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12013-07-03

希聖希賢少有能,詐言妄語人皆聽。

道德宜修誰肯信?舉步輕狂竟相從。

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孟子》

希聖希賢少有能,詐言妄語人皆聽。道德宜修誰肯信,舉步輕狂竟相從。”“希聖希賢”,就是希望嘛,就把人生的希望寄託在成為聖賢。我們人很多希望啊,但很少人希望自己成為聖賢的,很少人把人生命的願景放在成為聖賢,放在所謂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你可能會希望成為一個企業家啦、成為一個音樂家啦、藝術家啦,甚至這個家庭主婦啊,但是要做聖賢,很少有人願意的。

詐言妄語人皆聽”。但是一些虛妄的、欺詐的言語啊,哎,大家就聽得進去,人皆聽。為什麼呢?雖然是虛妄欺詐,只要以利誘之啊,大家都聽。就有利可圖,就會吸引人,告訴你有什麼好處,吸引人。所以我們人被洗腦了,追求利益、圖利的心呢,已經變成我們的主流意識了。

道德宜修誰肯信?”我們人生最適宜的事情,就是修道培德嘛。修道就是培德啊,培養自己的美德,修道培德。這是最適合做的事情,但是誰信呢?“宜就是適合的意思,最適合我們人生追求的東西,就是要修道培德。但是誰肯信呢?沒有人聽得進去。追名逐利,哎,這個大家都聽得進去。人生就是要成功啊、財富啊。成功就是名啊,財富呢就是利。

舉步輕狂竟相從。”然後有的人呢,舉手投足啊,輕佻狂妄,但是很多人跟著走,“竟相從”。現在韓國那個江南大叔,有沒有?哇,那個騎馬舞啊,舉世相從啊,大家都一起跳,啊。像我們這種佛規禮節,誰要學啊?作揖、跪,誰要學啊?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

這些佛規禮節學了,是可以修道培德的,“非禮勿視,非禮勿動,非禮勿言,非禮勿聽。”“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學那些,就是舉步輕狂啊。但是,喔,竟然那麼多人去追隨、去跟從。

修道培德成聖成賢,簡單地說,就是這樣,聖賢那、道德。修道培德、成聖成賢,這事應該是我們人生在世,唯一要熱烈去追求的,要去完成的一個目標才對。但是真的是很少人,把這個當做自己人生的目標,當作對自我的期許,很少。大部分都是追名逐利啦,追求成功和財富。但是追求成功、財富喔,不是你想要追求,就可以追求得到的。你要成就一件事情,再簡單的事情,都有你求之不得的困難。你很努力,但是還是沒辦法達到。

像最近有一個喜劇泰斗去世了,然後他講了一句話,現在在電視上面不斷地強力放送啊,會讓人覺得,啊呀,有太有道理了。他爸爸是一個做京戲那個演員穿的那個戲靴,很特殊的高高的那個戲靴。那個賺錢很少的啊,因為那個不是大家穿的鞋子啊,少數的演員穿的。可是他技術很好啊,一流的,所以他還可以靠那個收入來養家活口。

然後有一次就問他爸爸,你做這個行業賺不了什麼錢那,為什麼不改行呢?他爸爸就說,“我從十幾歲就學做這個戲靴,到現在幾十年了。你們五個小孩,我缺了你們的吃了嗎?缺了你們的穿了嗎?沒有少一餐飯,沒有少一件衣服。”他說,“人嘛一輩子,只要把一件事做成了,就功德圓滿了。”就功德圆满了。我們覺得真有道理。

這個人呢,很容易沒有深究其意啊。你想想看一件事情做成了,這個做戲靴子這件事情,你是做成了,但是學做戲靴的有多少?就你一個留下來了。那個競爭很激烈的哎,穿這個戲靴的人不多哎,你要淘汰掉很多技術比你差一點的。同樣學做戲靴的,就他做得好啊,他留下來了,那其他的,就算學了一身的技術,可是就差那麼人家那麼一點,這種競爭劇烈的時代喔,你就上不來了。

各行各業也是啊,做吃的,拼命地做,做成功的,做麵包的那個叫什麼寶春那?吳寶春,對,他成功了。大家都去學做麵包啊,說來簡單那。話劇團演話劇,全台灣有幾個成功的?慘淡經營,有幾個人成功了?

但是呢,修道培德、成聖成賢,只是沒有人願意走這條路。走這條路沒有競爭對手的,而且每個人都做得成,每個人都可以成功的。你沒有競爭對手,你也不需要多努力,你只要願意,每個人都有成聖成賢的天賦嘛。

像這個他走了,這個戲團撐得起來嗎?很難講。他創作了二十三齣戲,那些有辦法嗎?這要做成一件事,說著簡單那,有這麼簡單嗎?這麼容易嗎?哎,你做成,你學成了,你還不見得能夠靠這個,就賴以維生喔,更不要說是揚名立萬喏。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鋼,

立人之道曰仁和義。——《易經·說卦》

所以為什麼不走一條康莊大道呢?“希聖希賢”,符合本性的事情。在《易經》裡面講,“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天之道曰陰與陽,天有天之道。天上有什麼?有屬陰的、屬陽的。屬陰的是什麼?天魔;屬陽的是什麼?天神。神和魔,曰陰與陽。那這個神、魔,我們是看不到的。但是落在地上呢看得到的,大地之上看得到,就柔與剛。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經》

什麼叫柔與剛呢?“草木之生也柔韌”那,“死也枯槁”啊。一生一死嘛,大地上就是一個生的現象,一個死的現象嘛,就這兩大現象。你看這個草木活著的時候,柔軟,韌度很夠,那個樹枝可以都彎成圓圓的;但是死了以候,啪,就脆掉、就枯槁。這就是一個柔、一個剛。

人之生也柔軟”那,“其死也堅強。”活著的時候,身體都很柔軟,死了以後硬邦邦,死翹翹,死也堅強。所以這是一個生跟死,這個是很明顯的道理。生呢,就是柔軟的;死了,就是堅強的。所以說“柔弱者生之徒”啊,“坚強者死之徒也。”這是地之道,大地的道理,這是我們看得到的。

做人的道理,仁義

那做人的道理是什麼呢?簡單,仁義兩個字而已。比你學那個做戲靴要容易多了吧,你做哪個行業都沒有那麼容易的,就仁義兩個字。什麼叫仁?什麼叫義?仁是一種心那,“仁心義行”嘛。在內的叫做仁,表現在外叫義,仁心義行。簡單地說,有愛心、肯犧牲奉獻,就是仁義。聖賢就是這樣做的啊。

我們想想看,也許我們不會自我要求,如果你身邊的人是有愛心的,肯犧牲奉獻的,你會不會覺得很幸福?一定的嘛,對不對?家裡面只要出一個這種人,全家就很好了。大部分人不是這樣子啊,充滿了怨恨那,自私自利啊,對不對?他沒有仁心那,有怨恨之心那,自私自利之行為。大部分都是這樣,內心充滿著怨恨不滿,表現出來就自私自利。所以說就會“舉步輕狂”啊、“詐言妄語”。所以這個世間,技能啦、行業啦、知識啦、學問啦,追隨學習的人一大堆,最簡單的沒有人要追隨。

仁心義行”,人之道就這兩個字而已。這兩個字做到就是聖賢了,死了以後就是仙佛菩薩了。這兩個字難懂嗎?不難懂嘛;難做到嗎?不難做到,只是不願意做而已。有沒有競爭對手呢?沒有嘛。誰要跟你比這個嘛?沒有人要跟你比愛心、比奉獻的,没有。這就是我們修道的大方向,就是仁義而已。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

不要認為這個跟我沒有關係,不要認為仁義很難。孔子講的很好:“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我願意做一個仁人君子,仁自然就出現了,一念之間而已。這不像利啊,利很遙遠的哎,利是很遙遠的,名利是很遙遠的東西。你要努力追求,還不一定得得到,不一定追求得到。有時候價值觀念是很奇怪的啊,你努力追求,可能身敗名裂;就名利來講,你胡作非為,哎,搞不好名利兼收,很難說的。

最近不是有一匹狼殺回台灣來了嘛,追隨他的人也很多啊,竹聯幫的領袖啊。這叫“舉步輕狂竟相從”,“詐言妄語人皆聽”,這個是我們祖師的一個感慨啊,“希聖希賢少有能”,“道德宜修誰肯信”,他的感慨。就這麼容易的事情,放著康莊大道為什麼不走呢?

生命可以很那麼光明地走下去,問心無愧地走下去,眾人歡迎地走下去。沒有人會嫉妒你的,沒有人會打擊你的。大家都希望你越有愛心越好,反正對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你越犧牲奉獻越好,天人擁護啊,天神眷顧啊,人也要擁護你。你一旦走向這條路啊,都是支持你的力量,沒有人反對你的。只有誰反對你?天魔外道反對你,只有這個。魔鬼就怕大家都走向這條路了,輕輕鬆松地就闖過天羅地網了,闖過這些魔王了。

好,那我們現在來三寶修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