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恩天本道場的錄音 🙏🙏感恩上海一位前賢幫忙打字幕

道德經29

00:09將欲取天下

00:48天下神器,不可為

01:52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08:18夫物或行或隨

16:20是以聖人去甚

 

好,再看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覷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啊。那是講那個時候天下人爭雄於天下,你想要取天下,有所作為,像現在我們流行的,就是想要執政,簡單地說。現在不是講說,現在年底選舉要來了嘛,這種執政的心態啊,就是剛才講“取天下而為之”。天下在我手上時,我就要大有作為,這叫“取天下而為之”。

老子在三千年前告訴你,“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啊,我看你啊,絕對失敗,他說“吾見其不得已”啊。“天下”是“”之“”啊,天下是神的啊。用基督徒的說法,是耶和華的啊,要還政於神。天下是神的啊,這個神,並不是像某一尊神那,彌勒佛,不是啊,彌勒佛也不是這裡邊講的神。這個神,講的是宇宙間冥冥的這樣一個主宰,“不可為也”,不是你可有所作為的。

所以今天我們在這邊都做什麼?我們現在,哎,天下神器,我們要做些什麼?搭幫助道啊。我們在旁邊打幫助道啊,幫忙敲邊鼓啊,打幫助道。上天自然會有安排。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竅比于我老彭。——《論語》(老彭,商代的賢大夫彭祖)

像比方說,像後學在那邊點道,這一套都不是我發明的哎,神器啊,上天在主宰這個事情,我們只是幫忙做事而已啊,幫忙做事。所以孔子也講啊,“述而不作。”他沒有自己有所作為啊,他只是把天意告訴大家而已。他不是說,哎,我有所作為,不是的喔。叫“述而不作”。我只是告訴大家,你們不了解天意,我告訴你;你們不了解天命,我告訴你;你們不了解天機,我告訴你。所以不是有所作為的,不可為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為者,終必敗也;執者,終必失也。所以像蒙古帝國那麼強大,秦始皇那麼強大,最後統統都失敗啦,統統都失去了、統統都敗亡掉了,所以“不可為也”。那麼縮小範圍來講呢,每個人都有他的天下,所以我們說闖天下,闖江山那,每個人都有他的天下。你想要取天下而為之呢,最後都是要失敗,都是要走向失敗。“天下神器”。

人不要太自以為是啊,不要忽略了神的成分,不要沒看到天意、沒看到神的旨意。所以神的旨意,流行在大地之上啊,就像江河一樣啊,像河水一樣,像大海一樣,無處不在啊,到處都有,滋潤著一切的生命。天意、天意啊,神器,天下神器,你想要搶來自己做一些什麼,絕對沒有的事情。你要能做的,就是了解神的意思是什麼,了解天意是什麼,這叫知天命。所以孔子到五十歲才知天命喔,他知道天的意思是什麼,他知天命,知道天意。

道德經也是告訴你什麼是天意,“述而不作”。他沒有創造一套理論,他只是把天意告訴你。所以不要想說,我要取天下而為之,要大有作為,有理想、有抱負,要有一番作為,最後都是失敗。成功也都是假相。你一定會在某些地方開始失敗,身體的健康啦、家庭啦等等的,一定有一處開始潰決,然後整個都崩潰掉。好像一個河堤,你築得很大了,最後破了一個洞。別人看到是那大的部分,但你自己心裡明白,有一個破洞在那裡,痛苦不堪。

像後學就認識一些企業家,大企業的第二代啊,就跟後學年紀相近的,那真是有苦難言那。他們的漏洞啊,也不能講,那講的話股票會下跌的,他上市的股票就要下跌的啊,苦不堪言那,用整個生命在那邊堵那個破洞,好痛苦啊。你看不到他的失敗的地方,看能不能撐。所以為什麼說富不過三代啊,他們再撐到第三代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那。也許他的家庭出問題了,人事方面出問題了,整個大結構出問題了,大組織出問題了,只是在那邊硬撐那,過一天算一天那,好辛苦啊。身體健康出問題了,這內心的潰決啊。

你看那個時候看蘇聯,多大啊,蘇俄啊,哇,那個武力強大是超過美國的啊,還有東歐那些共產國家,看起來都多堅強壯大,說垮就垮了。我們看到的很多那些成功者啊,一樣啊,一不小心就不見了,就垮下來了。時候未到啊,時候到了,你擋不住的啊,“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啊。他從一點,他很努力經營地那部分不會失敗,可是你這個人有所作為就是這樣,有所為則有所不為呀,無所為才能夠無所不為。有所為,那你就會有所不為。因為你有所為,你去為這個,你其它很多方面,你就忽略了。

比方說一個學生,拼命K書,他把書本K好了。哎,我看過很多學生啊,他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光知道說讀書、考試、讀書、考試,結果他的親情、友情、人際關係,統統都完蛋,叫書呆子,有沒有聽過?統統不行啦,有些聯考的狀元、榜首,等到出了社會以後,一事無成,太多啦。所以他有所為,則必然有所不為。有些地方,他根本沒辦法做到的。因為他生命精力,集中在那個他要有所作為的部分。

同樣情形也是,我觀察所谓成功的一些企業也好啊,只要他們跟我訴苦水呀,你看著很漂亮,一個大家族啦等等的,啊,裡邊是漏洞百出啊。為什麼?因為他們太有為了。太有所為啊,就有太多的地方有所不為,疏漏掉了。

就像現在很多家庭,雙薪家庭,夫妻倆都出去工作,賺錢,為了要多賺一點錢。真的有那麼窮嗎?不見得,要跟人家比呀。人家一個月收入五六萬,你也要五六萬那,你不能像人家,哎,夠吃就好了,不能有這種想法。社會上就這樣,你存款沒有個一二百萬,沒有安全感那。事實上人要活著很容易的。

所以說呢,“為者敗之,執者失之。”你一天到晚想要有所作為,想要抓住什麼,反而你失去。你只有抓到你抓到的那一小部分,你失去了全部。你有所作為的,只是你作的那一小部分,大部分你都失去了。

人的生命,是很全面性的喔。你有健康、有道德、有神的那個部分,有天的、有大自然的,還有你的事業、還有你的財富、家庭、親情、倫理、愛情、友情,很多啊。如果你重視一個部分,其它地方都忽略了,你的生命就全面枯萎,一定的嘛,全面枯萎,大部分你都忽略了。

現在社會就是教你一點功夫,重視一樣東西,尤其大部分都是重視這個(金錢),為了這個,什麼都毀了。為了金錢,什麼都毀了,什麼都搞得一塌糊塗,包括身體健康,也一塌糊塗。這個就是所謂的“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我們已經看得到啦,我們不要說,哎,那是争天下的人、那些英雄豪傑做的事,不是,現在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為者則敗之,執者則失之。

好像你到一個樹林裡邊去,果園裡邊去,好多蘋果。你摘了一顆,抓著不放,那你就沒辦法再去摘其它,因為你的手被那個蘋果佔據住了。那麼多蘋果,你都沒辦法再去摘。你要摘了以後,要放下才行,提得起、要放得下。所以執著不放的人那,反而失去了一切,叫“執者失之”。

夫物或行或隨;或覷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啊,他說世間的眾生那、百姓那、萬物啦,“或行或隨;或覷或吹;”他說有的人是在前面走,有人是在後面跟;或者有時候你在前面走,有時候你在後面跟,叫或行或隨,這是講眾生百態。“或覷或吹”,這個覷吹,就是嘘寒問暖那。就是說,這個冷的時候呢,要哈,哈一點熱氣,比方說我的手很冷啊,“哈,哈”,這叫覷,哈一點熱氣,它就叫覷;吹呢,很熱的東西,比方說這個茶很熱,我吹吹,把它吹涼,叫覷和吹。

“或強或羸;或載或隳。”這意思就是說呢,我們“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失在哪裡?敗在哪裡?一般人都只願意怎麼樣?在前面走,別人在後面跟,所以不懂得要“或行或隨”。有時候要在前面走,有時候要在後面跟,沒有定論的啊,沒有定論的。你不要一天到晚爭先恐後,你該落到後面的時候,落到後面,隨人的時候就隨人;領先的時候就領先。隨時要能夠有這種調整、彈性在,生命才不會繃這麼緊。

“或覷或吹”也是一樣,你面對一切眾生,不能只有一套啊。很多人對人就是這樣子啊,很僵硬的啊,很固執的啊。有的人只會呼暖,呼暖、愛意只有一套;

有時候要吹這個吹呢,好像把那個熱氣給吹掉。意思就是說,這個人有些行為不正當啦等等的,就好像水太熱了,要把它吹掉,要把那個熱氣吹散掉。也就是,用待人接物來講的話,就是有時候,待人很溫暖;有時候對人呢,很嚴厲。這就所謂的菩薩低眉、金剛怒目,這個都是無為者才做得到的。

一個有為者,他很容易把自己的生命固定在一種行為模式裡面,就掉在那裡邊了,永遠都是扮演那個角色。我時常看到有些家庭,父親就很嚴厲,然後母親就是爛好人,母親就沒有脾氣的啦,然後父親就很嚴厲,就在這兩個極端裡邊,而且一輩子都是這樣。該有愛心的時候,展現不出來愛心出來,講不出溫暖的話;或是該嚴厲管教的時候,又管不下去。這是沒辦法“或覷或吹”。

“或強或羸”,有時候呢我們要展現得非常強壯的那一面;有時候我們要表現得非常的柔弱。在柔弱的面前呢,你要強壯,好,我是個強者,我保護你;在強者的面前,你要柔弱,不要跟他爭雄,“知其雄,守其雌”。你也不要說,哎,“知其雄,守其雌”,我就永遠守其雌。不一定的啊,“知其雄”,隨時都有可能成其雄喔。該雄壯的時候就要雄壯,該柔弱的時候要柔弱,這沒有一定的。這個要沒有執著不執著的人呢,才做得到。

“或載或隳”,載的意思,就是成就的意思;隳的意思,就是毀滅的意思。有的事情你要讓它成就,有的事情你要把它摧毀掉,啊,你要去除掉。沒有什麼都要成就的。

比方說有的人跟你講一些言語,哎,你覺得這個話很正確,你就要幫助他成就。比方說有人跟你講說,做人那就是要正直。喔,你覺得這個話說的不錯,這時候你就要去栽培他,所以“对,正直是對的,而且呢除了正直以外呢,還要加上幾分的慈悲、柔軟等等的。”這叫成,這叫載、這叫成。

“或隳”,若有人跟你講說,“人不自私天誅地滅。”這種錯誤的觀念,你也不能說,哎,對對對,這個很有道理。有的人就會這樣子,他養成習慣了,說什麼都是對的。那碰到這種錯誤的言論呢,你就要破斥他,這是錯誤的,不應該這個樣子。

像前一陣子,後學寫了一些文章啊,在批判假祖師的,後學的道場裡邊就有人來,自己的啊,自己的道場就有前賢那,就來跟後學講了,他說,哎,他說“以前老前人就講過,來修道是要超生了死,不是講是非的。”他就說你在講是非。這就變成定論了,所以修道人都不能講是非啦,修道人都不能批評別人啦,那麼碰到假祖師橫行,你講兩句,都不行啊?只有他能來批評你,你不能說他二句,說破邪顯正的,不行?

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孟子》

後學就有寫一篇文章,叫做摧邪顯正嘛。我覺得他這種理論是錯誤的,我馬上就給他隳之,馬上隳之。我說你聽過嗎,孔子作春秋,亂臣贼子啊?孔子做春秋,孔子到晚年的時候做春秋啊,他寫整部春秋,然後批判,哪一個國王做錯了,哪一個大臣做錯了,哪一個人是亂臣賊子,哪一個人是什麼的。亂臣賊子都非常恐懼啊,叫孔子作春秋,他批判這些亂臣。

還有釋迦牟尼佛也是啊,批判外道。告訴你,什麼是常見外道,什麼是斷見外道,什麼是什麼外道、什麼外道,祂批判得很多啊。說的最難聽的是什麼?釋迦牟尼佛說的一個最難聽的,說“末法世修狗法”,哇,這個真的很難聽啊。祂說末法世的修行者,現在都修狗法。祂說什麼叫狗法?好像一隻狗啊,它到一戶人家,人家喂它吃東西了。喂它吃東西以後呢,喔,它吃了很高興。這時候另外有一隻狗來了,它就喝,呲牙裂嘴,這叫狗法。這叫呲牙裂嘴,這就狗法,這叫修狗法。

我們說現在的修行者會不會這樣?也會啊。比方說,這個是我的信徒,他已經在我這裡修行了,那麼別人呢要來怎麼講呢,要來接引他啦,要吸收這個信徒,就開始呲牙裂嘴的,這叫狗法。夠難聽了吧?現在確實是這樣子啊,很多寺廟都是這樣子啊,這是我的信徒喔,你們不要搶走喔;這是我的施主、我的信徒。然後界限分明的啊,甚至同樣一個寺廟裡面,跟了不同的師傅,都會有這種情形。這就叫狗法。道場有沒有呢?道場也會啊,這我的後學喔,你們不要給我搶走了。這就叫修狗法。難聽吧?我還沒有講那麼難聽的話。這叫隳。

像那些聖人那,出言都很(),我們會有一種錯覺,說啊,修行人就應該怎麼樣,應該很溫柔、應該很慈悲,應該人家做錯事,我們都不要批評,啊,都不要批評,都不要去講他。這個也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有些真的錯誤的,要立斥其非。要不然下面的人不知是非啊,他不曉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搞混啦。你要趕快破斥他,這是錯的。不然大家都講修養,修養好,然後都不敢說、不敢做。到反而是那些亂臣賊子喔,嚯,大家都敢說敢做,所以就天下大亂。

所以修行人就很容易這樣,愛惜羽毛,愛惜羽毛的結果呢,就姑息養奸。注意這點喏,好人很容易姑息養奸,就把那些奸臣、亂臣賊子,越養越大。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所以聖人呢,要去掉三樣東西,甚、奢、泰。甚,就是過份了;奢,就是奢侈;泰呢,叫驕泰。所以奢侈、驕泰。驕泰,就是驕傲的意思啦。以前這個泰,做驕泰解,驕泰就是驕傲。奢,就是奢侈,浪費。甚呢,就是太過分,叫甚,過度的意思。偏執啊,叫過度,甚,就是一种偏執,過度執著,叫甚。奢侈啊、驕傲,這個不用講的,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對的,這絕對不可的。但這個甚呢,這種執著,也是要去掉的。自己認為是對的,就很執著。

每個人都有他心中認為是對的喔。沒有修道人會認為,哎,賺錢是最重要的;但有修道人,也會排出一大堆的教條出來。什麼是最重要的,應該怎麼樣,應該怎麼樣,應該怎麼樣,然後就過度執著這些東西,這叫甚。

是對的,沒有錯,但是所有的法則,都不是定理,這叫沒有定法。都是適合某一種環境、某一種因緣用的,不能全然不動、全然不變,啊,一定要有一個彈性在的。就連佛規禮節,都要有彈性。所以師尊在暫定佛規裡邊講,要活潑行事,他很強調這個啊,要活潑行事。連佛規禮節,這最不能動的東西,尚且有彈性在的,何況是其它的呢?何況是其它。佛規禮節,是最不能動的啊,師尊尚且留下很多個要活潑行事、活潑行事,何況是其它。

所以要去其甚,這個甚,是第一個要去掉的。因為會有甚,就會有奢,就會有泰,注意這點喏,奢侈、驕泰啊,都是從這個甚來的,非常固執己見的,就很容易走向奢侈、驕泰。不接受別人的意見那,非常固執己見,認為自己的就是對的,那麼就會走向奢侈、驕泰,還有驕傲、奢侈。他的奢侈,不一定說自己生活享受很那個的。

我注意到很多固執己見的人那,就算是修道啊,都會走向那樣子一個好大喜功啦,大道場啦、蓋大廟啦等等的,花大錢啦,越搞越大,然後越來越自大。發現這種例子很多啊,各個宗教都有啊。當然我們道場也有啊,也有這種例子,非常固執己見,就會走向這裡。這也是一種傾向啊。

修道人也很容易掉到這個“甚”裡邊那。過度固執己見,認為自己想法是對的,做法是對的,然後就不接納別人的意見,不體察天意,越來越沒有天心、民心。天意、民意,越來越不重視,然後就會很自然地走向一種膨脹。這種膨脹呢,就是奢和泰,就是奢侈、浪費、驕泰,必然是這個樣子。就算是修道人,也會這樣,不要說是一般的人了。

所以這種甚啦、奢啦、泰啦,都是一種“取天下而為之”啊,為者、執者這種特質,必敗、必失,最後都是要走向失敗、崩潰。

我們那活在人世間,從小到大,我們所得到的言教也好、身教也好、社會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學校教育也好,都是告訴你,要有所作為。所以我們甚至有一種情況啊,所以修道以後還是很容易走向這個窠臼裡面去,“為者敗之,執者失之。”都很執著,都很想要有所作為。好像一天呢,沒有一些作為的話呢,就覺得好像墮落的感覺,就覺得自己好像有一種愧疚感,很怕閑著沒事幹,要有所作為。這種有所作為的心那,有時候是一個痛苦的淵藪。

我剛才講的啊,有所為,則必有所不為。所以你呢,有所作為,你就首先會告訴自己,什麼是我當為的,就會區分出來,什麼是我當為的。於是呢,你就會認為什麼是當為的,而且當為的裡邊又有什麼是最重要的,輕重要分出來。然後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唉,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永遠心都是心神不寧啊,永遠心神不寧。因為你生命裡面,分出很多的東西出來。作為,什麼是最重要的、次重要的,而我現在正在做一些瑣碎的事,最不重要的事。他慌得很,心慌慌啊,心神不寧。這是我們特別要注意的,為,為者、執者,千萬不要修行了,還掉到這裡邊去。

很多修行人修道了,還是用這一套來走在修行的路上。修行就是要破這個的啊,修行要破什麼?就是破這個的。修行不是,哎,我不求名不求利,就好了,要從根本上,把你生命的這種無明去除掉。

我們生命中最大的無明是什麼?有一個自我,這個自我,是有別於別人的;然後我在這個人世間,要做些什麼,要成就些什麼。這就是無明喔,每個人都有的喔。有人說,我在這個世間,我要做一些好事;有人說,我在這個世間,我要追求一些我想要追求的東西。那麼好人、壞人,就這樣分出來了。但是呢,這都叫無明,他看不到實相。

真正的實相,是清淨無為的。你有什麼好作為的?因為真正的實相,是看到什麼?合同。所以我們傳道,首先傳你古合同,就是這個道理。看到天地萬物,看到十方諸佛世界,和你的生命是沒有分割的,沒有分別的。你非用眼睛去看,哇,覺得好多事情要做,好多道理要去研究,好多這個、好多那個,慌得很那。然後覺得好多事情要去處理,我的前途問題、我的小孩子問題、我的健康的問題,一大堆問題。告訴你,都不是問題。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新唐書·陸象先傳》

明師一指,超生了死。生死尚且了了,還有什麼問題更重要?明心見性,複歸於樸,這都是徹底解決你生命的根本問題。所以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是什麼?就是你求道了沒有?求道以後,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就沒代誌啊,求道以後就沒什麼事了。

沒什麼事,是不是什麼事都不做了?不是。真因為你無事啊、無為啊,所以你才能夠無所不為,才能夠荷擔如來家業。你要整天心事重重,這個作為、那個作為的,你就沒辦法荷擔如來家業,沒辦法挑起三曹普度的大事。因為你是個器,量小,沒辦法做官長,沒辦法做官長,沒辦法贊化育。放不下,那一大堆心事放不下,還會覺得絕對不能放,一定要去處理,不處理就完了。你放心,不會完蛋的啦。

所以我時常想喔,有時候人那,碰到真正處理不了的事情的時候,反而是他成就他的時候。像他生了一個治不好的病,得了癌症啦什麼的,不見得是壞事,也許是好事。因為人一生,總是想要有所作為呀,而且他的作為,多多少少都可以影響一些嘛。如果哎,你得了癌症,你什麼作為都沒有用了,醫生都沒有用了。這時候怎麼辦呢?你只好無為,不得不無為呀,不得不無為。而且你又接受無為,“算了,我認了。”哎,這個時候反而怎麼樣?歸根認母,反而不是壞事喔。

所以人往往是在真正碰到實在人力無法解決,所以人間的路走盡了,天堂的路才開始啊。好像碰到那種人力無法,實在是我怎麼怎麼努力都沒有用的時候,那時候呢,反而是你清淨無為的時候到了。當你落入無為之後發現,不是這麼回事,不是像你想像的這麼絕望。

人有一種習慣性的,一輩子都是很辛苦地要有所作為,所以很緊張,所以永遠活在失敗裡邊。人的一生最大的痛苦是什麼?失敗。

新加坡啊,新加坡人有一種特質,叫“驚輸(台語)”, Kiasu就是怕輸。所以新加坡有一個漫畫,叫Kiasu先生,驚輸先生,他叫Kiasu先生,非常流行。因為新加坡人很好強啊,什麼都要世界第一的,Kiasu。人最怕失敗,可是人的痛苦,就是活在失敗裡邊,永遠活在失敗裡邊。大的失敗、小的失敗、各式各樣的失敗,為什麼?有所為、有所執嘛,就是活在失敗裡邊。

當你無所為、無所執的時候,你才發現你不會失敗了;你才發現你複歸於樸了;你才發現呢什麼是天命。像孔子說的,我知道天命了,知道天理了,開竅了。人在有所為的時候啊,甚至很有所為地去研究一部經典、研究一些道理,想要搞通它,那個都不會搞通的啦;只有你無所執、無所為的時候,才會豁然開朗。放鬆了,就開了,所以松,才能空啊。

人活得很緊張,因為一輩子呢,都怕失敗。越怕失敗,越要迎接不斷地失敗,所以永遠活在挫折裡面。為什麼?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這個心靈,一挫折、再挫折。有人事業成功,可是感情失敗呀、待人接物失敗、身體健康失敗,各方面都失敗啊,大部分都是失敗。生命裡面大部分是失敗的,成功的是少部分而已。只要你有為,就是大部分活在失敗裡邊。所以就不斷地挫折、沮喪,然後就會焦慮、傍徨、不安,所以越來越不快樂。

這個“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啊,這樣的一個生命形態,可以幾乎說是每一個生命的一個寫照,大家都是為者、執者,每一個生命的一個寫照。有一天就算讓你成功了,在某方面成功了,也很容易走向什麼?甚、奢、泰。不成功也就算了,他成功以後,就會變成一個固執己見的人。而因為固執己見呢,就會產生什麼?奢侈、浪費,然後呢驕傲、自大,就會這樣,差不多都是這個過程。

失敗的人就永遠沮喪,成功人就變成奢侈浪費、驕傲自大。最後他還是要失敗,為什麼?一旦他奢侈浪費、驕傲自大的話,遭天遣嘛,必然如此。大家都討厭這種人那,甚至跟家人都合不來呀,搞得眾叛親離,把自己身體一定也搞壞掉。奢侈浪費、驕傲自大,一定會把事情越捅越大。這叫什麼?,越搞越大。最後你根本煩死啦,人浮於事啊,所以你身體一定也壞掉,精神也混亂掉了。

好,我們今天就講這三章,有什麼問題呢?

我們講法,都是有所為,他心中有他的作為,他就被那個作為給僵化掉了。然後他其它的一切呢,他都不關心,都沒興趣。而且呢你應該關心的,你應該有興趣的,應該是全方位的,慢慢地你對天啦、地啦、自然啦、佛啦,什麼都失去興趣了,因為你生命的重點,就放在那個你想要作為、想要成就的事情上面,然後其他一切都沒興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