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5中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中乘緣覺
無苦及滅道→小乘阿羅漢
無智亦無得→大乘菩薩
再來呢,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是講三乘法。一般人的修行呢會用三乘法,好像乘了三輛車子 鹿車。牛車,羊車只要三輛車子,羊車最小,叫小乘,小車子 鹿車比較大啊,叫中乘 牛車最大。叫做大乘,乘就是車子的意思。那麼第一個講這個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講的是中乘法 緣覺乘。辟支佛 所修 辟支佛所修的十二因緣法。
他們是在十二因緣裡面呢覺悟的,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這十二因緣,都非常有道理的。
無明→行→識→名色→
六入→觸→受→愛→取
→有→生→老死→循環
人生就是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但是那些修行者,他看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他就去追溯他的原因。他認為有老病死,憂悲苦惱,因為有生命的存在啊。然後一路往前一直追溯,追溯到原因是在無明。而且呢這些憂悲苦惱又會增長無明,所以不斷的循環,這叫十二因緣啊。不斷的循環。
簡單的說呢,先是無明,無明是什麼呢?不明本自俱足。不了解自己已經俱足一切,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很貧乏很缺乏。唉,像嬰兒他們沒有這種感覺。這我覺得這個什麼聖經,那個寓言講的很好。說這個亞當和夏娃本來在伊甸園裡面非常的快樂,無憂無慮。可是後來他們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吃了以後呢,唉,他們就覺得自己一無所有。開始有分別心 分別善惡 分別是非 分別彼此對待。分別有啦無啦,我是擁有的 還是缺乏的?分別體內和體外,本來生命是沒有分肉體裡面還有肉體以外的世界,肉體以內的身體,還有肉體以外的世界,是一體的,沒辦法分割的。但那時候開始會分別 分別就懷疑自己呢,孤零零的除了一個身體什麼都沒有。甚至這個身體也是不長久的,會慢慢的長大,會慢慢的衰老,會有疾病 隨時可能會面對死亡。所以這就是無明,他看不到實相。
他看不到天人合一的實相,他光看到一個假像,一個肉體,一個渺小的個體,所以他覺得自己很平乏,一無所有。這是生命的無明,從這裡開始,當你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你就會慌了,就會開始展開行動,開始亂動。不安嘛,沒辦法如如不動,因為能夠見到真如本性的人,才能夠 如如不動,沒辦法如如不動就開始動了。展開行動,因為要求生存 就展開行動。展開行動又不能妄動 就會去 識 就會去分別 我要怎麼動法,所以你就開始去 識,眼睛會去看,耳朵會去聽,這叫識。那麼 識 了以後呢 就有名色。就有名相和色相的發生。首先是有色相了 這個杯子 這個色相它和桌子長得不一樣 而且還要替他定個名字。這是杯子 桌子 鐘 麥克風。有名 有色 名相和色相,有了名相和色相,這時候就有六種進入。眼睛進入了 進入色的世界,耳朵進入 進入聲音的世界。這個鼻子進入了 進入香臭的世界,舌頭進入了 酸甜苦辣的世界,不斷的進入 大腦進入一種思維的知識的世界,所以叫六入六種進入。
六種進入以後 就有受 就有種種的感受,因為你進入 一定有苦的感受 或者快樂的感受。就有感受,有了苦的感受或者快樂的感受,有就有愛。有什麼東西是你所愛的,或者是你所憎的。你所討厭的,所以有愛有憎 有愛有憎就有取有捨。
愛的我就要取,憎的我就要捨。在這種取捨之間呢 就落入一個有的世界,這一切都是有的,有眼界。有眼耳鼻舌身意,有色生香味觸法,有眼界,乃至有意識界。剛好相反,剛好和這個心經裡面講的說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剛好相反。在我們的人生存經驗裡面,經過十二因緣一路下來到了這裡的時候,一切都是存在的,沒有不存在的。世間一切都是存在的,實實在在的,困擾著你。事實上,原因都是從無明開始。然後進入有的世界以後呢,就強烈的感受到生存。我的存在 這叫生,這時候人才真正的誕生,這叫自我的誕生。
小孩子剛生出來時候,我們站的大人世界,他是生下來了 就小孩子來講,他還是跟世界是渾融成一體的。所以小孩子沒有你我,它和這個世界是一體的,所以要復歸於嬰兒就這個意思。但是我們慢慢成長以後,我的生存我的存在,我的存在是很明確的。既然你存在了,那麼你就會有老病死 有憂悲苦惱,因為有我 就有這些東西存在。這些憂悲苦惱就更讓你肯定什麼無明 更讓你感覺到自己一無所有,感覺到自己是缺乏的。感覺到自己有很多的壓力 很多的枷鎖。所以就更加無明,更加無明就更要去行 去識 去名色,又再進入六入 不斷的循環往復。不斷的循環往復 就在十二因緣裡面糾纏不休。
人活的是這樣的。於是呢 這種辟支佛緣覺乘的修行者,他們在十二因緣裡面看到了 看到老病死憂悲苦惱的原因竟然是無明。所以說呢 他們要把無明給滅掉,
他們要消滅無明,所以說他們看到無明 而且要讓無明呢除盡。把無明掃除乾淨,所以叫 破除無明,這一種修行叫破除無明。破除無明就有很多種修持,有戒律的修法 有禪定的修法 還有智慧。禪定發起智慧。止觀 觀想 觀照等等的很多各種修行啊,目的無非就是要破除無明,把無明給破除掉。因為無明一破 骨牌效應嘛 這面骨牌一倒,下面一路倒下來,最後呢老病死憂悲苦惱全部破掉,這叫從無明盡 到老死盡,到老病死憂悲苦惱全部倒掉。所以只要把無明幹掉的話呢,那你就沒有什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了,這一切都解脫了,所以這是一個解脫之道。簡單的說就是破除無明,
但是心經提出相反的說法,它告訴你說根本沒有無明。更不要說無明盡了。沒有無明這個東西的存在,這很有意思啊。無明是我們每個人都強烈感受得到的,怎麼會沒有,尤其是一個修行人更感覺到自己無明。就是因為無明嘛所以沒有智慧,沒辦法覺悟到本自俱足。所以我一定要把這個無明除掉,就是因為無明,所以我會有貪嗔癡嘛。我有貪心,我有瞋恨心我有愚痴。無明 無明遮蓋著我本性,我才會生出三毒出來啊。我本來應該是活在戒定慧裡面。
好像什麼烏雲遮日一烏雲遮日一樣啊,本來陽光普照的 象徵一種智慧普照一切。但是烏雲遮住了陽光被遮住了照不出來透不出光來了。這很明確的嘛。我明明現在就是烏雲遮住我了。那就是被無明遮住。假定無明是遮住太陽的烏雲啊,那麼我現在就是被無明遮住了我智慧的太陽。這是每一個修行的人 甚至沒有修行 有一點悟性的人都可以感受得到,都認為生命的重點在於破除無明。可是呢心經卻告訴我們,無無明,沒有無明。既然沒有無明,就沒有無明盡吧。你說有個杯子在這裡,我現在要把這個杯子打破,如果沒有這個杯子的存在的話,那麼打破杯子也就不存在了。沒這回事。
同樣 既然沒有無明。也沒有無明盡,當然就沒有老死,也沒有老死盡,本來老病死憂悲苦惱就是不存在,所以也用不著把它消滅掉。這個心經提出來一個破除這種緣覺乘 十二因緣修行法 十二因緣的修持法 只要是比較資深一點的佛教徒都很清楚。而且在佛教的各種修行法門裡面,有很多破除無明的方法。有很多修持法門是可以破除無明的,而且破除無明還分階段的。有破一分無明 破兩分無明 破三分無明 破四分無明 破五分破六分破七分破八分破九分破十分。要破十分無明才算是完完整的,所以有整套的修持功夫很完密。可是呢心經卻告訴我們,無無明,沒有無明這個東西的存在。
真的很很吊詭的一件事情,沒有無明這東西的存在。因為要知道,我們如果肯定無明的存在,那你修行永遠都要破除無明。除了你要被這個無明永遠如影隨形的壓住你之外呢,你還要陷在很多的修持法門裡面,而且你還要活在一種掙扎裡面,什麼掙扎呢。活在一種呢沒辦法貫徹這些法門的一種痛苦。因為有很多破除無明的法門,你沒辦法去貫徹執行它。你有很多的因緣糾纏 造成你沒辦法去貫徹。沒辦法貫徹你就覺得很痛苦 覺得我解脫無期 會在這種痛苦之中。或者說你有辦法,你全心全意去做,可是你的慧根不夠跟不夠力。所以你執行這些破除無明的法門的時候呢?執行起來怎麼樣呢?不夠貼切。沒辦法執行的恰好 好像教你用筷子,你用的不太好,夾菜很容易掉下來就像這個樣。這也是問題,所以有很多很多的因素 會造成你更多的煩惱。我們剛才講
魚朝恩。謂忠國師曰。何是無明。無明從何起。
師曰。奴也解問佛法。豈非衰相現。
朝恩色怒。師曰。即此是無明。無明從此起
唐朝的時候,那個時候禪宗盛行的時候,有一位大禪師,叫做慧忠禪師。這個慧忠國師 他是唐太宗的老師,當時呢有一位宰相,叫做魚朝恩。魚朝恩有一次問這個慧忠國師,他說,國師啊請問你什麼是無明?什麼是無明盡?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什麼是無明,我要瞭解 什麼是無明盡,我要怎麼樣呢?能夠進入無明盡把無明破除掉。簡單的說什麼是無明,要如何破除無明?結果這個慧忠國師怎麼回答他 慧忠國師說 像你這樣子庸俗的人也懂得來問佛法。這樣子回答他,他當朝宰相竟然被人家這樣侮辱當下就大怒。非常憤怒,然後馬上為之色變,結果這個慧忠國師就說了,這就是無明。這個魚朝恩一聽到以後,馬上臉色就放下來了,原來這就是無明啊。然後就向慧忠國師禮拜說 受教了,我知道什麼是無明了,他一禮拜下去,慧忠國師就說,這就是無明盡。無明到無明盡全部完成了,
無明非既存,是應緣而生
心念動,無明才發動。
既然幻生,就會幻滅
好,從這個公案裡面你會看得出來無明根本是不存在的,根本不存在。本來不存在魚朝恩的身上,無明盡也不存在。可是呢他一下子動念 無明才發動。注意我們不要以為無明是一個實存在那裡等著你的東西,烏雲造頂 不是的。它是怎麼樣呢 隨時隨緣而生的應緣而生的。當這個緣發動的時候,你心念一動,無明才發動。無明不是既存在那一個東西,你要慢慢去破除它,它根本不存在。所以你可以讓它不發生。
啊,所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你可以讓它不發生,你就不需要去破無明,它根本可以不存在,因為它是不存在的東西。所以我們如果能夠能念念不離自性,時常守護本性,外面緣在動的時候呢你不要讓無明跳出來。因為無明不存在的它是隨時生出來的,無明本身就是一個幻生幻滅的東西。它不是一個實存體,所以你不需要把它當做一個對象去破除它。你只要讓它不要跳出來就好了。就算有一天那跳出來你讓它自動滅掉。不小心它出來了 出來它會滅 有生就會滅,自動會滅掉,你硬要去滅它反而呢?增長其勢。。時常在壓制這個無明 事實上沒有必要。它會出來,它會滅掉。你在旁邊看它就好 客觀,你不要去壓它,你守護你的本性,然後看著它,它會起來它會滅掉。它有生就有滅,這是必然的。你讓它自動起來自動滅掉 哀傷也好。憤怒也好,嫉妒也好,憂愁也好,焦慮也好,它能夠起來,它就能夠滅掉,因為它是不存在的東西。
它不存在。它不會永遠存在的啊。
所以說它幻生它就會幻滅。這是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所以我們不需要對抗無明,無明是不存在的,所以你也用不著破除無明啊,但是你要了解這個事實的存在。那無明呢雖然不存在,但它隨時會爆出來啊,幻生出來,這時候你要讓它自動滅,最好你根本就不會生出來。不過很困難你活在五濁惡世。聖人也會發脾氣啊,一定是的因為五濁惡世就是這樣子,它有種種的惡因緣,像文王還要一怒而安天下。所以說孔子孟子都會發怒的。都會起情緒的,但是他們能夠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它起來會自動滅掉,他們沒有刻意在上面苦下功夫。這就是了解一種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的道理啊,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如果能夠呢,無明亦無無明盡的話,那當然就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就像一棵樹 沒有根的話,當然沒有枝葉了,根本就沒有根的存在,沒有種子怎麼會有樹 整棵樹的存在呢?一棵樹的種子就是無明。那這個種子既然不存在了,那麼它的整棵樹都不存在的,所以整個十二因緣根本是本來就不存在的啊,本來就不存在的。不需要那麼費苦功啊,去破除無明 去對付這個十二因緣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