心 相當的時間讓你可以
所以汝若返照 密在汝邊那
讓你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去回光返照
去讓這個不可思議的道的大作用
所謂有大神力能滅千災
你有把握 所有的災難你都不怕了
這個時候呢才會真正磨難現前
好像手上有了寶劍那
好像那個英國的開國君王 叫亞瑟王 石中劍
他把這個插在石頭裏的劍拔出來了
所以他就可以建立國家 他有寶劍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