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道場的改革方向
許多道場的前賢憂心忡忡的問我:道場這近十年來幾乎呈停頓的狀態,有的道場還有人求道但無法成全新道親進入道場;有的道場甚至沒有新的人來求道;只有辦第二代第三代的道親求道;更糟的是完全停辦一直萎縮的道場。
有的道親甚至懷疑我們一貫道天命是否已經轉到其他宗教否則為何往日的興盛不再?有一位興毅的道親三不五十到後學道場看後學是否還在辦道?他說:現在全台灣只剩下郭經理的道場還在渡人、辦道。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我們不去正視解決這個問題,道場的存續將陷入危機。
道場問題所在
後學在各方道場講課,觀察道場的現況及問題,發現到場之所以陷入停頓狀態或萎縮狀態,大致上有幾個原因:
1. 把修道當成拼業績:道場只重視表面的人數數字,不重視修道的實質內容。
2. 缺乏修行標竿與典範,道場不重修持,真心要修行的道親流失到各宗教團體。
3. 只傳三寶不用三寶,沒有提供道親可以有效安頓身心的修持法。
4. 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對於願意留下來的道親,沒有給予成長的時間空間,急著要求他們參各種道中的班,以致於嚇跑道親。
也許是台灣社會商業化特質的影響,道場這幾年一直都在比較誰度的人多、佛堂多、清口道親多、法會多、大廟多…?完全忽略了修道的真意。
改革方法:
1. 捨棄數字化的迷思
2. 落實三寶修持
3. 道親多元化
4. 以身作則誓為修持典範
5. 積極成全青少年接棒
放棄數字化的迷思:不要再以數字來衡量修道的成績,度人回歸慈悲心,不再為業績而度人,成全道親不要急功近利,要隨順道親不同因緣而做不同的成全。
落實三寶修持:鼓勵道親每天修持,不論是默念真經,或叩首、守玄…每一個道親每天進步一點點,累積自身的體驗以及修持功夫,成全別人時自然不教而化。
道親多元化:傳統道場的道親只有兩種,一種是發心的另一種是不發心的。而發心的道親只有一個模式,清口、參班、辦道、設佛堂…無法符合這個標準的,漸漸就被淘汰,或自動疏離道場。
道場應該因應社會的變遷,走向道親多元化,只要有求過道的道親,都是彌勒祖師的弟子,都能在道場有參與的空間。道親的種類應該包括三種:初發心道親、修持型道親、辦道型道親。傳統道場只有辦道型道親,但這類型道親在現在這個時代非常難求。即使能成全也,不像往日能再短時間內成全起來。如果道場能包容此三種類型的道親,道場一定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初發心道親
1. 對道有好印象,相信道是好的,但不願來參與。這類道親很多,只要維持好關係不揠苗助長,假以時日心中的道苗會逐漸成長。
無法來參班,但在生活中用三寶。就像佛教徒,只要會唸阿彌陀佛,
都可以自稱是佛教徒。只要願意用三寶,終會有因緣成熟的一天。
2. 只有初一、十五,來拜拜求平安,而無法納入辦道體制的道親。
3. 遇到困難才來佛堂求仙佛、求供茶。
修持型道親
喜歡修持但不喜歡辦道的道親,
修持有體悟可以教導別人或講課,不必勉強要求修道型到親納入辦道模式,給他們更寬大的空間修持,也許將來除了修以外,也會漸漸有辦的意願。
辦道型道親
能夠發心辦道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原靈佛子,可遇不可求。針對這些珍貴的佛子,道場不要過於急功近利只看數字,要重視這些在第一線上渡人的道親的意見,他們是最真實反應眾生的需求。
不要一定要求每個人套入一個既定的模式,道場的僵化,不應眾生機緣,就是因為只有一種模式,不符合這個模式就被淘汰。道場應隨著時代因緣而不斷有新的面貌,雖然道本身是不變的,但人天天在變,我們也應隨順因緣而不要故步自封。
◎ 人人以身作則誓為修持典範
後學太太想度女兒的小學老師,沒想到她正出身一貫道家庭,但卻對一貫道十分反感。她說:我的祖母一生都是虔誠的一貫道信徒,但她信一貫道除了一直不斷叫人捐獻求功德以外,什麼修行都沒有。我媽媽說如果不是我祖母,她還有可能會信一貫道,但因為我祖母的關係,所有人對一貫道都非常反感。
我們一貫道沒有達賴喇嘛,也沒有教宗,每一個人都是代表一貫道,都是一貫道的招牌。道外人是只能看我們的修行修養來衡量一貫道的斤兩。
每個人都要有不辱祖師門的決心,我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一貫道,代表祖師,不能因我們的修身不好而讓人輕視了一貫道。
要讓一貫道因我而榮耀,因我而備受肯定。不要讓人因我而不願成為一貫道親,如果別人因我而唾棄一貫道,那我們修道就是失敗的。我們無顏見彌勒祖師。
◎ 講道以體驗為基礎而非照本宣科
近年來一貫道受佛教基督教批判非常嚴重,原因在於我們講道方式以三教經典為主,卻又不符合三教本意,有自創、有牽強附會,最後都被三教批得體無完膚,落人話柄。
未來講道應從一貫道本有的精髓-三寶、求道儀式入手,以修持體悟印證道的珍貴,而放棄引聖經、佛經。
未完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