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現在開始啊
來我們來本文來念一念啊
護法品第九啊
神龍元年
神龍元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詔雲:
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
萬機之暇,每究一乘
二師推讓雲:
南方有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
傳佛心印,可請彼問
今遣內侍薛簡
馳詔迎請
願師慈念,速赴上京
師上表辭疾,願終林麓

神龍元年
神龍就是 武則天稱帝嘛
叫 新朝
我們都曉得有唐朝
很多人不知道有個 新朝
新朝 就是武則天的
不過它只有一任皇帝
她死了以後 那個朝就結束
又恢復到唐朝了
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跡啊
唯一的女皇帝啊
這也是一個歷史性的
一個重大事件
神農元年 上元日
上元就是這個 元宵節
還有中元下元 上元 是元宵節
則天中宗啊
武則天她的這個她的帝號啊
稱為中宗啊
唐太宗再來是唐高宗
她是新中宗
下詔說 朕請安秀二師
她下詔給這個六祖惠能
她說她有拜了兩位國師
一位就是神秀 我們都知道
還有一位是 慧安
慧安國師 就是我們前面有提到的
在這個機緣品裡面有提到的
他派了這個懷讓
慧安國師 也是六祖惠能的師兄
六祖惠能的師兄
其實武則天功勞很大 對禪宗的盛行啊
禪宗的兩位大師 慧安和神秀
她奉為國師 所以禪宗才開始盛行
都是屬於 祖師禪這個系統
以前就算達摩祖師親自來啊
他也不為梁武帝 所能夠認可接受
才會到少林寺去面壁
但是武則天就不同了
她是識貨啊
非但奉請這兩位國師
而且呢 她都 宮中供養啊
萬機之暇 她日理萬機嘛
在閒暇的時候呢 每究一乘
我們都會參究 這個一佛乘 成佛之道
然後二師推讓雲 這兩位國師啊
都會推遲禮讓啊 說南方有能禪師
說南方有惠能禪師啊
密授忍大師衣法
秘密得到傳授 弘忍大師
就我們共同的老師
他的衣缽和心法 傳佛心印 可請彼問
要講到一佛乘呢
佛以心印心的
不落文字的教外別傳的這個心法
現在是由惠能祖師啊在傳授
可請彼問啊 你要問一佛乘啊
要請這個 惠能祖師
因為以前 單傳獨授啊
這個安秀二師事實上都 有得道傳授
可是他不能傳下去
就像你們可以得道 不能點道啊
對不對啊
因為沒有承受天命
那現在點傳師很多啊
以前簡單的說 就點傳師 就只有一個
就是六祖惠能
再前面呢 就只有一個
就是弘忍大師啊
那六祖惠能之後 一花開五葉嘛
以前都是 從釋迦牟尼佛以後
就是一代一位祖師
到六祖惠能之後呢 才開始呢
六祖惠能就是說 衣缽到此止傳以後
才開始呢 他可以付囑別人也可以傳授心法
所以他門下有很多禪師
是可以傳授心法的
但是也不能像我們這樣普傳啊
都是要 先修後得
就是要那種 修的很好的
修到一個極限了 一點就透的
他才可以去點 才可以去指點這樣
我們是 先點以後再修的 這是不同
這是到這個 我們這個末法世了
彌勒應運了啊
這個時候呢
我們才會有這個機會 先得後修
在六祖惠能之前
只有一位祖師 可以傳授心法
六日惠能之後 雖然有很多法匠
可以分別承擔天命去指點
不是指點眾生啊
是指點這些大修行者
要修持到一個成熟階段以後
由這個禪師啊去鑒定 說這個人可以得法
這時候才傳授他心法 是這樣
那這兩位是沒有辦法
這兩位因為他
他沒有承受這個天命
雖然他們是大修行者
所以說要問到 一佛乘
那是口說無憑啊
一佛乘是 直指人心的
不是我跟你講一套東西
那不是文字語言的
那要 經過指點的
所以他就推給六祖惠能啊
只有他能指點啊
我們沒有辦法
我們雖然有曾蒙受過指點
可是我們沒有天命
沒辦法指點你
請他 可請彼問
你要問一佛乘
要請請這個 請問 惠能祖師
今遣內侍薛簡 馳詔迎請
那麼今天呢
我就派遣了內侍
就是她的侍從
叫薛簡
薛簡就是可以說是 得意門生
不止說是她的侍從官
既然內侍 應該就是太監了
而且悟性很高的
大概也都隨隨駕
因為武則天在聞法的時候
她一定旁邊有隨駕者嘛
他大概隨駕 悟性特別聰明的
所以派遣他 當然會派遣他
一定也有經過這兩位大師啊
惠安和神秀的推薦認可 裡面沒講
但我想這件事情啊
一定是有經過這個過程的
我這樣猜想 邏輯的推想
所以 馳詔迎請
千里奔馳啊
然後把這個聖旨呢
恭請迎接啊
願師慈念 速赴上京
希望大師啊 慈悲勿念呢
趕快到京師來啊
讓朕呢能夠欣聞一佛乘
師上表辭疾啊
這個惠能祖師就不去啊
就上表推辭說我有生病
身體不好 沒辦法去
架子那麼大 身體不好
那是碰到武則天呢
有的皇帝 身體不好
身體不好 提頭來見
願終林麓
希望能夠終老山林啊
麓就是山嘛 林就是樹林 終老山林
好既然不去了
他們也想到他不會去
也推算到他不會去了
所以才會派薛簡
人不來 心法給我來 把心法傳來
所以我不能確定
六祖惠能有沒有把這個 傳心的法門
傳給薛簡 再由薛簡去指點
因為我覺得武則天是不會放過惠能的
得一佛乘 這個多麼重大事情
她既然知道 有這麼好的事(好康)
她怎麼會放過他呢
所以說 我想說
可能薛簡也是有得到
我們現在講說 傳道的天命
以前講的就是這種 傳授涅槃妙心
這樣子的一個 這樣子一個使命
薛簡曰:京城禪德皆雲
說京城裡面
京師裡面的禪師大德啊
哎我們沒有唸
來來來一起念薛簡曰
薛簡曰:京城禪德皆雲:欲得會道
必須坐禪習定;
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
未之有也
未審師所說法如何?
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經雲:
「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

何故?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
是如來清淨禪
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
究竟無證,豈況坐耶?

薛簡說啊
京師的禪師大德都說啊
欲得會道 你要能夠契會大道
要悟道證道 必須坐禪習定
必須要坐禪呢 學習禪定
坐禪也不一定能夠入定的
要坐禪能夠入定
心能夠定下來
八風吹不動 不受外境影響
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 未之有也
所以禪定能生智慧
沒有經過禪定 能夠得到解脫
是不可能的 未之有也
所以一定要經過禪定 才能夠得解脫
所以叫禪嘛 禪宗嘛 叫禪定
未審師所說法如何
不知道祖師 你的說法是怎麼樣呢
師曰 道由心悟 豈在坐也
他說 道是由心來悟的 不是坐禪
不是坐禪 豈在坐也
那說坐禪也沒錯
但是坐 不是拘在身體 坐在那裡
所以經雲 若言如來 若坐若臥 是行邪道
金剛經裡面講的
不能說如來 若坐若臥
祂是坐的啦 或是臥的啦
祂是坐禪還是臥禪 還是立禪啊
沒有的 他主要是心
不管是 行住坐臥
心能夠悟 就是禪啊 就是禪定
所以說 如果說 如來若坐若臥
一定要以什麼樣的姿勢
才可以入於禪定啊
那是行於邪道啊 人行邪道
所以他強調也不是說 沒有禪
重點是不在 坐 這個字
因為講到坐禪
那個北方的禪德都 叫人打坐
甚至常坐不臥啊
常常坐在那邊不能睡覺的啊
怕一睡下來呢 心就跑掉了
要保持覺醒 要常坐不臥
何故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亦無所去啊
無生無滅 是如來清淨禪
所以這個六祖惠能 有沒有講坐禪呢
也有講 但是 不是坐在那邊
主要是心靈的一個
心靈的一個 覺悟
由迷到悟 悟什麼呢
悟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無生無滅啊
這是 如來清淨禪
因為我們坐禪
一般坐禪就是 有出有入嘛
有出定 有入定
透過一個姿勢
經過一個正確的修持啊
可以入定
入定之後就有出入所以說
所以說經雲 無所從來亦無所
如來者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那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就是 有來有去
就表示說 我進入禪定 我又回來了
叫 有來有去
那如來是沒有一個怎麼樣子
從這裡到那裡
有一個目標叫 定
我進去 然後我又出來
這 有來有去
因為你既然坐禪就有入定啊
入定就有出定啊
然後透過這個 坐 有入有出
這個呢就 不是如來了
如來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那這也點出來
我們人呢 其實都有他的
都有他的 定
我們人要從這裡到那裡
都要坐
你就算打電動遊戲
也要坐在裡面很久啊
對不對啊
才可以
分數才可以累積到那裡啊
對不對 或者你要你要當博士
博士學位
那你也要定在一個位置上
對不對 努力的奮鬥啊
才可以從這裡到那裡
對不對
那人生所有的努力
都是都是從這裡到那裡
都是透過一個 定
透過一個 定力
每個人都要有他的 定力
然後努力的去經營
最後從這裡到這裡啊
這個變成說這是世間法
凡夫也是這樣子
凡夫不是在裡邊打坐而已
他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打坐
重點不是在你 坐不坐
重點是你這種心態 要從這裡到那裡
這種心態 就不是本性
我們人類的 我們這個凡夫的心靈
就永遠要 從這裡 到那裡啊
永遠覺得 這裡不好 那裡更好啊
怎麼樣努力 從這裡到那裡
所以我們傳道時候告訴你
眼前觀即是 眼前就是了
不用從這裡 到那裡了
眼前觀即是啊
這是真明路 眼前觀即是
哪一條明路呢 就在這裡(玄關)
不要從這裡 到那裡
所以說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啊
所以當我們的心靈不再
不再選擇 有來有去的時候
這時候 心就定下來了
因為心會不定 就是永遠覺得
我要努力 我要從這邊到那邊
往上提升
可是很多人都會覺得
非但不能從這邊到那邊
而且我還掉下來了
不能往上 還往下
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啊
很多人覺得自己越來越退步了
就很沮喪 越來越退步了
常常會在這裡進退啊
我努力奮鬥往上了
就像經營一個事業也會啊
哇很拚 這個業績很好
然後等一下又掉下來了
做那個行銷也是哇上去 然後又下來
人心就是這樣
人心就在這裡面 所以搖擺不定啊
有得失心成敗心 搖擺不定
坐禪也會啊
其實坐禪算最簡單的 因為自己搞定
你有時候要從事一個 學業事業
很多因素是抓在別人手上的
在別人手上啊
就像我們說我們市長要建設臺北市
他也是要 從這裡到那裡啊
要要把臺北市建設
成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好多力量都發動了啊
你那麼簡單可以過去嗎
所以這心靈呢
首先要 剛剛講 道在心悟嘛
他就點出來心要怎麼悟
不要永遠落入這個窠臼裡面
從這邊到那邊的窠臼
那心如果不從這邊到那邊
那怎麼樣 放在那邊爛掉嗎 擺爛嗎
一般人會覺得我不努力往上 就會往下了
就會掉下來啊 一般會這樣覺得
我不會在那邊不動的 對不對
我心靈 心靈總是 我們會有一種
心靈總是要努力的 向更好的地方去
不然怎麼辦呢
你不努力向更好地方去
它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它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這就是所謂的 行
無明緣行 就是無明
才會跑出一個一定要 行 行動
就是因為無明啊
不明啊 才會說
我要行 我要有行動
那行就是 有來有去
行就會產生 識 業識
業識就會 開始輪回 就去投胎了
到死了 什麼都不能努力了
因為你這個 行 產生這個業識啊
然後這個 識 就要去投胎
輪回就這樣來的
所以就算你 坐禪 也是一個行啊
一個行為 對不對
這個行為可能不是賺錢的行為
不是拼學業的行為
但是都是一種 行
都落在這個 行
就是認為我們生命一定要 努力的行動
然後才會越來越好
人類社會就是這樣子啊
對幾千年來不斷
的努力希望讓地球更好
結果搞得更糟
希望經過努力以後 社會會越來越好
越來越好
現在地球都快毀掉了
這就是努力的結果 努力的結果
還不夠努力嗎
以前人都悠閒度日的
你像中國人 以前光看他穿衣服
或者羅馬人穿衣服你就看得出來
都穿那種鬆鬆垮垮的
不能工作的衣服 對不對
中國人的衣服都長袍大袖
那要怎麼工作
挽起袖子來
現在人這種勁裝打扮
都隨時都可以去拼
才百年的時間呢
人類全面發動啊
努力奮鬥啊
行 我行的
好 如果你不這樣子
你無來無去了
那你的生命會有什麼現象呢
注意哦 你不 行
就要開始回過來 破無明
無明就是認為 有生有滅
有一個自我生出來 有生滅
你不動 它也會滅啊
我今天我誕生了 我會奔向死亡
我會奔向死亡
那我 從生到死這個過程
我會不會越來越糟
我總要安頓好啊
這個生滅 從生到滅這個過程中
我該做些什麼事
人生下意識就會這樣想的
有一個自我 從生到死
我該做些什麼
我人活著 該做什麼啊 該做些什麼
那每個人就有各自不同的解讀
所以呢他說 無生無滅 沒有生滅
生滅 是一個無明 是一個幻覺
有生有死 這是個幻覺
所以無有生和死 今得此一著 跳出苦海淵
無有生和死 沒有生死這回事
不是說 我已經有生死 我跳出生死
告訴你 沒有生死這回事啊
無生無滅 本自無生 今亦無滅
我說有啊 有身體生啊 身體滅
那個靈性 也不生 也不滅
所以你不要擔心說我身體活著 將來死了
這中間這段時間我幹了些什麼事
你心靈是 不會死的
心靈 也沒有誕生
身體的生滅 那個是一個幻覺 叫無明
因為無明 所以產生的這些 識
而這個識 就會創造出這個世界
還有你的身體
外在的世界 還有這個內在的身體
然後每個人的 識 的不同
就創造出不同的世界和 不同的身體
像同樣我們在這個世界
欲界天也在這裡 色界天也在這裡
無色界天也在這裡
欲界天的天神 我們看不到他
色戒天的天神 欲界天都看不到
他們也有身體哦
但他們的身體 質跟我們不同
但是他們可以讓你看到
欲界天的天神 他們有這個神通
可以讓你看得到
色界天的 又比欲界天高
他可以讓欲界天看得到
他願意讓你看到 就看到啊
他願意不讓你看到他 他就不見了
這是什麼 告訴你就是 外星人
他就讓你看到 你就看到了
他說消失就消失了
對不對 看得好清楚 突然間不見了
怎麼樣照相 雷達偵測都沒有
突然間無影無蹤
這就是所謂的 欲界天色界天
但基本上這都還是無明的
還是有生有滅
只是他生出來的東西啊
因為他的心靈品質不同
生出來的東西和我們不一樣
入於禪定的就會落入這個色戒天
所以將來可以投胎
不錯啊可以投胎
像這些 常坐不臥的
都可以投胎做外星人
投胎轉世 就變外星人
出沒無常啊
所以這個 無生無滅呀
要覺悟這個 無生無滅
這就 如來清淨禪
這時候你心就清淨了
叫如來清淨禪 這才叫禪
這禪這個字也不是這個 這個字是翻譯
那印度呢 它叫 三昧
三昧就是 定 的意思
那我們中國人翻得很好
中國就有大師 翻成 禪
印度沒有禪這個字的
禪 是中國人翻譯的
禪的意思是什麼
禪是以前的 祭天的大典裡面的一個禮儀
那個禪叫 除地降神
就是把這個地整平了以後
因為以前地都雜草很多啦 荒蕪啦 高低不平啦
要祭天的話 要先除地 把地整平以後呢
然後神是在天上呢 可以降神下來
像我們的平爐也是
平爐以後可以降神
引申來就是心地 心地平 心平的話
心平氣和 就降神 所以心呢
怎麼平呢 無來無去 無生無滅
我們人總是 我會從生到死
那我這段時間 我要怎麼努力呢奮鬥
讓自己可以變得更好
這就是所有人的人生觀嘛
所有人生觀就是這樣
甚至修行人也是這樣子 換湯不換藥
基本上他的 邏輯模式就是這樣
人生命有限 我要怎麼努力奮鬥
可以越來越好 大概每個人都是這樣
但是六祖惠能告訴你
你要覺悟 這些都是無明 這些都是無明
如來是 如如不動的
他不是整天努力奮鬥 從這裡到那裡的
也不是 他已經努力過了
所以現在不用努力了 不是
諸法空寂 是如來清淨坐
諸法空寂 一切法
一切法不是說 佛說的法
一切法就是 世間萬事萬物的意思
一切萬萬事萬物
都是空寂的 都是虛無的 寂靜的
這是如來清淨坐
這就我們 我們的20個字
無量清虛 三界十方 萬靈真宰
至尊至聖 叫 無量清虛
諸法空寂就是我們講的 無量清虛嘛
我們說形容 無極老母 明明上帝
什麼 無量清虛
我們一般人就是認為 以無為有
沒有的認為是有 存有的
有一個身體 有一個世界
就不是 諸法空寂 就坐不下來了
就要努力的讓這個身體
在這個世界找到好的位置
要卡位 要卡到好的位置
甚至修行也要占到好的果位
對這個就是告訴我們 諸法空寂
一切有形有相的東西 都是虛幻的
要覺悟到這點呢
心就坐定了 心就坐定了
我們剛才講坐忘
心就坐定了 就忘記一切煩惱
也忘記了自我 所以叫如來清靜坐
究竟無證 豈況坐耶
也沒有證果這回事
沒有說哎呀
像我們人生就是努力奮鬥
然後得到一個證書嘛 對 得到一個證書
我經過努力 努力讀書以後呢
我可以得到一個大學的文憑
一個博士碩士的文憑 來證明
或者得獎
像藝人就說 我要得獎這也是一個憑證
我得到金鐘獎 金馬獎
究竟無證 那修行人也希望 證果
我想證得一個 佛果
他說究竟沒有佛果可證
又本來如是 不需要努力奮鬥
然後去去證得一個佛果
本來就是佛了 何需要去證佛呢
所以說 釋迦牟尼佛講說
供養十方諸佛 不如供養一個無修無證之人
無修無證
因為十方諸佛都是因為 無修無證
才是十方諸佛
所以你供養十方諸佛
你會想說 我要怎麼樣努力奮鬥 變得跟他一樣
要變得跟佛一樣就 是無修無證
這個說來簡單呐 但是做來也很簡單呐
只是你不信而已啦
我們人就不斷在修修證嘛
不斷在調整自己
然後希望能夠證得一個更好的結果
也希望別人能夠來肯定你
希望別人能夠肯定你
究竟無證 豈況坐耶
何況是坐禪呢
坐禪的目的就是要求得 親證佛果
告訴你沒有東西可以證 諸法究竟空寂
這個 有形有相的世界
都是我們的無明執著 然後創造出來的東西
創造出一個 內在的自我 外在的世界
在裡面奮鬥不休
就像做夢在裡面努力奮鬥一樣
所以到這邊呢
六祖惠能已經把心法用言語可以講述的
已經講述的很清楚了 淋漓盡致了
言語講到這裡已經是 到達極致
再來就是 言語道斷 就是超越言語的東西
簡曰 弟子回京
一起念
簡曰:弟子回京,主上必問
願師慈悲,指示心要
傳奏兩宮及京城學者
譬如一燈然百千燈
冥者皆明,明明無盡
師云: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
明明無盡,亦是有盡
相待立名,故淨名經云:
「法無有比,無相待故」
簡曰:明喻智慧,暗喻煩惱
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
無始生死,憑何出離?
師曰: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
若以智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
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簡曰弟子回京主上必問
這個薛簡就說 我回到京師以後
這個皇上 一定會問我
問我 這邊到底傳授些什麼
簡單的說 你人不回去
總要給我個交代吧
要不然我怎麼交代
我白來一趟 到時候我被殺頭了
沒有達成使命
所以願師慈悲 指示心要
那麼希望祖師慈悲 指示心要
指示這個 心法的這個要領
眉角(關鍵)傳給我
怎麼樣子能夠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這個眉角(關鍵)傳給我
這就不是一套說法了
這是要直接能夠指點
傳奏兩宮及京城學道者
學道者
京城這些學道之人呢
還有兩宮
兩宮就是講這個 皇帝居住的地方
還有就是東宮 東宮太子 下一代也要傳下去
東宮就是我們講 震卦
震屬東方 東宮長子之卦
所以以前那個太子 都住在東邊的宮殿
不過這個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範圍了
他說
譬如一燈然百千燈
冥者皆明,明明無盡
這個就是經過那兩位國師講的了
就是人不來心 燈給我傳來
傳燈 不是傳法 而是傳燈
就講的很清楚了
所以禪宗講說 傳燈
他不講傳法 傳燈 就是你把燈傳來
燈傳來 直接點燃 直接點燃你的心
叫明心性 才能夠 了生死
直接要點燃我們的心地
破除無明
破除無明不是光自己想的
像這些道理你都知道
不生不滅 無來無去
就像剛才我舉個例子
你就知道煙不該抽 你就戒不了煙
你就知道我們人不應該說
我執著有生有死
我就執著 我就怕死
我也怕死的時候有遺憾
因為我沒有努力
到死的時候我遺憾
我這一生 我應該努力到哪裡重要
我應該可以透過努力
我可以成為一個音樂家
透過努力我可以成為一個企業家
透過努力我成為一個教育家
至少透過努力我成為一個成功的父親
成功的母親
我都沒有努力
我死了就遺憾呐
很多人人生觀就是這樣子的
而且最後自己還是遺憾
走了之後還是覺得
哎呀不夠努力
我不夠努力
還是會覺得這樣
所以這個道理我知道
一般人是不知道了
一般人不知道 人生就是這樣子
但我們今天得道了
我們也知道這個所謂 大乘見解
知道這個道理的
可是那個 行 的衝動
那個 我要努力奮鬥 那個衝動
就像我們剛剛講的
戒不了煙
那種想要抽煙的衝動還是存在的
還是存在的
所以心性就不能明
所以說你 把燈給我點著
你這個六祖惠能 指授
經過 指點傳授的
所以這個後面有講
後面他就有 他回去以後
這個武則天 她就寫下詔書回來感謝
說 薛簡傳來這個 師之指授
不是言 不是言傳
不是用言語來傳播
直接指點的
指授如來知見
如來知見要指授的 不是言傳的
如來知見一套說法 不是 它不是一套說法
他相反他破除一切的知見 叫如來知見
所有知見
不立知見 那叫 如來知見
那這是要經過指授的
就感謝 薛簡傳來這個指授如來知見
這個指授呢 他們有高人指點
傳燈 譬如一燈燃百千燈
冥者皆明,明明無盡
那種無明的人
冥就是 前面這個冥 就是幽冥
就無明的人 通通光明了 光明傳光明
一盞燈可以 點燃千百盞燈
像我們傳道人一樣
一個人可以燃百千 我也點了兩千多眾了吧
點了兩千多盞燈 兩千多盞心燈都被點著了
所以光明就可以永遠傳播下去
他現在要討的就是這個
他們經過宮中 沙盤推演 商量大計
就是要來要這個 他要的這個 要的更多
他要的不是六祖惠能 去把武則天點一下
是把這個可以點 可以指授如來知見的
這樣子的一個天命 傳到京師去
就是這樣 但是呢
師云 道無明暗 明暗是代謝之義
明明無盡 亦是有盡 相待立名
故淨名經云 有盡相待利明故
法無有比 無相待故
他說你講這個譬喻
是一燈 可以燃百千燈
以明除暗 以光明來去除黑暗
是 要我傳心燈
但是 以明破無明 光明破除黑暗
這種觀念還是 落入對待
就像前面講的 有來有去
這個有生有滅 還是落入對待
所以這種觀念是不對的
你用這種觀念呢
這就是為什麼 神秀同樣傳的心法
同樣是 祖師親授的
但是神秀的證地 神秀的悟解
就不如六祖惠能
因為神秀就有這種觀念嘛
他就是得到過指點
他說 我得到過指點以後
以明除暗 光明除去黑暗
所以他是先肯定有一個 黑暗的心靈在那裡
黑暗之心在那邊
然後需要呢 點燃這個光明
那六祖惠能想的是什麼
他所體悟到是 本來無一物
本來沒有這個身心 本來沒有身心
因為有內在的身心 有外在的世界
這就是 無明的開始
你要 沒有內在的身心 沒有外在的世
你要明 就是明白這一點了
而不是說 有一個無明的自我
現在變光明了
他就怕落入這樣子
很多人修行 不能契悟 就是落在這裡
再怎麼修 還是修一個自我
自我 越來越有智慧
自我 越來越光明
最後還是落入這個 來去 還是落入來去
還是修一個 自己
怎麼樣讓自己更好 簡單的說
以前讓自己更好是說 我越來越有錢
我越來越健康 我越來越年輕
現在人比較重視是 越來越年輕
光有錢不夠 要把這個錢變成年輕才行
現在有好多種辦法讓你很老看起來很年輕
叫美魔女
所以這種模式 就很容易套到修行裡面
我怎麼樣修會 越來越好
本來就是最好的了 不需要
修行主要就是要覺悟說 本來是最好的
所以說 悟本性嘛
本來的東西 本來是最好
而不是說通過努力呢 從不好到好
那現在就說所謂的不好是 無明 好是明
所以為什麼心經裡面講說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現在薛簡呢 他得師指授
他得到這個高人指點 他知道要傳燈
所以他認為傳燈的功能就是
就是能夠讓無明盡 能夠消滅無明
這個燈可以 消滅無明
傳燈就傳燈的嘛
但是你知見又來了
我傳燈的目的 是希望讓這個無明能夠消滅
心經上不是講嗎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沒有無明 也沒有 無明消失這個東西
既然沒有無明 就沒有無明消失這回事
沒有無明 為什麼我會有無明呢
所以叫妄
你就認為自己有一個無明 這叫妄
舉例來說 我們有人會認為說
我有一個這個 怨恨的心在這裡 對不對
所以我要怎麼樣 消滅這個怨恨的心
你知道怨恨心在哪裡 拿出來看看
沒有 如果有 他會一直在那裡
你為什麼 想到才恨
對不對 但是想到也不見得會恨
要看心情 要看情況
所以這種 恨 我們覺得它是很實存的東西
無明 就像這樣
但事實上它不是永遠在那裡的
神出鬼沒
就是你執著的時候 它才出現
你不執著 它又不見了
因為它不是真正存在的東西
真正存在的東西 你就要想辦法消滅它
它不是真正存在的東西
所以叫 本來無一物
本來就不存在的東西
我們修行呢
不是說我心裡有什麼不好的東西
我想辦法去掉
而是察覺到它是不存在的
就像說家裡鬧鬼一樣
那有的修行像 像那個神秀大師的修行
就是我要怎麼樣去修煉
把這個鬼 真的制伏了 消滅了
然後惠能祖師就是 根本沒有鬼嘛
根本沒有鬼 心裡有鬼而已 根本沒有鬼
所以不需要去怎麼樣子
用各種的方法 消滅這個鬼
所以最後還是落入
以明除無明 以明除暗的 這樣子一個執著
這樣的執著 就算得到心法也不能悟
也不能開悟
就像神秀一樣 雖然得到心法了 還是不能開悟
他就是落入這種 以明除暗的執著裡面
簡曰:明喻智慧,暗喻煩惱
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
無始生死,憑何出離?
他說光明 譬喻智慧啊 黑暗譬喻煩惱
修道的人如果不用智慧來照破煩惱
那怎麼樣子 出離生死輪回呢啊
要破無明才可以出生死
破無明才可以出生死
所以說 破無明出生死 這就是小乘見解了
大乘見解是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這是大乘
我們總是想說
要用智慧來 照破無明煩惱啊
用光明智慧 照破無明煩惱
這就是我們說落入
我們人類的一種所謂 有為法
總是要努力奮鬥 才可以變得更好這種觀念
所以我們看那個小孩子都很氣人
都不會努力奮鬥 都要經過我們努力的去教育他
甚至要打要罵 才把他練成一個會努力奮鬥的人
然後有的練不成 有的很頑劣的 像我就很頑劣
怎麼練都練不成的
練不成以後就變成 練不成
他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對
他覺得自己就是 沒辦法去努力奮鬥
然後就會被社會評判
成為一個什麼失敗者
就怎麼都失敗
因為你不會努力奮鬥就失敗呀
就算修行也是啊
要努力用智慧來 照破煩惱
因為確定有一個東西在那裡啊
那就永遠 就永遠怎麼搞的
剪不斷理還亂
怎麼野草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我現在 我確定我已經不會生氣了 又生氣了
我確定 我已經不會貪心了 又貪心了
確定我 不會計較了又 計較了
煩惱 不煩惱 怎麼弄都弄不掉它
所以最好是時時勤拂拭啊 每天都要修
一個不小心 它就跑出來了
所以最後結論 神秀的結論是對的
用這種修行 只能時時勤拂拭
你什麼事都不能做 整天要那邊打坐
對治自己的心靈
不然心靈一下就野草蔓生了
因為你就肯定有這個東西存在啊
然後它就一直滋長出來
所以點這個燈 就是點著以後
就是讓你知道 無無明啊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而不是點著以後告訴你
我有一招 可以破無明
所以我們道親
有時候會覺得很不公平啊
我修了一輩子
走的時候也是體軟如綿
那個點一下 什麼都沒修的回去 也是體軟如綿
那不是白修了嗎
也是軟趴趴回去啊
而且有時候走的更好
因為他爛命一條 他沒什麼好執著的啊
有的道親回去 回不去的
那個壇主說 兒子不接佛堂的
硬梆梆(台語)不回去
他也執著啊 反而硬梆梆(台語)
我經常碰到這種的
最後一直說服他兒子說
爸爸我要接佛堂啊 他才身體變軟
這種例子蠻多的啊 那就執著嘛
你何必在乎這個呢 你自己修修到底就好了
師曰 煩惱即是菩提 無二無別
若以智慧破煩惱者
此是二乘見解 羊鹿等機
所以羊鹿講的就是 羊車鹿車
然後這個是根基小的 阿羅漢 聲聞圓覺乘
這講的就是騎著羊車和鹿車
那成佛之道叫 一佛乘
叫大白牛車
大白牛車
所以這是羊鹿等機
這是這是屬於小根小機的人
才會落入這種 智慧照破煩惱
他說 煩惱即是菩提
那個 煩惱的心 就是菩提心
叫煩惱即是菩提
我們說 什麼是菩提心
就你現在這個 正在煩惱的心
就是菩提心 就是菩提心
叫煩惱即是菩提 無二無別
這隻手(手正面)和這隻手(手反面)
是不是 同一隻手 對不對 同一隻手
沒有另外一個手 同一隻手
你不要認為這是兩隻手 同一隻手
煩惱即是菩提
或者說 煩惱即是菩提
(手)抓起來 叫煩惱
(手)放開來 叫菩提
那你不執著這個
同樣這隻手呢 就變成菩提
所以煩惱即是菩提
不是說 要智慧破煩惱
要怎麼樣把這隻手給消滅掉
煩惱是這隻手 消滅 消滅掉 菩提也不見了
對不對 我這隻手好壞 做好多壞事 把它砍掉
你可以變成 做好事的手 幹嘛把它砍掉呢
所以那種照破煩惱 就把煩惱當敵人呐
把煩惱心當敵人 貪嗔癡
它好壞 它嫉妒 它怨恨
他好壞呀 我要消滅它
你消滅他以後 你的菩提心也不見了
而且你也消滅不了
因為那些什麼 怨恨嫉妒煩惱
那些東西根本就是 虛幻的東西
它如果在 它就一直會在那裡
它突然間就不見了 突然間就跑出來了
要察覺到他的虛幻不實 就不會那麼在乎
一般人就是很在乎
他很在乎什麼
很在乎自己心中的愛
認為我就是要 我就是愛
我一定要滿足它
我所愛的 我一定要得到 在乎
事實上這個愛 變來變去 時有時無
你這個愛 一下愛這個人 後來又不愛了
對不對愛這個東西 後來又不愛了
愛這個國家 愛臺灣 後來又不愛了
變來變去
所以你看現在總統大選來了
我就發現所謂忠黨愛國
有很多是忠於民進黨 愛臺灣國的
有忠國民黨 愛中華民國的
其實有很多政治人物
本來是民進黨 後來變成國民黨
本來是國民黨 變成民進黨的
那這愛也是 變來變去的
對不對 很多的
連這種政治人物的政黨傾向
這應該是指標的 他都可以變來變去的
何況是我們 對人事物 沒人管你的
你要愛什麼 沒人管得著你 變來變去的
其實我們人最大問題就是
我們內心就是肯定說 我有一個我愛的
還有一個我憎的 我討厭的 愛憎之心
所以這個愛憎呢 就是煩惱
對不對 有愛有憎 就是煩惱
那我肯定這個 愛憎的存在
實際上這個愛憎心就是菩提心
你發現說我不要去滿足這個愛和憎
就變成菩提心了
不要管它 它就變成菩提心
你也不用去消滅它
哎呦我要把它消滅 它又不存在的東西
所以本來無一物就這樣了
你要是神秀 這一派的修行就是
愛憎心起 來就要消滅
愛憎心起來 就要消滅
永遠在那邊努力
結果愛憎心都會一直跑出來
要察覺到他的本來無一物
所以這就這個時候呢
煩惱即是菩提 無二無別
所以用智慧照破煩惱
這個時時勤拂拭 這是二乘見解
羊鹿等機 上至大根 悉不如是
他不會落入這樣子
用智慧照破煩惱 這種模式裡邊去
簡曰:如何是大乘見解?
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實性者
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
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
不斷不常,不來不去
不在中間及其內外
不生不滅,性相如如
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如何是 大乘見解
說我們是 小乘見解 二乘見解
那什麼是 大乘見解呢
祖師這段話講的很好
我們可以把它背起來
明與無明 凡夫見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 即是實性
所以真實的佛性 就是無二之性
不落入這種明與無明
好與壞啦 善與惡啦
是與非啦 成功失敗啦
喜歡討厭 這就是二嘛
那凡夫的話
凡夫就是修行 也要分個兩邊出來
不修行就是 也是兩邊 就成功和失敗
人生就是 所謂人生勝利組
或者是人生失敗組
那永遠都是 成功了這裡 失敗了那裡
有的人婚姻成功了 事業失敗了
有人學業成功了 婚姻失敗了 各有成敗
永遠都是活在一種 成功的得意和緊張
還有失敗的 沮喪和失意 永遠都活在這裡面
然後一修行呢還是用這套 明和無明
怎麼樣從無明奔向明
還是用這套 叫 凡夫見二
智者了達 其性無二
智者不只了達 明與無明不二
包括 成功和失敗 也是無二的
所有一切我們人心要分做兩邊
然後要 從這邊 到那邊的這種的一種執著
通通都是不二
人類最大的問題就是永遠分做兩邊嘛
這樣是對 那樣是不對的
然後爭執不休
永遠分做兩邊嘛
就像我的部落格 有佛教徒來猛攻你
一貫道 什麼邪說異端 之類的
落入兩邊
然後說 明師一指超生了死
自說自話怎麼證明 胡扯
所以我說 信上帝得永生 念佛往生西方
明師一指 超生了死 各有信者
你要相信就相信嘛
不要互相攻擊
你就尊重人家念佛
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你也尊重人家信上帝得永生嘛
拜託你也尊重我 明師一指超生了死嘛
我就不尊重怎麼樣 隨便你了 有什麼辦法
我也尊重你的不尊重 可以吧
只好 尊重他的不尊重了
不尊重與尊重 無二
你認同與不認同 無二
那只有這樣子了
我們好好跟你解釋 不聽就只好算了
就是 喜歡辯論 認為辯贏了就贏了
輸贏也不二 所有都不二 那這是大乘見解
無二之性 即是實性
我們一般人吞不下去嘛
我就是愛贏 不能輸
吵架不能輸啦
有時候修行
有時候因為是抽象的東西
就變成辯嘴了
因為修行不像說事業 選舉
選上了就是選上了
而事業對不對 成功就成功了
我的業績就是這麼多
我一年就是這麼多 我就是比你多
財產就是比你多
修行呢誰贏了 誰輸了 搞不清楚
只好鬥嘴了 只好用嘴巴鬥了
很多修道人喜歡辯論 就是這樣
說到你沒話說 就 我境界比你高
所以這就是所謂的 凡夫見二
凡夫不只是見 明與無明二 見二
是與非 善與惡 誰對誰錯 誰是正法 誰是邪法
一天到晚在兩邊爭論個不休
所以為什麼我們 明師一指
就是不傳語言文字
不傳經典 直接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所以我們道親呢
時常會被人家質疑
說哎呀沒有經典
都用各教的經典拿來講 來證明這個道
事實上根本就是沒有經典
我們最精彩的地方 就在沒有經典
有經典就會落入二法
符合經典才是對的
不符合經典就是錯的
那經典裡面還會互相爭辯
執著經典的會認為
我對經典的解釋是對的
你對經典的解釋是錯的
或者說你說的這經典 根本是假的經典
我說的經典 才是真的經典
那現在那種 阿含經的學者都說
所有的大乘經典 通通都是假的
金剛經 什麼 涅槃經
什麼都是假的 都是漢人偽造的
對都是中國人偽造的 都是偽造的經典
所以說這就落入 永遠的爭辯不休
凡夫就是這樣嘛
要修道也要落入爭辯不休
所以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所以這個真實本性
當你不再去 落入兩邊的爭執
我們不要說哎呀我
不要在 無明與無明爭執
但是一回到家裡 像剛才 講的
老婆稱讚不稱讚就有的爭 對不對
就算嘴巴不爭 心裡Kimochi感覺很差( 気持ち日語感覺)
對這就落入兩端嘛
不過他有覺悟到不要落入兩端
當你決心呢 我不要落入兩邊的時候
就是無二之性了 真實本性就現前了
可是我們可能這邊不落入兩邊
別的地方又落入兩邊
而且還會理直氣壯的落入兩邊
所以說這時候 真實本性現前以後
這個真實本性 這個真如本性
處凡愚而不減 在賢賢而不增
這個真如本性
你就是凡夫俗子 愚夫愚婦
他真如本性 沒有因此而減少
不要說哎呀我我迷失那麼久了
我的真如本性已經扣分掉了
已經降級了 它不會降級
像鑽石掉在泥巴裡面
它也不會降級
處凡愚就好像 鑽石掉在泥巴裡面了
在賢聖而不增
在賢聖就是 你變成賢聖了
就像鑽石呢 拿出來洗乾淨
放在寶石盒裡面 珠寶盒裡面了
他鑽石的幾克拉還是幾克拉
成分還是成分一樣
只是包裝不一樣而已
他這包裝是 凡夫
還是包裝是 賢聖
所以要找到這個 不會受影響的
這個真如本性
那無二之心 也很簡單 就是無二
所以為什麼我們常常說 要回到玄關竅
因為你在 六根門頭 都是二嘛
眼睛 就身不由主
眼睛就是會去分辨 美啦醜啦
青黃赤白 耳朵也是
像剛剛講的 稱讚不稱讚
對不對 好話啦 壞話啦
這都是 落入分別
你住在這裡都會 落入分別
所以最好 不要住在六根門頭
若盲若聾 好像瞎子 好像聾子一樣
回到這裡來(玄關)
一開始是好像瞎子好像聾子 若盲若聾
迴光返照 等到那個心已經下意識的
就是自動 就會回到這裡來
就算聽到了 看到了也不為所動
這就是所謂的 耳順
孔子 到60歲才達到
剛好就是我的年紀
我也希望能夠耳順
正好有人現在在罵我
我去寶光建德的清修班講課
他們前人從頭聽到尾
後來事後才跟他們的領導講
他們主班的點傳師講
你知道我為什麼從頭聽到尾
因為有其他組線的點傳師
透過我們的點傳師 來跟我說
這個郭經理 郭明義的三寶修持走偏了 走邪了
所以我要來聽聽
看到底怎麼偏怎麼邪
那你聽到這個 你就你要去辯解嗎
要耳順
聽了消業障 它有它的好處在
不過他們前人他聽了以後 就哪有偏
偏在哪裡 邪在哪裡 這很好
他說小時候 在圓覺大帝他們老前人身邊
他們老前人 老前人講的都是這些東西
這有什麼不好的
所以說所以在賢聖而不增 不二之性
你只要回歸不二呢
真如本性就現前
那你不要想說我真如本性要怎麼樣子
菩提日日長 每天去修 讓他越長越大
不需要 它永遠都是這樣
不增不減 處凡餘愚不減 在賢乘而不增
那不增不減 住煩惱而不亂 居禪定而不寂
他就算住在煩惱之中 但是方寸不亂
我們剛才講的 這些讓你煩惱的事情都還在的
但你心不動的話 沒有煩惱 因為住煩惱
意思講說 住在這個五濁惡世
讓你煩惱的這個世界
但你心方寸不亂
所謂住煩惱
就是這些事情都不能解決
所以叫煩惱
像我們地球的環保問題
微塵粒子(pm2.5)的問題
大的環境來講能解決嗎 不能解決
你如果很煩惱的話
我整天戴個口罩啦
整天擔心那個
因為那個微塵粒子(pm2.5)
那個口罩遮不住的
它那個粒子很小
透透過空氣不斷的進入你的肺
氣管 慢慢侵蝕你
你要擔心這個
整天怕都怕死了
所以要住煩惱而不亂
這就是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住煩惱而不亂
你只要回歸這裡就不會亂
居禪定而不寂
就算在禪定之中
它也不會說 灰身滅識 寂滅
完全停止 也不會不斷不常
它不是斷滅的 也不是永恆存在的
叫 不斷不常
無常 非常非無常
不來不去 不在中間 及其內外
反正呢
今天你所有你能夠想得到的形容詞
用來形容它都不對
這就是我們道德經裡面講的 道可道非常道
所以去形容它都不對
所以性相如如 常住不遷 名之曰道
所以這個什麼叫性相如如
就是你內在的靈性 外在的萬象
森羅萬象 都是如
性也是如 相也是如 都是如
一個是如之體 一個是如之用
就像一個是手 一個是手的動作
萬象 是 手的動作
而真如就是 手的本質 所以都是 如
都是真如 真如在哪裡
不是說我身體裡面有個真如 不是
整個世界都是真如
所以叫無極理天 所以叫真如法界
佛家稱之為 真如法界
那我們稱之為 無極理天
基督教稱之為 天國
天國在哪裡 天國不在這裡 不在那裡
天國就在你們中間 這耶穌說的
這就是所謂無極理天
這就所謂的 性相如如
不在中間 不在內 不在外
就在中間 就在內 就在外非
非內 非外 非中間
亦內 亦外 亦中間 一切言語道斷
怎麼說都不對 也可以說 怎麼說都對
所以重點是 內在的本性 外在的森羅萬象
都是如 如 如 所以叫如來
所以常住不遷 這個真如呢 安然不動
不遷不是跑來跑去的 我們一般人就是遷
整天在遷移中 所以叫行 所以很苦
永遠在遷移 一輩子永遠在遷移
這叫異鄉人 永遠有一種流落異鄉的感覺
那個存在主義哲學家 卡繆 異鄉人
這不是我的故鄉 但我故鄉在哪裡呢 不知道
永遠在異鄉淪落
他感受到 沒有一個地方是我的故鄉
故鄉在哪裡 故鄉就是你的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
所以歸根認母嘛 回到故鄉
那要怎麼樣回到故鄉呢
不二之性 不要落入兩邊
要 得無分別心
我們傳道就是傳這個 不二之心
不是一個觀念上的不二 是實際上做到不二
就像那個剛講的 觀念上做到
不要分別 不要計較
不要在乎 別人瞧不起我
觀念上做到了
可是實際上心裡還是很難受
對不對 所以回到佛堂來 迴光返照
就真正做到不二
那種計較心就真的不見
知道不要有計較心 和做到沒有計較心
那是不同的 那是不同的
做到的才是真的是佛性現前
我們整個道場就有這種功效
就是可以讓你回歸不二
而不是讓你越來越好
讓你回歸不二 回到 本有的好
然後呢 這時候常住不遷
常住不遷
常住在哪裡呢
常住在常樂我淨 永遠快樂
永遠清淨 永遠自在
叫名之日月道
所以 這就叫做道
簡曰 來繼續念
簡曰:師曰不生不滅,何異外道?
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
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
生說不生
我說不生不滅者
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
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自然得入清淨心體
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好這邊講到外道的不生不滅
和這個 祖師所說的 佛所說的 不生不滅的不同
外道也講不生不滅
但是他不生不滅是兩個

因為我們今天時間也到了
所以這個大家可以回去參究一下
我們傳道就講無生嘛
所以這個也是講到我們的本行了
我們講無生老母
你要你要回到無生 不生不滅 才能夠歸根認母
可是呢
外道講的不生不滅是什麼呢
滅已不生 這是一種叫斷見 叫 斷見外道
生已不滅 這叫 常見外道
一樣是 不生不滅哦
但是這個 一個不生是一邊 不滅是一邊 這兩種
我們很容易落到
不修行人很容易落到 滅已不生
人死如燈滅 滅了以後沒有了 什麼都沒有了
一死 一了百了 一無所有
這種 滅已不生
很多人內心深處 受到這個斷見外道的影響
就會產生一種 我胡搞瞎搞
死以後什麼都沒有了 無所謂
內心深處有這個惡勢力存在 就會不負責任
因為心存僥倖 說可能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
就是不敢確定 起碼有這種 有這種可能性
啊不要跟我講 死了以後有什麼
像有道親說到大陸上 因為大陸無神論者嘛
到大陸上去傳道說 我們死了以後可以回到天堂
等等的 說呢 哪有這回事
人死以後就爛掉了 什麼都沒有了
無神論者 什麼都沒有
所以到大陸他們那個刑罰那麼重 犯罪那麼多
就是這樣 抓到就槍斃的 無所謂
因為他們經過幾十年的洗腦 無神論
認為人死了以後 什麼都沒有
他們基本的觀念是這樣
這就所謂 滅已不生的斷見外道
侵入人類的心靈 產生很大的影響力
很多那種 罪犯的心態就是
或者不一定犯罪
有時候我去做一些 不該做的事情
也許是合法的 但是管他的
有時候 死了會受報應
你說的吧 會受報應 自己說的
哎呀我們要吃素 不要殺生 他也覺得說
動物死了 我吃他的肉
我死了以後 蟲吃我的肉 公平
死了以後 爛在地上 蟲吃他的肉
大家吃來吃去 公平
那個道親去渡大陸人求道 他們那種觀念呢
就是 斷見外道的觀念
那這種觀念不只是共產主義 無神論者是這樣
很多人都有這種觀念 就希圖僥倖
你不要跟我講 死後有審判
死後有地獄 那是你編的
有很多科學家也相信這個
科學家 他認為人死什麼都沒有了
常見外道是不修行的人
不修行的很容易落到這個
滅已不生的斷見外道
修行人很容易落到這個 生已不滅
我有一個靈魂 現在誕生了
然後呢它不會死的
但是有一個自我的靈魂存在
叫 生已不滅
確實有一個自我存在
但這個自我不是身體 是靈魂
身體會死 靈魂不會死
靈魂不死 生已不滅
這個幾千年前中國就有
中國就有這兩派的這種辯論
那時候東晉那個時候
就有一派提出 神滅論
就是我們人死了以後呢 這個神也會跟著滅
形神俱滅 神滅論講 形神俱滅 形神俱滅
也是辯證 證明說 人死後 神也跟著一起滅
好像這個 這個油燒盡了以後
燈也就滅了 油盡燈滅嘛
油燒完了 燈就滅了
人死以後 這個火 如果代表靈魂的話
油沒有了 火也沒有了
所以他用很多譬喻來說 神滅論
然後另外一派就講 神不滅論
神不滅論 所以這兩派
神不滅論就落入 斷見
神不滅論就很容易落入常見
有那麼一個神 它不會消滅的
我們人的一個精神體
但是這個神不是 真實本性
這個神講的就是 一個獨立的自我的精神
它不會消滅的 這是外道
那這個和我們所說的 不生不滅 是不同的
我們所說的 不生不滅
不生就是不滅 不滅就是不生 不是落入兩邊的
所以這個我們回去 好好體悟一下
我們所謂的 不生不滅 超生了死 是怎麼回事
我們道親有時候會落入這裡邊去
生已不滅的 神不滅論
所以會覺得我這個靈魂 要積功累德
將來回到天上 這個果位比較高一點
就像我們現在努力賺錢 將來就可以買大房子 對不對
可以有好的多的存款 可以買大的房子 可以出國旅遊
修行也是一樣 多積功德 到天上有果位比較高
好像住的房子比較好
這就是基礎就建立在這個所謂 神不滅論上面
這是這是外道的常見
修行人很容易落到這裡
很容易就是就算是佛教徒基督徒啦
我們道親 都很容易落到這種執著裡邊去
有一個自我 這個自我呢
將來要搬到一個更好的地方去
最後還是 落入來去
這都還是 落入兩邊
那真實本性 還是不能現前
這就是無明 無明就落入兩邊
這是我們 下一堂課 要來追究的
那追究這個的話 你就要面對自己的 生死關頭
人家去想 我死了以後到哪裡去
我死了以後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
人總有一天會死的 那你死了到往哪裡去呢
現在好好的來參悟一下
不要到真的要死的時候 才去想這個問題
好好的去參悟一下 生從何來 死往何去
我從哪裡來的 我死了又要到哪裡去
不要隨便一個答案呼嚨
自己都沒辦法安自己的心
我回無極理天去
然後自己一大堆問號
無極理天是什麼 無極理天在哪裡
要怎麼回去 真的回得去嗎 一大堆問號
好好的去 參究一下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師曰不生不滅 何異外道
和外道 有什麼不同
薛簡說 祖師說的 不生不滅
和外道有什麼不同
外道說的 不生不滅是兩個
不生是一個 不滅是一個
那叫 滅已不生 這是斷見外道
就是人死了以後呢 就什麼都沒有了
叫 滅已不生 這是斷見
斷滅見 滅已不生
滅了以後就沒有了 不會再生了 人死了就死了
生命就是一個偶然 沒有了就沒有了
這是這是一種叫 滅已不生
所以這也是
另外還有一個 生已不滅
這是剛才說的 神我 梵我 這神我觀
這就是 生已不滅
有一個神識 永遠不會消滅 生已不滅
這叫常見 生已不滅
有一個靈識生出來了以後
身體雖然會死但是這個神 靈魂是不會消滅的
這叫 神不滅論 神不滅論
所以有 神滅論
以前在中國 也曾經有過這樣子一個辯論
有 神滅論者 有 神不滅論者
那時候在 南北朝的時候
那時候這兩派 在爭論 神滅 神不滅
那 神滅論呢 神滅就是講說 滅已不生 這個斷見
就是 這叫 形神俱滅
形體滅了以後 神也一起滅了 叫形神俱滅
神不滅論 就是講 形滅神不滅
形體會滅 神是不會滅的
神不滅 形滅 神不滅
我們一般人接受是什麼
我們今天要修道
就是因為 神不會滅
將來要回理天 不然誰回去 所以神不滅
但基本上就是有一個東西生出來了
這東西呢 是肉體 它會滅的
是靈魂 靈魂也是生出來
生了以後不會滅 叫 生已不滅
所以所以說講到 不生不滅呢
喔 這是外道
但是外道不是同時講 不生不滅
他講的是 滅已不生 生已不滅
所以外道的 不生不滅
是講這四個字 裡面包含著 兩種見解
兩種見解
所以說簡曰 師說不生不滅 何異外道
所以這就我們解釋一下什麼叫 外道
就是 滅已不生 生已不滅
所以這種 滅已不生的斷見的
就很容易怎麼樣 放浪形骸 為所欲為
反正死了以後就什麼都沒有
也沒有什麼 業報
沒有什麼 這些東西 什麼都沒有了
然後 常見 的呢
這個我有個 靈魂 要積功累德
這種 常見外道的話
就很容易變成 我執很盛 我執很強
非常自我 越來越自我
因為有一個自我 而且這個自我是 不會死
不會死的自我存在 這兩個偏執
但是都環繞在一個自我
只是說 這個自我 讓它享受夠了以後
就消滅不見了
或者這個自我是 要做長期經營打算的
基本上就是有一個 自我的存在
所以師曰 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
將滅止生 以生顯滅
滅猶不滅 生說不生
這樣講大家就很清楚了
外道所說 不生不滅者 所謂將滅止生
意思就是說 滅已不生 滅已後就不生了
叫將滅止生 這是斷見外道
他就沒有把它分成兩邊
所以大家都搞不清楚怎麼回事
將滅止生
還有就是以生 以生顯滅
將滅止生 然後 以生顯滅
生已不滅 以生顯滅
生了以後呢 他就不會再滅了 不會再消滅
叫 以生來顯滅 凸顯這個 滅
不會再消滅了
就是用生 來證明說 它不會消滅的 生生不息
所以 以生顯滅
滅猶不滅 生說不生
滅猶不滅 生說不生
所以說滅
他所謂的滅 他所謂的這個不滅 跟滅是一樣的
他所謂的生呢 跟不生是一樣的
所以說滅由不滅 生說不生
所以他所說的 不生不滅
事實上就是生滅
事實上就是生滅
他所謂的 不生不滅
他所說的 不生就是 滅
他所說的 不滅就是 生
所以講的就是 生滅法
整句的意思大概就是這樣
不曉得為什麼六祖惠能這樣講 薛簡聽得懂
當然他可能有研究過這些
這個外道的標準說法
生已不滅 滅已不生
所以大概 喔 我知道什麼意思
這很繞口的 所以 好
這時候就是 這兩個很不同了
我說 不生不滅
下面講的就很清楚
這六祖惠能所說的 不生不滅
就是我們講的無生 無生老母
我們講的無生老母
不生者 無生也 不滅者 老母也
所以不生不滅
所以我說 不生不滅者 本自無生 今亦不滅
所以不同外道也
不生不滅 我本來就不生
本來就沒有一個 我 生出來 是幻覺
沒有一個 我的身心出來
楞嚴經裡面有個譬喻很好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 一浮漚體-楞嚴經)
他說那個 澄清百丈的 無邊無際的大海放棄了
唯認一浮漚體
眾生無明 就在這裡
百丈大海 棄之不顧
光認識這個大海中的 一顆水泡
浮漚 就是 浮在水面的一個 水泡
這個就是浮在水面上的一個水泡
那是我 這個水泡就是
有一個身體 身體裡面住著一個靈魂 那是我
所以 他所謂 不生 講的就是這個 水泡
我們認為這個水泡是 自我
事實上沒這回事
你真正的我 是在這裡 澄清百丈大海
因為這個 澄清百丈大海 就包含著所有水泡
對不對 我是水泡 你也是水泡 他也是水泡
但是都是同一個大海 所以也就沒有 你我了
對同一個大海嘛 所以叫 合同
所以我們傳道 為什麼首先傳你古合同
就是這樣 合同
沒有彼此對待 沒有你我
所以這個理學家也是講這個
講這個 天地萬物與我為一 所以會萬物為己
他們強調這個
要體會萬物為己 萬物就是自己
而不是有一個 單一的自己存在
要體會 萬物為己 而不是有一個自己在那裡
所以那個時候像 程頤 朱熹啦
他們批評佛教的 就是批評出家 批評出家
後來為什麼 我們道場發展出所謂
在家出家 就這個意思
批評出家
出家就把自己特化出來
我自求解脫了 我自己要求解脫
你可以脫離嗎
像程頤說 你就算出家了
你也是在天地之間呢
就算你靠別人供養你
這些人跟你也是休戚與共的
然後你不靠別人供養 你也要靠 天生地養
所以怎麼可以 自求解脫呢 沒這回事
這人就是跟天地萬物
還有自己的親人 都綁在一起的
所以你不可能說 修自己
沒有這回事 沒有自己可以修
這是理學家提出來的
儒家就是強調是要這個 民胞物與
民吾同胞 物吾與也
老百姓是我的同胞 萬物跟我是一體的
所以不可能修自己就好
沒修自己這回事 因為沒有自己可以修
這就是其實這個說法
和佛家的 不二 是一樣的
其實佛家他是有漸次的
因為他為什麼講那些修自己 那是小乘法
那沒有辦法 他們那個時代的在印度佛教
原始佛教在印度的時候
都一堆都是修自己的
所以他不得不 發展出一個正確的修自己
修到最後還可以 回小向大的
他一個方便接引法門
儒家沒有這種觀念
中國文化裡面就是 就是要 以身為天下
就是要天人合一的
中國的思想就是這樣
有 有出現過 很快就被淘汰掉
沒有成為主流
有出現過這個 楊朱學說 修自己就好的
但是沒有成為主流 一下就被淘汰掉
但是在印度曾經成為主流
修自己 的這種修行法門 曾經成為主流
所以說佛陀沒辦法
你不可能一下子跟他唱反調
所以先認同他 再接引他 再牽引他慢慢離開這個
就像我們道場也是一樣
我們道場那個時候在興盛的時候
那時候 清朝末年的時候
因為天下很亂 所以說那時候最流行的是什麼
那時候所有知識份子 最流行的就是 扶乩
就是扶乩 請那些仙佛神聖下來
清朝末年時候流行 扶乩
甚至四書 那個哎呀 什麼朱熹注解都不夠好
請那個孔子 顏回 這些來注解
就是現在我們道場 又流行的
叫易經 叫證釋 四書證釋
現在有的道場又開始流行這個東西
那個是批訓的 而且還不是我們道場批的
是以前清末的一個修行團體
叫紅卍 ( ㄨㄢˋ ) 字會
現在還存在的 紅卍字會
那都是一些知識份子
都是些秀才 什麼的 在那邊扶乩
但是我們道場為了 應這個機 所以也搞扶乩
飛鸞 扶乩 等等的來接引
那一直到師母在臺灣的時候 就宣佈止乩
民國五十八年的時候
發現扶乩 扶出問題出來了
然後就宣布 止乩 止竅
但是很多道場還是不管的
因為乩竅成全人很容易嘛
我們道場就是 說止就止了
基礎也是 基礎組就止乩了
我們也止乩了
寶光祖那個呂樹根呂前人這邊都止乩了
但有很多道場就沒有止乩
那為什麼會有 乩 就是這個緣故
就好像 我做個譬喻
就是那個時候 為什麼釋迦牟尼會講這一套
所以這個 神我觀 有一個自我要修
把自己修的很好 積功累德
這個其實 很多道清都有這種修持觀
實際上這都不是我們的 合同觀
我們修道首先就是要 合同
你沒有 修自己這回事
因為 沒有自我的存在
自我是一種幻覺
沒有修自己這回這回事
所以說惠能說
我說 不生不滅者 本自無生 今亦不滅
本來就沒有一個 自我 生出來
當然就沒有自我 消滅了
自我的 生 滅
就像水泡起來 滅掉了 跟大海有什麼關係
大海還是大海
你真正的自我是 大海
既然是大海就 不是自我
因為沒辦法有別於其他的水泡嘛 是不是
這個水泡它的自我也是 大海
那個水泡它的自我也是 大海 所以叫合同
這不能說有自我 只能說有合同 只能說有合同
但是我們都被洗腦 就是有一個自我的存在
怎麼樣讓自我越來越好
自我要上天堂 不要下地獄
自我要榮華富貴 不要貧貧病交迫
就是這個自我
所以這個是 本自無生 今亦不滅
本來就沒有一個自我生起
那今天也沒有一個自我會消滅
所以不異 不同外道
所以不同於外道 和外道是不一樣的
其實我們不只是道親
很多佛教徒也好 基督徒也好
所有宗教信徒很容易修成這個
所以把這個所謂的 永恆
修成了一個 不死的自我
就是一個老不死 修成一個老不死
很容易變成這個樣子
那不死的自我 有什麼不好呢
就不用等你死 就很固執 越老越固執
自己嘛 好重視自己 越老越固執
整天都會想的是 我怎麼樣 我怎麼樣
對我有什麼好處 我的未來 我的過去
想這個東西
就沒有自我的存在
他是 先有一個我 然後我是
滅已不生 還是生已不滅 分作兩邊
我們在道場坐在這裡 大概都是 生已不滅的
但是還是有個自我的存在
那現在很多科學家是 滅已不生的
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說有靈魂 怎麼證明
沒辦法證明靈魂
沒辦法證明靈魂不滅論
沒辦法用科學證明
沒辦法用科學證明就不存在
或者說 懷疑他的存在 懷疑論者
科學家基本上他是 懷疑論者
他不是 斷滅論者
而我懷疑它的存在 那就夠了
像這個剛剛講的
沒效 倒不是懷疑論者
有效嗎 就是懷疑論者
有效嗎 什麼東西都 有效嗎
拜拜 有效嗎
求道 有效嗎 真的嗎
受科學訓練人就是這樣 懷疑論者
然後你要證明到說他信
有些東西可以證明的
有些東西是不能證明的 不能證明
物質的東西可以證明的
精神的東西沒辦法證明
所以 本自無生 今亦不滅
所以不同外道
汝若欲知心要 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自然得入清淨心體
湛然常寂 妙用恒沙
好 眉角(關鍵)在這裡了
那你要知道這個 心要
心法的要領 心法的要領
我們這個心 不生不滅
但這個心呢 這心到底怎麼回事
我們有一個心性 受命於天 曰性
這個朱熹講的 受命於天曰性 叫天命
天命之謂性 天賦於我的 賦於人的叫做 性
受之於天的叫做 性 叫做心性
所以 有這個心性在的
那這個心性 是生還是滅
本自不生 今亦不滅
問題是 我沒辦法體會到這個東西
你說有一個自我 我很能體會
我也很在乎這個自我 將來要到哪裡去
不要說等我死後了 這輩子
我下半輩子要怎麼過我都很在乎
我人生就是在為這個自我 在打拼
那你叫我感受 合同
我倒是沒辦法感受 我沒辦法感受
沒辦法感受 我跟別人有什麼關係
其實 儒家 講的很有道理
像墨家就講 兼愛天下
不是有一個同時代有一個 楊朱嗎
楊朱為己 墨家兼愛
一個是為己 一個是兼愛
一個就 為自己就好了
那一個是 兼愛天下
但是儒家就講 親親 仁民 愛物
這可以讓人漸次的體會到自我
和外界的 沒有界限
在 親親 的前提之下
一個人當他 愛自己的家人的時候
他會覺得家人 和自己的生命是一體的
他會強烈的感受到這種 一體感
尤其是 父母親和子女
除非說父母像子女 已經互相怨恨了
要不然的話 父母親和子女
如果相親相愛的時候
你會覺得對方的命 比你還重要簡單的說
有沒有這種感覺 對不對
當媽媽的特別有這種感覺
小孩子 小孩子的命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或是
這個男女在談戀愛的時候
如果很愛對方的話 就願意為對方死
像以前那個大s 我看他寫的一首歌
說你的大便我也敢吃
但他講出他的感受出來
就我愛你的時候 你的大便我都敢吃
這個就是所謂 親親
有沒有這種體驗 有啊 我們會有這種體驗
當你去愛的時候
你就發現自己和別人的距離不見
所以儒家講這個 性
就要強調這個性的特質就是 仁
所以這個仁 出現的時候呢
你就會打破 勢如破竹
親親 仁民 愛物
先打破自己和親人的距離
再打破呢 自己和這個眾生的距離
再打破自己和 天地萬物的距離
這就合同了 透過這個 仁 可以合同
仁 是不是一種思想 不是 是一種天性
天性 要把它釋放出來
我們受命於天 曰性 性很籠統
但是 曰仁 你就可以感受
所以我們要特別去感受
自己生命裡面的這個 仁 很重要
這個仁
這仁就是 人性裡面最基本的成分
這個佛家講說 諸佛菩薩 以大悲心為體
大悲心 就是你的 本體
大悲心就是 仁 嘛 慈悲心
在大悲心的前提之下 合同
天地萬物與我為一
但是有一個東西很容易破壞這個東西
很容易破壞這個 仁
就造成這個人呢 就所謂 麻木不仁
當你麻木 你心靈麻木
你就感受不到這個仁
那就是什麼呢 恨
當你恨出來以後就麻煩了
像我記得那個達賴喇嘛就說 他的老師
因為受他連累 他逃出西藏嘛
逃出西藏以後 他的老師就受他連累
就被抓去關了 然後時常被虐待
後來他老師也逃出來了
經過十幾年二十幾年 他老師也逃出來了
他就問這位老師 他就問這位老師說
你在勞改營的時候 你會害怕嗎
他說會 他說會 他說我很害怕 很恐懼
他說 你害怕什麼呢 他說我害怕
我會失去對那些虐待我的人的愛
他害怕自己 沒辦法去愛他們呢
因為他被他們虐待嘛
他怕自己恨他們 恨一出來就完了
大悲心就破壞掉了 因為他害怕這個
所以我們人最要害怕的 不是遭遇到困境
而是你怨恨 最要害怕的是這個
這怨恨一出來 你就毒針就注射下去了
你就麻木不仁了
你的愛心就沒有了 愛不下去
不要恨 不要怨 不要不滿
不滿 而怨 而恨 最後就結仇 就麻木不仁了
好 汝若欲知心要 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我們人就是會去 思量善惡
思量善惡以後你就 我們講道德經
天下皆知善之為善 斯不善已
一旦思量善惡 思量善惡就出現
什麼是善 其實就有一個惡 對比的
對比的就是惡
這就屬於正反合
善一旦出現以後呢 善裡面就可以找到惡
然後更好 裡面也有不好
就永遠都在善惡裡面
而且認為這是進步 認為這是進步
所以鬥爭嘛 鬥爭就可以進步
批判鬥爭 就可以一直進步
就我們人都是 都是用這種方式
我們說 共產黨批判鬥爭
是 現在人相處都是用這種方式
這就我們說
共產黨也是德國人搞出來的
就是從辯證學搞出來的
正反合的鬥爭 越鬥越好
毛澤東說的 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 其樂無窮
他不是耍賴 他這個說的都是有哲學背景的
為什麼其樂無窮 因為進步 越鬥越進步
那我們人也是一樣鬥 永遠跟身邊的人鬥
親子之間也在鬥 看你怎麼不好 一直弄你
刺激你希望你更好 認為刺激你就會更好
批評攻擊就越來越好 最後就變得愛都不見
愛都不見
失去本性 那迷失本性就是 迷失了愛
因為落入這個善惡 落入這種善惡
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
然後就就開始 永遠看到錯的
永遠看到 不對不對不對
看到不對呢 那種心中的
怨呢不滿就一直滋生 一直滋生
所以說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自然得入 清淨心體
你自然就回歸你 清淨的本性了
清淨的本性
佛家曰 大悲 他這邊沒有講
但是你要體會到
自己有沒有回到清淨的心體
發現 心中充滿了仁慈 充滿了悲憫
或者充滿了 基督教所說的 愛
神愛世人那個愛 無私的愛 對什麼都愛
這個出來 就表示清淨心體就出現
思量善惡 一定很不滿的了
像我們現在人 你看面對社會對不對
有好多可以批判的東西
批評社會 批評國家 批評整個世界
批評宗教 那也就算了 那隨便批評
反正嘴巴長在你的臉上嗎
愛怎麼講就怎麼講
可在家裡就不能了
家裡你老婆你敢批評一下看看
你老公批評一下看看 對不對
但是我們就養成一個習慣就是要批評
就是要批判
然後小孩子你也要指責兩句
都覺得是善意的 就是要批評 你才會進步
這種有批評才有進步 這種觀念深入人心
這就是所謂德國人的
德國人影響全世界最大的 是他的一套教育系統
而不是希特勒 希特勒那個都是一時的
影響人心最大 是他整套教育系統
不過他們自己現在已經在調整
但我們在臺灣還是用這一套
全世界大部分都還用這一套
有批評才會進步
當然了一個杯子你要批評它不好
就可以精益求精
那是物質是這個樣子的 物質是這樣
這是講我們人工 人工造的東西
但是有時候它的進步
有時候造成廣大的破壞
比方說我們認為車子要越跑越快
對不對那馬力要越來越強
這個是很對的 越搞越強
越搞越 以前車子跑很慢
現在越跑越快
然後生活越來越便利 這都是對的
但是環境污染越來越厲害 這也是事實
對不對 這你看不到的
所以你這邊發展出來 那邊就缺了口
所以叫 天下皆知善之為善 斯不善矣
不善的東西就會出現 一定是這樣
小孩子功課很重要 功課好 就會驕傲
對不對 像我們市長
動不動就說我台大的 就是驕傲
永遠都是我台大的 永遠都是這種心態
這驕傲是很可怕的東西
你說學業成就了 事業成就了
但是加上一個驕傲 全毀了
所以說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自然得入清淨心體
湛然常寂 妙用恆沙
然後你得入 清淨心體以後
首先你會感受到
是自己的那種永不摧毀的愛會出現
你不會輕易的就放棄自己的愛
你不會動不動 就心中被嗔恨所充滿
那為什麼會被嗔恨充滿呢
因為理直氣壯
善惡思量 你思量善惡 結果就會理直氣壯
錯啦 不對啦 什麼什麼等等的
所以說理直氣壯
你不 不思量善惡 以後自然就回歸心體
這又為什麼我們 常常強調要迴光返照
守一不移 就是這樣
你回到玄關竅 久而久之
你那個思量善惡的心就淡掉
那是習性 思量善惡
當然我們說 一切善惡皆莫思量
可是我們有那個習慣
我們習慣就會去想 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什麼是好的 什麼是壞的 習慣會去想
而且要想清楚 要說明白
要想個清楚 要說個明白
所以越想越糟 越想心中的怨恨越多
心中的怨恨越多 不滿就越多
回到清淨心體以後呢 湛然常寂 妙用恆沙
一開始是覺得 心中沒有恨 充滿了愛
然後呢再來就是清淨 湛然就清淨
心很清淨 人心會不清淨 波濤起伏
就是因為有不滿 有各式各樣的不滿
沒有不滿以後就 心平 不滿就心不平
對吧 心平氣和
心平就 好像大海平靜了以後 就清澈 湛然
常寂 常常寂靜
心是常常寂靜
常常處於寂靜的狀態
不會心中波濤洶湧
心靜下來以後呢
不是永遠處於那種安靜的狀態
可以妙用恆沙
可以隨機度化 妙用恆沙
妙作用 像恆河沙一樣無窮無盡
事來就應 碰到眾生可以 應機說法
碰到萬事萬物呢 可以應機而作
見機而作 都能夠恰到好處
這就真正的智慧出來 就是這樣
簡蒙指教
注意他一直強調這個 指 指點教誨
我們傳道就是 指點 除了教誨還有指點
簡蒙指教
所以現在我們流行說哎呀 指教 指教
都是從這裡來的
以前呢以前儒家哪有 指教這兩個字 沒有
你看四書五經裡面沒有 指教這兩個字
指教 都從這裡來的 就從禪宗來的
對吧就是 指點教誨就是 指教
所以那時候講 指授嘛 如何指授
大家都知道有 指授
所以有人就直接問六祖惠能
就黃梅 如何指授心法
就是你在弘遠大師 他怎麼樣指授
現在這個 武則天派薛簡來
武則天派薛簡來 知道有這個東西
你不要騙我 知道有這個 有這個 指授這玩意
六祖惠能就呼嚨說 指授即無 指授沒有
事實上他這句話一語雙關
指授就是 無 嘛 指授就是無
無念嘛 指授就是無 讓你無念
指授即無 你要說 對
有指授 但是不傳你 我們單傳獨授 還得了
那皇帝就把你殺掉了對不對
那只有只能說指授即無 一語雙關呐
但是你不要騙他 就是有的
皇帝還不曉得嗎 情報搞得很清楚
你師兄都說有了 只是他們不能指授
他們沒有天命 兩個師兄在他身邊當國師
一個神秀 一個慧安
所以他也不敢說 指授即無
他指授即無 只有呼嚨前面那些老和尚
碰到皇帝 碰到武則天他就不敢說了
所以說 簡蒙指教 豁然大悟 豁然大悟
指點又教誨
真的經過指授以後 豁然大悟
直接 不是 不是教你說 一套的道理 不是
不生不滅 本自無生 今亦不滅 不講這些道理
那道理聽你聽懂也沒有用 毫無意義
重點還是在於 怎麼樣子真正的契入這個涅槃
契入 不生不滅的 清淨心體 回到你的本性
回到所謂的 仁 大悲 這個本性
寂靜智慧 這個本性
先是仁慈 再來就是心清淨
再來就是智慧現前
妙用無窮 但是眉角(關鍵)就在這個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我們每個人都會守玄
但是沒有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心中的那種善惡觀念還是很重
而且每個人自己有一套善惡觀
每個人自己都有一套 很固執的善惡觀
認為 什麼是善 什麼是惡 很固執
然後看到自己不符合自己的善惡觀
也會很沮喪
看到別人不符合自己的善惡
善惡觀的話 會很氣憤 看得很不順眼
有時候自己對別人的要求
自己也不見得做得到
自己做不到還好 自己做到了
就更理直氣壯的要求別人
那你自己做到 就是對的嗎
未必見得 就像工作狂
他覺得沒有工作狂的都是懶惰
自己做到 就會覺得別人都懶惰
因為他是工作狂 那真的工作狂就是對的嗎
真的那麼熱愛工作就是對的嗎
每個人都有他的善惡
然後用這個善惡標準去批判別人
所以這個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這就是一個 經過指點之後的教誨
指點以後呢
你可以做得到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要化這個習 化這個 思量善惡的習
但首先你要承認說 思量善惡本身
就是一個讓你 離開本性的一個原因
真的是基督教那個 聖經創世紀就講了
當你吃了那個 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
你就死了 你死定了
對不對 就是從開始分別善惡以後
就離開伊甸園 就失去快樂了
那我們從小受的教育
就是要 分別善惡的
我們說
那我們修道以後 就不要分別善惡了
沒有善惡了嗎 沒有是非了嗎
分別善惡 不是用 分別心去分別的
你有智慧的話 你會很細膩的
什麼是善 什麼是惡的時候
可以隨機應變
隨時可以去調整自己
我們說我們講話
像我剛才跟○○講說 當業務說話要軟
要道歉不離口 那是一個大概大方向
你真的有智慧的話 那不一定是這樣子的
有時候 該軟的時候要軟 該硬的時候要硬
該軟 該硬 這個捏拿著都要有智慧的
所以呢這個呢
就要在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的時候
你這種智慧就會出來
就像我們 對不對 這個不用教的
摸到火哎 會彈回來
人的心靈碰到惡的時候 會彈回來哎
火就是不好的嗎 也不是 它可以照明
它也是好的 你要從不好的角度看
你要從它會燒傷手的角度 它都是不好的
它的好處很多的 它的好處很多的
說話 哎呀要溫言暖語 溫言暖語是好的
可是也有不好的
騙子 都是溫言暖語的 來騙錢的
都是溫言暖語的 甜言蜜語
那疾言厲色就是不好的嗎 也不一定
很多那種魔鬼教練都疾言厲色
最後訓練出一流人才出來 這都不一定
要看人 看事 隨時調整
但是前提要在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的時候
你才會有這種 妙用恆沙
這樣的一個智慧出來
所以他 豁然大悟
禮辭歸闕 表奏師語 其年九月三日
然後就上表
這個稟奏給武則天給這個皇帝說
祖師所說的話
然後到了當年的9月3號
他是上元日 就是元宵節 元宵節的時候
派薛簡來的 要請師入京
然後呢你看 所以說以前的 交通就不方便了
等到武則天在 武則天在下詔的時候
已經到了九月三號了 差了差不多將近八個月
他在元月十五號的嘛 已經到了九月三號了
然後就武則天就下昭 獎諭師曰
師辭老疾 為朕修道 國之福田
他說 祖師 你推遲自己年老疾病
我也知道你是推託之辭
事實上你是為朕修道 你是為我修道
你有那麼偉大嗎 為你修道
這也是國家的福田
因為朕即國家嘛 我是代表國家
你為我修道的話 就是國家的福田
為國家造福 意思說他造福國家的意思
師若淨名 託疾毗耶
淨名 就是講維摩詰居士
維摩詰居士 這個維摩詰大師呢
他的法號 就叫淨名
也是說示現生病嘛 示現生病 在這個毗耶大城
他示現生病呢 然後就釋迦摩尼佛就派人去探病
派人去探病 他就演說大乘法
就出現這部 維摩詰經
維摩詰居士所說經 對中國影響很大
因為他是居士所說的經
所以打破那種 一定要出家的這種觀念
在家一樣可以修成大菩薩
所以這個是有典故的 託疾毗耶
但是目的是在 不是真的生病
是在闡揚大乘
他說你就像這樣子 你不是真的生病
我也知道 那但是你是在闡揚大乘
傳諸佛心 並不二法
那今天你的大乘法 就是傳這個諸佛之心
諸佛的本心本性
諸佛的本心本性 也就是我們
每個人的 本心本性
但是要 一切善惡皆莫思量
才可以契入
那要做到的話 就是要守中
要守這個中竅才做得到
這個他沒講到
所以談不二法 談不二法門
不二法就 不生不滅 不內不外
合同嘛 我們講不二法就是 合同 無極
薛簡注意下面的
重點來了
薛簡傳師指授 如來知見
注意 指授 這個指授出現了
對 指點傳授 如來之見
所以他得到 薛簡呢得到特准
大概只回去只能點一個
給你一個名額(扣打quota)就是武則天
就這一個名額(扣打quota)
這祖師一句話 一個名額(扣打quota)
所以指授 如來知見
指點傳授 如來知見
沒辦法皇帝有惡勢力 只好傳給他了
他說 朕積善餘慶
他自稱自己 積善之家有餘慶
這是那個易經裡面講的嘛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他說我是積善之家 我做了太多好事了
所以才有這個 宿種善根
自己稱讚自己 宿種善根
宿世以來種下很深的善根
我們說不可以少這個 要有祖德佛緣善根嘛
才可以有機會 得蒙 如來指授
得蒙指授 如來知見
所以我就有機會來
得到這個 指點傳授如來知見
值師出世 頓悟上乘 感荷師恩 頂戴無已
也算是很尊敬他了
我在這邊頂禮 我在這邊頂禮
他等於說遙拜 遙拜這六祖惠能
他當一個皇帝 遙拜 頂禮遙拜
頂戴 頂戴無已
頂戴的 戴的意思就是
好像把祖師呢 放在自己頭上 頂戴無已
就是感恩無已的意思
就感恩 感恩戴德 感恩無已
感恩說哎今天我能夠 透過薛簡
這個明師指授的這個 如來知見 我得到了
我得到以後才可以頓悟上乘
頓悟這個 如何做到 一切善惡總莫思量
這句話大家都聽得懂 問題是你做不到
要做到 一定要經過指授才行
我們道親都做得到 但是願不願意做而已
願不願意做 你要願意的話
都可以做得到 一切善惡總莫思量
但因為我們受的教育就是要 思量善惡
一天到晚就在想 什麼是對 什麼是錯
一天到晚在跟自己爭辯 在跟別人爭辯
所以 那一般真正修行的人
知道要 一切善惡總莫思量 但是做不到
那個習性太重
只有經過 指授以後才做得到
所以說這個 武則天還算是真的做到了
他真的做到 一切善惡總莫思量
所以到最後 他根本不在乎
這個帝位的傳授 到後來
他就沒有說我要傳下去給我下一代
什麼都沒有
他就 做完皇帝走了就走了算了
所以他就他就一個人一個朝代
他叫新朝 新舊的新
我們大概都知道中國歷代朝
很少人知道有個新朝 新舊的新
武則天自己一個朝代 就這一代就走了
從來中國歷代皇朝
從來沒有說這一代就結束的
只有武則天
那就真正做到了頓悟上乘
一切善惡總莫思量
他也不會想說 哎呀再往下傳 千秋萬代
是好的 是壞的 不去想他了

所以並奉磨納袈裟及水晶鉢
然後就 而且而且奉贈這個袈裟還有水晶鉢
敕韶州刺史修飾寺宇 賜師舊居為國恩寺焉
這就白話講的很清楚
這個是
也就是跟武則天 直接的一個姻緣
當時的皇帝 六祖惠能
一生也是很完整 從樵夫到國師亦不為
到去指授這個皇帝 如來知見
還不直接傳呢 還是透透過這個第三者來傳授
架子做到十足了
祖師的那種 尊嚴 做到十足了
好 最後就剩下最後一品 付囑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