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恩上海一位前賢,為六祖壇經內容打逐字稿,日後有時間再將逐字稿貼上字幕。

23 般若品無相頌-6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那麼這個無相頌呢,是頓教,頓悟本性的教法,“亦名大法船”。又有一個名字呢,叫做“大法船”。

我們講的“飛身來上岸,即得登雲船。今得此一著,跳出苦海淵。”“飛身來上岸,即得登雲船。”今天六祖慧能,傳的就是這一著啊,末後一著啊,見性之法。這一著,不跟你講一大堆的禪定解脫啦、佛啦、法啦、僧啦,直接叫你見性,見到本性,見性能覺。見性能覺,當下就是大法船,“飛身來上岸,即得登雲船。”就上了大法船。

注意這個頓,頓法。明師指點,我們每個人都受啦,那明師指點,是不是點完就沒有了?沒有,這一指點一直都停留在你的玄關,就等你去悟了。明師那一指點,放在你的玄關以後,就沒有離開過,就沒有離開過。

巨靈抬手無多子,劈破華山千萬重。——宋古诗《颂一百则》

“巨靈抬手無多子,劈破華山千萬重。”我們不要看我們靈山這一點那,千山萬水在後面那,千山萬水都在後面那。有一個巨靈神喏,手一劈,就把華山劈作兩半那,裏邊千山萬水全部分開,中間穿出一道長江三峽。

今天我們也是啊,今天我們明師指點那,一指,山嶺一直在分開之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尤其我們負責點道的,特別清楚啊。因為點下去,只要回到佛堂來,他就一直在乾坤轉變那,一直在面目顛倒、一直在變換之中,那個山一直打開,靈山一直打開,心性一直在明之中。

所以要悟啊,你要去悟啊,要悟那一指點,現在進行式。注意喔,不是過去式喔,不是過去進行式喔,是現在進行式,現在正在進行。這一指點,不是點完就沒有了啊,要去覺悟啊,要去悟這一指點正在進行中,千山萬水正在分開中,所以這叫頓教。注意這個頓,要頓然覺悟。

如果你能夠頓悟了,你就“即得登雲船”,你就會發現自己呢飄飄而起啊,飄飄而起。我們常講“飄飄欲仙”那,飄飄而起。就整個世界的牽累啦、業障啦、糾纏那,一下都抓不住你了,脫殼而起。好像那個蚕脫了殼,變成蛾一樣,飛出來了,就會這種覺受。

迷聞經累劫,悟則刹那間。”迷聞就是怎麼樣?見聞覺知,叫迷聞,就是向外聞法,向外去聽聞。

眾生迷本聞,尋聲故流轉。——《楞嚴經》

像這個阿難尊者,被文殊菩薩呵斥,說他什麼呢?“尋聲故流轉”。說你多聞第一啊,你就聞嘛,所以你累劫,生生死死,都在流轉,因為你認為聽到是很重要。阿難尊者的因緣太好啦,他是跟在釋迦牟尼佛身邊,他聽到的都是佛法,都是真理呀。所以他一直聽,一直記嘛,一直背誦。他不是用像你們這樣抄啊,他是直接記在腦海裏邊去的。他已經修煉成這個能力啦,過耳就不忘了,就存檔了,就跟電腦一樣,輸進去存檔了,洗都洗不掉了。可是你要向外去聞那,“迷聞經累劫”,“尋聲故流轉”,就是在流轉。

我們,其實世間的眾生,都像阿難一樣啊,都是“尋聲流轉”那,都是尋聲流轉,整天在追逐外在的聲音那,是不是这样子?從小就聽人家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這叫尋聲。我們心中永遠有聲音喏,永遠有聲音在轉喏,永遠有聲音在告訴自己說,啊,我要追求財富,我要追求成功,我要追求幸福。我要追求這個、追求那個,這就尋聲,你跟著那個聲音走。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聲音在主宰你。而這個聲音是你與生俱來的嗎?不是,是外界灌輸進來的。就好像阿難尊者,佛陀告訴他什麼,他就一直想那些佛陀指示的東西。他還算是好的哎,我們更糟。阿難尊者,他耳朵旁邊聽到的聲音,都是佛陀說法的聲音,這個還流轉喏,這個還不能解脫啊,何況我們聽的,都是一些什麼聲音呢,對不對?都是追名逐利的聲音嘛,簡單地說。所以難怪要流轉那,“尋聲故流轉”。

這叫“迷聞經累劫”,迷人那,他人生就決定在聽到什麼,然後就被人家牽著鼻子走。聽到什麼,就照著這個聲音走。你一直以為這個是我的想法,沒有你的想法啦,所有的想法都是別人的想法,哪有你的想法?所有的想法,都是是別人告訴你的,變成你所謂自以為是的人生觀,都是別人告訴你的。

尤其一個社會,很容易受到整個集體意識的影響。我們現在社會的集體意識,最重視的是什麼?知識和財富,而“知識就是財富”。有沒有聽過這句話?知識就是財富。所以說年輕人,就要拼命讀書;成年人,就要拼命賺錢,這就是共同意識,我們聽到的聲音就是這個聲音。

拼命讀書、拼命賺錢,人生的希望就在這裏。看你有沒有辦法把書讀好?把錢賺夠?就是這樣子啦,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而一個人要得到世人的敬重,就是你在學校能夠把書讀好,你在社會上能夠把錢賺飽,這種人就是受人敬重的人。如果你書讀不好,你錢賺得不夠,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不要說別人啦。這叫“尋聲故流轉”,一輩子就為這個了。

書讀得好的人,錢賺得多的人,他就是解脫自在的人嗎?他就是慈悲智慧的人嗎?他就是仙佛菩薩嗎?他就是聖賢君子嗎?哼哼,啊,不要說了,這叫“迷聞經累劫”啊。迷人就是這樣啊,耳朵的聲音永遠最大,最大聲。你問問看自己,是不是被這個耳邊的聲音,牽著鼻子走?你是不是永遠都覺得書要讀得好、錢要賺得多?是不是這種觀念呢?如果是的話,你這叫中邪啦。

所以“悟者刹那間”。走那條路呢,累劫。今天如果能夠覺悟的話,刹那之間就能夠成就,“飛身來上岸”那,用飛的,飛躍而上。在刹那之間、一念之間,能夠轉過來,就發現回頭就是岸,回頭就是岸喏。一回頭,發現就在岸邊,只要你肯回頭,一回頭就在岸上。回頭馬上飛起來喔,不是回頭,喔,岸邊在那,趕快遊喔,不是喔,回頭就是岸那,回頭就發現自己已經上岸了,就怕你回不了頭。

見相、見性

這回頭就是,見性不見相啊。一般人都見相啊,一般人就是見相不見性。但很多人修道是,見相又見性,見性又見相。結果呢,見性不成、見相也不成,兩頭落空。“要回光返照啊,看本性。”性中都是相,舍不下那個聞,那個聲音那,那個聲音還是比修道的聲音大聲。那個“我一定要成功”的聲音,還是很大聲啊。

很少人發願說修道要成功的,都是世俗的成就嘛。婚姻要成功、事業要成功,我成不了功,子女要成功,你要替我成功。所以這個時候呢,你兩頭落空。要麼你就專心地去走見相的路,你爬到頂端的時候呢,像李登輝一樣,登上觀音山頂,啊,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那種虛空寂寞的感覺,那個還好修一點。要不然你永遠在爬山那,要上了山頂才知道那麼空虛啊。那李登輝說的,不是我說的。看看下面,那個感覺,那樣子一個孤獨的感覺。所以爬到頂點的時候,結果是這樣子啊。

很多人就是兩頭落空。所以今天呢你不見相喔,就是見性。你相放得下的時候,你當下,不是說性長得一個什麼樣子,你就發現呢性相圓融、性相不二。一切相,都變成真如本性,這叫一真一切真,通通變真如本性。所以“悟者刹那間”。

即時豁然,還得本性。——《净名经》

所以今天我們修道啊,不是用理解的、不是用鑽研的、也不是用苦修苦練的,而是要去覺悟,要去覺悟。要回頭轉腦,猛然覺悟;要“即時豁然,還得本性”,豁然開朗。要“即時豁然”,注意這句,即時,即時就是當下。最好是被逼到山窮水盡處的時候,最好。

在世間法裏邊,才會被逼到山窮水盡,你躲在寺廟裏面、躲在道場裏面,不會被逼到山窮水盡那。在世間法裏面,你很容易啊。最好修的時候,我告訴你什麼時候,得了癌症的時候最好修了,那真的山窮水盡了;破產的時候最好修了,像張俊宏那樣子的,戶鍋婆(台语)坐在門口,那也很好修啊;像林致男那樣子,哇,排山倒海,大家都在指責他,說謊害人,哎,這時候是他修練的時候到了。

這可是在世間才會有這種事情啊,“佛法在世間”那,這叫逼迫你覺悟啊。因為這一切已經,你沒辦法啦,你沒辦法逃避,你也沒辦法解脫,怎麼辦呢?你只有悟啦,你只有悟。只有悟,才可以從惡夢中醒過來。這就是一場嚴夢啊,人世間就是一場惡夢啊,但你不想醒過來而已啊,妖魔鬼怪在追殺你啊,你不想醒過來呀。

那今天呢,就逼到山窮水盡處啊,所謂“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行到山窮水盡處,沒路走了,你只好坐下來,坐下来一看,哇,雲起來了,“坐看雲起時”。叫“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天無絕人之路啦,絕對沒有山窮水盡這回事,所以要在這個刹那之間,能夠覺悟。

師複曰:今於大梵寺,說此頓教,普願法界眾生,言下見性成佛。”他說我今天在大梵寺啊,說這個頓悟本性的一個教法,就是教我們呢要見性成佛的。“普願法界眾生,言下見性成佛。”他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希望一切眾生能夠見到本性,見到本性才能夠成佛。而成佛是我們唯一能走的一條路,唯一的一條路。

“余今指你一條路”啊,只有這條路了,不是還有別條路啊,只有這條路。哪一條路?“余今指你一條路”,這條路,就是見性成佛的路,見到本性,就可以成佛。你見相,就成相啊;見性,才能夠成佛。見相,你成就的就是六道輪回,成就就是六道輪回。

難舍能舍

但是要怎麼樣見性呢?言下,注意這個言下,要在當下,我說完這個當下,你要當下。當然,每一個當下,都可以見性,但是要當下,不是慢慢去琢磨的。當下能不能放?當下能不能舍?難舍能舍。看什麼最難舍?很多人不著相,最喜歡不著的相,就是修道的相啊,戒律,他很容易不著相啊;佛規禮節,哎呀,不要執著啦;經典文字,哎呀,不要執著啦。那個當然,你本來就不執著嘛,那很好修的啊。

見執成功

看什麼是你最執著的?你最重視的是什麼?你最重視美貌,像蕭薔,她最重視的是這個。這個能夠放下嗎?你要瞭解自己最重視什麼?抓著什麼不放?什麼是你抓著不放的?你不要糊涂過日子啊。一個成功的人,起碼要知道自己抓住什麼,先不要談他會不會成佛。有人成功,有人成佛啊,見性成佛啊。那麼你見執,就可以成功啊,這是我發明的。

你看看那些成功的人,都知道自己在執著什麼,很清楚啊。一般人糊里糊塗的啊,東說東走,西說西走啊。今天跟你講說這個好,喔,這個好;等一下跟你講那個好,喔,那個好。對不對?世間人就是這樣子啊,隨便人家牽來牽去的。但是呢,一個成功者,他就知道什麼是我要的,他很清楚,他抓得緊緊的,咬得緊緊的,咬住不放。

我最近看一部書,是美國一個很偉大的作家,叫傑克倫敦寫的,叫《白牙》,有沒有人看過?大概沒有。《白牙》講的是一匹狼狗,就是它的媽媽是狗,爸爸是狼。因為它有狗的性情,所以它慢慢就跟人類在一起了。然後它被訓練成為一支鬥犬,誰也打不過它,因為它在荒野中長大的,所以它跟狼一樣,善於搏鬥。所以它跟鬼魂一樣,飄來飄去的,速度快得不得了。在跟狗相鬥的時候,以前有鬥犬嘛,賭博鬥犬那,誰也鬥不過它,根本看不到它、咬不到它,像鬼魅一樣、閃電一樣。

結果它後來碰到一只鬥牛犬。那只鬥牛犬喏,反應慢慢的、笨笨的,眼神呆滯。但是呢那鬥牛犬,就被訓練只有看到一塊地方,就是咽喉。它全身被咬得肉都掉光都沒關係,它就一直看著那個咽喉。終於被它咬到咽喉,咬到這個白牙的咽喉,咬住就不放了,咬着不放。所以那只狗打得敗狼啊,像魔鬼一樣的狼,它可以把它打敗,它咬著不放,世間的成功者。

可是呢,見性者,一樣要知道自己執著在哪里。他轉成功,成為成佛。你怎麼見性?你放下你的執著,就是見性啊。性,不是一個東西在那裏啊,有形有相的對待,不是啊。放得下執著,當下就見性,這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是你要瞭解自己的執著點在哪里,要清清楚楚啊。什麼是我放不下的?我抓著不放的?不是糊裏糊涂過日子啊,心裏很清楚的啊。突然間一放下,啊,豁然開朗,叫“即時豁然,還得本性”,這就是所謂的“言下見性成佛”。

今天你要去見執成功喔,那是一條遙遠的路喔,你見到我自己要執著的東西,然後我一直要抓住它,想盡辦法,排除一切困難。就像那只鬥牛犬那,遍體鱗傷,跟魔鬼搏鬥,最後它還是咬到咽喉了,它最後終於還是給它咬到了,咬住就不放了,誰也撥不開來了。但是那個多艱辛那,遍體鱗傷啊。

可是呢,放下就不同了。你了解自己的執著點在哪里,然後你放下,是很輕鬆的事情啊,一刹那之間就放下了。對不對?你要去追一個東西,要經過千方百計,辛苦受盡、機關算盡,還不一定追得到,不一定追得到。但是,我放棄這個追求,那是一刹那之間而已。所以什麼叫回頭是岸那?一刹那之間,所有的那種緊張、那種擔憂,全部都沒有了;那種仇恨、那種貪婪,全部都沒有了,一刹那之間就沒有了,“悟則刹那間”。所以要“言下見性成佛”。

離念即覺

怎麼見性呢?見執,見執能夠放得下。見到自己的念,能夠離。見到自己在念什麼,離念即覺啊,離念就是覺。問題是,你知道自己在念什麼嗎?你瞭解自己在念什麼嗎?一般人不瞭解自己在念什麼,雜念一大堆,念東念西的。不曉得自己的主念在哪里?主戰場在哪里?主念在哪里?主要的敵人在哪里?這要認識自己啊,要把自己看清楚啊,你的主念在哪里。

我看很多人很煩惱哎,我問他“你在煩惱啥?”“沒啊,沒有煩惱啊。”喔,實在是,這叫糊涂啊,這叫無明煩惱啊。不明白自己在煩惱,叫無明煩惱啊。

放這個東西喔,就是一鬆手,下定決心要鬆開來。但我們一般人手都硬掉,想松都松不開來,肌肉僵化,已經硬掉了,想松都松不開來。所以你就石頭很重,就抓在手上。所以說當下、言下、刹那,就是要看清楚這個災禍。

有時候,我們現在這個主念喏,我們整天念的,我看旁觀者清那,當局者迷。像有人就重視財富,有人重視名望,有人重視健康、養生、長壽,有人重視子女,有人重視夫妻的恩愛,重視愛情。他都不是一輩子重視的啦。為什麼他會重視,別人不重視?別人重視是別的。他生生死死都重視這個,他被這根繩子喔,好像牛被這根繩子喔牽著,已經走過不知道多少輩子了。他一直都被牽著,沒放。

我們也是啊。你說你現在重視,死了就不重視了。不會啊,下輩子還是在這條線上,你沒有放下,永遠都放不下。尤其你這輩子還在修道,還有機緣修道啊、明心見性的機會啊,還有善知識、還有道場可以接近那,也許你下輩子沒這個機會啦。也許你生在印尼亞齊省啊,結果大海嘯而已啊,你沒有這個機會啦;你生在非洲,甚至你根本人身都難得啊。你當狗啦、當貓啦,結果還是那個習性,還是掉在那個習性裏邊。還是在搶地盤那,狗貓也是一樣啊,跟人類一樣啊,它也搶地盤那,爭奪地盤,人也是一樣啊。

時韋使君與官僚道俗,聞師所說,無不省悟,一時作禮,皆歎善哉,何期嶺南有佛出世。”有沒有“無不醒悟”,真的不曉得啦。大家通通都醒悟了,通通都反省覺悟啊,然後讚歎惠能祖師,說沒想到啊,嶺南有活佛出世。我們才有機會來聞此頓悟心性之大法,可以見性成佛。

好,我們今天就講完這個般若品,留點時間給大家發問。今天這堂課,就從“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開始。只有在世間裏邊,你才知道自己生生死死的執著在哪里?你的愛恨在哪里?你所愛所恨在哪里?讓你念念不忘的東西在哪里?你進入世間法,你就會發現那。要不然,它都潛藏在你心靈深處、更深處。

那個沒有化掉啊,那個識沒有化掉,永遠都沒有辦法轉識成智啊,轉不過來啊,智慧沒辦法出現。好像那個寒冰一樣啊,那一股寒氣沒有化掉的話,那個水永遠是冰啊,放到哪里還是冰啊。你必須要把它那一點寒氣給化掉,這個冰呢,才能夠化成水。冰化成水,就好像識轉為智嘛。

我們人就好像冰一樣,成份是一樣的啊。我們的智慧,就像冰塊一樣,硬綁綁的,沒有變通之處;而佛陀的智慧,同樣是這個h2o,同樣的成份,但它是水。遇方則方,遇圓則圓。那為什麼你會水變成冰呢?因為你有執著,你有很深的執著。

有的人甚至不了解自己執著什麼,只知道自己怎麼樣都不開心。有沒有這種感覺?怎麼樣都不開心,怎麼樣都不快樂,怎麼樣都覺得好像在打空拳,有一種空虛的感覺,怎麼樣都空虛。這就是不了解自己的執著在哪里,甚至連自己的執著在哪里都不了解,更不要說要化掉這個執著了。

像上個禮拜有一位道親,帶了一位講師來,這位講師也在學校當老師的,她來上課。因為後學這邊禮拜一早上都有三寶修持班嘛,她來上這個三寶修持班,上完就急著要走了,因為她要趕回去上課,她請半天的假來,急著要走。

我看她一臉苦惱相啊,然後她又說她現在身體很不好啦,她很多狀況,她以後要找機會來請教我。我說選日不如撞日,我現在給你講二句話好了。我說你剛才講的問題,都不是你的問題,她根本不了解自己在執著什麼。她只看到果嘛,她只看到自己身體也不好,然後她說她最近常常說錯話、做錯事,而且明明知道不該這麼說、不該這麼做,可是忍不住就去說了,忍不住就去做了。然後就把人際關係搞得很緊張,親子關係、跟學生的關係、跟同事的關係,都搞得很緊張。她說要怎麼辦呢?怎麼樣才可以調整呢?她又急著要走。

我說那個不是你的問題,你以為你的問題在那裏,那是果,不是因那。舉一個例子來說,就好像我看到这個池塘的水很混濁啊,我怎麼樣讓這個水清淨那?你卻看不到你自己拿了一根竹竿,在水裏邊一直攪,問題在這個竹竿,而不在那個水啊。她根本不了解自己問題在哪里。旁觀者清啊。

我說你的問題在哪里啊?就在於起心動念就是,這樣比較好,那樣比較好。她說這怎麼說呢?我說舉一個例子來說,帶你來的這位道親,哎,這人已經不錯啦,修道人、清口茹素啦。但是你會想說,她如果說話再怎麼樣會比較好,她如果做事再怎麼樣會更好一點,她如果穿著打扮怎麼樣會更好一點。”她說“對對對,我就是這樣。”她不覺得這樣是錯的。

我說像喝杯茶,啊,這茶很好喝。她會馬上想到,這茶葉再少一點會比較好,或再多一點會比較好,或再熱一點會比較好,或再苦一點會比較好,再淡一點會比較好,再濃一點會比較好。她習性發生了,她的執著點在這裏。

那同樣她待人接物一定也是這樣子啊。先生,啊,我先生如果是這樣會比較好,那樣會比較好。最後所有的問題就發生在這裏,她的執著點就在這裏。但我們知道自己的執著點在哪里嗎?你要認識清楚啊。

所以為什麼會說“佛法在世間”,在世間法各種的逼迫,讓你真正瞭解什麼東西讓你執著,什麼東西是你執著點。告訴你吧,什麼東西讓你最痛苦的,就是你的執著點;最激蕩你心情的,就是你的執著點;最讓你想不開、放不下的,就是你的執著點。

像後學有一位親戚,每天念《金剛經》,他跟我講說啊,我已經修到無所住而生其心了。我 說這個境界蠻高的哎,你怎麼證明呢?因為他也是一個博士啊,臺大的博士啊、教授啊,他應該是不會亂講的,因為他們是學科學的啊,科學家,不會亂講的,他一定有他的根據啊。

他說我,他那個小孩子剛誕生嘛,他說我小孩子半夜哭啊,我如如不動,哭死我都不管,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哈哈哈哈,這是他不了解他的執著在哪里。他在講的時候,我弟弟在旁邊聽到以後,就偷偷跟我講說,這個不叫做無所住,這叫嘸會嘸會散(台语)。

但是呢,他跟我說他有一次啊,他一個大學同學喔,是留美,他是臺灣的土博士,另外一個是留美博士,一起吃飯的時候呢,他們臺大的教授、教務長,請他們吃飯。一起吃飯的時候呢,因為大學同學,他就坐在他旁邊,跟他聊天。結果沒想到這個教務長跟他講說,哎,這個位子不是你坐的,你坐那個位置。這個位子是主位啊。簡單地說,你沒有資格坐這個位子。

他聽到這個話以後,那有所住啊!怎麼無所住?難過了好幾年那,一想到還很恨那,“喔,土博士就不及洋博士嗎?”所以每個人執著點不同嘛。那就不了解自己,以為自己已經修到無所住而生其心了。

很多道親也是啊,認為自己修得很好,修得很好,最後“五時成道,四時墜。”很多人修了一輩子,最後砸啦,就是不了解自己啊,不了解自己執著什麼,最後就砸啦。

所以說呢,菩提就在世間,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角。你要面對這世間啊,一切一切,你不要逃避。哪里煩惱,你就去面對它,煩惱即是菩提。大煩惱所在之處,就是大菩提所在之處,尤其你要面對的是千方百計都不能解決的煩惱,不能解決的煩惱,這個就是你覺悟之處啊。

你要看得到這點,不要老逃避它。逃避它,沒有用的啦,到你臨命終的時候喔,我們上堂課講的,陰境現前,它會出現了。它會出現,那個時候你已經沒有辦法,沒有時間那,時機很緊迫啦。那時候不是“悟者刹那間”,是墮者刹那間,墮落就在一刹那之間,就下去了,掉下去了。

所以不要逃避啊,不要逃避,要面對這個世間。包裹你的、緊緊逼迫你的、對你無情打擊的這一切,要面對它。你不敢面對的,要面對。當你看到你深重的恩愛、深重的纏綿、深重的執著的時候,你會突然間感覺到,我生生死死都栽在這上面。然後你把它“啪”一切斷,“飛身來上岸,即得登雲船”。累劫的黑暗,在一刹那之間就不見了,“悟者刹那間”。

哎,有沒有問題呢?

所以我們修行,不是說我要選擇什麼樣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什麼樣生活環境是最好的,而這不是重點,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現在所處的一切,就是你因緣之所在呀。這個不是你糊里糊涂、無緣無故就到這裏啦,你今天深陷的這一切喔,你喜歡也好,你不喜歡也好,這個都是經過累劫的啊,百劫千生啊,都是經過累劫,慢慢營造出來的。

就好像一棵樹,慢慢從種子發芽成為大樹的,有根有本那,你跑不了的啊,跑不了的。東跑西跑,還是在那裏啊。一棵樹搖來搖去而已啊,根本是在那裏的。好像你腳根在這裏,東轉西轉,東西南北,結果腳根都沒有離開。就算你出家了,你還是在那裏。所有相同的因緣,會同時再發生,同樣的磁場嘛。因為你的執著還是一樣啊,你沒有認清楚嘛,不了解自己啊。

所以要反觀內照啊,不是整天向外看那。向外看,看到職場?還是看到道場?還是看到操場?還是看到修羅場?你不管什麼場啊,你向外看那,都不是你的,你要看到自己深陷的這個場,就現在這個場,通通在裏邊。修羅場也在裏邊,道場也在裏邊,都在這裏了,煩惱在裏邊,菩提也在裏邊。不要逃避,坦然而對,用你的智慧去看清楚。

我時常碰到,乾道比較不會,老實講,時常碰到坤道跟我發牢騷,說她老公多壞多壞。你們當老公的,都不曉得哎,很少有坤道對自己老公滿意的,老實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在老公,不離老公覺。哈哈哈哈。乾道的話,很少對自己的工作滿意的,對自己的事業滿意,包括王永慶對自己的事業,都不滿意啊,他還要精益求精啊。

好,請說。

問:点传师慈悲,人成即佛成,是什麼意思?

答:今天講了半天,就在講這個啊,是不是?人成就佛成啊,人道成了,佛道就成了。就是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嘛。你怎麼做人,怎麼做事。在人間世,就是可以成就。我們人,人就是什麼?人就是要在世間的恩愛情仇之中啊,激發你的仁義道德嘛,仁義禮智啊,要激發出來,而不是深陷其中啊,深陷羅網之中。

因為你發現那,只有仁義禮智,才可以脫離這個羅網。所以在人間世打滾,把你生命的良知良能,潛在的智慧和能力啊,全部都給逼迫出來,把潛能都給逼迫出來。有沒有看過最近很轟動的一部電影,叫做《功夫》?快被他笑死了,那個周星馳,有夠搞笑的。他被毒打了一頓以後,潛能被逼發出來,所以練成如來神掌。

所以我們不要怕人世間的苦啊,人間世的那些苦惱逼迫啊,都是可以激發你的良知良能的。你要渙然接受啊,要渙然接受。

我們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痛恨自己所遭受到的苦,然後痛恨那些施予我苦的人、社會。像現在經濟不景氣,他就很恨政府啦,恨執政不力啦,或者恨在野黨搗蛋啦,恨這個恨那個的。那當然,你要這樣恨的話,要恨的人多啦,總之帶給你苦惱的人,你都恨嘛,人事時地物,都恨那。找不到對象,恨恨老天也可以啊。所謂天道無情啊,要恨上天那,怨天尤人那。

這就不明理啊,要瞭解“佛法在世間”。我們不要看世間,通通都是苦惱啊,都苦海啊。我們說三界火宅啊,三界火災,“誰知火災內,元是法中王”啊,火宅裏邊有法中之王啊,這是六祖惠能講的。你說三界火宅,火宅裏邊有法中之王,法王就在火宅裏邊,誰知道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