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曰不生不滅 何異外道
和外道 有什麼不同
薛簡說 祖師說的 不生不滅
和外道有什麼不同
外道說的 不生不滅是兩個
不生是一個 不滅是一個
那叫 滅已不生 這是斷見外道
就是人死了以後呢 就什麼都沒有了
叫 滅已不生 這是斷見
斷滅見 滅已不生
滅了以後就沒有了 不會再生了 人死了就死了
生命就是一個偶然 沒有了就沒有了
這是這是一種叫 滅已不生
所以這也是
另外還有一個 生已不滅
這是剛才說的 神我 梵我 這神我觀
這就是 生已不滅
有一個神識 永遠不會消滅 生已不滅
這叫常見 生已不滅
有一個靈識生出來了以後
身體雖然會死但是這個神 靈魂是不會消滅的
這叫 神不滅論 神不滅論
所以有 神滅論
以前在中國 也曾經有過這樣子一個辯論
有 神滅論者 有 神不滅論者
那時候在 南北朝的時候
那時候這兩派 在爭論 神滅 神不滅
那 神滅論呢 神滅就是講說 滅已不生 這個斷見
就是 這叫 形神俱滅
形體滅了以後 神也一起滅了 叫形神俱滅
神不滅論 就是講 形滅神不滅
形體會滅 神是不會滅的
神不滅 形滅 神不滅
我們一般人接受是什麼
我們今天要修道
就是因為 神不會滅
將來要回理天 不然誰回去 所以神不滅
但基本上就是有一個東西生出來了
這東西呢 是肉體 它會滅的
是靈魂 靈魂也是生出來
生了以後不會滅 叫 生已不滅
所以所以說講到 不生不滅呢
喔 這是外道
但是外道不是同時講 不生不滅
他講的是 滅已不生 生已不滅
所以外道的 不生不滅
是講這四個字 裡面包含著 兩種見解
兩種見解
所以說簡曰 師說不生不滅 何異外道
所以這就我們解釋一下什麼叫 外道
就是 滅已不生 生已不滅
所以這種 滅已不生的斷見的
就很容易怎麼樣 放浪形骸 為所欲為
反正死了以後就什麼都沒有
也沒有什麼 業報
沒有什麼 這些東西 什麼都沒有了
然後 常見 的呢
這個我有個 靈魂 要積功累德
這種 常見外道的話
就很容易變成 我執很盛 我執很強
非常自我 越來越自我
因為有一個自我 而且這個自我是 不會死
不會死的自我存在 這兩個偏執
但是都環繞在一個自我
只是說 這個自我 讓它享受夠了以後
就消滅不見了
或者這個自我是 要做長期經營打算的
基本上就是有一個 自我的存在
所以師曰 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
將滅止生 以生顯滅
滅猶不滅 生說不生
這樣講大家就很清楚了
外道所說 不生不滅者 所謂將滅止生
意思就是說 滅已不生 滅已後就不生了
叫將滅止生 這是斷見外道
他就沒有把它分成兩邊
所以大家都搞不清楚怎麼回事
將滅止生
還有就是以生 以生顯滅
將滅止生 然後 以生顯滅
生已不滅 以生顯滅
生了以後呢 他就不會再滅了 不會再消滅
叫 以生來顯滅 凸顯這個 滅
不會再消滅了
就是用生 來證明說 它不會消滅的 生生不息
所以 以生顯滅
滅猶不滅 生說不生
滅猶不滅 生說不生
所以說滅
他所謂的滅 他所謂的這個不滅 跟滅是一樣的
他所謂的生呢 跟不生是一樣的
所以說滅由不滅 生說不生
所以他所說的 不生不滅
事實上就是生滅
事實上就是生滅
他所謂的 不生不滅
他所說的 不生就是 滅
他所說的 不滅就是 生
所以講的就是 生滅法
整句的意思大概就是這樣
不曉得為什麼六祖惠能這樣講 薛簡聽得懂
當然他可能有研究過這些
這個外道的標準說法
生已不滅 滅已不生
所以大概 喔 我知道什麼意思
這很繞口的 所以 好
這時候就是 這兩個很不同了
我說 不生不滅
下面講的就很清楚
這六祖惠能所說的 不生不滅
就是我們講的無生 無生老母
我們講的無生老母
不生者 無生也 不滅者 老母也
所以不生不滅
所以我說 不生不滅者 本自無生 今亦不滅
所以不同外道也
不生不滅 我本來就不生
本來就沒有一個 我 生出來 是幻覺
沒有一個 我的身心出來
楞嚴經裡面有個譬喻很好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 一浮漚體-楞嚴經)
他說那個 澄清百丈的 無邊無際的大海放棄了
唯認一浮漚體
眾生無明 就在這裡
百丈大海 棄之不顧
光認識這個大海中的 一顆水泡
浮漚 就是 浮在水面的一個 水泡
這個就是浮在水面上的一個水泡
那是我 這個水泡就是
有一個身體 身體裡面住著一個靈魂 那是我
所以 他所謂 不生 講的就是這個 水泡
我們認為這個水泡是 自我
事實上沒這回事
你真正的我 是在這裡 澄清百丈大海
因為這個 澄清百丈大海 就包含著所有水泡
對不對 我是水泡 你也是水泡 他也是水泡
但是都是同一個大海 所以也就沒有 你我了
對同一個大海嘛 所以叫 合同
所以我們傳道 為什麼首先傳你古合同
就是這樣 合同
沒有彼此對待 沒有你我
所以這個理學家也是講這個
講這個 天地萬物與我為一 所以會萬物為己
他們強調這個
要體會萬物為己 萬物就是自己
而不是有一個 單一的自己存在
要體會 萬物為己 而不是有一個自己在那裡
所以那個時候像 程頤 朱熹啦
他們批評佛教的 就是批評出家 批評出家
後來為什麼 我們道場發展出所謂
在家出家 就這個意思
批評出家
出家就把自己特化出來
我自求解脫了 我自己要求解脫
你可以脫離嗎
像程頤說 你就算出家了
你也是在天地之間呢
就算你靠別人供養你
這些人跟你也是休戚與共的
然後你不靠別人供養 你也要靠 天生地養
所以怎麼可以 自求解脫呢 沒這回事
這人就是跟天地萬物
還有自己的親人 都綁在一起的
所以你不可能說 修自己
沒有這回事 沒有自己可以修
這是理學家提出來的
儒家就是強調是要這個 民胞物與
民吾同胞 物吾與也
老百姓是我的同胞 萬物跟我是一體的
所以不可能修自己就好
沒修自己這回事 因為沒有自己可以修
這就是其實這個說法
和佛家的 不二 是一樣的
其實佛家他是有漸次的
因為他為什麼講那些修自己 那是小乘法
那沒有辦法 他們那個時代的在印度佛教
原始佛教在印度的時候
都一堆都是修自己的
所以他不得不 發展出一個正確的修自己
修到最後還可以 回小向大的
他一個方便接引法門
儒家沒有這種觀念
中國文化裡面就是 就是要 以身為天下
就是要天人合一的
中國的思想就是這樣
有 有出現過 很快就被淘汰掉
沒有成為主流
有出現過這個 楊朱學說 修自己就好的
但是沒有成為主流 一下就被淘汰掉
但是在印度曾經成為主流
修自己 的這種修行法門 曾經成為主流
所以說佛陀沒辦法
你不可能一下子跟他唱反調
所以先認同他 再接引他 再牽引他慢慢離開這個
就像我們道場也是一樣
我們道場那個時候在興盛的時候
那時候 清朝末年的時候
因為天下很亂 所以說那時候最流行的是什麼
那時候所有知識份子 最流行的就是 扶乩
就是扶乩 請那些仙佛神聖下來
清朝末年時候流行 扶乩
甚至四書 那個哎呀 什麼朱熹注解都不夠好
請那個孔子 顏回 這些來注解
就是現在我們道場 又流行的
叫易經 叫證釋 四書證釋
現在有的道場又開始流行這個東西
那個是批訓的 而且還不是我們道場批的
是以前清末的一個修行團體
叫紅卍 ( ㄨㄢˋ ) 字會
現在還存在的 紅卍字會
那都是一些知識份子
都是些秀才 什麼的 在那邊扶乩
但是我們道場為了 應這個機 所以也搞扶乩
飛鸞 扶乩 等等的來接引
那一直到師母在臺灣的時候 就宣佈止乩
民國五十八年的時候
發現扶乩 扶出問題出來了
然後就宣布 止乩 止竅
但是很多道場還是不管的
因為乩竅成全人很容易嘛
我們道場就是 說止就止了
基礎也是 基礎組就止乩了
我們也止乩了
寶光祖那個呂樹根呂前人這邊都止乩了
但有很多道場就沒有止乩
那為什麼會有 乩 就是這個緣故
就好像 我做個譬喻
就是那個時候 為什麼釋迦牟尼會講這一套
所以這個 神我觀 有一個自我要修
把自己修的很好 積功累德
這個其實 很多道清都有這種修持觀
實際上這都不是我們的 合同觀
我們修道首先就是要 合同
你沒有 修自己這回事
因為 沒有自我的存在
自我是一種幻覺
沒有修自己這回這回事
所以說惠能說
我說 不生不滅者 本自無生 今亦不滅
本來就沒有一個 自我 生出來
當然就沒有自我 消滅了
自我的 生 滅
就像水泡起來 滅掉了 跟大海有什麼關係
大海還是大海
你真正的自我是 大海
既然是大海就 不是自我
因為沒辦法有別於其他的水泡嘛 是不是
這個水泡它的自我也是 大海
那個水泡它的自我也是 大海 所以叫合同
這不能說有自我 只能說有合同 只能說有合同
但是我們都被洗腦 就是有一個自我的存在
怎麼樣讓自我越來越好
自我要上天堂 不要下地獄
自我要榮華富貴 不要貧貧病交迫
就是這個自我
所以這個是 本自無生 今亦不滅
本來就沒有一個自我生起
那今天也沒有一個自我會消滅
所以不異 不同外道
所以不同於外道 和外道是不一樣的
其實我們不只是道親
很多佛教徒也好 基督徒也好
所有宗教信徒很容易修成這個
所以把這個所謂的 永恆
修成了一個 不死的自我
就是一個老不死 修成一個老不死
很容易變成這個樣子
那不死的自我 有什麼不好呢
就不用等你死 就很固執 越老越固執
自己嘛 好重視自己 越老越固執
整天都會想的是 我怎麼樣 我怎麼樣
對我有什麼好處 我的未來 我的過去
想這個東西
就沒有自我的存在
他是 先有一個我 然後我是
滅已不生 還是生已不滅 分作兩邊
我們在道場坐在這裡 大概都是 生已不滅的
但是還是有個自我的存在
那現在很多科學家是 滅已不生的
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說有靈魂 怎麼證明
沒辦法證明靈魂
沒辦法證明靈魂不滅論
沒辦法用科學證明
沒辦法用科學證明就不存在
或者說 懷疑他的存在 懷疑論者
科學家基本上他是 懷疑論者
他不是 斷滅論者
而我懷疑它的存在 那就夠了
像這個剛剛講的
沒效 倒不是懷疑論者
有效嗎 就是懷疑論者
有效嗎 什麼東西都 有效嗎
拜拜 有效嗎
求道 有效嗎 真的嗎
受科學訓練人就是這樣 懷疑論者
然後你要證明到說他信
有些東西可以證明的
有些東西是不能證明的 不能證明
物質的東西可以證明的
精神的東西沒辦法證明
所以 本自無生 今亦不滅
所以不同外道
汝若欲知心要 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自然得入清淨心體
湛然常寂 妙用恒沙
好 眉角(關鍵)在這裡了
那你要知道這個 心要
心法的要領 心法的要領
我們這個心 不生不滅
但這個心呢 這心到底怎麼回事
我們有一個心性 受命於天 曰性
這個朱熹講的 受命於天曰性 叫天命
天命之謂性 天賦於我的 賦於人的叫做 性
受之於天的叫做 性 叫做心性
所以 有這個心性在的
那這個心性 是生還是滅
本自不生 今亦不滅
問題是 我沒辦法體會到這個東西
你說有一個自我 我很能體會
我也很在乎這個自我 將來要到哪裡去
不要說等我死後了 這輩子
我下半輩子要怎麼過我都很在乎
我人生就是在為這個自我 在打拼
那你叫我感受 合同
我倒是沒辦法感受 我沒辦法感受
沒辦法感受 我跟別人有什麼關係
其實 儒家 講的很有道理
像墨家就講 兼愛天下
不是有一個同時代有一個 楊朱嗎
楊朱為己 墨家兼愛
一個是為己 一個是兼愛
一個就 為自己就好了
那一個是 兼愛天下
但是儒家就講 親親 仁民 愛物
這可以讓人漸次的體會到自我
和外界的 沒有界限
在 親親 的前提之下
一個人當他 愛自己的家人的時候
他會覺得家人 和自己的生命是一體的
他會強烈的感受到這種 一體感
尤其是 父母親和子女
除非說父母像子女 已經互相怨恨了
要不然的話 父母親和子女
如果相親相愛的時候
你會覺得對方的命 比你還重要簡單的說
有沒有這種感覺 對不對
當媽媽的特別有這種感覺
小孩子 小孩子的命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或是
這個男女在談戀愛的時候
如果很愛對方的話 就願意為對方死
像以前那個大s 我看他寫的一首歌
說你的大便我也敢吃
但他講出他的感受出來
就我愛你的時候 你的大便我都敢吃
這個就是所謂 親親
有沒有這種體驗 有啊 我們會有這種體驗
當你去愛的時候
你就發現自己和別人的距離不見
所以儒家講這個 性
就要強調這個性的特質就是 仁
所以這個仁 出現的時候呢
你就會打破 勢如破竹
親親 仁民 愛物
先打破自己和親人的距離
再打破呢 自己和這個眾生的距離
再打破自己和 天地萬物的距離
這就合同了 透過這個 仁 可以合同
仁 是不是一種思想 不是 是一種天性
天性 要把它釋放出來
我們受命於天 曰性 性很籠統
但是 曰仁 你就可以感受
所以我們要特別去感受
自己生命裡面的這個 仁 很重要
這個仁
這仁就是 人性裡面最基本的成分
這個佛家講說 諸佛菩薩 以大悲心為體
大悲心 就是你的 本體
大悲心就是 仁 嘛 慈悲心
在大悲心的前提之下 合同
天地萬物與我為一
但是有一個東西很容易破壞這個東西
很容易破壞這個 仁
就造成這個人呢 就所謂 麻木不仁
當你麻木 你心靈麻木
你就感受不到這個仁
那就是什麼呢 恨
當你恨出來以後就麻煩了
像我記得那個達賴喇嘛就說 他的老師
因為受他連累 他逃出西藏嘛
逃出西藏以後 他的老師就受他連累
就被抓去關了 然後時常被虐待
後來他老師也逃出來了
經過十幾年二十幾年 他老師也逃出來了
他就問這位老師 他就問這位老師說
你在勞改營的時候 你會害怕嗎
他說會 他說會 他說我很害怕 很恐懼
他說 你害怕什麼呢 他說我害怕
我會失去對那些虐待我的人的愛
他害怕自己 沒辦法去愛他們呢
因為他被他們虐待嘛
他怕自己恨他們 恨一出來就完了
大悲心就破壞掉了 因為他害怕這個
所以我們人最要害怕的 不是遭遇到困境
而是你怨恨 最要害怕的是這個
這怨恨一出來 你就毒針就注射下去了
你就麻木不仁了
你的愛心就沒有了 愛不下去
不要恨 不要怨 不要不滿
不滿 而怨 而恨 最後就結仇 就麻木不仁了
好 汝若欲知心要 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我們人就是會去 思量善惡
思量善惡以後你就 我們講道德經
天下皆知善之為善 斯不善已
一旦思量善惡 思量善惡就出現
什麼是善 其實就有一個惡 對比的
對比的就是惡
這就屬於正反合
善一旦出現以後呢 善裡面就可以找到惡
然後更好 裡面也有不好
就永遠都在善惡裡面
而且認為這是進步 認為這是進步
所以鬥爭嘛 鬥爭就可以進步
批判鬥爭 就可以一直進步
就我們人都是 都是用這種方式
我們說 共產黨批判鬥爭
是 現在人相處都是用這種方式
這就我們說
共產黨也是德國人搞出來的
就是從辯證學搞出來的
正反合的鬥爭 越鬥越好
毛澤東說的 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 其樂無窮
他不是耍賴 他這個說的都是有哲學背景的
為什麼其樂無窮 因為進步 越鬥越進步
那我們人也是一樣鬥 永遠跟身邊的人鬥
親子之間也在鬥 看你怎麼不好 一直弄你
刺激你希望你更好 認為刺激你就會更好
批評攻擊就越來越好 最後就變得愛都不見
愛都不見
失去本性 那迷失本性就是 迷失了愛
因為落入這個善惡 落入這種善惡
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
然後就就開始 永遠看到錯的
永遠看到 不對不對不對
看到不對呢 那種心中的
怨呢不滿就一直滋生 一直滋生
所以說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自然得入 清淨心體
你自然就回歸你 清淨的本性了
清淨的本性
佛家曰 大悲 他這邊沒有講
但是你要體會到
自己有沒有回到清淨的心體
發現 心中充滿了仁慈 充滿了悲憫
或者充滿了 基督教所說的 愛
神愛世人那個愛 無私的愛 對什麼都愛
這個出來 就表示清淨心體就出現
思量善惡 一定很不滿的了
像我們現在人 你看面對社會對不對
有好多可以批判的東西
批評社會 批評國家 批評整個世界
批評宗教 那也就算了 那隨便批評
反正嘴巴長在你的臉上嗎
愛怎麼講就怎麼講
可在家裡就不能了
家裡你老婆你敢批評一下看看
你老公批評一下看看 對不對
但是我們就養成一個習慣就是要批評
就是要批判
然後小孩子你也要指責兩句
都覺得是善意的 就是要批評 你才會進步
這種有批評才有進步 這種觀念深入人心
這就是所謂德國人的
德國人影響全世界最大的 是他的一套教育系統
而不是希特勒 希特勒那個都是一時的
影響人心最大 是他整套教育系統
不過他們自己現在已經在調整
但我們在臺灣還是用這一套
全世界大部分都還用這一套
有批評才會進步
當然了一個杯子你要批評它不好
就可以精益求精
那是物質是這個樣子的 物質是這樣
這是講我們人工 人工造的東西
但是有時候它的進步
有時候造成廣大的破壞
比方說我們認為車子要越跑越快
對不對那馬力要越來越強
這個是很對的 越搞越強
越搞越 以前車子跑很慢
現在越跑越快
然後生活越來越便利 這都是對的
但是環境污染越來越厲害 這也是事實
對不對 這你看不到的
所以你這邊發展出來 那邊就缺了口
所以叫 天下皆知善之為善 斯不善矣
不善的東西就會出現 一定是這樣
小孩子功課很重要 功課好 就會驕傲
對不對 像我們市長
動不動就說我台大的 就是驕傲
永遠都是我台大的 永遠都是這種心態
這驕傲是很可怕的東西
你說學業成就了 事業成就了
但是加上一個驕傲 全毀了
所以說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自然得入清淨心體
湛然常寂 妙用恆沙
然後你得入 清淨心體以後
首先你會感受到
是自己的那種永不摧毀的愛會出現
你不會輕易的就放棄自己的愛
你不會動不動 就心中被嗔恨所充滿
那為什麼會被嗔恨充滿呢
因為理直氣壯
善惡思量 你思量善惡 結果就會理直氣壯
錯啦 不對啦 什麼什麼等等的
所以說理直氣壯
你不 不思量善惡 以後自然就回歸心體
這又為什麼我們 常常強調要迴光返照
守一不移 就是這樣
你回到玄關竅 久而久之
你那個思量善惡的心就淡掉
那是習性 思量善惡
當然我們說 一切善惡皆莫思量
可是我們有那個習慣
我們習慣就會去想 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什麼是好的 什麼是壞的 習慣會去想
而且要想清楚 要說明白
要想個清楚 要說個明白
所以越想越糟 越想心中的怨恨越多
心中的怨恨越多 不滿就越多
回到清淨心體以後呢 湛然常寂 妙用恆沙
一開始是覺得 心中沒有恨 充滿了愛
然後呢再來就是清淨 湛然就清淨
心很清淨 人心會不清淨 波濤起伏
就是因為有不滿 有各式各樣的不滿
沒有不滿以後就 心平 不滿就心不平
對吧 心平氣和
心平就 好像大海平靜了以後 就清澈 湛然
常寂 常常寂靜
心是常常寂靜
常常處於寂靜的狀態
不會心中波濤洶湧
心靜下來以後呢
不是永遠處於那種安靜的狀態
可以妙用恆沙
可以隨機度化 妙用恆沙
妙作用 像恆河沙一樣無窮無盡
事來就應 碰到眾生可以 應機說法
碰到萬事萬物呢 可以應機而作
見機而作 都能夠恰到好處
這就真正的智慧出來 就是這樣
簡蒙指教
注意他一直強調這個 指 指點教誨
我們傳道就是 指點 除了教誨還有指點
簡蒙指教
所以現在我們流行說哎呀 指教 指教
都是從這裡來的
以前呢以前儒家哪有 指教這兩個字 沒有
你看四書五經裡面沒有 指教這兩個字
指教 都從這裡來的 就從禪宗來的
對吧就是 指點教誨就是 指教
所以那時候講 指授嘛 如何指授
大家都知道有 指授
所以有人就直接問六祖惠能
就黃梅 如何指授心法
就是你在弘遠大師 他怎麼樣指授
現在這個 武則天派薛簡來
武則天派薛簡來 知道有這個東西
你不要騙我 知道有這個 有這個 指授這玩意
六祖惠能就呼嚨說 指授即無 指授沒有
事實上他這句話一語雙關
指授就是 無 嘛 指授就是無
無念嘛 指授就是無 讓你無念
指授即無 你要說 對
有指授 但是不傳你 我們單傳獨授 還得了
那皇帝就把你殺掉了對不對
那只有只能說指授即無 一語雙關呐
但是你不要騙他 就是有的
皇帝還不曉得嗎 情報搞得很清楚
你師兄都說有了 只是他們不能指授
他們沒有天命 兩個師兄在他身邊當國師
一個神秀 一個慧安
所以他也不敢說 指授即無
他指授即無 只有呼嚨前面那些老和尚
碰到皇帝 碰到武則天他就不敢說了
所以說 簡蒙指教 豁然大悟 豁然大悟
指點又教誨
真的經過指授以後 豁然大悟
直接 不是 不是教你說 一套的道理 不是
不生不滅 本自無生 今亦不滅 不講這些道理
那道理聽你聽懂也沒有用 毫無意義
重點還是在於 怎麼樣子真正的契入這個涅槃
契入 不生不滅的 清淨心體 回到你的本性
回到所謂的 仁 大悲 這個本性
寂靜智慧 這個本性
先是仁慈 再來就是心清淨
再來就是智慧現前
妙用無窮 但是眉角(關鍵)就在這個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我們每個人都會守玄
但是沒有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心中的那種善惡觀念還是很重
而且每個人自己有一套善惡觀
每個人自己都有一套 很固執的善惡觀
認為 什麼是善 什麼是惡 很固執
然後看到自己不符合自己的善惡觀
也會很沮喪
看到別人不符合自己的善惡
善惡觀的話 會很氣憤 看得很不順眼
有時候自己對別人的要求
自己也不見得做得到
自己做不到還好 自己做到了
就更理直氣壯的要求別人
那你自己做到 就是對的嗎
未必見得 就像工作狂
他覺得沒有工作狂的都是懶惰
自己做到 就會覺得別人都懶惰
因為他是工作狂 那真的工作狂就是對的嗎
真的那麼熱愛工作就是對的嗎
每個人都有他的善惡
然後用這個善惡標準去批判別人
所以這個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這就是一個 經過指點之後的教誨
指點以後呢
你可以做得到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要化這個習 化這個 思量善惡的習
但首先你要承認說 思量善惡本身
就是一個讓你 離開本性的一個原因
真的是基督教那個 聖經創世紀就講了
當你吃了那個 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
你就死了 你死定了
對不對 就是從開始分別善惡以後
就離開伊甸園 就失去快樂了
那我們從小受的教育
就是要 分別善惡的
我們說
那我們修道以後 就不要分別善惡了
沒有善惡了嗎 沒有是非了嗎
分別善惡 不是用 分別心去分別的
你有智慧的話 你會很細膩的
什麼是善 什麼是惡的時候
可以隨機應變
隨時可以去調整自己
我們說我們講話
像我剛才跟○○講說 當業務說話要軟
要道歉不離口 那是一個大概大方向
你真的有智慧的話 那不一定是這樣子的
有時候 該軟的時候要軟 該硬的時候要硬
該軟 該硬 這個捏拿著都要有智慧的
所以呢這個呢
就要在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的時候
你這種智慧就會出來
就像我們 對不對 這個不用教的
摸到火哎 會彈回來
人的心靈碰到惡的時候 會彈回來哎
火就是不好的嗎 也不是 它可以照明
它也是好的 你要從不好的角度看
你要從它會燒傷手的角度 它都是不好的
它的好處很多的 它的好處很多的
說話 哎呀要溫言暖語 溫言暖語是好的
可是也有不好的
騙子 都是溫言暖語的 來騙錢的
都是溫言暖語的 甜言蜜語
那疾言厲色就是不好的嗎 也不一定
很多那種魔鬼教練都疾言厲色
最後訓練出一流人才出來 這都不一定
要看人 看事 隨時調整
但是前提要在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的時候
你才會有這種 妙用恆沙
這樣的一個智慧出來
所以他 豁然大悟
禮辭歸闕 表奏師語 其年九月三日
然後就上表
這個稟奏給武則天給這個皇帝說
祖師所說的話
然後到了當年的9月3號
他是上元日 就是元宵節 元宵節的時候
派薛簡來的 要請師入京
然後呢你看 所以說以前的 交通就不方便了
等到武則天在 武則天在下詔的時候
已經到了九月三號了 差了差不多將近八個月
他在元月十五號的嘛 已經到了九月三號了
然後就武則天就下昭 獎諭師曰
師辭老疾 為朕修道 國之福田
他說 祖師 你推遲自己年老疾病
我也知道你是推託之辭
事實上你是為朕修道 你是為我修道
你有那麼偉大嗎 為你修道
這也是國家的福田
因為朕即國家嘛 我是代表國家
你為我修道的話 就是國家的福田
為國家造福 意思說他造福國家的意思
師若淨名 託疾毗耶
淨名 就是講維摩詰居士
維摩詰居士 這個維摩詰大師呢
他的法號 就叫淨名
也是說示現生病嘛 示現生病 在這個毗耶大城
他示現生病呢 然後就釋迦摩尼佛就派人去探病
派人去探病 他就演說大乘法
就出現這部 維摩詰經
維摩詰居士所說經 對中國影響很大
因為他是居士所說的經
所以打破那種 一定要出家的這種觀念
在家一樣可以修成大菩薩
所以這個是有典故的 託疾毗耶
但是目的是在 不是真的生病
是在闡揚大乘
他說你就像這樣子 你不是真的生病
我也知道 那但是你是在闡揚大乘
傳諸佛心 並不二法
那今天你的大乘法 就是傳這個諸佛之心
諸佛的本心本性
諸佛的本心本性 也就是我們
每個人的 本心本性
但是要 一切善惡皆莫思量
才可以契入
那要做到的話 就是要守中
要守這個中竅才做得到
這個他沒講到
所以談不二法 談不二法門
不二法就 不生不滅 不內不外
合同嘛 我們講不二法就是 合同 無極
薛簡注意下面的
重點來了
薛簡傳師指授 如來知見
注意 指授 這個指授出現了
對 指點傳授 如來之見
所以他得到 薛簡呢得到特准
大概只回去只能點一個
給你一個名額(扣打quota)就是武則天
就這一個名額(扣打quota)
這祖師一句話 一個名額(扣打quota)
所以指授 如來知見
指點傳授 如來知見
沒辦法皇帝有惡勢力 只好傳給他了
他說 朕積善餘慶
他自稱自己 積善之家有餘慶
這是那個易經裡面講的嘛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他說我是積善之家 我做了太多好事了
所以才有這個 宿種善根
自己稱讚自己 宿種善根
宿世以來種下很深的善根
我們說不可以少這個 要有祖德佛緣善根嘛
才可以有機會 得蒙 如來指授
得蒙指授 如來知見
所以我就有機會來
得到這個 指點傳授如來知見
值師出世 頓悟上乘 感荷師恩 頂戴無已
也算是很尊敬他了
我在這邊頂禮 我在這邊頂禮
他等於說遙拜 遙拜這六祖惠能
他當一個皇帝 遙拜 頂禮遙拜
頂戴 頂戴無已
頂戴的 戴的意思就是
好像把祖師呢 放在自己頭上 頂戴無已
就是感恩無已的意思
就感恩 感恩戴德 感恩無已
感恩說哎今天我能夠 透過薛簡
這個明師指授的這個 如來知見 我得到了
我得到以後才可以頓悟上乘
頓悟這個 如何做到 一切善惡總莫思量
這句話大家都聽得懂 問題是你做不到
要做到 一定要經過指授才行
我們道親都做得到 但是願不願意做而已
願不願意做 你要願意的話
都可以做得到 一切善惡總莫思量
但因為我們受的教育就是要 思量善惡
一天到晚就在想 什麼是對 什麼是錯
一天到晚在跟自己爭辯 在跟別人爭辯
所以 那一般真正修行的人
知道要 一切善惡總莫思量 但是做不到
那個習性太重
只有經過 指授以後才做得到
所以說這個 武則天還算是真的做到了
他真的做到 一切善惡總莫思量
所以到最後 他根本不在乎
這個帝位的傳授 到後來
他就沒有說我要傳下去給我下一代
什麼都沒有
他就 做完皇帝走了就走了算了
所以他就他就一個人一個朝代
他叫新朝 新舊的新
我們大概都知道中國歷代朝
很少人知道有個新朝 新舊的新
武則天自己一個朝代 就這一代就走了
從來中國歷代皇朝
從來沒有說這一代就結束的
只有武則天
那就真正做到了頓悟上乘
一切善惡總莫思量
他也不會想說 哎呀再往下傳 千秋萬代
是好的 是壞的 不去想他了
,
所以並奉磨納袈裟及水晶鉢
然後就 而且而且奉贈這個袈裟還有水晶鉢
敕韶州刺史修飾寺宇 賜師舊居為國恩寺焉
這就白話講的很清楚
這個是
也就是跟武則天 直接的一個姻緣
當時的皇帝 六祖惠能
一生也是很完整 從樵夫到國師亦不為
到去指授這個皇帝 如來知見
還不直接傳呢 還是透透過這個第三者來傳授
架子做到十足了
祖師的那種 尊嚴 做到十足了
好 最後就剩下最後一品 付囑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