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上海一位前賢,為六祖壇經內容打逐字稿,日後有時間再將逐字稿貼上字幕。
33 定慧品-2
“師示眾雲,善知識,一行三味者”,這個一行三昧,是禪宗的一個修行境界,一個專用名詞,叫一行三昧。三昧,就是禪定的意思;所謂一行的意思,就是說它沒有間斷,不間斷地在禪定之中,叫一行,一直行在禪定之中。簡單地說,一直行於三昧,沒有間斷。
所以才會產生後面講的,常住不動,妄不起心。因為你要一直在禪定之中,只好不睡覺啦,不倒單嘛,那時候流行修行,叫不倒單,要一直行於禪定之中,那當然要不倒單啦,當然要一直保持禪坐的狀態啊。事實上不是的,禪定不是身體在那邊不動啊,不是眼睛不看、耳朵不聽啊、嘴巴不講話、手腳都不動了,不是。
禪定呢,是你的心,你能夠不動心,這最重要的。你走路啊,可以啊,坐、睡覺,但是心不動。心怎麼不動呢?不起二見,就叫不動。我們的心最麻煩就在這裏,整天就在想,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剛剛我還看到有媽媽,在看女兒在打瞌睡,有什麼關係?讓她睡一下,有什麼關係?哈哈哈哈,對,就是說你啦,我是說你可以睡一下,沒關係啦。
起二見,這樣是對的,那樣是錯的。一定要這樣才是對的嗎?那樣就一定錯了嗎?叫二見。我們從小到大,就學一大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心中常常這樣,就算打坐坐在那邊,心中還在想,坐這樣才是對的,坐得住才是對的,坐越久越對。
以前後學就認識一位道親,修行也很好,一位講師。因為他二十幾年前,那個時候在道場學不到什麼東西,他又喜歡研讀經典那,就跑到佛教去了。後來就在佛教大放異彩,還創立現代禪,那很多知識份子都投入他的門下。結果,比我還小一歲,前年就歸空了。
為什麼呢?他打坐。打坐喔,坐太久了,他坐越久越好,他標榜的修行法門,叫只管打坐。就他坐到什麼?血栓,知不知道血栓?他就血栓去世啦,虧啦,多可惜啊!照理說人家打坐,只管打坐,很好啊。他一坐坐十幾個小時,可以不起來的。這叫二見,就坐死了,多可惜啊!
所以說不要光在身體上面搬弄、或者嘴巴上面搬弄、生活上面搬弄、行為上面搬弄,心不起二見。其實我發現,人的苦惱都在這個二見。夫妻之間那,你嫌我不對,我嫌你不對,而且永遠喏,到底誰對誰錯,跟誰講的,都搞不清楚。
今天才有一對夫妻,夫妻倆都跑來跟我叨。先生生了病,不肯到醫院檢查;太太一定要他去醫院檢查。先生說,醫院業障很多,別人的業障到時候沾到了,給誰?太太說迷信。到底誰對誰錯呢?各執一端。先生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啊,太太說的還更有道理啊,對不對?那跑來要找我做個仲裁。我知道講也白講嘛,不講。太太來,說她對;先生來,說他對。沒有辦法啊,都對啊,有什麼辦法?
要“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這個直心就是不起二見嘛,不落二邊嘛。人的心就是彎的嘛,一下彎到這裏,一下彎到那裏,沒有直心,又辛苦。直心,多容易啊,對不對?直心是很容易的啊。你二見之心,彎彎曲曲,彎彎曲曲,那是很困難的啊,難度很高的。而且彎到那邊是對的?都不曉得。
到底是是是嗎?非是非嗎?是不是、非不非呀,天曉得啊。有時候是不是是,非不是非;對也不是錯,錯不是對;對就是錯,錯就是對。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
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中庸》
所以說要“常行一直心”,常行一直心。無可無不可嘛,“素其位而行”,我就在這裏了,就好啦,就常行一直心在這裏。不要在那邊想,這個是好的,那個是壞的。
像後學家裏的這個菲傭,後學想說成全她到菲律賓去開荒啊,就請她到天律這邊來,學佛規禮節。將來呢我們天律要去開荒的話,可以去。因為她有那個願力嘛,想要回到她的家鄉去。她自己在求道以後,感應很多啊,有求必應啊。
最近就跟後學講說,“啊,點傳師啊,喔,這個天律道場規矩很嚴喏,動則得咎啊。還是我們這裏比較自在喔,好像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那個作揖,好像很容易就錯了。”她也很認真那,她回家還是一直在練習。可是還是很緊張,怕做錯了。
我就想到天律道親,有時候也會跑來跟後學發牢騷啊,偷偷跑來啊,哈哈,“我們壓力好大啊!”什麼的。這個就好像國中啊,一般的國中很輕鬆啊,像那個弘文中學,那個校長是補教界出來的,就補習教育的,補習班出來的,那補教學校,它嚴格的啊,可是將來考上好學校啊,對不對?你們天律也是一樣啊,雖然訓練嚴格啊,哎,品管很好啊,對不對?這有什麼不好的?吃這點苦算什麼嘛?
在道場裏邊要求嚴格一點,其實再嚴格喔,比起在學校裏邊,那些學生在學校裏邊,讀書啦、考試啦,我們也沒有考試考那麼嚴格嘛,也不會打手心、劃腳虎蹲跳,你們有沒有嚴到這個程度?沒有嘛,對不對?最多就是慈悲個幾句而已啊。有這麼嚴嗎?所以它有它的好處嘛。當然在後學那邊,輕鬆也有輕鬆的好處。當然有壞處啊,品管很差,修好多年都上不去的啊。
所以“常行一直心”。不要老是想,“哎呀,這個好,那個不好。”既然到這裏了,行一直心嘛。不只是“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那,你在天律、在寶光“常行一直心”,我就心甘情願走下去了。到哪里都一樣啊,你要論好壞是非,哪里都是有好有壞有是有非的啦,永遠弄不完的啦。要“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不要想別的了。當然你也離不開這裏啦。...,那個緣就在這裏,哪有那麼簡單那?“哎呀,爸爸媽媽不好,換一個。”你去換,誰要你啊?呵呵呵呵。
沒有不好的啦,“常行一直心”,沒有不好。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他都覺得很好啊。還有人比他更壞的嗎?像孔子的弟子追隨孔子,現在我們覺得,哇,太幸運啦,跟著孔子周遊列國,都成聖成賢那,太幸運了。在當時想起來,都不告隨啊,跟這種的,像子路都生氣啦,連飯都沒得吃啊,搞到這個程度啊。
要我們修道,說修道連飯都沒得吃,會不會氣?一定很氣的啊。我們天律還不錯,還有飯吃。跟我修的話,可能連飯都沒得吃,佛堂都沒有啊,朝不保夕啊,是不是?
所以說要“常行一直心”。我嫁給這個老公了,常行一直心;我娶到這個老婆了,常行一直心;我生了這個小孩了,我是父母了,常行一直心。不要整天想好想壞,整天在那裏比東比西的、比高比低的。日子就這樣過去了,彎彎曲曲就這樣一直過去了,到最後心已經習慣了,彎成習慣了。好像手啊,一伸出去就是這樣子的,那就完了、廢掉了。
要行一直心。不要整天念東念西的、念好念壞的,就一直心。安之若素,這個很重要的,一定要安之若素。素,就好像我一直都在這裏了,我將來也是這樣子了。將來會不會改變?不管,至少我不圖,沒有這些企求、欲望一大堆,我就在這裏,安頓在這裏。無成無壞,沒有什麼好的,沒有什麼壞的,都是好的。
像今天早上後學的佛堂有三寶共修,在帶三寶共修的時候,剛好門口人家不在施工嘛,我們在看佛燈的時候,平心靜氣看佛燈,我們的佛堂的對面,有一個工地在施工。哇,那個聲音,那不是普通的聲音那,“空!卡!空!”非常大聲啊,然後我在那邊看佛燈。一般道親都恨不得把耳朵塞起來啊。
那個“空!卡!”你一旦接受以後,你才知道那個有多好。那個“空!”一下,好像那個指壓按摩,有沒有?...,那種痛都痛到骨髓,然後病就好了,就是那種感覺。好像內心深處有很多的妄想、執著,都松掉了,就被撞掉了。這有什麼不好?是不是?你認為的不好,是你認為不好,你要在不好裏面去享受它。
生命的智慧就這麼厲害,它什麼都可以變成好。“鄉兒點鐵化成金”嘛,對不對?不是祈鐵求金那,是點鐵成金那。這個點鐵成金,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能耐。所以像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看起來是壞的啊,他看是好的。我們看到的是一團壞事,他看到的是大好事、大喜事。
所以說“淨名經雲,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淨名經,就是維摩詰經講的,直心就是道場,你心一直,當下就是道場,當下就是淨土。
人的苦惱,都苦惱在這個啊,彎彎曲曲,苦惱在心中的成見太深,一定要這樣才好、那樣不好。所以呢,越看越不順眼,越想越氣。然後爭執、衝突、摩擦,自我要求、要求別人,一大堆。就是沒有行一直心,沒有說無可無不可。可與不可,這是二心那。
所以為什麼孔子說,我無可無不可?沒有什麼一定可以、一定不可以的。不要那麼緊張啊,沒那麼嚴重。你越緊張,就越糟。越緊張,一定這樣可以、那樣不可以。到最後,你認為不可以的事情,就越來越嚴重,一定是這樣子的。
有很多父母親帶孩子就是這樣,從小時候只是說,哎,吃飯不能這樣叭著吃;不能光吃菜;或者不能挑食,就從這些小地方開始。那個吃多一點、吃少一點、挑一點,有什麼關係呢?然後睡覺要早一點、晚一點。到最後呢,越管,越走越遠。有沒有這種經驗?越管,越管不動。因為你教會他分別心,教會他可以啊不可以啊、好啊壞啊,所以他心中充滿了是非。
而且一旦有是非心以後啊,都會落到非的這邊,不會落到是的這邊。哎,怪了,我們以為說有是非心,就可以走在是上面,那就錯了。性本善那,你存了善惡之心,反而落到惡裏邊去了。善,不用你去想的。你存了善惡之心,說什麼不是善,什麼是惡,你就反而把惡給凸現出來了。
我們沒有人相信性本善的啦,都認為不教啊、不管那,就越來越壞,都是這種想法。
然後大人呢,自己心中常存惡念那,這種身教就很壞。人心,會以心印心喏。你心中貪心很多的人,小孩子一定貪心很多,這叫以心印心。不是光佛會以心印心那,每個人都會啊,每個人都會的。貪心的人,他的孩子一定貪心;容易生氣的人,注意喔,小孩子一定生氣;忌妒的,小孩子就忌妒;懶惰的,小孩子就懶惰,這叫以心印心。這不用講話的,你講再多道理,“口說善語,心中不善”,沒有用的啊。口說勤勞,心中懶惰,小孩子就懶惰;口說寬恕,心中仇恨,小孩子就仇恨,一定是這樣子的。
上回就有一位道親,還沒有求道啦,後來求道了,帶她的小孩子來。就說她這個孩子喔,這個媽媽說她都是與人為善,可是她小孩子常存惡念。小學六年級而已,開口閉口,人家得罪他,就說要去學法術,把他全家咒死,還要抄家滅族,還要誅九族。都講一些很恐怖的話。
後來我就說,你自己一定心存冤恨,看你這個樣子喔,那個臉上就寫著心裏有好深的冤情。後來她就哭了,她就承認說,她剛結婚的時候跟婆婆住在一起。後來她分家嘛,分家出來的時候她婆婆詛咒她,詛咒她說將來小孩子一定不孝順,不會生好孩子。她心中恨的要命。哎,這就是怨恨。
你心存怨恨,你孩子就心存怨恨。雖然你一天到晚教他要寬恕啊,沒有用的。但她小孩子並不知道她心中有那麼深的恨,恨她婆婆。就直接印到她孩子心裏去了。那很可怕的,然後造成她最大的困擾。她恨她婆婆,對她婆婆一點影響都沒有,但是卻害到自己孩子,也害到自己,對不對?
所以說“莫心行諂曲”啊,“口但說直”,不要呢心中諂曲,諂媚、彎曲。諂,就是虛偽的意思;那麼曲呢,就是彎彎曲曲的,想東又想西,在那邊取捨啦、推敲啦、思量計較啦,這叫曲。諂,就是虛偽,就是心裏想什麼,嘴巴說的是另外一套。但事實上看臉就知道了。
自己嘴巴說說說說,哎呀,要禮義謙恥啦,要仁愛啦,要修行啦;心裏邊呢,說說就好了,很多人心裏就這句話,說說就好了,但他嘴巴不好意思這樣講。尤其是修道人,怎麼可以這樣講呢?當然不行,當然是“道很好啊。”這叫諂,這就所謂的諂。
道好,你要察覺到道好好在哪里?你不能人家說好,我們就說好。錢好,你也要知道錢好在哪里。真的好嗎?有時候也是人家說好,自己說好啊。真的那麼好嗎?
所以“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嘴巴說要一行三昧,要隨時在禪定之中、智慧之中。以我們道場,不是講一行三昧,他們說的比較細,我們道場都講什麼?道念不失、道心不退,我們很強調這個的。
但是嘴巴這麼說啊,你道心什麼時候在的?都是人心嘛,思量心、計較心、貪心、憤怒心、仇恨心、忌妒心,一大堆心。道心呢?像閃電一樣,偶爾閃一下,閃過腦際。這就是口說道念不失啊,事實上呢不行直心。
不要計較這麼多,在乎這麼多。直心,就是不要計較那麼多。多一點、少一點、窮一點、富一點、占一點便宜、吃虧一點,那有什麼關係呢?沒有什麼關係。真的吃得了虧嗎?不會的。剛才後學講的,連那種工地的噪音那,都可以幫助修行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你吃虧的。
生命就是這樣,圓滿。我們不瞭解這是生命的圓滿,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可以轉境、不為境轉,還可以轉物、轉境。看起來不好的物,可以把它轉變成為好的。這就是每個人都有的能耐啊,常行一直心就好了。
所以“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要行直心那,於一切法,不要去執著。所謂一切法,就是有世間法、出世法。世間法,就是利害得失;出世法,就是是非善惡。不管是利害得失,還是是非善惡,不要去執著。不要整天想的就是這些東西,你用心過度啊。
心不要亂去用它,就好像舌頭啊,一天到晚吃東吃西吃東吃西,沒有停過啊,你的味蕾就會壞掉,刺激過度;吃得越清淡的人,他的味覺就越敏銳。眼睛也是啊,像小孩子,為什麼眼睛那麼容易就壞了?整天盯著那個電視或電腦的螢幕啊,使用過度。
心也是一樣,你要使用過度,就麻木不仁,失去那樣子一個敏銳度。這叫沒有智慧,智慧不現前了。所以這就執著,不要執著。執著有什麼呢?你又抓不住的。人很執著啊,每個人都執著啊。執著身體健康啊,執著家庭啊,執著事業啊,執著孩子啊,執著先生啊、太太啊,執著一句話都執著。但是你執著,有什麼好處?只有讓自己用心過度,而受苦不堪嘛、苦惱不堪,就是這樣。
你要抓住好的,你也抓不住;你要去掉壞的,你也去不掉,一輩子就是這樣,徒勞無功啊,受苦而已。真的有那麼嚴重嗎?看看別人嘛就知道了,沒那麼嚴重。
同樣一句話,你可以忍受,他不能忍受;或是你不能忍受,他可以忍受,對不對?同樣一句話。如果是不能忍受的,應該都不能忍受。就像火啊,燒到人啊,應該每個人都不能忍受的。同樣窮,為什麼有人可以無所謂,而有人就受不了?為什麼?同樣吵鬧,有人受得了、有人受不了,有人還愛熱鬧呢。這不是像火啊,不是像火燒一定會死、水淹一定會死的,不是水火無情啊。
這些世間人的境喔,都是存乎一心而已啦,這種好壞都是存乎一心的啦。沒有真的那麼好、那麼不好的,沒這回事。所以說不要執著,“於一切法,勿有執著”。
“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他說有這種人那,當然那個時代,現在比較少了啦,那個時代有這樣的修行者,而且很流行,神秀大師就是屬於這一類型的。“常坐不動”,我坐在那邊打坐,身體不要動,妄念不會起來,“妄不起心”。只有坐在那裏,妄才會不起心;一起坐的話,妄就會起來了。
“妄不起心”,那個隨時都可以做的,不一定要常住不動啊,行住坐臥,都可以妄不起心那,行一直心就好了,無可無不可就好了。無可無不可,事實上都是我們的天性啊,對不對?你看小孩子生下來,都是無可無不可啊,都是神經很大條。
我看這位妹妹,現在幾年級了?你幾年級了?高二啦?看起來好像神經還很大條,嗨嗨嗨嗨。無可無不可,這是好事,不是壞事,我是稱讚你喔。哈哈哈哈,無可無不可嘛。這樣也好、那樣也好,功課好一點、壞一點,無所謂啦。哎,小孩子生下來,本來是這樣子的啦,無所謂的。但我們大人就訓練到他喔,很緊張,最好他能夠自覺性很強,高度警覺,自己逼迫自己,自己要求自己。
喔,我是講說,這個直心那,直心是人的天性嘛,無可無不可是人的天性,不需要去修煉的,恢復就好了,不要去修煉。可是我們不相信那,“怎麼可以這樣子呢?怎麼可以說以可不可為一條呢?可不可為一貫呢?”我們說一貫,是什麼一貫?就是可不可為一貫那,人的天性,就是可不可為一貫。那我們一直要把它分作二邊出來,絕對可以、絕對不可以。
最後呢,哎,你認為絕對不可以的,就有一大堆人去做,越來越多。不可以貪心、不可以生氣,貪心、生氣的人占大多數,包括自己,大部分時間都在貪心、生氣,都在愚癡之中。誰願意掉到貪嗔癡啊?哎,你就掉進去了,就往裏面掉。所以直心。
“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如果說整天打坐不動啊,什麼都不要想啊,這個就是無情,好像木頭、石頭一樣,這是障道啊,這不是修道,這是障礙道。
我們講到這裏吧,有沒有什麼問題?留點時間給大家發問。好,請說。
問:點傳師慈悲,有講說利害得失是世間法,然後,嗯。
答:是非善惡是出世法。不修道的人,就整天想利害得失嘛,怎麼對我有利,怎麼樣對我有害;怎麼樣會成功,怎麼樣會失敗。修道人就是整天想著,什麼是是,什麼是非,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都是不是直心,這是二法,不是直心。不認識本性那,本性俱足禪定、智慧。
我就察覺說,我們道親也好、世間眾生也好,心中有太多的一定啊,一定要,一定要這樣、一定要那樣,這叫定見,就被這些東西所苦啊。你一定要這樣、一定要那樣,又偏偏不能如願以償,這就是苦惱。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
當我們把這個“一定要”放下以後呢,你的本性才會現前。無為而無不為嘛,“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一般人就是有為啊,一定要這樣,叫有為,一定要這樣。然而你真的確定嗎?你能夠確定你的有為法是正確的嗎?不能確定的啊,對不對?
我們這樣子看人家,自己也是這樣子啊,都有一套的有為法,每個人都有一套的有為法,然後緊張的不得了。要去執行,要去執行這套有為法。最大的苦惱,到不是執行的問題,而是那套有為法不確定,最糟糕就在這裏了。那套有為法,永遠有疑在的。真的照這樣去做、執行下去,是好的嗎?不曉得,不確定。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有一種特質,就是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這是一個自然法則,你不遵守自然法則,你怎麼會成功呢?叫逆天行道嘛。
什麼叫不遵守自然法則?水往底處流,你非要讓它往高處流,那不是很費力嘛?這叫不遵守自然法則。你走路,就是頂天立地嘛,你偏偏要相反,要倒立,那你那當然很難走啊,不是不能走。要苦練那,倒立走路還是可以的,要苦練那。我們的有為法,就像倒立在走路一樣,不是不能走,苦啊,苦練那,而且有人走的好,有人走不好。那你要直立走,都走的差不多啊,都很好走的。
無為而無不為。一般人是有為而不能為,結果就是不能為,徒勞無功。因為逆天行駛嘛,逆天行駛,不瞭解自然的法則。
你看我們的屋子,它是無,是空的,對不對?就是空,所以才可以使用啊,空才可以使用啊。你可以放桌子、放椅子,你可以當佛堂,你也可以當住家。它最大的特質,就是它的無為,所以你才可以在裏邊無所不為。如果它已經有為了,它已經固定住了,只有一種用途,那它就失去其他的可能性了。杯子也是啊,杯子最大的特質在哪里?裏邊是空的嘛,所以它可以裝水、裝飲料,甚至你裝飯來吃,也未嘗不可,對不對?無限的使用可能嘛,因為它是空的,它如果是實性的,它就一點用途都沒有。
我們人心就是這樣,我們的有為法,就是讓杯子變成實性的,讓房子變成實性的,失去用途。所以說要常行一直心,一行三昧。常行一直心,就是定慧等持,禪定智慧都在裏邊。一直心,就可以一以貫之,無不貫通,都可以貫通,無所不為。“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無所不為。
好,請。
問:有道親因為醫院陰氣太重,而不願就醫,應抱持什麼態度?
答:什麼叫一門多技啊?像彌勒祖師說的啊,一個好的醫生喔,一定到病人特別多的地方去。同樣情形啊,那個大醫院裏邊那,什麼藥師佛啦、藥王菩薩啦、長生大帝啦、保生大帝啦,都在那裏。所以你在那裏,才碰得到大菩薩。在大醫院求 老母慈悲,特別感應,特別感應。這個東西喔,禍中必有福啊,禍福相依啊,這大家不瞭解的。
前一陣子後學講後學的父親,在這個神豐住了一個多月。我發現在那邊修行,很好修,很感應,那個都是大菩薩所居之處啊。所以尋聲救苦啊,哪里最苦的地方,菩薩就到哪里去,一定是這樣子的嘛。救難隊啊,菩薩都是救難的。所以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嘛,是不是?菩薩幹什麼?是在享福的啊?菩薩都住在宮殿裏面嗎?不是的啊。哪里最苦,祂就往哪里去。
所以不要說醫院裏面有冤欠那,醫院裏面也有仙佛,大佛祖都在大醫院裏面,在那裏面坐鎮。所以既然到醫院,已經很倒楣了,就不能純粹倒楣,要在倒楣裏面找到好處,哈哈哈哈。這裏面有好看啊,為什麼不去享受?就像我們既然生病了,就到醫院,到醫院的話,你就多求長生大帝啦、藥師如來啊,這個都是在這種醫院的大菩薩。
年年是好年,月月是好月,
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禪宗雲門宗大師雲門文偃
你如果到墳場的話,到墳場修行也好,求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都在墳場啊,都在接應這些孤苦的眾生。然後你去念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就感應道交,好的不得了,地藏古佛。哪里都可以修行那,都有著力點。所以處處是好地,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
像後學那邊有一位道親,他的父親在山上買了一塊地,來做農場。哎,買了以後一開發,因為都是森林嘛,一開發才發現是墳場,而且是清朝時候的,早就無主了。那些墳墓早就已經倒掉了,可能那些人都已經移民回去大陸了,或者遷居到其他地方去了。挖出來好多骨頭喔,多可怕啊,那種地方,對不對?
結果他們就把這些骨頭集合起來,蓋一個百姓宮,再設一個小的地藏廟,供一尊地藏王菩薩在那裏,每個月十天,念地藏經回向。哇,生意好的不得了,那些都來幫忙啊,那些都來幫忙了。在那種地方你念地藏王菩薩,特別感應。而地藏經裏邊講啊,地藏王菩薩是求什麼福,祂都給你的,現在生意好的不得了。這麼不景氣,都不會影響到他們。
所以這就是所謂的禍福相依啊。他們是沒辦法,窮啊,因為他們買那塊地,就是借錢買的,沒辦法丟掉啦,只好素其位而行,那是不得已的。那要是還有錢,那塊地他就不要了,就認倒楣了。實在是沒辦法,借錢買的,只好硬著頭皮幹那。二十年下來,家大業大,靈感的不得了,要引勢利導啊。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唐王維《終南別業》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論語》
這個世間所有的,所謂山窮水盡那,都有什麼?柳暗花明。所以水窮之處,即是雲起之時。大部分眾生都是困而知之啊,困了才要去知道真理啊,所謂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啊,陷入困境。你說學而知之的是少數啦,生而知之那更少了。“我熱愛真理,我要學習的。”這個很少。大部分都是陷入困境。他越陷入困境喔,越好成全。
因為陷入困境,只有認識真理啊,修道、明理,就可以脫困。心靈先脫困,再來身體脫困,最後環境脫困,一定是這樣的。常行一直心嘛,就可以突圍而出啊,一行三昧啊,就可以突圍而出。當然也有少數人是會學而知之的。生而知之,是不用我們來教的啦,那種從小就熱愛真理的,這種人是少數。大部分人都是陷入困境,才要修。
好了,我們下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