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1 

從道章第二十一章20161008於天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大家晚安!

我們講到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孔就是大的意思,就大德。我們常講,道場中我們尊稱那些前輩,叫大德,大德前人,大德點傳師。問題是什麼樣才是一個大德者?大德之容,這個容,當然不是講他的長相啦,意思就是說他的生命的那種特質表現出來了。大德者,他有什麼樣的生命特質呢?

那一個大企業家,當然就是要對賺錢,要有很強烈的欲望啊。要不然錢那麼多了,他還要一直賺,那要真的很強烈的欲望才可以;搞政治的人,就要有強烈的權力欲。那大德者,他有什麼特質呢?“惟道是從。他對什麼都沒興趣,他所尊崇的就是道,效法追隨的就是道,這叫惟道是從。他心裡只有道,沒有別的,這是大德者。你說,哎,一個大德者,他還是很重視世俗的一切,那這個就有問題了。大德者,是惟道,唯有道而已嘛,沒有別的東西,唯有道,“惟道是從”

問題是,你說你做任何一個行業,比方說你學音樂的,惟音樂是從;學藝術的,惟藝術是從,那都有一個門徑可以進入啊。我要怎麼去學習,學文學的,學歷史的。“唯道是從”,道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要怎麼樣去尊崇它?怎麼樣去效法它?怎麼樣去追隨它?這個就是大問題了。我是不是要讀很多的經典?是不是要參禪打坐?或是要積很多的外功?很多的問號在裡面,怎麼樣做才做得到?道,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要怎麼樣才成為一個惟道是從的大德者?

道,在天地之間就是道嘛;道,到你的身上以後就變成德了,就變成美德

好,“惟道是從”,來了,現在告訴你道是什麼東西。就像一音樂老師,告訴你音樂是什麼東西;美術老師,告訴你美術是怎麼回事。那現在老子,他是中國第一道人,所以他來介紹你,什麼是道,道是個什麼東西。

他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哇,這個真的是不知道在講什麼,惟恍惟惚。道這個東西啊,“惟恍惟惚”恍,就是忽有的意思。惚者,忽無也。忽然有了、忽然又沒了,忽有忽無一般有就是有,沒就是沒嘛。這個茶杯裡面有茶,或是沒有茶,就這二回事而已啊,要麼就有茶,要麼就沒有茶。這個佛堂裡面有開班,沒開班,就這二回事。那什麼忽有忽無?忽然是有、忽然又是無,一下子有、一下子無,又是有又是無。這世間有這種東西嗎?這世間要嘛就有,要嘛就無。我活在這裡就是有,活生生的;我死了,就沒了。

但是道,它是忽有忽無的,忽然有、忽然沒有。這個從物理學來講,倒是很符合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怎麼樣?物質看起來是有的,可是你分析到基本結構,最小的叫量子,它忽粒忽波。它忽然呢是粒子,忽然呢是電波。電波是無啊,就能量啊;粒子呢是物質。忽然是粒子,忽然是電波。所以這就是霍金,那個大物理學家霍金,他推翻了上帝創造世界這個說法。他說,世界不需要上帝創造,這個宇宙呢就像量子一樣,忽然就有了,哪一天就忽然沒了。這是量子力學,忽有忽無,從物理來講。

但是物理學,那個量子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小到量子、大到宇宙,是啦,我們生命裡邊小的就是量子,大的就是宇宙。問題是,好像沒有那種切身利害的感受,感受不到這個道跟我們的親近感,而且這終究是從物理的角度。

從現象界的角度來看這個道,道不只是現象界啊,還包括抽象界,抽象的心靈。我們生命裡面有兩個部分,一個是抽象的心靈,一個是現象界的肉體,那最重要是抽象的心靈。為什麼?現象界的肉體是會毀滅,就算宇宙,既然有生成,就會有毀滅,何況是身體。但是心靈呢,是永不毀滅的,心靈是永恆的。

所以現在找到一個東西喔,有一個東西跟道是一樣的,惟恍惟惚,是什麼呢?就是你的心靈啊。你的心靈說有嘛,好,青黃赤白,它什麼顏色?大小方圓,它什麼形狀?然後心靈在身體裡面,它有一個身體的形狀嗎?沒有的。所以無形無相,不在一切處,又遍一切處這是心靈的特質

所以心靈的特質,跟 上帝是一樣的, 上帝是無所不在,又不在任何地方,心靈也是一樣。你說心靈在身體裡面嗎?身體外面嗎?都不是。所以心靈是不是無?但是心靈說沒有嘛,你會思考,你會有情緒,你會有欲望,心靈波動的不得了。我們最強烈感受的,倒不是身體的存在,而是心靈的存在,存在感最強的就是心靈。哎,有的人在激動的時候喔,身體受傷流血,都不知道啊,那種人很多啊,都不知道。身體受傷了、流血了,流了很多血,自己都不知道,因為你心情激動,你只有感受到自己激動的心情,或是悲傷或是憤怒或是緊張,你會忘記身體。

所以說心靈,它有,有到這麼強烈;它無,無到無形無相。這下我們把它扣緊了,道就是你的心靈。因為你心靈具有道的特質,忽有忽無惟恍惟惚。這是心靈的特質惟恍惟惚

那問題是,要怎麼樣從道?“惟道是從”啊,要怎麼樣跟道匯合為一呢?我們心靈要嘛就充滿了情緒欲望,要嘛就一片昏沉,什麼都不想睡著了。它沒有辦法,哎,在這種忽有忽無的狀態,沒有辦法。它很容易落入極端,有的極端,和無的極端。簡單地說,就是昏沉、散亂,要嘛就昏沉、要嘛就散亂,就落入這兩個極端。

好,這邊講喔,老子說,要“惚兮恍兮,其中有象。”要無。惚兮,就是沒有了,無了;無中,哎,又有了,惚兮恍兮,又有了。你不要無了,就睡著了,反而清醒了,無了,又突然間清醒了,叫惚兮恍兮。這個就不是昏沉散亂了,無的時候不是昏沉,不是想睡了,不是想得太累了,體力和心力勞累太多了,不是,是寂靜。所以它叫惚兮,先寂靜,惚兮就是先寂靜,心靜下來。

像我們用三寶,心靜下來了,但心靜下來不是睡著囉。很多人說,我一用三寶就睡著了。哎,我們這邊道親常有這種現象,新來參加三寶修持的,哎,一參加三寶修持,很快就睡著了。可是那個老修就不會,老修看佛燈看多久啊,玄關式呼吸多久,越來越精神越好,雖然心裡很平靜。所以說真正的惚兮恍兮,這叫恍、這叫惚,惚兮恍兮。

這邊講到修持的一個眉角(關鍵),大家要看清楚,如何契合這個道夫道無他啊。道,不是說,哎,我要做多少事情,我要讀多少書,那個是世俗的東西。世間的東西,就是我要學多少技能、我要讀多少書、我要做多少事情,我才會成功,道不是這樣。“夫道無他,默契而已

道,是一種默契,默默的契合,默然契合。這個默契講的,默,就是靜默下來了,心寂靜下來了,什麼都不想了,念頭越來越少。一寂靜下來以後呢,他不是睡著了,他就是怎麼樣?醒覺,他有一種覺明啊,光明覺悟。喔,好清醒喔,這就良知跑出來了。哎,頭腦變得好清醒,這叫惚兮恍兮。

惚兮恍兮,有點像心寂靜,喔,恍然大悟,心中對真理啦什麼有所領悟那種現象,恍然大悟。所以一個人心靜下來的時候,真正靜下來的時候,常常會若有所悟,常常會有這種現象。常常會若有所悟,對人生、對宇宙的真理,若有所悟。而且不是書本學來的,從內心生出來那種,自己的智慧生出來的。所以“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哎,生出來,生出來這種契悟啊,這叫契悟。所以這個是我們要去感受到的寂靜。真的寂靜下來以後,他不是睡著了,若有所悟。

所以說,這種人“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你在惚兮恍兮之中喔,你不是就自己這樣子而已啊,別人看你的話,其中有象。“哎,這個人怎麼搞的?氣象光明。”一般人氣象就是昏暗嘛。一般人氣象,我們說那個臉上有什麼,黑氣啦、濁氣啦、陰氣啦、煞氣啦,各種的氣就有,就是沒有道氣,沒有正氣。哎,這個就不同啦。

現代人大部分都是有什麼?乾道比較有怒氣,坤道比較有怨氣,怒氣、怨氣。坤道抱怨很多,乾道就很不爽,生氣。乾道是比較直接,坤道就是柔腸百轉,慢慢去怨你。所以那種怨氣、怒氣都不見了,剩下那種正氣、道氣。所以氣象,我們講氣象,象,就是一個大略嘛。這大略看起來,哎喲,這個人怎麼氣象不同啊?氣象不同,有氣象光明的象,“其中有象”。

所以我們要改變形象啊。改變形象,不是去做臉那,不是去整形啊,改變形象就要“惚兮恍兮”。惚兮恍兮,若有所悟。哇,那個人看起來就有智慧,看起來就有正氣。這就不同了,“其中有象”。

好,這是第一步,修道人第一步就是“氣象不同”。一看這個人,哎,怎麼這個人的那種以前的濁氣不見了?變清氣了;以前的俗氣不見了,變成道氣了;現在變雅了,變正直了。這表示,這個不是白乾的,這個惚兮恍兮產生效果了,你的象不同了

恍兮惚兮,恍兮,我們用覺明,佛學的名詞,我們用醒覺,大家比較清楚。寂靜、寧靜,應該寧靜比較口語一點。寧靜,醒覺,注意喔,這個寧靜和醒覺是綁在一起的,寧靜才能醒覺,醒覺才能寧靜醒覺,你可以活在當下

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中庸》

什麼叫醒覺?就像中庸裡邊講的,“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大家都喝水啊,都吃飯那,很少人知道那個味道,這就沒有醒覺。因為一邊吃,一邊散亂,胡思亂想、想東想西的,沒有辦法嘗到那個滋味。你真的心很寂靜的時候呢,就會專注在眼前的一切,眼前當下的一切你會很享受這個生命啊,享受這個世界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道德經》

你會發現,看的本身,聽的本身,喝,不一定喝什麼,喝的本身,都是覺啊,叫味覺、視覺、聽覺,這都有覺喔。你感覺到這種覺,都是很美妙的。你甚至呼吸,吸空氣進去,你就會享受那個吸。你不一定聞到什麼味道,空氣沒什麼味道,“淡乎其無味”嘛,淡然無味。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啊,道,和世間的東西不一樣,淡然無味,哇,可是說不盡的滋味無窮,你覺得好享受,要有這種感受出來喔。這時候就不同了,這時候就不只是一個大略的氣象了,不是其中有象。你恍兮惚兮,就在眼前當下,這麼享受生命的流動,跟時間、空間結合在一起。不會說我在這個時間,我心裡跑到過去、跑到未來,不會,我就隨著時間而走

君子終日乾乾(自強不息的意思),與時偕行。——《易經》

像易經裡邊講的,“與時偕行”。意思就是說,君子要跟著時間行進,時間到哪裡我就到哪裡。不要說我時間在這裡,此刻,那我應該專注在聽課啊,可是我心跑到昨天的事情、跑到未來的事情。這個,我想在座的都會有這種經驗。這個就是沒有經過這樣的一個洗滌,寧靜和醒覺。寧靜之後,然後醒覺,醒覺之後呢,就不要一直“喔,我只要寧靜就好。”你就很專注的,連你的工作都很享受啊。你打掃地,掃地都很享受的哎。

我時常打掃家裡,拖地啊,很專注地做,覺得很愉快的事情。好像把自己身體洗乾淨一樣,很愉快。因為你心沉靜下來以後,你會覺得你的生命喔,和外界沒有界限。好像那個房子就是你,就是你的身體一樣,你把它弄乾淨,就好像自己身體乾淨,你會有那種感受出來,不只是一種想法而已,會有這種感受出來。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聖經》

所以說,要進一步的“恍兮惚兮”,心寂靜下來。這個時候就“其中有物這個時候就不只是氣象光明,真正的正人君子,具體地就出來了,具體的一個正人君子,他的言行舉止,就好像物質形成了。就好像我們講那個量子力學,忽波忽粒、忽粒忽波,它這樣反復進行以後呢,粒中有波、波中有粒的話,就變成物質了。反復進行,物質就出現了,宇宙就這樣出現了。霍金講的也沒有錯啊,但是不見得上帝跟這個沒關係就是。因為你那個忽有忽無,忽恍忽惚,那就是上帝本身那,上帝本身就是這樣子啊。道啊,道的本身,道之惟微,道就是上帝啊。這不是我講的,聖經裡邊講的啊,“太初有道”,這道便是光,這光與神同在。

所以說,我們要惚兮恍兮,恍兮惚兮。所以有老前輩說,看到師尊,師尊平常都這樣,眼睛半開半閉,惚兮;眼睛一打開,哇,那種智慧的光芒整個現出來,恍兮。說師尊就是這樣,孔德之容,祂的形象就是這樣,師尊就是這樣,惚兮恍兮,恍兮惚兮。所以這就是我們道場裡邊,以前,幾十年前在大陸的時候,很少有開班講課這回事啊。

到佛堂呢,不准你聊天啦、講八卦啦,到佛堂怎麼樣?八個字,“有事辦事,沒事守玄”有沒有聽過這八個字?老前人輩都知道,你張老前人大概就講過這個話?對呀,這是都知道的,這大家都知道的,通關密語,“有事辦事,沒事守玄。”這就是,有事辦事就是恍兮啊;沒事守玄就是什麼?惚兮啊。惚兮恍兮,恍兮惚兮。不要說沒事睡覺喔,有事胡思亂想,什麼事都做不好。

所以說,這就是在洗滌你的心靈讓你的心靈呢,越來越契合這個道。你心靈要經過這個洗滌,慢慢就把這個弄掉了。你開始的時候一定是昏沉散亂,要麼就愛睏,要麼就胡思亂想。這會慢慢消失的,你這個好東西慢慢進來以後,就好像免疫系統進來以後,細菌那就慢慢地被排除出去了。但不可能立刻,它需要一點時間把它淘汰掉。這就是細菌那,這是我們心靈的細菌,昏沉散亂。哎,它會慢慢地被排除出去,那個病毒會慢慢地被排除出去。

第一階段 誠心抱守(守玄關)惚兮

第二階段 守而不守(不守玄,但專注於事)恍兮惚兮

但是你一定要讓它持續地進入,你不要解除了它的任務啊,要寧靜。但一般人很少有這種情形,寧靜、醒覺像師尊一樣,“有事辦事,沒事守玄”經過這樣子以後,你就會變成一個寧靜、醒覺之人了。一開始是會有前後的功夫,先寧靜後醒覺,先醒覺後寧靜,會有分段那。

但是呢到了最後,就像我們說守玄三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守玄,誠心抱守。我們得道以後第一條大願是什麼?得道以後,誠心抱守。抱守,實際上就是惚兮啊,讓自己的那種思想啊、欲望啊、情緒啊,通通都停止。萬法歸一嘛,因為我們心想的都是二嘛,我喜歡我討厭、什麼對什麼錯、成敗得失,回到這裡(玄關)來,萬法歸一,都沒有了不落入對待啦。所以寂靜就是這樣子啊,寂靜不是自以為寂靜,你的心已經沒有分別了,不思善、不思惡了,叫寂靜。所以誠心抱守。

再來呢,守而不守。我雖然守,但是我不恪守在這裡,我還是繼續工作,繼續度人、繼續上班、繼續做家事。所以我雖然守,但是我不守在這裡(玄關),這就開始醒覺了,注意到這一切,叫守而不守。可是我還是在守啊,我是沒有守那個地方而已。但事實上老實講,你就算是專心喝一杯茶,都是在守玄,只要你專心。你像你專心聽課,意念都在這裡(玄關前)。專心聽課的時候,看眼神就知道,它就在這條線上(玄關向前延伸的一條線)。

專心做任何一件事情,像以前我去做黑手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求道哎,那國中剛畢業,敲那個鉆子啊,那個鐵塊圓的,要把它敲成方的。四十幾年了我還記得,手下去,這個位置配合動一下,要不然會打到手啊。這時候你如果意念沒有集中在這裡的話,手就完了,連做這麼簡單的事情,都要專注。如貓捕鼠嘛,貓捕鼠都在守玄那,貓在抓老鼠的時候意念都在玄關。所以真正的守玄不是光守這裡喔,守而不守,就是守在(玄關前面)這一條線上,當你心在專注的時候都在這一條線上。

像我們以前這邊有一位道親就說,他去學那個賽車,他說那個教練跟他講說,你賽車的時候,你時速到2300以上了,那個賽車速度會到2300公里以上的啊,時速都是250以上才叫賽車啊。250以上的時候呢,你眼睛一定要看著前面那條白線。他說前面哪有一條白線嘛?因為那個線都畫在兩邊,兩條嘛。教練說你放心,到那個速度以後,兩條會變一條,兩條就變成一條。你就看那條白線,你不能往上看、不能往下看、不能往左看、不能往右看,因為速度太快,會翻車,就看那條白線。

這不是守玄是什麼?雖然不是在守,但是還是在守,叫守而不守。這就所謂的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就這樣,誠心抱守,守而不守。所以講的比較具體一點,大家比較有一個入手的地方。要不然你看這個,老實講,你看了,不知道在講什麼,對不對?看什麼注解都沒用。因為你沒有得道的話,無辦法體會這個其中的奧妙。

 

大家晚安我們講到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孔就是大 大德
我們常講尊稱前輩大德 大德前人 大德點傳師
問題是什麼樣才是一個大德者
大德之容 這個容當然不是講他的長相
意思就是他的生命的特質表現出來
大德者他有什麼樣的生命特質呢
一個大企業家當然是 對賺錢有強烈的欲望
錢那麼多了還要一直賺 那要很強烈的欲望才可以
搞政治的人 就要有強烈的權力欲
那大德者他有什麼特質呢 惟道是從
他對什麼都沒興趣 他所尊崇的就是道
效法追隨的就是道 這叫 惟道是從
心裡只有道 沒有別的 這是大德者
你說一個大德者他還是很重視世俗的一切
那這就有問題
大德者 是惟道 唯有道沒有別的東西
惟道是從
問題是 做任何一個行業 比方說你學音樂的為音樂是從
學藝術的 惟藝術是從
那都有一個門徑可以進入 我要怎麼學習
學文學的 學歷史的
唯道是從 道 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
我要怎麼去尊崇效法 怎麼樣追隨它
這是大問題 我是不是要讀很多的經典
是不是要參禪打坐
或是要積很多的外功 很多的問號在裡面
怎麼樣做才做得到
道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
我要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 惟道是從的大德者
道 在天地之間就是 道
道 到你的身上就變成 德 了 就變成美德
好 惟道是從
現在告訴你道是什麼東西
就像音樂老師告訴你音樂是什麼東西
美術老師告訴你美術是怎麼回事
那現在老子 他是中國第一道人 所以他來介紹你
什麼是道 道是什麼東西
他說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不知道在講什麼 惟恍惟惚
道這個東西啊 惟恍惟惚
恍就是忽有
惚者忽無
忽然有了忽然又沒了 忽有忽無
一般有就是有 沒就是沒
這個茶杯裡面有茶 或者沒有茶
二回事 要嘛就有茶 要嘛就沒有茶
這個佛堂裡面有開班 沒開班 二回事
怎麼忽有忽無 忽然是有 忽然又是無
一下子有 一下子無 又是有又是無
世間有這種東西嗎
世間要嘛就有 要嘛就無
我活在這裡就有 活生生的 我死了就沒了
但是道它是忽有忽無的 忽然有 忽然沒有
從物理學來講倒是很符合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 物質看起來是有的 分析到基本結構
最小的叫量子
它忽粒 忽波 他忽然是粒子 忽然是電波
電波是無 就能量
粒子是物質
然是粒子 忽然是電波
所以這就是霍金 物理學家霍金 他推翻了上帝創造世界這個說法
他說 世界不需要上帝創造
這個宇宙就像量子一樣 忽然就有了
哪一天忽然就沒了 就是量子力學
忽有忽無 從物理來講
但是物理學 量子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小到量子 大到宇宙
我們生命小的就是量子 大的就是宇宙
問題是好像沒有切身利害的感受
感受不到這個道跟我們的親近感
這終究是從物理的角度
從現象界的角度來看這個道
道不只是現象界 還包括抽象界
抽象的心靈
我們生命裡面有兩個部分一個是抽象的心靈 一個是現象界的肉體
最重要是抽象的心靈
為什麼 現象的肉體會毀滅
就算宇宙 既然有生成 就有毀滅
何況是身體
但是心靈是永恆不毀滅的
心靈是永恆的
所以現在找到一個東西
有一個東西跟道是一樣的 惟恍惟惚
是什麼 就是你的心靈
你的心靈說有嘛 好青黃赤白它是什麼顏色的
大小方圓它是什麼形狀
心靈在身體裡面 它有一個身體的形狀嗎
沒有的
無形無相 不在一切處又遍一切處
這是心靈的特質
所以心靈的特質跟上帝是一樣的
上帝是無所不在 又不在任何地方
心靈也是 心靈在身體裡面嗎 外面嗎 都不是
所以心靈是無
但是心靈說無嘛 你會思考
你會有情緒 你會有慾望
心靈波動的不得了
我們最強烈感受到的不是身體的存在 而是心靈的存在
存在感最強烈的就是心靈
有的人在激動的時候 身體受傷流血都不知道
甚至身體受傷了流血 流很多血都不知道
因為心情激動
你只有感受到激動的心情 或是悲傷或是憤怒或是緊張
忘記身體
所以說心靈 它有 有到這麼強烈
它無 無到無形無相
把它扣緊了 道就是你的心靈
因為你的心靈具有道的特質
忽有忽無 惟恍惟惚 這是心靈的特質
問題是 要怎樣從道
惟道是從 要怎樣跟道匯合為一呢
我們心靈要嘛就充滿情緒慾望
要嘛就一片昏沉
睡著什麼都不想
沒有辦法在這種忽有忽無的狀態
很容易落入極端 有的極端和 無的極端
簡單的說就是昏沉散亂
要嘛就昏沉 要嘛就散亂 落入這兩個極端
老子說 要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惚兮 就是沒有了 無
無中又有了 惚兮恍兮
不要無了 就睡著了
反而清醒 無了突然間又清醒
惚兮恍兮 這個就不是昏沉散亂
無的時候不是昏沉 不是想得太累了
是寂靜
惚兮 先寂靜 心靜下來
我們用三寶 心靜下來了
心靜下來不是說睡著喔
很多人說 一用三寶就睡著
新來參加三寶修持的 一用三寶很快就睡著
老修就不會
看佛燈看多久 玄關式呼吸多久 精神越來越好 雖然心裡很平靜
這邊講到一個修持的眉角(關鍵)
夫道無他 默契而已
道 不是要做多少事 讀多少書
那是世俗的東西
夫道無他 默契而已
道 是一種默契 默默的契合 默然契合
默 靜默下來
心寂靜下來 什麼都不想
寂靜下來不是睡著 醒覺
覺名 光明覺悟
好清醒 良知跑出來了
惚兮恍兮
恍然大悟 對真理有所領悟
心靜下來常會若有所悟
對人生 宇宙真理若有所悟
而且不是書本學來的
從內心自己的智慧生出來
和其自性能生萬法 生出來這種 契悟
這是我們要去感受的 寂靜
真的寂靜下來 不是睡著 若有所悟
所以說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惚兮恍兮 別人看你 其中有象
這個人氣象光明
一般人氣象昏暗
我們說臉上有黑氣 濁氣 陰氣 煞氣各種氣
就是沒有道氣正氣
現代人乾道比較有怒氣 坤道比較有怨氣
坤道抱怨很多 乾道不爽生氣
乾道比較直接 坤道柔腸百轉
所以怨氣怒氣都不見了 剩下道氣 正氣
氣象 象 就是大略
大略看起來這個人氣象不同
氣象光明 其中有象
所以我們要改變形象 不是去做臉整形
改變形象要 惚兮恍兮
惚兮恍兮 若有所悟 看起來就有智慧
看起來就有正氣
其中有象 好 這是第一步
修道人第一步就是 氣象不同
以前的濁氣不見了 變清氣
以前的俗氣不見了 變道氣
變雅了 變正直了
這表示 惚兮恍兮產生效果 你的象不同了
恍兮惚兮
恍兮 我們用覺明 佛學名詞 用醒覺 大家比較清楚
寂靜 寧靜比較口語
寧靜 醒覺 二個綁在一起的
寧靜才能醒覺 醒覺才能寧靜
醒覺 你可以活在當下
什麼叫醒覺 中庸講的 人莫不飲食也 鮮能知味也
大家都喝水吃飯 很少人知道味道 因為沒有醒覺
因為一邊吃 一邊散亂 胡思亂想
想東想西 沒辦法常道滋味
心很寂靜的時候就會專注在眼前的一切
眼前當下的一切 會很享受生命 享受世界
你會發現 看的本身 聽的本身 喝的本身都是覺
味覺 視覺 聽覺 都有覺
這種 覺 都是很美妙的
甚至呼吸 享受那個吸
不一定聞到什麼味道 空氣沒什麼味道
但惚其無味 淡然無味
道之出口 淡乎其無味
道 和世間東西不一樣 淡然無味
可是說不盡的滋味無窮 好享受
這時就不同 就不只是一個大略氣象 不是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
就在眼前當下 享受生命的流動 跟時間空間結合在一起
不會我在這個時間 心裡跑到過去 未來
我就隨時間而走 像易經說的
與時偕行 意思是說 君子要跟著時間行進
時間到哪裡我就到哪裡
不要時間在這裡 應該專注聽課 心卻跑到昨天
這就是沒有經過這樣的洗滌 寧靜 醒覺
所以說 要進一步的 恍兮惚兮
這個 物 好像物質形成了
好像量子力學 忽波忽粒 忽粒忽波
反覆進行以後就變成物質了
宇宙就這樣出現了
忽有忽無 忽恍 忽惚 那就是上帝本身
道的本身 道就是上帝
太初有道 這道便是光 這光與神同在
所以要惚兮恍兮 恍兮惚兮
所以師尊平常眼睛半開半閉
惚兮
眼睛一打開 智慧光芒整個現出來
恍兮
師尊就是這樣 孔德之容 祂的形象就是這樣
師尊就是 惚兮恍兮 恍兮惚兮
道場幾十年前在大陸的時候 很少開班講課
到佛堂 八個字 有事辦事 沒事守玄
老前輩都知道
有事辦事 沒事守玄
有事辦事就是 恍兮
沒事守玄就事 惚兮
惚兮恍兮 恍兮惚兮
所以這就是在洗滌你的心靈
讓你心靈 越來越契合道
開始時一定昏沉散亂 要嘛愛睏 要嘛胡思亂想
這會慢慢消失
就像免疫系統進來 細菌就慢慢被排除出去
但不可能立刻 需要一點時間把它淘汰掉
這就是細菌 我們心靈的細菌 昏沉散亂
它會慢慢被排除 病毒會慢慢被排除出去
但是一定要讓他持續進入 不要解除了它的任務
要寧靜
但一般人很少有這種情形 寧靜醒覺
像師尊一樣 有事辦事沒事守玄
經過這樣子以後你就會變成一個寧靜醒覺之人
一開始會有前後的功夫 先寧靜後醒覺 先醒覺後寧靜
會有分段
但是到了最後 就像我們說守玄三階段
第一階段守玄 誠心抱守
我們得道以後第一條大愿是 誠心抱守
抱守就是 惚兮
讓自己的思想欲望情緒通通停止
萬法歸一
因為我們心想的都是二
我喜歡我討厭 什麼對 什麼錯 成敗得失
回到這裡(玄關)來 萬法歸一
都沒有了 不落入對待
所以寂靜就是這樣子 寂靜不是自以為寂靜
你的心已經沒有分別 不思善不思惡
所以誠心抱守 再來 守而不守
我雖然守 但我不恪守在這裡
繼續工作 繼續度人 繼續上班 繼續做家事
我雖然守 但不守在這裡(玄關)
就開始醒覺 注意到這一切
可是我還是在守 沒有守那個地方(玄關)而已
但事實上 老實講你就算專心喝一杯茶都是在守玄
只要你專心
你專心聽課 意念都在這裡(玄關前)
就在這條線上(玄關向前延伸的一條線)
像以前我去做黑手那時候還沒求道
敲鉆子 鐵塊圓的要敲成方的
這時候你如果意念沒有集中在這裡的話 手就完了
做這麼簡單的事情都要專注
如貓捕鼠 貓捕鼠都在守玄 貓在抓老鼠時候意念都在玄關
所以真正的守玄不是光守這裡
守而不守就是在(玄關前面)這一條線上
當你心在專注的時候都在這一條線
這不是守玄是什麼
雖然沒在守但是還是在守 守而不守
這就是恍兮惚兮 惚兮恍兮
誠心抱守 守而不守
講得比較具體 比較有入手的地方
要不然不知道在講什麼 什麼註解都沒用
沒有得道 無法體會箇中奧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