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達摩四行觀 - 1報冤行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 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

 

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 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之理入。

 

行入謂四行, 其餘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 四稱法行。

 

云何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往昔無數劫 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 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經云:逢苦 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 行。

 

 

我們今天跟大家來講
達摩祖師留下來的一篇
很簡短很精要的一篇文章
叫做《大乘入道四行》
大乘就是一佛乘
唯一成佛之路
那你要怎麼樣進入這條路呢
有四種修行
所以叫《大乘入道四行》
他說 入道多途
要而言之不出二種
一是理入 二是行入
簡單的說
你要入道有很多條路
簡要的說不出兩種
一個是理入 一個是行入
從理來契入
然後從修行來契入
一個是修行 一個是悟
悟這個理
那什麼是理入呢
就是要深深地相信
所有的眾生
同一個真如本性
從諸佛到我們
甚至到這些
飛禽走獸 游魚
甚至更低等的昆蟲
只要有含靈
只要有這個靈在的
同一個真如本性
不是說你的靈性和我的靈性一樣
不是 就是同一個
看你信得進去信不進去
就是同一個
就是你的真如本性和
蚊子 蒼蠅是同一個
和蟑螂老鼠是同一個
看你信得進去信不進去
沒有比較高貴
但你也沒有比較低賤
因為你跟諸佛如來也是同一個
同一個真如本性
我們肉體
你有一個我有一個
但是呢
真如本性是同一個
這就像什麼呢
就像大海之中的
波濤一樣
波濤起伏 無量無邊
每一個波濤就代表一個眾生
波濤大一點的
小一點的
還有更微細的浪花
浪花呢
水珠就好像昆蟲一樣
那我們就是一個波濤
但是同一個大海
這就是我們和
其他一切眾生的關係
同一個大海
不同的波浪同一個大海
不同的浪花不同的水珠
同一個大海
這一點呢
看你信得進去信不進去
要深信
這邊強調要深信
因為你信呢
你跟一切眾生
還有上至諸佛菩薩
下至呢
飛禽走獸
一切眾生
不管好人壞人
就有一種
一體與共
一體不分
休戚與共的一種親切感
人很容易
對自己所不喜歡的人

生 厭離之心
討厭你 我要遠離你
你遠離不了的
遠離不了這個大海
佛性的大海
但是不管是
飛禽走獸也好
或是我們也好
或是諸佛也好
同一個真如本性
為什麼有這麼多無量的差別
這麼多無量的差別
就好像同一個家庭
生了五六個小孩
情況就不同
有的可能是醫生 教授
有的可能坐牢去
有的可能死於非命
際遇差那麼多
同一個家庭生出來的
同一個父母生的
那為什麼同一個真如本性
會有這樣無量的差別呢
原因很簡單
被客塵妄想所附
客和塵是兩個譬喻
一個譬喻就是說
我們以客為主
什麼叫以客為主呢
就是我們
看不到那個真如本性
那是主人
我們認為的主人就是這個(真如本性)
有肉體 有欲望
有想法 有情緒的自我
這是客人(肉體)
這是暫時住一住的
住個幾十年
他(肉體)就走了
主人(真如本性)還在那裡
你這個肉體能住多久
這是客人(肉體)
客人就是客人
客隨主便
主人可以提供給客人什麼
客人就用就好了
不能客人反客為主
喧賓奪主
這是第一個妄想
客塵妄想
第一個妄想就是客人的妄想
要搞錯了 叫妄想
把客人當作主人
整天想要滿足客人的種種需求
我們都為這個身體服務
這個身體能搞多久
為這個客人服務
確定是客人
待不了多久
客人走了 主人還在那裡
收拾殘局
哪一天這個肉體死了
那一堆殘局
真如本性還要去收拾
所以我們為這個肉體的欲望
的享受
付出太大的代價
我們太重視這個肉體
喜歡看什麼 喜歡吃什麼
喜歡住什麼
喜歡受到什麼樣的待遇
太重視它了
那什麼叫塵呢
心靈就像鏡子一樣
妄想就像灰塵
灰塵把鏡子蓋住了
所以不能顯露出這個
真如本性出來
不能顯露出來
我們一輩子看到的就是客人還有灰塵
看不到主人也看不到鏡子
這個灰塵就是我們的
無邊的煩惱
那煩惱就是這樣來的
為這個客人服務
而且他永遠不滿意
他永遠不會滿意
好像一個客人住旅館
永遠在給你評分
給你一顆星 兩顆星 三顆星 四顆星 五顆星
所以你很煩惱
我們整天煩惱什麼
就煩惱這個客人住得不舒服
就煩惱這個
他這裡也嫌 那裡也嫌
這叫客塵妄想
那你何必在乎他呢
但是我們好像只有看到客人
明明知道這個客人難伺候
明明知道他遲早要走的
他再怎麼惡客臨門
他還是要搬走
但是你就是這樣子
這樣子痴痴傻傻地為他服務
好不容易送走一個死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說死了就覺得很快樂
把壞客人送走了
不久又去迎接一個客人來
又開始伺候他
他不是有得吃 有得住就好了
老實講這個客人
他也沒給你什麼
他給你什麼
這個肉體給真如本性什麼
沒有啊
一般客人住旅館要付錢
他付什麼
只有大便而已
對不對
臺灣人講說
不會生雞蛋
只會拉雞屎(台語,無用)
就是這樣子而已
所以不用對他那麼好
再慈悲就是有得吃有得住就好了
何必去伺候他呢
把他當天王老子伺候
所以要怎麼辦呢
捨妄歸真
凝住壁觀
既然是 客塵妄想
就要捨棄這個客塵妄想
捨忘歸真
這個我是虛妄的
看起來好像有個自我
事實上去分析它
它的內在也好
它的外在也好
都是緣起
無自性
所以你控制不住
我剛才講的
大海中的一個波浪
你沒有辦法控制大海
你就沒辦法控制波浪
大海不可能控制的
波浪也不可能控制
抓不住它
它看起來像是獨立的
事實上大海一動它就動
任何一個人也是一樣
你能控制它嗎
動來動去的
自己也是這樣
你伺候不來的
因為這個自我
不是說這個人那麼難伺候
不是的
它不是一個人
是整個因緣
它也是身不由主
所以我們常常會覺得
自己不由自主
事實就是這樣
不由自主
別人控制不住你
你也控制不住自己
所以放棄它
不要管它
我們剛才講的
有得吃 有得住就好
甚至死了都沒關係
那該活多久就活多久
每個人都有壽限
而且那不是真的死
那不過是個妄我
報銷了嗎
那不是真的死
真我死得了嗎
死不了
真如不生不滅
生滅的都是 妄我
你不捨有一天也要捨
早點捨
你如果念念不捨
等你沒有了
你又用你的念力又創造一個
就是投胎轉世就這樣來的
你非要搞一個
摸得到看得到的我不可
到天上做神仙也要有一條
一條靈魂
要看得到的
捨妄才能夠歸真
妄我你說不捨是不行
反正我這樣我那樣
為我打算
照顧我
愛我一點
多愛我一點
現代人就是這樣
沒有人愛你
你就愛自己
要對自己好一點
希望別人對我好一點
找不到只好說對自己好一點
吃好一點 住好一點
用好一點
所謂對自己好一點就是這樣
那叫 妄我
妄我 要放棄它
才可以歸真
就妄我一天到晚自卑自憐
一天到晚都覺得自己很可憐
最高地位
他們還是覺得自己很可憐
連郭臺銘都覺得自己很可憐
好不容易盼到春暖花開
又碰到冰雹(剛春暖花開就下起冰雹)
這個很自哀自憐
他碰到冰雹
我們臺灣人都住在北極了
日子怎麼過
有私人飛機可以飛來飛去
還是覺得自己備受打擊
妄我就這麼虛妄
就這麼難搞
永遠不會滿足
那真是個魔鬼
永遠不會滿足
永遠又氣憤又可憐
所以不要跟它玩下去
放棄它
不要管它
才可以歸真
怎麼做呢
凝住壁觀
以前達摩祖師
被人家叫做什麼
壁觀婆羅門
看牆壁
看東看西不如看牆壁
凝住壁觀
凝就是凝神
安住在什麼
壁觀
看牆壁就好了
沒什麼好看的
看牆壁就好了
不要看那個妄我
當然不是叫你整天看著牆壁
你不可能在那邊看著牆壁
不吃不睡吧
就像達摩祖師也是
隨時眼前好像有一面牆壁在那邊看
餓了就吃
睏了就睡
其他的時間呢
不管你在做什麼
就好像在看牆壁一樣
凝住壁觀
不用東張西望
胡思亂想
胡言亂語
那都多餘的
那都是叫做客塵妄想
讓你不能顯露真如
要捨忘歸真
凝住壁觀
我記得我女兒小學的時候
有時候關在房間裡面一關一關一整天
我說你在幹什麼
看書啊
她說沒有啊
書都看完了
我說那你在做什麼
她說隨便牆壁上有個黑點
看了就覺得很享受
這是天性
小孩子不用教都會
但大人會教他不要幹這種事
不要這麼笨
不要在那邊發呆啊
凝住壁觀
時間在那邊發呆放空
趕快去多背一點英文單字多實在
學個鋼琴啊
學學數學啊
將來才有用
看牆壁有什麼用
我們人東張西望啊
東聽西聽的
就為見聞所惑啊
為見聞所惑
為你所見所聞所迷惑
所以看你能不能凝住
這個誰都做得到嘛
看牆壁誰做都得到
看得住
能不能凝住
如果能夠凝住的話呢
再下來就無自無他
所以你要捨妄歸真
方法就是凝住閉關
凝住壁觀以後就
打破無自無他
這個他不是別人的意思
這是沒有 內在的自 外在的他
看久了以後就會發現
牆壁就是你 你就是牆壁
虛空就是你 你就是虛空
這不是個想法
是實際的感受
事實是這樣子
我們人認為
我的靈性是住在身體裡面
這是一個妄想
大海不會住在浪花裡面
是浪花住在大海裡面
這叫顛倒
我們肉體住在靈性裡面
不是靈性住在肉體裡面
所以靈性是什麼
法身遍滿虛空
靈性就是法身
法身就是虛空
這個變成只是一個說法而已
你沒辦法感受
就好像中風的人
他就是沒辦法感受
那個手有感覺
但是那個手是他的
我打你的手
都沒有感覺
我覺得這不是我的手
他的感覺就是這不是我的手
但事實上是他的手
虛空就是你
你就是虛空
牆壁就是你
桌子就是你
可是我沒有感覺
沒有感覺就是因為妄想太多
所以最好的辦法
凝住壁觀
看你能不能凝住壁觀
所以達摩為什麼一面壁十幾年
他很享受的
很享受的
真的像《道德經》裡面老子講的
不出戶知天下
不窺牖見天道
光看牆壁
天下都在裡面
天道都在裡面
我不用看窗戶
我就看到天道了
無自無他
不是一種想法
是一種覺受
真實的感覺
打破自我的範圍
肉體的範圍
這時候你才會不怕死
要不然你一定會怕死
你真的發現
自我
肉體只不過是
真我裡面的一個
一個水泡
你就不怕它破掉了
真如大海裡面的一個水泡
你會怕它破掉嗎
破就算了嘛
哪裡不是水泡
無自無他
凡聖等一
凡夫和聖賢
平等
一如 同一真如
你就不會想說
我現在是凡夫
我要到聖賢
漫長的路要走
那是你有 妄我 的時候是這樣的
無自無他以後
凡夫就是聖賢
不是說我還要學這個學那個的
不需要
凡夫就是聖賢
凡夫無自無他就是聖賢
聖賢有自有他就是凡夫
所以這是直接契入
看個牆壁就直接氣入
叫 理入
直接契入
看牆壁就一直看到
這個自我和外在的環境
那個距離打破掉 叫合同
打破掉了
然後凡夫就是聖賢
這個所謂的
一超直入如來地
這叫頓悟
如果你能夠堅住不移
凝住閉關
堅住不移
能夠很堅持的
安住在這個閉關
不會移動
不動搖
也不隨於文教
也不會說
哎呀 經典怎麼說呢
佛陀怎麼說呢
不隨於文教
不管人家怎麼說
我就凝住閉關
我自己受用
無他無自 凡聖等一
不要聽他講說
要修這個修那個的
才可以怎麼樣怎麼樣的
不隨文教
這個佛來說都不甩他
一招就好
凝住閉關
天王老子來我都安然不動
你堅持下去自然
無他無自
凡聖等一
這是達摩到中國做的示範就是這樣
就跟你看牆壁看世界
就這樣的
我們的平心靜氣看佛燈也是
可是誰能夠
老實講像我父親
不過是每天堅持看二十分鐘(看佛燈)
他就整個人脫胎換骨
至少身體
他才二十分鐘
我們老實講
哪一個人真正每天這樣修
兩個禮拜來看一次
平常誰去看
誰去閉關
都是東張西望
當然沒感受
我父親那個功夫不是綿密的
也是間斷的
他不過是每天進行一下
等他身體好了
他現在也不看了
身體好了就好
但是他已經創造奇蹟了
阿茲海默能夠好起來
那就不可能了
在醫學上就是沒有這回事
沒有這種例子了
沒有這個例子
阿茲海默就是大腦已經鈣化了
不可能恢復的
他也沒有恢復
他就是開發了別的部分
大腦還有一大堆處女地沒開發
看佛燈
二十分鐘
這二十分鐘而已
好了以後他就看不下去了
因為他求的就是身體好
他現在走路又恢復了
他本來走路寸步難行
那腦子恢復了
身體恢復了就不管了
但是他起碼做得到每天
每天一次
那如果真的能夠凝住閉關
從日到夜
一定可以無自無他
所以這個就叫做
與理冥符 無有分別
寂然無為
名為理入
這就叫和理契合
暗中契合
和理天
我們講無極理天
暗中契合
你要怎麼跟無極理天暗中契合
這樣就好了
放一面牆壁在這裡
什麼都不管
明天死了都不管
事情來了就處理一下
沒來根本不去想它
事來則應
事去則藏
心就藏起來
藏在牆壁後面
沒有分別心
看牆壁有什麼分別心
就是牆壁
沒有好沒有壞
寂然無為
有寂靜
不需要有任何作為
名為理入
這就叫理入
這叫頓悟
在達摩門下分出頓悟漸修
這就是頓悟法
我們傳末後一著說
得道以後誠心抱守
你真的抱得住嗎
守得住
抱得住守得住就夠了
傳道就傳這個
眼前觀即是
那你眼前看到的就是了
就是了
二目要回光
眼睛不要東張西望的收回來
但是我們不能持久
很快就四處攀緣了
東張西望四處攀緣
妄我
太自我
過度的自我
捨不下
沒辦法捨妄歸真
明明知道這是個惡客
你還要去服侍他
人家說壞客人
自己就是壞客人
怎麼都不會滿足
壞客人
這就是理入
再來講行入
行入就是漸修
你不能理入
好 那你就要行入
我沒有辦法
叫我看牆壁看一輩子
看到死
絕對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的
怎麼做得到呢
什麼都不做
六祖能夠待在獵人隊
待十幾年就是靠這招
要不然有什麼希望
守肉鍋
我們吃素人來講
守肉鍋再沒有比這個更可怕的事情
那麼葷腥(台語)
也不是說他在那邊見機度化
我沒聽到他有度到任何一個獵人
有他就會講
你說獵人隊裡面有度了一群獵人修行嗎
沒有 那個業障都很重的
沒有
在我們看他白混了
獵人隊混十幾年就是白混
最多偶爾偷放一些生物而已
那算什麼大功德
菜市場買一些來放就好了
那你就六祖惠能
如果那是功德的話
那就是頓悟 凝住閉關
唯傳見性法
見到本性
見性就是這樣子而已
不要想得那麼複雜
凝住閉關
我就見性
不是我知道本性長什麼樣子
本性是用一大堆的形容詞
不隨文教
不要一大堆形容詞
無有分別
不要說這是本性的不是本性
無有分別
頓悟不行沒關係
我們可以走漸修的路線
今天講入道四行
大部分人都是走漸修的路線
所以他也不講理入
理入就是前面
他這個標題就是講要入道四行
他也很清楚
達摩祖是很清楚
眾生大部分都是走行入
不是走理入
有四種修行
其餘諸行
行入叫四行
其餘所有的修行
我們說八萬四千法門
悉入此中
都在這四種的範圍裡面
涵蓋了所有的修行
整理起來就是四種
你再怎麼修呢
名相不同內涵就是這四種
所以要修行入的話
我不要這樣子閉關
我還是要面對自我
我還是要
大部分人要走的路線就是這樣
就是我要怎麼活下去
我的生活
我的家人
我的前途
叫我不管了
做不到
所以四種修行
第一種叫做報冤行
你要面對自我
告訴你先把債還一還
面對自我不是說
我要先享福享夠了
不是要還債
叫 報冤行
面對自我 第一個是什麼 就是
艱苦萬分 簡單的說
對不對 你想想看自己的一生
不是很苦嗎
每個人都覺得 我很苦 我很苦命
是不是 我很苦命
因為受苦啊
所以說
云何報冤行
謂修道行人 若受苦時
你先不要談享樂
你先想的是 我受苦的時候怎麼辦
我們人世間受苦的時候太多了
受苦的時候怎麼辦
我受苦的時候
當自念言
要自己告訴自己
說啊 我從往昔啊
我從過往啊 昔日啊
無數劫中
我已經無數劫了
不知道多久多久了
我們道場中的說法叫 六萬年來
不知道多久了
投胎轉世不知道多少世了
做了什麼事呢
無數劫中啊
棄本從末
流浪諸有啊
放棄了自己的本來面目
從末
追逐這個 自我
捨本逐末
就像我說的
放棄大海去追逐浪花
棄本逐末
追逐這個自我
滿足這個自我 棄本逐末
我們所追求的一切
都是這個本生出來的枝葉
這個本生出來的枝葉
你所看到的世界
都是唯心所造的
你放棄這個心去追逐
你造出來的那個幻境
這不是很可笑嗎 棄本逐末
所以流浪諸有啊
流浪在有形有相的這一切
看不到什麼 天下萬物生於有
有生於無
但我們 以本 來逐末
不只是棄本逐末
那個本就是你的本心
你的本心呢
無形的
但是流浪在有形的
萬象之中
有形的都是夢境一樣
自己造出來的
我常講 你這輩子的夢想
就是你下輩子的命運
你這輩子的命運
就是你上輩子的夢想
自己造出來的
但我們就在那邊追逐
所以就在這個過程之中
做最多的是什麼
多起冤憎
違害無限
在這個流浪的過程之中
我們最多起來的
不是相親相愛
而是冤憎
冤傢聚頭 互相憎恨
大部分時間就這樣
就像父母親愛子女
但子女讓他生氣的時候
甚至比讓他開心的時候
要多
何況夫妻之間
彼此互相冤憎的時候太多了
相親相愛甜甜蜜蜜的時間
太少了 太有限了
最親的尚且多起冤憎
你最親的人跟你最親的人
你們在一起相處的時候
是親的時候多
還是冤憎的時候多
冤憎的時候多
何況其他人
更不要說了
所以多起冤憎
不要說上輩子了
這輩子就是多起冤憎
那你個性好的可能會
忍耐住自己的怨恨
個性不好呢
就會去違背對方
甚至傷害對方
對不對
跟你過不去
甚至我傷害你
不管是用言語 行為
我傷害你
違害無限 無可限量
你不是說我沒有做
你看自己的用心就知道
多起冤憎 違害無限
這輩子就不知道做多少了
不要說上輩子
不要說生生世世
我們冤家一定比親家多的
不用說了
用心就知道
你心中愛的多還是恨的多
你喜歡的多 還是討厭的多
如果是多起冤憎
少起親愛
那你一定仇人到處都是
一定的嘛
一定是這樣子
所以一天到晚就說
犯小人
到處犯小人
那必然如此
違害無限
所以能夠捨妄歸真多好
一次了結
不然這個債可多了
做不到啊
我不用放棄自我
我沒辦法放棄自我
好 我告訴你
不要放棄的自我有多麻煩
捨不得放棄的自我有多麻煩
違害無限
所以今天我就算沒做壞事
就算我今天真的很好
我沒有做壞事
今雖無犯
我沒有做壞事
但是呢
是我宿殃
惡業果熟
是我過去所造下的災殃
今天惡業成果
結果成熟了
所以我今天受苦
受苦的時候要這樣想
受苦是因為我多起冤憎
違害無限
今天惡果成熟了
所以我要受苦
不管是我身體受苦
或是我生活受苦
或是我人際關係不好
不要怨別人
不要怨誰害我這樣
社會害我 國家害我 父母親害我
很多人現在都在檢討父母
我看很多那種心理成長課程
最後都要追溯到父母
成長過程中受到父母的迫害
就像面對自我
你看看達摩怎麼說的
他說這種宿殃
上輩子你根本不曉得
今天你這輩子受苦
你能追到哪裡
他說 非天非人所能見與
他說天神
也不是人可以看得到的
唯佛能知
到底造過什麼災殃
造過什麼孽
不曉得
不能說
這個連達摩祖師都說
非天非人所能見與
總之很確定的就是自己造罪
不要怪別人
不要怪別人
不要隨便找個答案
都是被誰害的
那是白找了
找到也沒用
不能解決問題
因為找錯了
就不能解決問題了
所以怎麼辦呢
甘心忍受 都無冤訴
只有這一招 甘心忍受
不要去訴苦
不要去有一種很冤枉的那種
到處訴苦
我好冤枉
都是社會黑暗
人心黑暗
害我受苦
或是上天不公平
讓好人受苦
所以 甘心忍受 都無冤訴
沒有覺得冤枉
也不會去訴苦
所以承認這是我造罪
不是這輩子造 就上輩子造
怎麼造的
天人都看不到
太複雜了
太隱微了
所以 經云
逢苦不憂
經典裡面說
逢苦不憂
碰到苦不要憂愁
你可以受苦不要憂愁
也不要雙重受苦
身體受苦 心靈又憂愁
不要憂愁
沒什麼好憂愁的
我們人會憂愁
主要是因為我們
妄想這個苦能夠消失
能夠消失
告訴大家
那個苦是不會消失的
沒那麼好康
你就受
甘心忍受就好
你不甘心你就憂愁
你憂愁你就
胡思亂想
那叫 想空想縫(用盡心思)
想空想縫(用盡心思)
想一大堆爛糟出來
東弄西弄
更憂愁更苦
苦上加苦
叫 業上結業
甘心忍受
什麼叫娑婆土
娑婆就是 忍 受的意思
就是 堪忍
不堪忍受(台語)
告訴你
絕對會堪忍
我們人就是設計來受苦的
絕對受得了苦
再苦你都受得了
就是憂愁 凍不住(忍不了)
那苦誰受不了
再苦你都受得了
我們身體就是一個受苦機器
絕對堪忍
一旦接受以後就過去了
不接受在那邊
推來推去的
還是要受啊
推來推去 給你推得了多久
該來就來吧
不要怨恨
就接受了
該受窮就受窮
該受病就受病
該受侮辱 就受侮辱
看什麼不好 都受
就接受了
今天受人侮辱
一定以前世侮辱人嘛
肯定是這樣
今天受生病 一定是讓別人生病
對不對
今天短命一定是 讓別人短命
很明確的
我就接受了
現在走回頭路還來得及
閉關
走上這條路 我們現實一點
人生不過就是面對一個苦海
人生苦海
哪個人不苦
我看在座哪個不苦
哪個不苦
對不對
面對苦惱的 態度問題
用心的問題
受苦不憂嘛
受苦沒有關係
不要憂愁
甘心就不會憂愁了啦
不甘願就很痛苦
不甘願就不行了
昨天
美悅渡人來求道
那個求道
他那個女兒不是二期嗎(癌症)
憂愁
看到明鳳
嚇一跳 明鳳四期的
差那麼多
甘心不甘心
就差在這裡而已
一個甘願一個不甘願
就在這裡
你看那個多痛苦啊
大部分的痛苦不是來自於病苦
二期的怎麼跟四期比
來自於憂愁
逢苦不憂
其實大部分修道人都用生病來消業
不會害到別人
老實講
我們不要說這個人業障重生病
你事業失敗
那這害到很多人
對不對
害到很多人
車禍還害別人撞死 你還要賠錢
自己病了
這簡單
連師母都是用這種方式
罪簡單的嘛
生病這個消業障是最簡單的
但是就是要甘願
要甘願
受窮也是一樣
大部分人就是受窮
最怕窮
貧病交迫
對不對
最怕這個了
貧病交迫
那除了貧病交迫其他是什麼
其他還有什麼苦
還有一個苦就是
被人欺負
就是這樣
那個不算苦
求不得苦
你不要求就好了
你不要求就好了
所以苦是受苦
是啊
對 求不得苦是真的
但有些是
有些是

有八苦
怨憎會
愛別離
苦有很多種
但這邊強調的是這種
你躲不了的苦
像那個是自己求來的苦
所以你可以不要求的
躲不了的苦
會讓你恨的苦
會讓你去找對象要報復的苦
都是你害我的
那種苦
沒有別人害你
都是自己害自己
所以
逢苦不憂
最重要的是
受苦
但是不要憂愁
甘心忍受
會發生什麼結果我不管了
甘心忍受
如果能夠做到逢苦不憂
那麼這個心就 和理相應
由行而契理
行而契理
所以我們
受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受苦能夠不憂
那就和理相應
此心生時與理相應
這個受苦不憂的心
一生出來的時候
和真理就相應
和理天就相應
所有的諸佛菩薩都是
逢苦不憂的
他可以受苦他不會憂愁
你說我們師尊師母不受苦
你說這些前人
點傳師不受苦
也是受苦
你說孔子不受苦嗎
你說釋迦牟尼佛不受苦嗎
都受苦
他只是不會憂愁而已
他不只受苦
不只受病苦也受窮苦
簡單的說
都貧病交迫
生活環境都很惡劣的
居無定所
貧病交迫
逢苦不憂而已
聖人不是
富貴榮華的
聖人可貴之處
不是說他富貴榮華
可貴之處是他逢苦不憂
所以我們受苦的時候
就要問自己會不會憂愁
你不憂愁
你和理就相應
你如果受苦 憂愁無限
怨恨無限
那就
越加沉淪
苦上加苦
如此而已
不要怕受苦
誰都在受苦
沒有人不受苦的
差別只在憂愁而已
哪個人不受苦
阿扁不受苦嗎
郭台銘不受苦嗎
哪個人不受苦
最有權勢
最有財富的都受苦
王永慶不受苦嗎
苦的不同
都是苦
看你憂不憂愁而已
所以這個叫做
體冤進道
叫報冤行
體冤
就是體會
體會這個冤
就可以進道
趁這個機會
要不然一般人都
冤氣沖天
冤氣沖天
烏盆記
冤氣沖天
包大人
給我一個公道吧
叫馬英九去拜包公
還我一個公道吧
冤氣沖天
要去體悟這個冤
冤從何來
沒有這麼複雜
就想自己是不是
從這輩子就可以感覺到
我是不是多起冤憎
娑婆土啦
來到這個世間
受苦是一定的
那很簡單
受苦憂不憂
為什麼不憂
就是因為
通達啦
因為了解事實嘛
沒什麼好憂愁的
我們憂愁無非是說
認為這個苦是可以避免的
認為不要有人害我就好
就算有人去完成這個事情
但是 因都不在那裡
因 都不在那裡
因都在自己
宿殃
惡業果熟
過去不知道什麼時候造的災殃
這個惡業的果成熟了
都在這
所以我們修道人
不是修一個不受苦
而是修一個受苦不憂
就修這個
孔子說君子固窮
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不是沒有窮
子路問孔子
君子亦有窮乎
君子也會混到
像我們這種地步嗎
他很不滿很不爽
我們都不是當君子的嗎
混到這麼困窮
連飯都沒得吃
孔子說 君子固窮
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雖然窮
但是很堅固不動搖
逢苦不憂
他還是 固守正道
叫 體冤進道
受苦可以 消業障
甘願接受 很快就消了
不甘願就越搞越大
滾雪球越搞越大
不甘願就會起瞋恨心
一開始造業都是貪心造的業
等你受苦的時候你忘記了
所以最好是現世報
現世報 你還記得
我們很討厭聽到說 現世報
事實上現世報是好事
你起碼還記得
這輩子殺人
後來又被人家殺的
這個自己認了
這輩子就沒殺過人
最後被人家殺了
你就很不甘願了
那就怨恨了
變厲鬼了
要來報復
所以一開始都是貪心
嫉妒心
到最後呢
等到受報的時候
因為不記得了
所以就起瞋恨心
冤氣沖天
最容易想的就是
我什麼都沒做啊
我很好啊
為什麼我要受這個
就像馬英九說的
我一輩子奉公守法
為什麼變成貪汙犯
不要怪別人
就變成貪汙犯
必有原因
你一定起碼上輩子冤枉過別人
像我剛進入道場的時候
就有一位
我不是說我到照鏡嗎
剃個光頭到(桃園)照鏡去開山修行
照鏡那就是一位文前人
叫文道弘文前人的
他歸空以後
他葬在那裡
文前人修行非常的好
也是拋家捨業到臺灣來開荒
那時候我追隨的那位
游前人
游點傳師
他就拿那個文前人
結緣訓給我看
這文前人他就是
他結緣訓上面就講到他的因緣
就是前世不知道在哪個朝代當官
然後冤殺了一個人
就是人家沒有罪可是
可是你把他判死刑
然後冤殺了一個人
當官有時候很容易做這種事情
因為不利的證據
有時候被人家栽贓的都很難講
冤殺了一個人
這輩子雖然修道
到了晚年的時候呢
那個冤欠上門來
整天糾纏不休
糾纏不休
但後來他做錯了一件事情
他在碧潭跳水自殺
前人喔
他是想說我還你
太痛苦了
他說我還你 就跳下水了
跳下水 就回不去
怎麼可以自殺
當前人自殺
做了那麼壞的示範
然後他又回不去
回不去就上了那個誰的身
我們剛才講這位游前人
游前人的女兒的身
上了她的身
那個女兒還是小孩子
說他碰到狀況
要請這個游前人去找我們周老前人
幫忙解決
結果周老前人就去跟師母稟告
師母那時候還在
師母說 回去吧
一句話他就回去了
就解決了
解決以後就來結緣
封 道弘大仙
他也是大仙
封道弘大仙
他就叫文道弘
他的法號就叫道弘大仙
這個很明顯
前人修得多好
冤欠現前
他是不應該說
跳水自殺
這絕對是不應該的
他就是憂愁了 擔憂了
做錯一步
幸好師母慈悲
回去吧
一句話
所以後來這個游前人
就跟著我們周老前人
就這個緣故
文前人
以前我們侯前人也
離開道場一段時間
因為老前人時常罵他
不止罵他還揍他
我們那個侯前人
多粗豪的一個人還挨揍
後來他火大就不去了
大概半年沒有去了
有一次在路上碰到那個文前人
侯先生啊
你還有沒有回去啊
回去老人家那裡了
不回去了
就回去
就捱罵
捱罵就算了
捱打
受不了
那文前人說
疼你才打你啊
他想打了 當然疼啊
疼我才打啊
結果他想一想有道理啊
疼我才打我
就回去了
回去就沒有再離開
文前人把侯前人勸回去
所以這個真的不是你看得到的
哪想得出 他上輩子做大官
然後冤判了一個人
那個是最嚴重的
我們是不是幹過這種事
很難講的
很多人修道人前世都
有那個所謂善根福德嘛
以前是有做過什麼
尤其是身在宮門
好修行也好造業
在古代
古代有福報人都是做官的
科舉制度都做官的
我們可能在座都做過官的
對不對
那時候做官的權柄有多大
父母官
要你生就生
要你死就死
好我們今天就講這個
第一行
報冤行
逢苦不憂
苦啊好苦啊
不要憂愁
甘心忍受
大家有沒有什麼疑問
好好好謝謝
有時候那個蚊子的蒼蠅
它都是 同一個性

那這樣子我們就不能打蒼蠅蚊子嗎
蒼蠅蚊子
你打它
你只有打到它的肉體而已
你打到它靈性
它靈性你打得死
那這樣
變成我們
打它
它死掉
我們可以---牠超生
像這種都是小節
蚊子蒼蠅這些
你打它你不要說
因為打它起嗔恨心
如果說只是維持
維持清潔衛生等等的
這沒有辦法的
你說都不管蚊子蒼蠅
你這個蚊子蒼蠅
慈悲
慈悲
把人都給吃掉了
那也不行
世間就是這樣子
要有取捨的
沒有辦法
不要起嗔恨心就好
釋迦牟尼佛碰到那種
蚊子蒼蠅一大堆
他也是叫弟子把它清理乾淨
不要起殺心就好
弟子說清理乾淨要殺很多生命
釋迦牟尼佛說
我叫你清理乾淨
沒叫你殺生
用心的問題
用心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