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真錄04 2012-09-19天一三寶共修

玄關一竅引誘人 及到彼岸捨此心 

人生壽限難滿百 何不早早將師尋

玄關是門戶 不二之門 無內無外 無所不包

天地宇宙只有一個玄關

玄關 就是無極裡天 玄關 萬法歸一

末後一著 只是方便引誘 都是一時之用

法只要立出來就是無常

修行方法 有為法要歸於無為法

 

042012-09-19天一三寶共修)

 

玄關一竅引誘人,及到彼岸舍此心。 

 

人生壽限難滿百,何不早早將師尋。

 

玄關是門戶,不二之門

 

無內無外,無所不包

 

天地宇宙只有一個玄關

 

玄關,就是無極裡天

 

玄關一竅引誘人,及到彼岸舍此心。人生壽限難滿百,何不早早將師尋。玄關一竅,已經是什麼?萬法歸一了,末後一著了。但雖然如此,那也只是引誘人的一個方便法而已。所以不管什麼法,都只是一時之用而已。法只要立出來,都是無常的。法,就是所謂的修行的方法。所有修行方法,是讓你怎麼樣,一切有為法要歸於無為法,是讓你放棄其他所有的方法,然後呢最後連這個方法也放棄。

 

所以“萬法歸一。萬法歸一,不是結果。萬法歸一,下面還有一句,“一歸何處”所以這就是我們修這個抱元守一,要參悟的問題。抱元守一之後呢?不是光這樣就好了,之後呢?就好像你生病,終於找到最好的藥了。那吃完藥之後呢,永遠吃藥嗎?吃完藥之後你病就好啦,萬法歸一以後,你必須要怎麼樣?要覺悟才行啊你不能永遠在歸一啊,永遠在守一啊。

 

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於心者也。——朱熹《四書集注·學而篇》

 

所以“上德不德”啊,上德无德啊,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他不失去,何謂德?這個德,就是得,“德者,得也”但一般人得的是身外之物,而有道之士他得到什麼?得到“一”,得一曰德,不同就在這裡。這兩個得,不同在這裡。一個是得利,得到利益;一個是得到一。一個是得到健康啊、財富這一些有形有相的東西;一個是得到這個一

 

我們傳道就是得一。但是得一,上德不德,得一,要能夠參悟。好像吃藥,要吃到這個藥效發生了,到你不再需要這個藥了,病才算好了。

 

所以“一歸何處”?我們要參悟。要修到什麼程度,才算是說“及到彼岸舍此心”,才算是說上岸了,病好了,這個時候呢,這個守玄的心那就可以舍掉了,守一的心就可以舍掉了。

 

舍掉以後,是不是就不守一了呢?也不是,要不守而守。我沒有去守,自然就不離自性,自自然然就不離了,不用刻意去守護它了,自自然然不離自性。哎,怎麼樣自自然然不離自性?就是你不管在吃飯那、睡覺啦,你做任何事情,你沒有刻意去守玄,事實上沒有離開

 

然後你就會發現,玄關不是一個竅而已,不是一個竅。“啊,玄關就在那個位置。“玄關叫什麼?門戶啊,玄關就是門戶啊。什麼門那?叫做不二之門。不二之門,無不包容啊,無所不包啊。不二之門,無內無外啊。你看,有內有外,就是二啦。沒有門外、也沒有門內,叫不二之門那就是無所不包。你到最後發現,沒有地方不是玄關。不是你修到最後,玄關變大了,不是。而是玄關本來就是無所不在,你沒有覺而已,覺了以後就發現,沒辦法脫離玄關

 

天地宇宙只有一個東西,就是玄關,就是不二法門,就叫無極裡天。玄關就是無極理天,所以叫什麼?通天竅嘛,通天那。

 

但是我們是有啊,我們是只有玄關竅,但是沒有通天那,因為沒有對合同啊,沒有天人合一啊。“ 老母降下通天竅,無影山前對合同。”要合同啊,一對合同,無影山前一對合同,哇,玄關無所不在,不二法門,通天徹地,無不包容。“及到彼岸舍此心”,就不再是死守玄關一竅了。玄關一竅,三千大千世界無不包容。

 

所以“人生壽限難滿百,何不早早將師尋”那,人生的壽限,很難滿一百歲。像我一直以為我父親會破百,我父親也希望他能夠破百,很努力地修,96歲,號稱98歲。因為他身份證是98歲,他身份證早報了二年,還是沒破百。所以“何不早早將師尋”,要趕快啊,來尋師訪道啊。

 

像我們上次講《易經》的時候有講到,那個幸島的猴子,那個老猴子頑固的啊,死不改變的啊。所以年紀太大以後,就不會改變的,很難轉變。不要說壽限難滿百呀,你沒有在四五十歲以前修持喔,你很難轉變,過了一個年紀以後,就很頑固了。就你認為對的,就永遠是對的了,你轉不過來了,已經洗腦成功了,轉不過來了。就算你已經認為它不對了,你也沒有辦法,潛意識已經轉不過來了,很難轉化了,潛意識已經很難轉化了。

 

我們到一個年紀以後呢,哎,就是我們會被社會的集體意識洗腦,不是被一個人洗腦,是被整個社會洗腦,就變成了所謂的社會腦

 

我有一次到澳洲去,有一位雪梨大學的教授,他本來是研究電腦的,後來開始研究人腦了。就好像誰一樣?台大那個校長李嗣涔一樣,他本來是研究電機,電機博士嘛,後來開始研究人腦了。

 

研究人腦,他就發現說,喔,原來人有二個腦。一個腦笨的要命,一個腦聰明的要命。笨的要命的就是社會腦,聰明的要命的就是原腦,他說大概原腦都只有睡著的時候才會發動。所以說心理學家很重視做夢,就是這樣,夢裡面有一些大智慧,有預知的能力,還有治療疾病的能力,還有,反正會透露很多的秘密就是了。

 

所以說佛洛德就是會解夢,《夢的解析》啊,他寫一本書,哇,他一生中最大的著作,就是那本《夢的解析》。解析這個夢,人心的秘密、世界的秘密,都在裡面。因為那個時候,只有睡著的時候,原腦才會發動。

 

但是平常醒的時候就是社會腦。社會腦就是,社會主流價值是什麼,你就是什麼,所以說笨就在這裡啊。就算這個主流價值讓你很痛苦,你還是跟著走。我們社會的主流價值是什麼呢?就追名逐利嘛,簡單地說,追名逐利。追名逐利痛苦嗎?痛苦的不得了,永遠無休無止的。追的到、追不到,都痛苦。可是沒辦法,我們就被洗腦了,名利最重要

 

所以說要“早早將師尋”那。早早將師尋,就可以怎麼樣?就可以開發你的良知良能、智慧。智慧就是原腦啊,那是你本有的東西啊,不用向外去找。趕快找到明師,明師傳的就是這個

 

玄關一竅引誘人”,什麼叫引誘人?玄關一竅有磁場啊,所以叫引誘人。你的心只要到玄關,時常回到玄關,就慢慢你的心被玄關吸住了。一般我們的心很容易怎麼樣?就被社會重視的東西吸附。對世間呢,世間人追求,你就會覺得很痛苦,你也要去追求,你也要去追求。只要世間人重視,你就要去重視,所以很痛苦。就算不適合你,就算讓你煩惱,還是要去追求。都比這些啊,比事業啦、比健康啦、比子女啦、比婚姻啦,比來比去的。比也痛苦,不比也痛苦。比就擔憂啊,“得之若驚”啊,你贏別人,你也擔憂啊,擔憂什麼時候會失去這個優勢;你輸了,那更煩惱,呵呵,你失敗者啊。

 

所以我們的心,就看你被什麼東西吸引住了。被社會吸引了,還是被玄關一竅吸引了被玄關一竅吸引的話,就通往無極理天,通往良知良能,通往覺悟,通往道;被社會吸引,通往哪裡知道嗎?六道輪回,呵呵,輪回,生死輪回,通往那裡去,身不由主。成功的也痛苦,失敗的也痛苦。

 

所以得道以後,就會得到玄關一竅。玄關一竅就可以吸引你,吸引你遠離這種社會的誘惑。因為如果我們沒有開啟玄關一竅的話,那你就會落在什麼?邊竅邊竅,就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叫邊竅。四邊那,東西南北四邊。就會被眼睛看到的世界,眼睛看到的世界很大的,耳朵聽到的世界也很大啦,鼻子聞到的、嘴巴食欲的世界,那個邊竅啊,誘惑的東西太多了

 

而玄關一竅引誘你的只有什麼?眼睛的背後是什麼?花花世界;耳朵的背後是什麼?聲音的世界;嘴巴的背後,就是食物的世界。那個都很複雜的,陷阱很多的。而玄關竅的背後是什麼?極樂世界、無極理天。“西天雖遠頃刻到”,為什麼頃刻到?一到這裡就到啦,所以叫頃刻就到了。

 

問題是我們都在門邊那,沒有入門,沒有入門。光知道門在那裡,只有守門,沒有入門背對著這個門。就算收心,也是手指頭這樣子,不是這樣子。心沒有收回來,還是看著外面。今天在這邊修持,心還是想著外面,心還是想外面。在想著這個社會,我看到的世界,我聽到的、我聞到的、我吃的,這個世界,世間人重視的一切。

 

要到什麼時候才可以放下玄關一竅呢?而且到時候你就發現,玄關一竅,你也放不下了因為玄關一竅的實像出現了,它不是一個竅,不是像眼睛啊,不是像耳朵,它這一竅呢,眾妙之門,所以叫做玄關那。“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那,玄關就這樣來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門就是玄關那。這是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裡面講的。

 

我們傳的就是這個它不是光一個竅在那裡啊,眾妙之門,妙不可言。妙功德都在裡邊,妙智慧、妙功德。但什麼時候你才能夠受用這個眾妙呢?而不是只有受用這個門而已。門後面的眾妙,什麼時候才會出現?妙智慧,什麼時候才會出現?

 

我們人的心喏在這兩種狀態,一種是清醒的,一種是昏沉的。要麼就清醒,要不然就睡著了,要不然就,哎,昏沉,或者還沒睡著已经昏沉了。所以覺醒和昏沉,覺醒和昏沉。

 

我剛才講那個雪梨大學的教授,他也是道親那,新求道的道親。聽我講課,他就覺得很有興趣,因為和他所學的很吻合,又跟我談了好多。因為講到的一些修持的體驗也好,或是道親修持的見證,他覺得那都是原腦發動的,都是原腦發動的。

 

他就說原腦什麼時候發動呢?說在覺醒到睡著的中間,那時原腦會發動。可是那個東西,可能一二分鐘就過去了,因為你就睡著了。從覺醒到睡著的中間,原腦會發動,真有智慧的東西會發動。可大部分就只有那一點點、很短的時間。就是快要睡著、或是快要醒來的時候。你睡著了,發動也沒用啊;醒來了,社會腦就出現了,你就被社會同化了,社會重視的你都重視。就在那個中間,那個時原腦發動。

 

原腦發動,先不要談智慧了。人生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原腦發動,因為原腦的特質就是快樂,所以叫極樂世界。所以有一個辦法可以讓原腦發動久一點,有二個辦法,希望你們不要去試。一個是喝酒。快要醉的時候,光喝不夠,要喝到快醉的時候,那個比睡著時間拉長一點,要醉不醉的時候,但很快就醉了。你沒到那個限度,它不會發動。等到你要醉了,哎,它發動了,等一下就開始著境。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道德經》

 

還有一個什麼?瞌藥,吸毒。它也會,它會讓你處於這種恍恍惚惚。所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恍恍惚惚,好像清醒、又好像昏沉,在這個中間。但是你要付出代價的,你只是快樂出現,還沒有智慧出現,你就已經中毒了,你就已經酒精中毒也好,藥物中毒,這叫飲鴆止渴。

 

所以法喜會出現,再來是智慧會出現,妙智慧會出現。我們要麼昏沉,頭腦就完全停止了;覺醒的話會怎麼樣?覺醒就會去認知,認知就會有欲望。為什麼說認知就會有欲望?因為你去認知,我們都會認知,我們所受的訓練就是認知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我喜歡,什麼我不喜歡。

 

那你認知,你就有欲望啊。認知到好的,你就會有欲望要去追求;認知到壞的,你就有欲望要去逃避。有欲望就有什麼?情緒,有欲望就有情緒,得之若驚、失之若驚啊,驚惶不安有欲望就會焦慮不安,情緒就來了;有情緒就有煩惱;有煩惱就造罪業人就是這樣子啦,一直往下走。你自己想想看,你自己心態是不是這樣?

 

可是沒辦法,我們一醒過來就要認知啊。認知的時候還好,認知再來欲望就會發生,再來情緒就來,再來煩惱就來,再來罪業就來了。就是這樣子,一步一步地沉淪。要不然就睡覺,你要是不會睡覺,就完了,就發瘋了,因為你就一直在罪業煩惱之中了。所以睡眠是很重要,睡眠會暫時停止這個輪回。大概我們的心靈就處於這種狀態,覺醒、認知、欲望、情緒、煩惱、罪業、然後疲憊。有罪的人,就活得很累、很苦。然後就要睡覺,而且怎麼睡都睡不飽,因為罪業太重。大概人生就是這樣,生死輪回就是這樣。

 

而今天我們回到玄關一竅,就不同了。守護玄關,隨時隨地要提醒自己回到玄關,不要被七竅拉走了,不要被眼耳鼻舌,眼睛兩竅、耳朵兩竅、鼻子兩竅、舌頭一竅,叫七竅,不要被七竅拉走了。七竅後面就是四魔,貪嗔癡慢四大魔頭。

 

但是呢,當你的心靈慢慢地修練,修心練性啊、存心養性,哎,最後會恢復到它的本來面目、本性現前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什麼?哎,覺醒,你會保持覺醒。但是覺醒,未認知,它也不會昏沉。一般人不認知就睡著啦,它不是,覺醒而未認知。我頭腦非常清醒,但是不會整天想什麼好、什麼不好,沒有分別心,什麼我喜歡、什麼我不喜歡,叫覺醒而未認知。這個叫得“無分別智”啊,沒有分別的智慧,這個時候呢,就是到達彼岸。所以給大家瞧一個方向出來。呵呵,覺醒而未認知

 

你要迴光返照,到了你能夠頭腦很清醒,可是不會落入這種認知。你你我我是一種認知,是是非非是一種認知,愛恨情仇是一種認知。簡單地說,我喜歡我討厭是一種認知。那我們會把這個東西化掉,沒有這種東西在,頭腦非常清醒。

 

易無思也,無為也。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經》

 

這時候心就會像鏡子一樣,無所不知、無所不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像《易經》裡面講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他的心雖然寧靜了,但是非常清醒,沒有認知,可是非常清醒。然後碰到什麼事情,都可以穿透性的智慧會出現。不要說看到人可以反應了,這個人背後的一切都會反應出來。甚至他的未來、他的過去,都會反應出來。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中庸》

 

因為人不是單獨在你面前,他講話、他的言語動作,他的後面的世界很大。他過去的世界、未來的世界,我們的智慧都可以觀照得到,就當你進入覺醒未認知的時候。這叫“至誠之道,可以前知”什麼事先都會知道,不用說出來、不用做出來,都知道。哎,這不是什麼神通,這就是人的本性喔,這就是所謂的良知喔。

 

今天我們所謂的玄關一竅的修持,就是這樣到達彼岸的時候,覺醒而未認知不守而守、守而不守,沒有分別舍此心。也不是叫你不守啦,不守玄也是一種認知啊,也是一種執著啊。不守玄,你要守什麼?要守眼睛、守耳朵嗎?守顏色、守聲音嗎?守食物嗎?守財產嗎?不是。守玄只是讓你放棄去追逐那些形而下的東西。等那個化掉以後呢,你的生命就會進入“智珠在握”嘛,簡單地說。智慧的寶珠就在手掌中,“智珠在握”,覺醒而未認知,原腦發動。這是科學家研究出來的,但是他做不到啊。

 

他一直在跟我講,要怎麼樣?我說守玄那。“好,守玄。”我不曉得他現在怎麼樣了。守玄,守玄就可以讓自己保持在這種狀態。他說他有發現那,他有發現一些很偉大的科學家,都保持在恍恍惚惚的狀態,要睡著沒睡著,然後那個idea非常多。他不是透過藥物喔、或者酒類喔,酒精和藥物會啦,會讓你在那種狀況,可是那會傷腦的,那剛好相反,會傷腦。他只有得到快樂,沒辦法得到智慧,還會傷害自我。

 

好,我們就講到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