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恩天律道場錄影🙏🙏感恩上海一位前賢幫忙打字幕

✍由於說明欄限5000字,字幕貼在郭明義部落格

🔊錯誤說明: 此一視頻(頓漸品-1)結尾出現錯誤,內容重複頓漸品-1開始處 缺少六祖對志誠講的偈語的後四句, 日後若無法補視頻,再找錄音檔補上。

 

頓漸品第八

 

時祖師居曹溪寶林,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於時兩宗盛化,人皆稱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而學者莫知宗趣。師謂衆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然秀之徒衆,往往譏南宗祖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秀曰: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傳衣法,豈徒然哉!吾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汝等諸人,毋滯於此,可往曹溪參決。一日,命門人志誠曰:汝聰明多智,可為吾到曹溪聽法。若有所聞,盡心記取,還為吾說。志誠稟命至曹溪,隨衆參請,不言來處。時,祖師告衆曰: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會。志誠即出禮拜,具陳其事。師曰:汝從玉泉來,應是細作。對曰:不是。師曰:何得不是?對曰:未說即是,說了不是。師曰:汝師若為示衆?對曰:常誨大衆,住心觀淨,長坐不臥。師曰:住心觀淨,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曰:「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志誠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師處學道九年,不得契悟。今聞和尚一說,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為教示。師曰: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未審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與吾說看。誠曰:秀大師說,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彼說如此,未審和尚以何法誨人?

 

師曰: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如汝師所說戒定慧,實不可思議。吾所見戒定慧又別。志誠曰:戒定慧只合一種,如何更別?師曰: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見有遲疾。汝聽吾說,與彼同否?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聽吾偈曰:「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誠聞偈,悔謝,乃呈一偈曰:「五蘊幻身,幻何究竟?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感謝天恩師德 領導點傳師慈悲
諸位點傳師慈悲 諸位前賢大家好
我們壇經研究到哪裡了
要開始講頓漸品是不是
這個頓漸品 就是講當時有二大宗派
一個講的是漸修 一個講的是頓悟
漸修就是慢慢地修
用一個譬喻來說 就好像如土長苗
好像在土地裡面長這個樹苗
不會說一天就長起來了
它一天二天三天 一年二年三年
哎 越長越大 這叫漸修
那什麼是頓悟呢
叫如日破暗 好像太陽出來 黑暗一下就沒了
它不會慢慢消失
好像燈一點著 這個房間黑黑的 燈一點著
馬上那黑暗就 啪 一刹那之間就不見了 叫頓悟
它不會說燈點著以後 這個黑暗慢慢地消失
像魔鬼一樣慢慢退出 不會的 立刻就消失了
所以這就是所謂的頓悟和漸修
那頓悟和漸修呢 各有根基啦 各有因緣
我們時常會覺得說 頓悟法門當然最好了
但說實在話 包括道親在內
大部分都是漸修的根基
大部分都漸修的根基
很少有人頓悟的 很少有人一時頓悟
所有的這些 深重的一些恩愛執著 統統放下了
大部分都是慢慢修 慢慢修 慢慢修
慢慢地把自己的一些貪心 執著 壞習慣
慢慢地剷除掉
包括道親 也大部分都是這樣
喔 你說像道場中那些前輩
一念之間 就立願捨身辦道 這種有沒有呢
有 終究是少數 殺身成仁
捨生取義的 有啊 那是少數 不是多數
所以我們也不要看頓漸品
就想哎呀 我們是修頓悟的 瞧不起人家漸修的
那麼 時祖師 來 一起念
時祖師居曹溪寶林 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
于時兩宗盛化 人皆稱南能北秀
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 而學者莫知宗趣
師謂眾曰 法本一宗 人有南北
法即一種 見有遲疾
何名頓漸 法無頓漸 人有利鈍 故名頓漸
然秀之徒眾 往往譏南宗祖師
不識一字 有何所長
秀曰 他得無師之智 深悟上乘 吾不如也
且吾師五祖 親傳衣法 豈徒然哉
吾恨不能遠去親近 虛受國恩
汝等諸人毋滯於此 可往曹溪參決
一日 命門人志誠曰
汝聰明多智 可為吾到曹溪聽法
若有所聞 盡心記取 還為吾說
時祖師居曹溪寶林
我們惠能祖師呢 他是在
漕溪寶林 在這裡弘法
而神秀大師 他是在荊南的玉泉寺
那這個師兄弟兩個 各化一方
一個在南方 一個在北方 于時兩宗盛化
在那個時代 就是唐朝初年的時代 大唐盛世
然後禪宗也是最興盛的時候
都非常的興盛 各化一方 人皆稱南能北秀
當時的世間的人 都稱南能北秀
南邊是惠能 北邊是神秀
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
所以 就有南北二宗
南宗就是頓悟 北宗就是漸修
就有這樣的一個分別出來
而學者莫知宗趣
但是這些參學的人
也不是真的很清楚這個宗趣
宗的意思就是 宗旨
那麼趣 就是修行的方向 修行的宗旨
還有修行的方向是什麼
像我們一貫道 我們修行的宗旨
就是超生了死
明師一指 超生了死 這就 宗
那方法呢 就是 求道 修道 辦道
三寶修持 獻香叩首 度人
這些都是趣 這叫方法
這超生了死的方法
見性成佛 超生了死 這是我們的宗旨
但是要怎麼做到
當然我們的整個的修辦的系統 就叫趣
趣就是一個方法 方向
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跟著人走的 莫知宗趣
啊 我來修
修些什麼 宗旨是什麼 怎麼修 搞不太清楚
這用台語來講 叫做 拿香跟拜
就跟著拜就好了 拿香跟拜
師謂眾曰 那麼祖師 就跟大眾 跟這些信眾說
法本一宗 人有南北
他說 法並沒有南北二宗 法只有一宗
不二法門 怎麼會分二宗出來呢
怎麼會分出二宗出來呢
第五代祖師 弘忍大師
絕對不會傳給惠能祖師一個法
傳給神秀大師 另外一個法
傳的是一樣的 只是你 體悟不同而已
就像後學天一壇 那我們寶光建德天律
傳的法是不是一樣 一樣
發一崇德 基礎忠恕 都一樣的嘛
傳的法有什麼不同 都是一樣的 但是 人有南北
法本一宗 人有南北
那麼人呢有分作 南方人 北方人
法即一種 見有遲疾
法是一樣的 同一種法 都是見性法門
只是見有遲疾而已
只是說你見性 有的人很快就可以見到本性
有的人慢 遲就是慢的意思 疾就是快的意思
法 就是同樣傳一個見性法
所謂 唯傳見性法
其實我們傳道 也傳的是一個 明心見性之法
見性成佛嘛
但是你見到了沒有 這是很重要的
你到底見到本性沒有
怎麼見到呢
我們所有的參學 像你們來聽課 參辦
這些都是
目標都是同一個目標 就是要見性
只是有的人要經過長久的修行 才可以見性
有人 一刹那之間 明師一指 一指頓見
一指頓悟的也有 那這就是看根基 因緣了
所以說 見有遲疾
何名頓漸
為什麼說什麼有頓有漸呢 法本身 沒有頓漸
法沒有什麼頓法 漸法的 只是 人有利鈍而已
哎 同樣用三寶 有人可以 直下無心
直接就用三寶 就用到無心啦
無心 無念 無為 無我
但有的人用三寶
用個十年 八年 二十年 三十年
他還是修 有為法 還是修有為法
有人度人是求功德的
有人度人是沒有功德相的
那同樣是度人 頓漸就有別 就有別
所以說 人有利鈍
不是說度人有兩種 是人有兩種
不是說 用三寶有二種 是人有二種
就人有利鈍 有利根和鈍根 故名頓漸
所以稱之為頓漸 頓悟跟漸修
事實上跟法沒有關係
傳的法是一樣的 都是見性法門
所以我們也是一樣啊
同樣是明師一指 同樣是三寶心法
那就看我們的是利根還是鈍根
利根還是鈍根
那利根 是不是代表聰明才智呢
鈍根 是不是就代表說他反應遲鈍呢
也未必見然 未必見然
有時候往往 越聰明的 他越是鈍根
越憨傻的 越是利根
這個跟世間法 是剛好相反的
我們臺灣人講說 憨神巧鬼啊 就是做神
反而是憨傻一點 憨傻 比較通神
然秀之徒眾 往往譏南宗祖師
但是神秀的這些信眾 徒弟 門徒
很喜歡譏笑六祖惠能 南宗的祖師
說他不識一字 有何所長
一個字都不認識 他有什麼專長啊
他有什麼能力呢 字都不認識
這時候神秀就說啦 神秀大師就說
他說 他得無師之智 深悟上乘 吾不如也
這神秀的修為很好 他是
當時的僧團來講 他是比惠能要大得多了
他的信眾都是好幾萬人 十幾 幾十萬人
因為他是皇帝的老師嘛
但是六祖惠能 你看
他在極盛的時候就千餘人嘛
我們前面有講 僧尼道俗一千餘人
一開始就講了 一千多個人
那個場面 跟天律差不多而已
怎麼比呢 怎麼跟這個神秀大師比
可是神秀卻講說 他得到無師之智
無師自通 無師之智
不需要老師指點 就有大智慧
智慧本來啊
就是他還沒有接觸到弘忍大師的時候
智慧就已經開了
就已經知道說 人雖有南北 佛性本無南北
不離自性 即是福田
這些道理 在他還沒有求道以前 他就悟啦
他就悟得很透徹了
甚至他還沒有求道 就能夠寫下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這種千古絕句 千古名偈
所以這叫得無師之智 深悟上乘
他深深地覺悟上乘法
上乘法 就是成佛之乘 成佛之道
吾不如也 他說 我不如他啊
且吾師五祖 而且我的老師
第五代祖師弘忍大師
親傳衣法 親自把這個衣缽
還有心法 傳給了他
你看 神秀大師很了不起 他就親口證實
證實說 確實衣缽和心法(法統傳承)
傳給了他們這個法統
應該這個法不是說 心法
因為神秀 他也有得到這個
涅槃妙心的心法
只是他沒有得到這樣的一個法統傳承
所以豈徒然哉啊
他說祖師親傳衣法 怎麼會是徒然的呢
絕對不是說 毫無意義的
徒然的意思就是毫無意義的
一定有他的深意在裡邊
吾恨不能遠去親近 虛受國恩
我只恨自己 因為身份地位的關係
沒辦法遠去親近
不像現在 坐飛機一下就到了
那時候要去到 從北方要到南方去
那太困難了
他又是皇帝的老師 受到很多的限制
他說我真的很希望
去親近我的小師弟 小老弟 惠能
然後我在這裡 虛受國恩
我覺得我在這裡接受國家的恩典
皇帝的尊寵
覺得自己很心虛啊 覺得自己
只有虛名 而沒有實修
這當然這是他的謙虛
他也有很不得了的修持
汝等諸人毋滯於此 可往曹溪參決
他說你們諸位 不要停在這裡跟我學了
學不到什麼的 可往曹溪參決
趕快到曹溪去 去參悟
可以決斷 可以決斷生死
結果事實上也沒有人去
除了他派去的 派去偷法的
這很奇怪 要是人 你不准他去
他如果講說 你們千萬不要去
你們去就完了
那很多人就偷偷地去了
你叫他 不要在這裡 你趕快去
哎 他就不去了 這人的心很奇怪啊
像以前我們前人 只要有後學跟他講說
哇 哪裡有學什麼什麼 多好多好 多奇妙
我們前人一定說 趕快去 趕快去
去晚了恐怕就沒了 趕快去
都沒有人去
不過他是講真心的 他是真心
他是真正知道這個
不過有容乃大 他也是有這個氣量 有肚量
所以說 哎 也成就大道場
其實神秀大師 他對於禪宗
在中國的弘展 生根
也是功不可沒 功勞很大的
一日 命門人志誠曰
有一天 他就命令他的門徒 叫做志誠
這是他門下聰明才智最高的
他說 汝聰明多智
他說 你聰明 多智 就是很懂得一些
善巧方便
可為吾到曹溪聽法 你可以
為我到曹溪去聽法
若有所聞 如果有聽到什麼好的法 任何的法
盡心記取 儘量地把它記起來 把它學起來
還為吾說 然後回來為我說法
沒想到 志誠一去不回
志誠稟命至曹溪 來 一起念
志誠稟命至曹溪 隨眾參請 不言來處
時祖師告眾曰 今有盜法之人 潛在此會
志誠即出禮拜 具陳其事
師曰 汝從玉泉來 應是細作 對曰 不是
師曰 何得不是 對曰 未說即是 說了不是
師曰 汝師若為示眾
對曰 常指誨大眾 住心觀靜 長坐不臥
師曰 住心觀靜是病非禪 長坐拘身 于理何益
聽吾偈曰
生來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 何為立功課
好 志誠稟受師命 就到了曹溪
那人很多 然後隨眾參請
隨著這些眾人 在那裡參拜請示 不言來處
因為那個時候 祖師叢林有四方來的修行者
所以說也沒有人會問你從哪裡來
他自己也不講他從哪裡來的
但是祖師是有心通的 他很清楚
時祖師告眾曰
這個時候 祖師就告訴這些眾人說
今有盜法之人 潛在此會
他說今天有盜法之人 要來偷法之人
潛藏在我們這個法會裡面
志誠即出禮拜 具陳其事
這個志誠一聽到 他也不會說躲在裡邊耍賴
他馬上就出來禮拜
而且很完整地把整個事情都坦白了 具體地陳述
就是我為什麼來這裡 因為我的老師派我來的
還有交待我 要用心記取 要回去為他說法
祖師就說 汝從玉泉來 應是細作
他說 你從玉泉寺來的 那你應該是細作
細作就是間諜的意思 應該是間諜
這志誠就回答說 我不是 不是間諜
師曰 何得不是
祖師說 為什麼說不是呢
你明明就是派來偷法的
自己也承認了 為什麼說不是呢
志誠就回答說 未說即是 說了不是
這很有意思 我沒說就是間諜
我說了還算間諜嗎
我自己把身份都曝光了嘛
這時候祖師 主要是 不是在乎他是不是間諜
要考驗一下他的反應和智慧
這時候祖師就說 汝師若為示眾
他說 你的老師怎麼樣子來開示大眾
引導大家修行 教導大家怎麼修持
像我們每個道場 都有教導道親修持的方法
都有的 開什麼班 講什麼道理
那麼在道場裡邊要怎麼修
在社會上 在家庭裡邊 要怎麼修 都有方法的
他說你的老師怎麼樣子教導
一聽就知道 一問就知道
大概他們修持的一個內涵和境界在哪裡
對曰 常指誨大眾 住心觀靜 長坐不臥
志誠就說啦 他時常指導 教誨
這個誨就是教誨的意思 教育
他時常指導 教誨大眾 要住心觀靜 長坐不臥
就要讓自己的心呢 住下來 住心
就我們的心呢 會到處亂跑 所以要住心
心要先讓它住下來
其實這個一定是一個守玄的功夫 你心要怎麼住
就像手停下來 就是垂到這裡了嘛 自然下垂
心住呢 一定是住在這裡 住心
先住心 然後觀靜
住心 然後再看 看這個心靜下來
先把心住在這裡 然後再觀這個心
因為心還是到處亂跑嘛 就觀它 觀此心
觀久以後 心就靜下來了
人能常清靜 怎麼樣 天地悉皆歸
這個修行法門好不好 太好啦
好的很 哪一點不好
住心觀靜 長坐不臥
然後整天打坐 不睡覺 為什麼
你一躺下來 心就跑掉啦
你睡著了就做夢啦 就跑掉了
所以說要長坐不臥 要一直保持
那因為他心沒有跑掉
所以能量不容易流失 一直停在這裡喔
我有試過的啊 需要睡眠時間很短
真的是可以坐在那邊打個盹就好了
因為人就是心到處亂跑
所以就累 就愛睏 就會愛睏
如果心能夠住心不動的話 又可以觀靜
所以心靜下來了 真正地靜下來了
是自動回來了
真的靜下來了 不是動的 不是處於動態的
這時候就好像你手不動 就不會累
你手一直動 當然就累了
你心不動也是一樣 就不需要睡眠
所以常坐不臥 常常打坐 而不躺下來睡覺
師曰 住心觀靜是病非禪
這時候祖師就說啦
住心觀靜是病 而不是禪 是病而不是禪
所謂 無所住而生其心
那你住 你不管住在哪裡 都是有所住
真正守玄 就會發現
你真正守玄 絕對不是守在這個地方
真正守玄守著了 你就會發現什麼
守而不守 不守而守 為什麼
因為玄關 無所不在 玄關叫什麼 不二法門
不二法門 就是無內無外
大而無外 小而無內 無所不包
所以真正心一旦住下來以後 自然發現
心是無所不在的 無處可住 無處可住
無所住 無不住 無所不住 住哪裡
不管你心放在哪裡 都沒有離開方寸
你在喝茶也好 你在講話也好
你在看天 指天看地 通通都不離方寸
這叫一切即一 一切即一
絕對不是說 就住一 然後離開一切 不是的
所以說住心觀靜 這是病 而不是禪
心是不可住的 心怎麼住得住呢 不可住
靜也不需要觀 觀靜 就是把心分作兩邊 變成二心
什麼心呢 一個心叫動 一個心叫做靜 有動有靜
心沒有分動靜的 所謂動靜如如啊 動靜都是如
心的重點不在動 不在靜 而在如 而在如
就像手 它重點不在你動還是靜 動還是靜
重點不在這裡 而是在你做什麼
你拿來做什麼用途 重點在這裡
心也是一樣 心動不是問題
你動 可以做佛事
那靜也不是問題 你靜 可以休養生息
所以動靜都好 但是不能偏執
不能說動就不好 靜就好 或者靜就好 動就不好
動靜皆如也
所以說 一定要觀靜 一定要住心
這就是病了 這就病了 心是不落動靜兩邊的
心是無所住的 也住不得也
你要強住 也住不得也 為什麼
心無形無相 你怎麼讓它住
你說杯子 有形有相 可以放在這
你說我身體 有形有相
我可以讓這個身體停止在這裡不動
但心是無形無相的
你怎麼讓它住 讓它住在哪裡
其實 住心觀靜 這是一種每個人都會的功夫
每個人都會的功夫
都是有所住 有所觀
每個人都是有所住的啊 都是心都是有所住啊
住在哪裡 住在欲 住欲觀物
住在欲望裡邊 然後觀 看什麼東西是我要的
都住在住欲觀物嘛
所以有所住 有所觀 這是病
這人心生病了就會做這種事
有所觀呢 有對待啊
人就是有心那 那他這個心住在欲望裡邊
然後去觀察什麼東西是我要的
所以這個都是違背心性的東西
違背心性的用心法
但是 我們就是容易把它字改變一下
住欲觀物 變成為住心觀靜
我不觀物 我觀靜可以吧
重點不在觀什麼 住什麼
重點在有所住 有所觀 這個就是錯用心也
這就不瞭解心的特質
就好像你不了解手的用途
你要手去走路 你要手去看東西
現在不是台大校長 現在的台大校長(李嗣涔)
專門訓練人家用手來看字的 有沒有
特異功能 寫個字 用手看 以手識物 識字
那手就還是真的可以識字啊
那何必呢 打開看一下就好了 多快 那麼辛苦
還要打坐坐好幾天
哎喲 無 果然是 無
所以這就是用錯了 用錯地方了
把心的用途用錯了
就是有所住 有所觀
那我們就養成這種習慣啦
我們的心都是有所住啊 都有所住
學生 我們也希望他 住心觀書
你要住在那邊 心要住在那裡 然後呢開始看書
看英文 看數學 就是這樣
學任何一个技能 都是用這種態度
在人間世行走 都是有所住
住在你的執著 住在你所執著的上面
然後去觀你追求的東西 就是這樣
住愛觀人 住在愛情裡邊
然後看著自己所愛的對象
都是這個樣 這些都是煩惱的淵藪
都是煩惱的淵藪
就剛才後學所說的
好像用眼睛去聽 用耳朵去看一樣 顛倒錯亂
顛倒錯亂 心不是這樣用的
就像你看到一個人用手在走路一樣
用腳在寫字一樣 可不可以呢
可以啊 但是何苦呢
又不是沒手沒腳 用錯了 錯用心了
所以我們如果用心來住 來觀
所有人都是用心來住 來觀的 就是住
而且住於所觀 住在你所觀的這個東西上面
這個小孩子都做得到的
他可以坐在電腦前面 住心觀電腦
好幾個小時 如如不動 常坐不臥
等他躺下時候他就死啦 他都做得到常坐不臥
所以說 是病非禪 是病非禪
這真的是出了大問題了
沒想到神秀大師指導 同樣是這個法喔
同樣是這個所謂的涅槃妙心
哎 用錯了 問題就大了 用錯了問題就大了
就像我們同樣是度人 同樣度人
如果是基於慈悲 大乘法
如果是為了是求功德
度一個人有幾分的功德 而不是基於慈悲
如果說哎 度人沒功德 我就不度了
就是啊 以前我們前人
老前人就是這樣考倒道親的
師母歸空以後 師母圓寂以後 就有這些道親來問
點傳師 道親 來問老前人
前人慈悲啊 師母歸空了 我們還要繼續辦道嗎
前人說 辦也行 不辦也行
辦了沒有功 不辦沒有過
統統不辦 為什麼 就是為了求功嘛
如果辦道沒有功 我辦什麼
就此把他们全部順利考倒
一巴掌就全部掃出去了
那我們想想看 很多人都是為了功啊
如果跟你講說辦了沒功 你要不要辦
不辦又沒有過 你要不要辦
都是為了功過嘛 這就是把大乘做成小乘了
小乘都不如 小乘還 住心觀靜 求的這個靜
他是住心觀功德 更差了 叫人天乘 觀功德
為了功德果位
為了脫劫避難 消冤解業 功德果位來修的
這叫人天乘
住心觀靜 那還是阿羅漢 小乘
所以同樣這個法 但是人心有利鈍 人心有利鈍
人有利鈍 法即無二啊
然後長坐拘身 常常住在那裡 拘束自己的身體
如果說上天不讓你走路
祂就不會讓你有走路的功能
祂會讓你可以站 可以坐 可以走路 可以躺下來
那它有那些功能 你就必須要善用它的功能
不要拘束它 你不能整天坐在那裡不動
就像手 它可以變成拳頭 它可以伸掌
它可以彎曲 它可以扭轉 它有很多的功能
你不能說光只有一種功能 一種功能
就是只能推 不能抓 不能拿 不能捏 只能用推的
就好像我只能坐 就拘束它了
你身體的其它功能都沒有了 這顯而易見就是錯的
就是因為你用來做其它功能的時候
曾經做過錯事 就因噎廢食
就從此就不許你做其它的功能了
你走路 怕你 亂跑 你睡覺呢 怕你做惡夢
你站在那裡呢 又站不久
就乾脆就坐著了 永遠都坐著
所以長坐拘身 于理何益 對真理有什麼幫助呢
我們身體行住坐臥 有各種的功能
是可以用來當作普度眾生的一個法船
每個人都是一艘法船 奔走天涯
每個人都是一艘法船
那為什麼你把這艘法船固定住了 不准它動了
所以于理何益啊 對於真理有什麼幫助呢
聽吾偈曰
生來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 何為立功課
記得以前後學 現在我們道場的林前人
不是寶光建德 我們自己的一位林前人
他就跟後學講過 他說以前他年輕的時候就曾經
說有一個道場有一位前人 修這個禪坐 修得很好
其實也是打坐用三寶啦 說修得很好
然後有跟他們講起來 說可以克期求證
所以在那邊打坐用三寶 禪坐用三寶
能坐一個月 二個月 反正克期求證
就在限定的時間之內 就可以證了
就可以開悟 開悟見性
我聽了很心動啊 就跑去請示老前人
跑去請示老前人說
啊 前人慈悲
我們想去參加那個班 說可以克期求證
而且也是用我們道場裡邊的三寶來打坐
我們老前人就講了這一句
生來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 何為立功課
哎 他就沒去了 那林前人跟後學講
我就記得有這段公案
剛看到這裡 講到這裡 想起來了
可以生來死去啊 生來坐不臥
你生著坐在那邊 不肯睡覺 整天打坐
那你總會死了吧 死了 你躺在那裡 又坐不起來了
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 何為立功課
何必跟身體過不去呢 身體就是一具臭骨頭嘛
那麼你在這裡能夠立什麼功課呢
所以身體是坐 是臥 是立 是行 是跳 是跑
並不重要嘛 這裡邊沒有功課好做的
沒有功課好做的 絕對不是說
限制你的身體在那一個姿勢裡邊 你可以成道的
沒這回事 那跟成道一點關係都沒有
他到這裡為止 並沒有告訴志誠要怎麼修持
他只是告訴你原本的修持
是有大問題的 是有大問題的
而且在理論上 邏輯上 在我們的經驗法則裡邊
沒有仔细去想 就是不對勁兒 就不對勁兒
好 志誠再拜曰 來 一起念
志誠再拜曰 弟子在秀大師處 學道九年 不得契悟
今聞和尚一說 便契本心
弟子生死事大 和尚大慈 更為教示
師曰 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
未審汝師說戒定慧 行相如何 與吾說看
誠曰 秀大師說
諸惡莫作名為戒 眾善奉行名為慧 自淨其意名為定
彼說如此 未審和尚以何法誨人
師曰 吾若言有法與人 即為誑汝
但隨方解縛 假名三昧
如汝師所說戒定慧 實不可思議
吾所見戒定慧又別
志誠曰 戒定慧只合一種 如何更別
師曰 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 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
悟解不同 見有遲疾 汝聽吾說 與彼同否
吾所說法 不離自性 離體說法 名為相說 自性常迷
須知一切萬法 皆從自性起用 是真戒定慧法
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好 這時候志誠聽到這裡以後 就再度起身禮拜
他說 弟子在秀大師處 學道九年 不得契悟
我已經學了九年了 沒有辦法契入 沒辦法覺悟
今聞和尚一說 便契本心
今天聽到和尚 他根基很好 不愧是聰明多智
他說今天聽到和尚一說 就可以契合我的本心
弟子生死事大 和尚大慈 更為教示
這時候他不再講他的老師了
他講說弟子自己個人生死事大
我一聽契合本心 覺得很有道理
於是 他就把他以前的那些修持的
他就覺得確實是走不通
一般人就是不曉得 老師怎麼說 我就跟著修
修得很痛苦 不得解脫 還是修 還是修
錯誤的方法一直用下去 自己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現在祖師一說 是病非禪 長坐拘身
喔 瞭解了 不自然嘛
我的身體可以動的不准動 可以跑的不准跑
可以跳的時候不准跳 可以睡了不准睡 違背自然
喔 還有我的心 住心觀靜 這是病態的
心不應該這樣用的
像小孩子都不是這樣用心的
都是無所住的 無所觀的 無所見的
他看內看外 嬰兒他觀物喔 如觀己 觀物如觀己
你不要看喏 我也去研究過這個嬰兒
他看他的那個玩偶 比方說他手上拿一個絨毛娃娃
他看這個東西 就跟看自己的手是一樣的
他沒有對待的
沒有說這個是東西 雖然他可以放在那裡
他還認為那是我 就像我的手指頭一樣 是我的一部分
所以觀而無觀 觀而無觀 因為沒有對待
但我們人呢 就是訓練我們心要有所住
要住在你認為重要的東西 每個人認為重要不同
像小孩子學彈鋼琴 你心就要住在鋼琴
學數學 心要住在數學 學英文 心要住在英文
而且要觀 要有所觀
有所住 有所觀 是人類的一個教育訓練
不是天性的 不是天性的 我們都受過這種訓練
所以一想到修行 就很容易變成有所住有所觀
只是所住不同 所觀不同 差別在這裡而已
差別在這裡 都是落入這個病
所以志誠是個根機很利的 他一聽就知道不對勁了
確實被點出來了 他本來大概就覺得不對勁
他一聽就知道 啊 我知道錯誤在哪裡了
所以說 馬上就知道這裡是可以超生了死的
生死事大 他說希望和尚為我來教導開示
這時候祖師就說啦 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
未審汝師說戒定慧 行相如何 與吾說看
哎 除了住心觀靜 常坐不臥這樣一個
修持的功夫以外
那麼神秀大師也有教人 怎麼樣修持戒定慧
怎麼樣修持戒定慧
這戒定慧是很重要的 戒定慧叫三學 三種必學
那麼我們要學戒定慧法 戒律
戒能生定 定能發慧
戒律可以產生禪定 禪定可以啟發智慧
啟發智慧
就好像我們來上課 就是這樣子
首先要有戒律
大家不能交頭接耳
不能到處走動 忽起忽落
否則這個環境就會一片嘈雜
所以總要有戒律 這時候大家心才能定下來
定下來以後呢 才能夠去學習 才能夠有智慧
去體悟 去聽去悟 所謂聞思修
去聽聞佛法 然後去思維 去修持 叫聞思修
所以戒生定 定生慧
然後這個時候 六祖惠能就問啦
說神秀大師 他要怎麼修持戒定慧法
理論都知道啦 戒能生定
問題是怎麼修戒 又怎麼修定 又怎麼修慧
好 誠曰 秀大師說
諸惡莫作名為戒 諸善奉行名為慧
自淨其意名為定
哎 講得很好 諸惡莫作
所謂戒律 就是不要做壞事嘛 這是戒律
戒律就是不要做壞事 諸惡莫作
對呀 我們戒律就是這樣子的啊
不要殺生 不要偷盜 不要邪淫
不要妄語 不要飲酒
這叫戒律 戒律 不是叫你去做好事的
戒律是叫你不要做壞事
那什麼是壞事 你就要知道 什麼是壞事
然後你要要求自己不要去做它 這叫戒律
如果做不到 要求自己不要去做惡事 做不到
那怎麼辦呢 就要求上天慈悲
在佛前立願 要受戒 要正式的受戒
這時候有所謂的戒體 有戒體
有清淨戒體 就有戒神擁護 有戒神擁護
這時候要持戒就容易了
就像我們說我吃素 和我立清口 那是不同
既然立了清口愿 就有戒體
在佛前立願立誓的 有戒體
有戒體的話 就有戒神擁護
所以立清口愿 要吃素 就容易了
有沒有這種感覺
和我們光學吃素的時候是不同的
有很多因緣就會聚足 內在的 外在的
內在就說 立了清口愿的人
就很容易對肉食 就會厭惡
蔥 蒜 這些味道會有厭惡
然後對外在來講的話 哎 立了清口愿的人
出去做事 工作 要吃素
好像總是有那個機緣 很容易發生
不會說吃素吃得很困難
那你光學吃素就不同了
光學吃素 一方面就是有很多不方便會發生
讓你覺得想要找個素食都找不到
這就有業障
那內在就是 想到肉 流口水 這個就大不相同
內在因緣不同 為什麼 沒有戒體 沒有戒體
所以說 諸惡莫作 名為戒
諸惡莫作 對不對呢 當然對啦
當然不能做惡事啦
諸善奉行 名為慧 諸惡莫作還不夠
還要能夠 諸善奉行
諸善奉行 要能夠奉行一切善
不能光說不做壞事 還要做好事 那就是智慧
做好事 不是你想做就可以做的
要有智慧才可以
我們不用智慧 我們就可以持戒 不做壞事
可是做好事要有智慧
像很多父母親愛他的子女
希望栽培教育他的子女
結果怎麼樣呢 越養越壞 為什麼 沒有智慧
所以你沒有智慧的人呢
你想要行善都沒有辦法
你想要行善 第一個 你根本不曉得什麼是善事
第二個 你曉得 你也做不到 你也做不到
你希望世界和平 你做得到嗎 做不到的
不要說世界和平做不到了
就說家庭裡邊六親和睦 你都做不到
為什麼 沒有智慧
夫妻和諧相處也做不到
然後教育小孩子能夠用功讀書
孝順父母 友愛兄弟
做得到嗎 做不到 為什麼 沒有智慧 沒有智慧
所以 眾善奉行 名為慧 要有智慧 才可以行善
不然你只能持戒而已 沒有智慧行善 行不得也
甚至有時候勉強去行 越搞越糟
自淨其意名為定
為什麼沒有智慧 因為心不清淨
心不清淨 就好像鏡子為什麼不光明 因為有灰塵
那麼心為什麼沒有智慧 因為妄念太多
所以要自盡其意名為定
要能夠把自己的心清淨下來
所有的妄想 欲望 執著
所謂 諸惡莫作 那是行為
所謂不殺生 不偷盜 那是行為
可是我心裡想要啊
心裡有很多的欲望 妄想 貪嗔癡
這要清淨 自淨其意
自淨其意名為定 這就是定 禪定的功夫
首先是不要去作惡了 再來要把惡念也除掉
惡念除掉以後才會有智慧 這叫戒定慧
所以他關鍵就是先持戒
要去加入神秀大師的一個修行法門
先持戒嘛 持戒
出家 持戒 就不做惡事了
但是心裡有那種衝動 行惡的衝動 怎麼辦呢
自盡其意 怎麼做呢 前面講 住心觀靜
這是他們的修持功夫 住心觀靜
他們住心觀靜 就是要做什麼用途的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就是把自己的心打掃乾淨
惡念生出來 趕快掃掉 惡念生出來 趕快掃掉
貪心出來了 嗔恨心出來了 趕快把它掃除
永遠在做這個事
為什麼要常坐不臥呢
就發現很奇怪 野草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你掃掉它又出來 掃掉又出來
所以二十四小時要掃
不然一個不小心 它就長得很多了
惡念就長得很多啊
所以這就是神秀大師的修持功夫
這是不是大部分人的修持功夫呢
事實上就是嘛
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在修的
大部分都想 喔 我要
不要去做不該做的事 然後要去行功了願
要去懺悔改過 這是諸惡莫作
要去行功了願 這是諸善奉行
行功了願 你要有智慧啊
沒有智慧 把道場都給辦爛了都有
方向都抓錯了都有
然後沒有智慧怎麼辦呢 自淨其意 自淨其意
每天觀自己的心
有壞念頭出來 就趕快把它掃除 又掃不完
有沒有這種感覺 又掃不完
你要用這種方法修行 告訴大家
最好的辦法還是住心觀靜
打坐 念頭一生出來 趕快掃掉 趕快掃掉
就這樣子修
那麼神秀大師的說法是如此
修持的法門也是如此
當然他不是空口說白話
他會教你怎麼樣自淨其意 這是他的專長
時時勤拂拭嘛 這是他的專長
住心觀靜 都可以看得出來 而且功夫很綿密
可以讓你不用睡眠 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修
都在修這個 自淨其意 的功夫
那事實上 我們世間的人要成功
也是要用這種方式
世間法來說 也是要用這種方式
一個學生要把書讀好 是不是要這樣子呢
諸惡莫作啊
你不要到處一天到晚去打籃球啦 上網啦
打電話啦 看電視啦 這是惡 諸惡莫作名為戒
那不能光這樣子啊 你光不看電視 不交朋友
不打電動 不打電話 還不夠啊 還要用功讀書啊
叫諸善奉行名為慧
不能光坐在那邊看書啊 要看得進去啊
要有智慧 要有智慧
那為什麼你沒有辦法專心 沒有智慧呢
因為心太亂了 身體坐在那裡 心到處亂跑
所以要自淨其意名為定
戒定慧的功夫 這種戒定慧功夫
就是我們剛才講 還是屬於世間法
這每個人都會的
人的腦筋 後天的腦筋就會想出這種方法出來
你也想不出別的方法 這已經到達最極限了
人的頭腦想的 就是到達這個最極限了
等一下會告訴我們 問題出在哪裡
他說 彼說如此 未審和尚以何法誨人
不曉得和尚 你又用什麼樣的修行法門
來教誨眾生呢
這時候祖師就說 吾若言有法與人 即為誑汝
他說 我如果說我有一個方法來教導給你的話
那我就是在騙你了 我就在騙你了
宗門 無一法與人 他沒有方法的
但是呢 自性能生萬法
它根據各人根機不同 它隨時會
生出一個方便法出來
但你不能執著 用完就要丟掉 方便法
你也不能拿這一套 一直去傳給別人
你要變那 你要變化
你這一套受用以後 你要真正受用的話
就是你真正的本具的智慧發露出來了
你自然就會生出萬法出來
你如果還是這一套 那就有問題了
老師傳你是這一套 結果你變出來還是這一套
那就表示你沒有悟 你沒有悟
所以說 但隨方解縛 假名三昧
我只是隨各方的因緣 去解開他的束縛
那麼有一個假名 叫做三昧
三昧就是禪定 他們重點都在禪定
自淨其意 重點在這裡
但只是假名三昧而已
不是真的有這麼一個東西在的
所以說 說法者無法可說
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 就好像水
不能有固定的形狀
它倒到杯子裡邊 碰到方的杯子 就要變成方的
碰到圓的杯子 就要變成圓的
碰到扁的 就要變成扁的
碰到奇形怪狀 它也變成奇形怪狀的
說法也是這樣子 你不能我就是方的
那你碰到圓的杯子 就倒不進去啦 承受不了啦
同樣 老是那一套 再講也是那些 那就不行了
必須要根據眾生的因緣不同 給予適當的說法
叫隨方解縛
那說什麼法呢 三昧法嘛 那我是給它定個名稱
那三昧法是什麼呢 沒有一定的 看人那
看人 看因緣 沒有一定的
基本上它是沒有的 它沒有形狀的
但是呢它說出來 就變成形狀
就好像水 它沒有形狀的
可是它倒到杯子裡面有沒有形狀 當然有形狀
圓杯就是圓形 方杯就是方形 當然有形狀
如汝師所說戒定慧 實不可思議
吾所見戒定慧又別
他說 你的老師所說的戒定慧
實在是很了不起 不可思議
他並沒有貶抑他 實在是不可思議
但是我所見的戒定慧 又有所不同
志誠就說戒定慧只有一種 如何更別
戒定慧應該只有一種啊
佛說戒定慧 難道有說二種 三種嗎
師曰 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
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
悟解不同 見有遲疾
你的老師的戒定慧是接大乘人
而我的戒定慧接的是最上乘人
他並沒有貶他說 你是接下乘人那 不是
也是接上乘人 但是我的戒定慧是接最上乘人
差別在哪裡呢 悟解不同
因為眾生的覺悟 瞭解不同 所以造成見有遲疾
我們的目的都是要見性
戒定慧最後目的都是要見性
但是呢 有遲有快 見有遲疾
但同樣是見性 按照我所說的戒定慧 就可以頓悟
很快就見到 很快就見到本性 一時頓見
那如果按照你的老師所說的 那就慢慢修吧
什麼時候會見到呢 不曉得 慢慢修
汝聽吾說 與彼同否
他說 你聽聽看我的說法
看看和你的老師說的是不是一樣
吾所說法 不離自性 離體說法 名為相說
他說我所說的法 都不會離開本性 都不會離開本性
不是外在有一個什麼方法 不會離開本性
離開這個本性來說法 叫離開本體來說法 名為相說
那都是落入形象 落入形象叫相說 那就著了相了
著相呢 自性就常迷
你說心性之外還有什麼方法 心外無法嘛
心外還有一個什麼方法 那就是相
那就執著那個法相 那就是迷失本性
所以眾生為什麼迷失本性 就是著相嘛 就是因為…
不管你著什麼相
也不管你著的是物相 還是法相 還是佛相
還是眾生相
只要著相 心外取法 叫心外取法 心外取法也好
一般人是心外逐相 眾生是心外逐相
我的心外面 有房子 有車子 我要去追逐它
事實上 那個房子車子 山河大地
那個統統都是幻象
跟做夢一樣 幻象 都是幻象
跟做夢一樣 幻象 都是幻象
所以說 離體說法 名為相說
須知一切萬法 皆從自性起用 是真戒定慧法
其它這些 心外取法也好 心外逐相也好
世間人就是心外逐相 事實上都是夢幻泡影
那修行人就是心外要取一個修行的法門
你教我一個方法嘛 教我一個方法
怎麼樣自淨其意 怎麼樣諸惡莫作
怎麼樣眾善奉行 教我一個方法
這些都叫相說 這都是本性迷失的原因
用水來救水 用火來救火 那是救不了的
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所謂不離自性
所以說 我們就要看自己的本性
從本性裡邊看戒定慧 要從本性去
覺悟這個戒定慧
心地無非 我們看到我們的本心本地
看你的心 内觀其心 然後你會發現
非在哪裡呢 你的惡念在哪裡
你的欲望在哪裡 你的嗔恨心在哪裡 你去面對它
你不要光想 你也著相
你想我想到這個人 我好氣喲
你的氣在哪裡 你去想想看
你現在回過頭來看一看 我的欲望在哪裡
你去找找看 這些東西是存在的嗎
它有形狀嗎 它有大小嗎
它是一種感覺 那種感覺叫什麼知道嗎 叫做錯覺
那是一種錯覺
它是抽象的東西 它不是具體的
所以仔細看你的心地 觀你的心 就發現這個非
我們講非 講的就是這個貪心 欲望 嫉妒啦
反正這些困擾你的惡劣的東西
會讓你惡口惡行的東西 它在哪裡呢
仔細去看它 它在哪裡
我們不要光想在行為上 言語上面去制止它
要找到那個根本
發現它是不存在的 發現它是不存在的 心地無非
所以你不離自性 念念迴光返照 去看
要瞭解自己的心
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不要光想說 我要讀很多的書啦
廣學多聞那 增廣閱歷啦 你對自己的心不瞭解
我們對外在都很瞭解
對人事物 知識 學問都很瞭解
國家大事也很瞭解
但是你對自己的心瞭解有多少
很多人面對自己的心就是
我就是愛生氣嘛 你真的愛生氣嗎
我就是嫉妒嘛 我就是小氣嘛
就這樣把自我認定了
我就是很容易傷心那 我就是很會想不開啊
真的是這樣子嗎
你的想不開在哪裡呢 你的傷心在哪裡
你的絕望在哪裡 你的沮喪在哪裡呢
那是你不瞭解啊 你以為它存在
你仔細地去看它 它在哪裡 它在哪裡
所以說 心地無非
看你的本心本性 仔細地去觀照它
我們傳道就是傳這一點那 這是真明路
你看 到底在哪裡
但是一般人不重視這個 不重視這個
一般人重視的是 身外之物要怎麼樣獲得
一般人重視的是這個
你首先第一點是 你要重視不重視本性
到底想不想見性 見到本性
如果只是想要見錢眼開的話
那根本走不出這一步
根本沒辦法體會什麼叫心地無非 你不重視嘛
我心地無非 干我什麼事
我要的是大地上的寶藏啊 我不要心地啊
所以真正你要見性 要見到本心 你就去看它
你要重視自己的心 要知道心是很重要的
人真正苦惱你的不是貧窮 不是短命 不是疾病
而是那個慌張的 那個錯愕的 那個彷徨的
那個不知所措的 緊張忙亂的心
你再怎麼榮華富貴 都是苦惱 都是苦惱不堪
都是荒謬得很 都活在一種巨大的荒謬之中
什麼叫荒謬
我這麼有錢 為什麼我這麼苦惱 叫荒謬
我這麼帥 為什麼我苦惱
我這麼美麗 為什麼我苦惱
我這麼健康 為什麼我還是苦惱
我這麼有地位 我這麼有學歷 為什麼我還是苦惱
我已經是雙博士了 我還是苦惱
這就叫荒謬 叫荒謬
就是說 你認為你得到世人所羡慕的一切了
但是還是苦惱
所以我們要面對的是你的那個苦惱
而不是外在的一切
你要仔細去想想看
不要以為我到那個位置 我就沒有苦惱了
所有在任何地位的人
內心都有一個苦惱 巨大的苦惱在的
這苦惱就是非心 就是錯誤的心 惡心惡念
好 現在我們就看它 作怪就在這裡 擒賊要擒王
什麼東西讓你苦惱 那個罪惡的心讓你苦惱
什麼東西讓你苦惱
怕輸 怕窮 計較 這個讓我們苦惱
嫉妒 傲慢 這些東西讓我們苦惱
所以知道苦惱的原因以後 我們就要去除它
這是修行的重點
苦惱的原因不在外在喔 而在內在 在內在
同樣是窮人
為什麼顏淵那麼快樂 為什麼我快樂不起來
同樣是富貴榮華之人
為什麼文武周公 堯舜禹湯 這麼快樂
所以這個就是心的不同
跟環境沒有關係 心境不同
當你知道所有苦惱的原因 來自於這個心
這個最重要的喔
釋迦牟尼佛就有講 說佛知道什麼 佛知苦樂法
佛知道什麼會苦 什麼會樂 佛很清楚
那眾生不瞭解啊 眾生搞不清楚啊
他錯以為貧窮下賤是苦 富貴榮華是樂
這是他的錯誤的想法 最後就自找苦吃
但是佛知道 佛知道有什麼
心中有非啊 心中有非
但是非心 好 找到了 這是讓你苦惱的原因
這讓你苦惱的原因 那我要怎麼樣子去除這個非心呢
所謂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