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ap  

道場的代溝

 

由於寫了幾篇關於道場第二代道親問題的探討,引發很多人留言討論,令後學意外的是,許多人留言批判第二代道親,顯然第二代道親不是每一個人都受到道場的歡迎喜愛。後學觀察思考後想為第二代道親說幾句話,也期望道親看到這些無法滿足道場要求的第二代、第三代時,能多一些體諒與包容。

 

非自願成為第二代

從第二代第三代道親的角度立場來看,他們都不是自願成為第二代、第三代。所以面對信仰,他們不像第一代道親,是自己選擇成為道親、自己選擇吃素、自己選擇進入道場。他們生下來就在道場,甚至生下來就吃素。

自由意志凌駕於信仰

無論一貫道的信仰好或不好,非自願,造成許多負面的想法,在哲學上一直有一個思辨:如果上帝或神是萬能的,為什麼不把惡人直接變成善人,為什麼讓惡存在於這個世界哲學家們提出的答案也很簡單出於自由意志的善,才是真正的善。

譬如如果一個人是因為害怕法律的制裁而不敢殺人或偷竊,或任何惡行…這不是真的不願意為惡,一旦能夠逃避法律制裁,他就敢為惡。

一樣的,上帝或神佛,不會用祂們的神力主宰人類的信仰,因為不是出於人類自由意志的選擇,不是真的信仰,如果只是不敢為惡,不是自願的善,不是真正的善。

第二代、第三代道親,雖然誕生在道場,但他們有權利自己選擇他們一生的信仰或不信仰,這是他們的權利,是每個人天生被賦與的權利。

所以他們的不情願、他們的惡劣行徑…可能出自於不認同道,卻不能反抗或無法反抗父母的要求。

我們必須尊重他們選擇信仰的權利,如果他們選擇了""我們很高興,如果他們選擇離開不認同還在觀察考量…我們都必須尊重他們。

他們在道場的表現如果不如大家期待,也許他們並未認同,或尚未決定自己是否一生都要走這條路。

不容情的批評指責只有破壞的作用,不如給予更多的包容與祝福,也許比較有建設性。

 

過高的標準與期望

道場對第二代,心態上已經先入為主的寄予過高的標準與期望。這是壓力,也是對第二代道親揠苗助長的阻力。沒有孩子喜歡在過高的期望與道德標準下成長。

一般青少年任性是年輕,第二代任性是不懂事、不發心…甚至要責怪到父母修得不好。

被剝奪平凡的自由

他們被剝奪了很多一般青少年人的自由與權利,必須在無知的年紀接受過高的道德檢驗。別人表現不好是正常的,第二代表現不好,活該被正面指責背後議論。他們無法擁有完全的父母愛,必須和眾生分享父母,而無法獨佔父母的愛。包括很多點傳師、壇主、辦事員甚至發心的道親的孩子,對他們而言,道親,是搶走父母時間、關注,的討厭鬼,為什麼要對他們好能夠讓他們難受,還可以彌補一下心裡沒說出的不平。

不爽不能走人

一般道親,不滿不爽可以隨時走人,義無反顧的離開道場,第二代、第三代道親沒有這個權利,他們的家就是道場。

他們不但要和道親分享家庭的空間、隱私,如果討厭道親,最後只能自己離開,而不是把所有道親都趕走。

當他們考慮離開道場,意味著要離開生命中所有得一切,包括家人、父母親。他們失去的不僅是道場、信仰,還包括最親最愛的父母與容身的家庭。

我們指責他們的惡行惡狀時,卻沒有看到他們的委屈,他們很幸運的生長在修道家庭,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在他們了解、理解這一份殊榮以前,我們就已經扼殺他們對道場、道親的喜愛。

 

後學家裡也有第二代,面對第二代後學的態度是:

關於信仰,你不必一定要信仰一貫道,不必一定要參與佛堂運作,你高興去就去,不高興去就不要去。畢竟這是爸爸媽媽的信仰,你可以有自己的信仰,將來你要信仰什麼或都不信,是你的自由。

關於吃素,在你還沒長大時,在家裡只能跟我們吃素,因為我不敢也不喜歡切肉、煮肉。

但是,如果你不想吃素,你可以在外面買來吃,不要帶回家,因為家裡有佛堂,帶進葷食對仙佛不敬。

關於佛堂,你沒有承繼佛堂的義務,佛堂是爸爸媽媽設的,是我們的責任義務,不是你的,你不須要將佛堂視為你的包袱或未來的責任。如果沒人承繼,佛堂可以結束,除去無形的仙佛,佛堂物質部份畢竟是有形有相的東西,有形有相終有結束的一天。

 

這三點,無論是不是第一代道親心中所認同的,無論你高不高興,都必須明白的給第二代、第三代這樣的承諾與保証。因為無論你願意不願意,無論你承諾保証與否,當孩子長大了,這些都是他們自由的選擇。

法律、親情都無法干涉或阻止他們對這三點的選擇,不如在一開始就明白的將這個選擇權交在他們手上,減少他們的怨埋,可能還因尊重他們,減少他們對道場的反感。

 

除了了解諒解第二代道親誕生成長在特殊家庭的難處以外,我們第一代道親也必須檢討反省,是我們讓他們排斥道場、討厭道親。

第一代道親應自我檢討的部分

 

道場講道理家裡講是非

第一代道親常忽略了孩子從小看著、聽著父母在家裡談論道場的人事是非,道親以為孩子還小聽不懂,但孩子事實上都聽到了也都在心中對道場產生厭惡。他們不像第一代道親,在道場時能夠以大局著想,為顧全渡人的聖業而在道場中放下心中對道場是非恩怨的排斥,共同相忍為道。他們很真實的把大人們在家裡講的是非恩怨化成愛憎,表現在外面。而且多半是厭惡道場的是非八卦厭惡道親之間的明爭暗鬥,而看不到道親行功了愿、犧牲奉獻、去惡向善與表面的和善,甚至認為表面這些都是虛偽,而不願進入大人們所架構出來的修道環境。

框架太多

身為第二代,如果表現的順從,那麼道場的要求可能會無限上綱,從外面的儀容,包括制服、頭髮、裝扮…到態度有沒有謙卑、禮貌…再來擔當道務,包括講課、排班、執禮、渡人…。沒有多少第二代在自己還沒有發心,對的疑問還一籮筐的階段,能夠承受這麼多而不反彈。

所以最輕鬆的做法就是,我行我素,不要想以你們的標準來框我,我一旦符合你們的框架,那麼更多的框架就等著框死我。

修養太差

道親第二代看到的父母可能有二面,一面是在道場,一面在家裡。道場的部分就不說了,大家都有共識,孩子看到父母在道場的時間也比看到父母在家時間少。但在家裡的部分卻是影響孩子對的觀感還有行為模仿的最重要部分。

很多孩子在道場的行為其實很直接反射出父母在家裡的德行,孩子在道場很惡霸,可能父母在家裡言行就是惡霸的;孩子粗魯無禮,可能父母在家也是粗魯無禮,只是在道場必須擺出另一種態度,孩子在道場很自私,可能父母親給孩子的身教就是自私自利的…。

如果父母親在家裡沒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身教典範,如何要求孩子在道場要表現出他們人格裡所沒有的特質,或要求孩子裝作出虛假的道德

所以第二代第三代道親的惡行惡狀,我們不否認是存在於道場,但是我們這些作為道親第一代,或作為年輕道親的前輩、前賢,年紀虛長年輕人幾歲的大人們,也要檢討反省這些行為背後,我們所該負的責任。

 

關於第二代道親的討論

第二代道親出走

http://sallykuo3041.pixnet.net/blog/post/387180353#/comment-117524120

第二代道親之苦

http://sallykuo3041.pixnet.net/blog/post/394289006

信一貫道的困難

http://sallykuo3041.pixnet.net/blog/post/2878628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