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恩上海一位前賢,為六祖壇經內容打逐字稿,日後有時間再將逐字稿貼上字幕。

 

32 定慧品-1

 

定慧品,講的就是禪定與智慧。在教門裏邊那,它修行有一個次第,戒,能生定;定,能發慧。眾生之所以沒有智慧的緣故喔,是因為心不定;心不定的緣故喔,是因為六根不聽話,會造罪、造罪業,所以要受戒,這是教門裏邊這樣說。就六根會被污染嘛,六根不清淨啊,所以要守戒,讓六根清淨;六根清淨以後呢,心才能夠定;定了以後,就會有智慧。

 

但是呢在宗門裏邊喏,不是這樣麼說的。宗門裏邊看到呢,一切眾生本心清靜,六根也是清靜的。六根清淨啊,六根是不會污染的啊。你說眼睛會被污染嗎?不會;耳朵也不會被污染。

 

所謂污染是什麼?好像這個衣服,沾到墨水了,就一塊黑的。你耳朵會嗎?耳朵會聽到一個聲音,就不消失了嗎?不會啊。鼻子會說,哎,聞到一個花的香味,永遠都存在嗎?不會。所以它不會受污染,本自清靜。既然本自清靜的話呢,就本來禪定;本來禪定的話呢,就本自般若、自性般若。所以這個是祖師講到定慧的時候,禪定和智慧的時候,和教門裏面不同的地方。

 

好,我們來看一看。

 

師示眾雲”,祖師呢開示大眾說,“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我們所傳的這個見性法門,六祖惠能所傳的這個法門,跟我們傳的法門是一樣的。那麼他是以禪定和智慧為根本的,叫定慧為本。也就是說呢,我們得到這個正法——心法以後,我們的生命,就應該是已經被安頓在禪定和智慧之中了。

 

就好像你移民美國,就已經住在美國了;或者說你遷居到豐原,你現在就住在豐原了;以前我住臺北,現在搬到石岡,住在石岡。那麼以前,我沒有求道以前,那是住在三毒裏面;現在求道以後呢,就已經安頓在什麼?戒定慧裏面了,所以叫做定慧為本。我們生命的根本,已經是禪定和智慧了。

 

所以我們得道以後呢,我們就要瞭解自己,得道之人和一般眾生不同了。不同在哪里?你有禪定、有智慧。你不要沒有自信那、沒有信心,你和求道以前是不同的。你有禪定,你可以不受誘惑;你有智慧,你可以明辨是非。不要拿說“我定力不夠、我智慧不夠。”當藉口了,統統給你了。你以前說你沒錢,你受窮,現在你有錢了,怎麼會受窮呢?你還說你窮,還哭窮。

 

所以說像我們從現在開始,應該是從求道以後就開始了,我們面對欲望的誘惑,要相信自己有定力,你不會抵擋不住誘惑的,我絕對可以,我絕對可以的。你缺乏的只是自信而已,對道的信心。是非黑白,我有智慧,了了分明。不需要問東問西的,不需要張惶四顧、不知所措。靜下來,用你的智慧,自然就可以了了分明,這是你的根本。

 

不要再誤以為,自己的生命的根本還是貪嗔癡,一般人生命的根本就是貪嗔癡嘛。我有欲望,我有情緒,我很容易生氣,我愚癡,我什麼都沒有,我什么都不知道。這個就是辜負天恩師德,這叫辜負天恩師德。定慧為本,這個法門已經傳給你啦,大樓的根基已經紮下了,不會動搖了,你有根本啦,我們都有根本了,有根有本了。什麼是我們的根?什麼是我們的本?就是定慧,禪定和智慧。

 

大眾勿迷,言定慧別。”那個時候有二種說法,在爭論不休。就是禪定和智慧是分開來的。有二個修行團體,有的是主張呢,定能發慧,就是禪定才能夠啟發智慧;也有的呢,是主張正見才有正定。到現在佛教還是分作這兩派。

 

那麼一派呢就是說,要參禪打坐,有定力之後,自然就會有智慧;還有一派呢,就是要深入經藏,要研究經典,要有正見之後呢,參禪打坐,才不會走火入魔,才不會入於邪定之中。這是二派爭論不休,到現在還是一樣。

 

所以祖師講啊,“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大眾啊,不要迷了,然後堅持著說,定慧是分別的、定慧是有別的,所謂禪定是禪定,智慧是智慧。事實上“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慧是一體的,禪定和智慧不是二個,是一個。“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定是慧的本體;而智慧呢,是禪定的作用。

 

即慧之時定在慧”,當你運用智慧的時候,智慧裏邊就有禪定,有禪定呢,那才是真正用到智慧了;“即定之時慧在定”,你說你在禪定的時候呢,智慧就在裏邊。所以禪定和智慧是一體的。

 

就好像手,如果一直動,不定,他什麼都不能做,抓什麼都抓不穩,是不是?什麼都不能動了。有啊,有那種中風的,手一直皮皮擦,吃飯也沒辦法吃。那麼手靜止下來了,就叫定,對不對?那定裏邊就隱含著一種靈活、精確的動作在裏邊,又靈活、有精確。所以這個靈活、精確的動作,這個就是慧。然後它的穩定性,這就是定。

 

眼睛也是一樣啊,眼睛你定了,就什麼都看得到;你如果眼睛一直轉、一直轉,它就什麼都看不到。眼睛一直打轉、一直打轉,什麼都看不到。

 

所以所有任何的東西,都是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杯子也是啊,它要定啊,它才可以裝水啊;它要不定的話,水就翻啦,這叫定。定,它就自然具足了功能。桌子、椅子,什麼東西都是定慧等持的啦。

 

不只是人類如是、動物如是、植物如是,山河大地、一切萬物,都是定慧等持,都是有定、有慧。定中有慧,慧,就是代表它的使用,慧是定用;那麼定呢,就是慧的本體,安然不動。萬事萬物,都要安然不動,才能發揮作用。

 

所以“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如果認識這個義理呢,那就叫做定慧等學,定慧平等。

 

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就我們剛才講的,這二種修行法門的爭議性,不要落到這裏邊去分別、去爭論。“作此見者,法有二相。”那麼作這種見解的人呢,法有二相。一個法,說出二個相出來了,叫定和慧,說出二個相出來了。事實上定慧是一體的。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可以看得到,定慧一體。不過由此可以知道呢,就像我們的手要定,要穩定,才可以無事不辦;眼睛要穩定,才可以無物不見;耳朵要穩定,才可以無音不聽。心也是一樣,要穩定,心一定要穩定。心要穩定,才可以怎麼樣?才可以見機而作,叫智慧。見機而作,是很重要的。你的心的穩定性不夠喔,就好像手的一直發抖,你做事就是做的很差啦。吃飯啦、炒菜啦、掃地啦,都一塌糊塗,不是不能做,一塌糊塗。

 

心,如果穩定性不夠的話呢,做什麼事都慢半拍。就算你說像那些政治人物啊,運籌帷幄啊、機謀算計啊,那都算慢半拍的。真正心定下來以後,它的智慧是可以怎麼樣?制敵於機先。事情還沒有發生,就先把你搞定了,這是我們的智慧。

 

真正的智慧,災禍還沒來的時候,就察覺了。心就會動一下,內有不安,趕快修持三寶,回光返照。安定以後,災禍已經消失,還沒有出現,就給你化掉了。

 

退而求其次,災禍要來的時候,或是好事要來的時候,有所感覺。但是,哎,不知道怎麼去應對。後來終於惡事臨頭了,...,這已經算是心有定了,就還是發生了,他化不了。如果這時候你有修持,就可以大事化小、甚至小事化無,這就是智慧。但是心呢一定,這個智慧就在裏邊。

 

其未兆易謀——《道德經》

 

智慧,不是胡思亂想的,不是點子一大堆、想法一大堆,能夠見機而作,化於未兆。“其未兆易謀”啊,徵兆,還沒有出現以前,那是很容易去搞定的,謀,就是搞定它,還沒有出現以前。

 

有好事臨頭的時候,也是啊,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喔,今天神清氣爽,一定有好事發生,結果一整天下來,好像也沒有什麼好運。這就是雖然有未兆,而沒有功夫,功夫不夠。應該心裏有喜事的時候,就要趕快感恩,存感恩之心、然後存慈悲之心。這時候甘露才降得下來。你心不定,(郭經理拿起杯子)甘露想倒,都倒不進去,甘露才降得下來、灌注下來。

 

所以說啊“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一般人呢嘴巴說好話,心中不善,這叫口說善語,但是心中呢惡念很多。好話,誰都會說啊,有人專門說好話的啊,結婚的時候有那個,現在好像沒有了喔?那個叫什麼?是媒人嗎?專門在講好話的,不是媒人吧?長輩?哎,對對對。反正上轎也要講好話,下轎也要講好話,反正講不完的好話,叫口說善語。我們人呢都知道啊,什麼是好話,都很清楚的。但最重要是你心中善不善?

 

出其言善,則千裏之外應之;

 

出其言不善,則千裏之外違之。——《易經》

 

為什麼心中不善呢?為什麼心中沒有善念呢?“空有定慧,定慧不等。”其實每個人都有禪定和智慧,有禪定和智慧的人喏,一定是心中常存善念,他的機就在這裏,其機若此嘛。他的機就像這樣,像什麼樣呢?“出其言善,則千裏之外應之。”一句話說的好,千裏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裏之外違之。”違背你。主要是念頭,你常存善念。

 

有智慧、禪定的人,有定慧之人呢就知道,常存善念呢,就可以感應,感應天下之善神、善人,還有什麼?仙佛菩薩。你常存惡念,你感應的就是天下之什麼?山妖水怪呀、惡人壞事啊、恶人凶事啊。所以不要說我心裏想想,這念的力量很大的喔,念力是很大的,念頭的力量是很大的啊。它大就大在哪里?它會感應,念頭有感應的力量。

 

所以“空有定慧,定慧不等”啊。就說起分別心,分别“哎呀,禪定和智慧是不平等的,先有禪定,還是先有智慧?”一起分別想喔,心就走叉了。不二法門呢,變成二法,他起了分別之想。看不到說本有的定慧。其實每個人都有定慧啊,你不要“空有定慧”。

 

就好像空空有手,你偏偏不要用,要用嘴巴去咬東西,對不對?明明有手可以用,不用。有定慧,為什麼不用呢?因為不相信定慧等持,而且眼前具足,不相信。就想說,我沒有左手,也沒有右手,左手叫定,右手叫慧。然後我要用什麼方法,產生左手;用什麼方法,產生右手。有的說是右手可以產生左手,左手可以產生右手。就定能發慧,慧能生定,這都亂講一通。兩手具足啊,定慧平等,本自具足,你只要去用它就好了。

 

自信己身有真如法,發心修、行。——《大乘起信論》

 

我們人的問題,就是心很不定,忐忑不安,晃動,忐忑不安。為什麼忐忑不安那?不信己身有真如法,這個叫做無明啊,不相信自己有真如法。我們傳道,就是告訴你這一點,本性不失。不信,所以就要到處求法,求世間法、求出世法,大部分人都是求世間法。

 

心很不安那,認為自己一無所有,不曉得你有大禪定、大智慧。所有的吉祥如意,通通在這個禪定、智慧裏邊,全部在禪定、智慧裏邊。因為你禪定、智慧,就通十方佛國嘛。佛世界,就是禪定和智慧所創造出來的。所以這佛世界的寶藏,無窮無盡,叫華藏性海,蓮華寶藏、自性大海,真如本性的大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沒有人相信那。要赚钱,要搞些養老金來養老,這個就是沒有自信。

 

林經理喔,講課以前就跟後學講,這些清修的道親那,好苦啊,說晚年沒有人照顧啊,說应该道场要來作一個安頓那,50歲以後就住到道場,生活照顧無缺,到死還給你一個靈骨塔。這就是不信己身即有真如法,你要信己身有真如法,何處不是淨土啊?

 

就清修來講喔,清修最好修啦,清修嘛,清嘛,清清靜靜的。清修喔,在佛經裏面講的很清楚,他什麼都不用修,什麼禪定、智慧、念經、念佛,都不用修了,光修一個不淫。清修人,反正是清修,也不能淫嘛。光修一個不淫喏,通梵天。超過兜率天喏,超過仞利天喏、超過夜摩天喏,馬上就通梵眾天。光修這個就夠了。

 

梵眾天,是最有福報的啊,但是沒有信心那。你光守護這個(身體),“哎,我就不淫。”這個福報根本就用不完了,我們先不要談智慧了,福報就用不完了。所以很多都是覺得日子好苦,要追求這個、追求那個的。都是無明啊,都苦在無明啊。不曉得說,要過好日子,是很容易的;要做佛,也是很容易的。

 

所以說因為定慧不等啊,所以才會“口說善語,心中不善。”因為沒有把握啊,就起了惡念那,起了貪嗔疾的念頭。擔憂、緊張、恐懼,然後就惡念叢生,“心中不善”。

 

那為什麼口還能夠說善語呢?很簡單,因為你明白什麼是善嘛,公道自在人心嘛,誰不知道?慈悲喜舍,誰不知道這是好的?不用教也知道,天性。好像狗天生就會叫一樣,人天生就知道什麼是善,“性本善”嘛,誰不曉得?貓天生就會抓老鼠啊,不用教的。

 

人的智慧和禪定,都是天生的。所以我們修行的人,一定要看到我們的定慧,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手可以定,眼睛可以定,六根可以定,心可以定。心一定,通天徹地。就好像蠟燭一定,就可以照啊;蠟燭搖來搖去,影子一大堆,就不能照了。你蠟燭搖來搖去,你就看不到字啦;蠟燭一定,了了分明。心也是一樣,心一定,了了分明。

 

那心有沒有定的能力?當然有。手能定,心就能定;腳能定,心就能定;杯子能定,心就能定。你不如杯子嗎?不如桌子、椅子嗎?要不要而已,我們心不想定啊,慌慌張張的。不曉得一定下來,智慧現前。

 

不是說我定下來,慢慢去修智慧,定下來就是智慧,叫做“即定之時,慧在定。”不是說我心定下來以後,我再慢慢修、慢慢修、慢慢修。這個和作學問不同的啦,不是,孩子啊,你心定下來,你慢慢學英文,慢慢學數學。而是一定下來,英文、數學都會了。當然不是這樣子啦,定下來,英文、數學是不會的。但是你一定下來,智慧就現前,通天徹地的智慧,通佛世界的、通聖賢的智慧,就現前。

 

這個智慧,自然會讓你怎麼樣?趨吉避凶,簡單地說。自然會讓你走向什麼?福德、吉祥、如意,智慧的特質就在這裏啊。像水,就是向低處流嘛;火,就是向乾燥的地方燒嘛。智慧的特質就是這樣,它自然會趨吉避凶,所以很輕鬆的啊。你守護你本有的定慧,人生就一直奔向淨土而去啊。

 

忠恕違道不遠。——《中庸》

 

所以說“心口俱善,內外一如,定慧即等。”心口俱善,心也善,口也善,心也常存善念,所以我們要常存善念。我們說不曉得什麼叫定?常存善念,就是定,心就定了。什麼叫常存善念?仁慈和寬恕嘛,叫仁恕。“忠恕違道不遠。”仁慈,是大道啦。

 

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谓恕。——朱熹

 

但是叫我們仁慈,我們做不到,我們覺得“哎呀,我沒有能力去救人那,沒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但是忠、恕,恕,就是寬恕,你要懂得寬恕人。不要一天到晚念人家的惡,然後寬恕。做人做事,要忠誠。所謂忠,就是盡心盡力的,叫忠,“盡己之謂忠”嘛,盡心盡力的。我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就是忠。做得好壞、成敗,不重要,主要是我有沒有盡心盡力了?

 

前天才有二位道親,夫妻倆,到後學家裏來聊天、談話,兩位講師,談了三四個小時。他們都是帶班的講師,就像我們這邊有很多的辦事人員一樣。然後就怕說,就覺得很有無力感。這個事情呢,覺得自己能力有限,辦事的能力有限、協調的能力有限。辦事能力有限,事情就不容易辦好;協調能力有限,就不得人助。

 

所以人各有想法,尤其在道場裏邊,每個人都有他的想法,要合作很困難。在社會上還容易,說一聲令下,因為捧人家的飯碗那,沒有辦法啊。在公司裏邊那,上面一聲令下,你就要乖乖地,心裏不爽,還是要照著做啊。

 

道場裏邊,你意見就可以很多啦,對不對?反正我又不吃你,我還要在這邊犧牲奉獻呢,我話就多了,想法就多了。在道場裏邊,你要合作,反而更困難。然後道場裏邊做事喔,因為不夠專業嘛,社會上做事是專業投入啦,我們道場做事,都是業餘的啊,業餘的。業餘的做事,當然就哩哩啦啦(零亂散落而沒有條理),一定是這樣子的。所以人不好協調、事不好成,必然會有這種現象。

 

說怎麼辦呢?我說啊,你又不是幫老闆做事,你是幫上天做事哎。上天和老闆,你不要把它列成平等啦,那不是欺天嘛,把天看低了,看成一般的老闆了。老闆做事,是要求績效的啊;上天要我們辦事,替上天辦事,它不要求你績效的啊。

 

它要求你什麼?要你那點心那,忠心,我盡心地做了;要你那個願力,我願不願意替上天做事,心甘情願的?這是最重要的啊。我要歡喜、甘願地去做,做好、做壞,人會怪你,天不會怪你的啦。而且喏,就上天來看喏,你只要很忠誠地去做,你做得世間人認為好的,上天不認為好;世間人認為壞的,上天也不認為是壞,沒什麼好壞的。

 

我們這點能耐,在上天的眼裏,什麼好壞,五十步笑百步的,都是爛卡。你能做什麼事啊?像後學來這邊講課,講什麼好啊?也許跟很多人比起來,已經算很會講了。你去跟彌勒祖師的法音宣流,一句話都不說,眾生心都開悟了,能比嗎?講課,不是光講給你聽的哎,你後面有一大堆的冤欠孽障啊,你心裏邊有比紫金城還多的宮殿㖠,好多房間、好多房間那,哪講得進去啊?我們在這邊都是...,吸引你們來佛堂而已,根本解決不了事情的。所以只是願意替上天做事,上天要的就你那個意願而已。所以我說“忠恕違道不遠”。

 

那我們說“心口俱善”,不是嘴巴說忠恕,真的去做,離道就不遠了。“心口俱善”,心中常存善念,我盡心盡力地去做。替上天辦事也好,人事也當天事來辦,不計毀譽,不計成敗、得失。要計毀譽、成敗、得失,裏面就充滿了聰明才智、得失、是非,那得失心就很重了,計謀就很多啦。你不計成敗得失,總之,我忠心耿耿地去做了,就好了。我能力差,做得差,沒有辦法,上天慈悲啊,幫我補一補。

 

在上天來看,沒有能力差的、能力好的,都能力都很差啦,包括後學在內都是。就像那個施洗的約翰說的,施洗的約翰已經是大先知啦,在聖經裏邊講,他說“那個將來要來的,我替他提鞋子都不配,我連他的小指頭都不如。我在天國裏邊是最小的,微不足道的。”所以我們這點聰明才智,算什麼呢?

 

後學就有發現那,好多人那,大學教授啊、大企業家啊,他想要改變他的太太、他的小孩,都一點都不能改變,幾十年都改變不了一點點。但是我們道場有多少人那,讓你清口茹素,讓你設佛堂,讓你發慈悲心,哎,就憑我們這些點傳師的這張嘴,有這個能耐嗎?不要往自己臉上貼金了啦,不可能的啦。憑這些講師,這樣子東講西講,就可以讓一個人,哇,變化成就嗎?沒這回事。都是上天在成全,所以這種很驚人的啊。

 

所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本性難移,江山易改,怎麼易改法,我沒看過啊。我們921大地震,幾十年才這麼稍微改變一下而已。但是本性難移,我卻看到好多人移啦,太多啦。光後學那邊喏,因為後學在第一線嘛,在石岡這邊接引眾生啊。啊,從進來,到現在,看著他轉變得不可思議啊。我們有什麼能耐去轉變他呢?

 

所以“心口俱善,內外一如,定慧即等。”只要心口俱善,常存善念,我們說忠恕、仁愛。自己知道嘛,忠恕,誰不曉得這個道理呢?不要認為做了會吃虧,要相信,就去做了,就讓自己的心常常放在忠恕之上。

 

很多人就是這樣嘛,做事,不管做天事還是做人事,敷衍了事,不忠,對不對?敷衍了事;對人也不忠誠,他是客套、應付。對人客套應付,對事敷衍了事,這不忠。自己也知道不該這樣,哎,就是這樣做了。嘴巴會說啊,嘴巴都會說,都會說要誠啊,做事要認真負責,做人要誠懇。這個話,誰都知道,但是心口不一。然後呢不恕,不肯原諒別人,對不對?光希望上天原諒我們的罪過,不肯原諒別人的罪過。

 

像耶穌在告訴他的弟子的祈禱文裏邊講的,祈求天父啊赦免我的債,免了我的債,就像我免去別人的債一樣。別人欠我的,我不要了,但也希望上天免掉我所背負的債吧。所以要寬恕。你要希望上天、彌勒祖師妙法無邊那,要能夠護庇我們懺悔佛前改過自新,你就要去寬恕別人。你要希望上天寬恕我們,我們就要去寬恕別人。

 

所以“若心口俱善”的話,自然“內外一如,定慧即等。”自然呢你就會發現,內在的生命、外在的世界,都是真如法界;你就會發現,我不是一個罪報之身,活在罪惡的世界。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想法,我拖著沉重的業障,在這個五濁惡世,行走在罪惡的路上。沒有,不是這麼回事。

 

“心口俱善”,從現在做起。你以前的業障什麼不管它啦,我就現在心口俱善,下定決心。什麼定?就是心口俱善。什麼是心口俱善?自己瞭解嘛,要不要做而已。

 

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內在的生命是純淨的,外在的世界是清靜的,真如法界,內外一如,“定慧即等”。這時候呢,就永遠活在禪定與智慧之中,平等無二。禪定之中有智慧,智慧之中有禪定。心,永遠是這麼的安定。為什麼安定呢?因為碰到任何事情,都可以化於無形,都可以應對自如。

 

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爭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自己覺悟、自己修行啊,不要去跟人家爭論。如果在爭論那,先有禪定後有智慧,先有智慧後有禪定,那就是迷人那。在那邊爭個輸贏,叫不斷勝負,“卻增我法”,只有增長自我而已。“不離四相”,不離開什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他這邊作了個譬喻,好像燈和光啊。有燈就是光,無燈就是暗。所以燈和光不能分開來的,燈就是光,光就是燈。燈沒有光的時候,不叫做燈,那不叫燈嘛,燈要有光才叫做燈。燈,意思就是亮的意思嘛。那它沒有光,像這邊有很多燈沒開,那不能說是燈啊,它沒有亮啊,對不對?亮了才叫燈啊,有光才叫做燈,沒有光,怎麼叫燈呢?

 

同樣啊,沒有智慧,怎麼叫禪定呢?沒有禪定,怎麼叫智慧呢?沒有燈,怎麼無緣無故會有光嗎?不會的。所以名稱雖然是兩個,燈光燈光啊,但事實上是同樣的,同一個東西。

 

就像我剛才舉的譬喻,手,還有手的動作。手和動作,是一體的嘛,對不對?你不能說,手是手,動作是動作。沒有手,怎麼會有動作?沒有動作,還叫手嗎?那死人的手,就不算手了嘛,是不是?它不能動了嘛,不能動,就等於不算手了,那只是一塊腐臭的肉而已啊,那不叫手啦。眼睛,不能看,還叫做眼睛嗎?不是光有那個眼睛就好了。那眼睛挖出來,就不叫眼睛了。眼睛要能看,能看就是慧,而眼睛的本身就是定,這叫定慧不二。

 

所以我們一般人的問題就出在這裏,我們從小呢,人類的整個文化,就是不相信人有智慧,所以要學習,認為學習可以啟發智慧,這是一種;還有人認為,是禪定可以啟發智慧。一般來講,就有後天之學、先天之學。先天之學,都是走禪定啟發智慧;後天之學呢,就是走知識啟發智慧,知識和技能。這兩種都不對。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道德經》

 

而且呢那種知識啟發出了的智慧喔,不是智慧啊,那個叫聰明才智,那個都是慢半拍,慢了好幾拍。那不能解決問題的,只能收爛攤子,而且還收不好。沒辦法所謂“未兆易謀”啊,自始沒辦法看到那個未兆,事情還沒有發生以前喏,那個機兆(先兆)就看到了,那個徵兆就可以看得到,那是智慧。

 

那個智慧是本來就有的,那是學習,學習不來的,學的越多,反而越破壞。所以為什麼說要“絕學無為閑道人”啊?“絕學無憂”啊,老子講說絕學無憂。

 

所以這個定慧法,我們不要認為,啊,六祖惠能講講而已。定慧法,就是你生命的本質,我們要好好地去運用它,運用你本有的禪定和智慧,運用它。不要放著不用,放著大寶不用。入手之處就是心口俱善嘛,簡單地說,心口俱善。

 

常存善念,做得到嗎?當然做得到,不願意做而已嘛,當然做得到啊。要轉念很容易的,要轉手還不容易哎,轉念是很容易的啊,不費力氣的啊,是不是?願不願意而已啊,一念之間那。

 

你手要轉過來,有時候手僵掉了,還轉不過來;轉身,也有人轉不動的啊,年紀大啦,轉個身很困難;抬手、抬腳,都是很簡單的事情啊,但是還有難度在;起立、坐下、走兩步,這都很簡單喏,但是還有難度在的。轉念沒有難度的啦,轉念沒有難度的,從惡念轉到善念,甘願不甘願?就是不甘願而已嘛,沒有難度的,沒有人做不到的。

 

但是你呢,常存惡念的話,你就通魔界啊。你不是說自己隨便想想就好了,不是的啊,常存惡念的話,你就會通魔界,就苦惱不安那,一定是這樣子的。你存貪念,你就通餓鬼道;你存嗔念,你就通修羅道;你存癡念,你就通畜牲道。不只是通畜牲喔,通畜靈,最可怕就在這裏啦。

 

畜牲道有很多靈喔。我們死掉的畜牲比死掉的人多太多啦,對不對?那個靈界很大的啊,通畜靈啊。所以愚癡的人就通畜靈。...,整天在那邊要死不活,自暴自棄,吃了睡,睡了吃。然後聊天啦、看電視啦、打電腦啦,這就愚癡,這些都通畜靈。所以越陷越深那,通到那種畜牲的靈界,越陷越深。

 

還有貪心的人,一天到晚貪心不足,這就通餓鬼道。餓鬼道也很大的喔,因為世界很龐大的啊,要鬼啊,永遠不會滿足的,要鬼,貪婪。

 

修羅道也是一樣,修羅道勢力很大的啊,整天跟天帝—玉皇大帝戰鬥的,勢力很大的。你要整天生氣的話、不滿的話。

 

所以存惡念有什麼好的嘛?你知道有這麼大的危險,你就不會去存了。那要放下很容易的嘛,就好像你手抓個石頭,要拿起來很困難,它有重量的;要放下?太簡單啦,要不要而已啊。所以你要放下,沒有那麼困難,願不願意鬆開來而已。當你知道麻煩這麼大,你就願意啦。我們存惡念,有的時候是以為這是好的;你知道麻煩這麼大喔,你自然就會放下。就是無知啦,眾生都壞在一個無知啦。

 

像耶穌在臨死以前的時候講的,父啊,原諒他們,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眾生的問題就在這裏嘛,不曉得自己在幹嘛,以為自己占盡便宜了,不曉得,不曉得自己在幹什麼。不曉得有最簡單的方法,可以活在諸佛世界;卻偏偏要用最困難的方法,去活在六道輪回,這是很可笑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