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天恩師德 領導點傳師慈悲
諸位點傳師慈悲 諸位前賢大家晚安
我們上回講到哪裡呢
就是這個偈已經講完了
真假動靜偈講完了
時 徒眾聞說偈已 來 一起念
時 徒眾聞說偈已 普皆作禮 並體師意
各各攝心 依法修行 更不敢諍
乃知大師不久住世 法海上座 再拜問曰
和尚入滅之後 衣法當付何人 師曰
吾於大梵寺說法 以至於今抄錄流行
目曰法寶壇經 汝等守護 遞相傳授
度諸群生 但依此說 是名正法
今為汝等說法 不付其衣
蓋為汝等信根淳熟
決定無疑 堪任大事
然據先祖達摩大師付授偈意 衣不合傳
偈曰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好 時 徒眾聞說偈已 普皆作禮 並體師意
各各攝心 依法修行 更不敢諍
這時候他的徒弟 還有大眾
聽到祖師講了這一首真假動靜偈以後呢
就禮拜 並且能夠深深體悟祖師的意思
各各攝心 依法修行 每個人呢都能
攝服自己的妄心 不會讓自己的心呢
掉到這種貪嗔癡三毒裡邊去 攝服
各各攝心 這個也很重要
我們有沒有各自呢攝心 攝服自己的心
我們一般人想要掌握的
大部分人最想掌握的就是經濟
一個月看收入多少 希望能夠控制好
還有花多少 賺多少 花多少 存多少
那個很麻煩的 那個很難設的
那很難控制的 第二個什麼
第二個要攝的是什麼 健康
不要生病 保持健康 這也是很難控制的
第三個是什麼 體重 體重
體重要控制也很困難 睡眠時間
不是你想要睡就可以的
躺在那邊就睡不著 對無常的
不能難控制的東西 我們都想要控制
那個攝 就是有一種制伏的意思
但是心是最需要我們去攝服的 而且心呢
要攝服並不困難 因為存乎己而已嘛
你的心控制不控制 是自己的問題
自己要不要去控制它而已 重不重視心
簡單地說 一般人就是重視錢財
健康 美貌 或者說是要控制小孩
控制老婆 控制老公
這都是想要抓住無常 那些都是無常的
必須要控制你的心 得其常心-莊子
要讓自己的心呢 保持一種恒常
不要波濤起伏 要怎麼辦呢 依法修行
我們傳道 就傳三寶 你的心亂了
趕快 把它攝服 依法修行
更不敢諍 這也講得很好 人心不能攝服
就是要爭 爭有兩種 一種就是爭個得失
我得到 我不要失去 另外一個呢
就是爭一個對錯 爭一個輸贏 這是爭
誰對誰錯 誰輸誰贏 誰得誰失 這就是爭
真正修行的人是不爭的 爭 都是主要的
心呢主要放逸的 奔馳的原因 就在這個爭
仔細想想看 是不是這樣
乃知大師不久住世
那麼這時候大家都接受這個現實了
知道大師呢不會永遠住持在這個世間
於是 法海上座 這個上座有點像
我們道場裡邊講的老前人 道長
法海上座就再拜
再三地禮拜 然後請問祖師
說 和尚入滅之後 衣法當付何人
和尚你入滅以後 你的衣缽 心法
傳付給什麼人
簡單地說 誰是下一代的祖師
誰是下一代的祖師
這時候祖師就說啦 吾於大梵寺說法
以至於今抄錄流行 目曰法寶壇經 他說
我在大梵寺說法 一直說到今天呢 內容
都已經被大家 因為他不識字 不會寫字
可是大家都把他所說的法 把它記錄下來
而且已經開始在流行了
那麼名稱就叫做法寶壇經
汝等守護 遞相傳授 度諸群生
你們要把這部經呢守護好
而且呢還要互相傳授
還要傳下去 可以度化群生 度化眾生
他的弟子做到啦 到現在 你看看
一千多年了 快二千年了
我們還很完整地在研究這部經
所以他的弟子不負使命 沒有辜負使命
他交待說 這部經要守護 還要流行
他們都做到了
所以像我們也是 我們得到的是什麼
不是經典 不是一部法寶壇經 而是三寶
那更好的法寶 三寶
那三寶 我們也是
要得到以後 要 誠心抱守 而且
不能匿道不現 要能夠
遞相傳授 度諸眾生
希望一千年 二千年以後
三寶就像六祖法寶壇經一樣
我們不負使命
還是可以傳授下去 傳授不絕
但依此說 是名正法
只要依照這個壇經所說的法呢
來代天宣化 就是正法
那麼今天呢 今為汝等說法 不付其衣
這個衣缽 我不傳付下去 為什麼呢
因為上一代祖師弘忍大師就有講
衣缽止汝不傳嘛 就到第六代
這個袈裟不要再往下傳了
因為大家會爭奪這個衣缽
變得無德之人得到衣缽 也變成祖師啦
所以以前為什麼要付衣缽 傳衣缽
主要是因為大家信心不足
那現在六祖惠能
經過這幾十年的耕耘
每個人都信根淳厚
蓋為汝等信根淳熟
信心 根基非常地淳熟
非常地淳厚 成熟了 根基紮得很深了
信心十足 所以不需要眼見為實
就像今天我們也是 我們說我們得的道
就是六祖惠能一脈相傳下來的 正法眼藏
有什麼證據 沒有
沒有衣缽 為什麼我們會信
信根淳熟 信根淳熟 所以看不到的
我們自己講那 點傳師這麼講
為什麼點傳師這麼說 前人這麼說
前人為什麼這麼說 老前人這麼說
老前人為什麼說 師尊 師母這麼說
祖師這麼說 我們都沒有親耳聽到
我們親耳聽到的是點傳師說的
前人說的 可是我們信
那以前不是 你信 就算是前面講的
這叫什麼 印宗法師 也要請衣缽出來
我看一看那
六祖惠能剛剛初出茅廬的時候
他要把衣缽拿出來 給印宗法師看
雖然他已經講了很微妙的心法
風動還是幡動 還記不記得
風吹這個旗子動 他說 是仁者心動
然後印宗法師呢 哇 大為折服
可是還說請衣缽請出來看一看
但是我們現在都沒看到衣缽
因為衣缽停止啦
你為什麼相信 相信我們天然祖師
我們月慧菩薩
是第十八代祖師 你為什麼相信
為什麼信 信根淳熟 真正信 要這樣子
看得到才信的 不是真信
看不到都信 這才是真信
所以 決定無疑 堪任大事
要必須要這樣子
決定沒有疑惑 不能說 看得到才信
看不到就不信了
聽得到才信 聽不到就不信了
要 決定無疑 看不到衣缽 一樣信
我們修道也是一樣
你不要看到什麼顯化啦
感應啦 你才信
我們大德施前人 跟後學講過
跟我講過不止一次 因為我們時常
有時候出國在一起 他說他修道幾十年
從來沒有看過任何顯化
領導點傳師有沒有聽過
我都可以講一堆顯化
但是施前人從來沒看過任何顯化
人家信不信 還是信
我們道親要是沒有一點點顯化
覺得信不下去了 這就是我們
取相分別 養成這個習慣了
雖然修道 也要取相 也要聽到一些什麼
聞到一些什麼香氣
昨天 後學在臺北 才有一位道親跟我講
說 哇 去爬山的時候 聞到一股花香味
那山上一定有花香的嘛 仙佛來了
仙佛來了 他就好歡喜
決定無疑 才可以 堪任大事 注意
堪任大事的關鍵 在有決定信 不懷疑
不是說你能力強 你書讀得多
要你沒有疑惑才行 心中有一疑惑
就承擔不了了 擔不起大責任 堪任大事
關鍵就在毫無疑惑 就算修道修道
受種種的考魔 責難 譭謗 攻擊
我還是決定無疑 不會說
我怎麼修道生病了
這個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呀 我怎麼越來越窮 這真的還假的
殺頭槍斃都信那 窮一點 病一點
算什麼呢 好像我們修道
非要修到富貴榮華
才信得進去 所以這叫 決定無疑
才可以 堪任大事
修道 是一種難以言語的信心
我就是信 不能一定要
開口講一大堆的顯化
修道得到多少好處 為什麼要修道
修道有很多好處 我講給你聽
你要聽到好處
才修得下去的 這個都
不能說不對啦 不能
堪任大事 簡單地說 沒有肩膀的啦
不能承擔大事的
然據先祖達磨大師 付授偈意 衣不合傳
要根據呢先代的祖師 達摩大師
他在付授心法和衣缽的時候
他有講了一首偈語
從這個偈語的意思來推敲呢
衣缽不應該再往下傳
偈曰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他說
我來到這塊土地 就是中國
我傳這個正法眼藏 傳這個心法 所謂
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是為了要救這些
迷茫的有情眾生 叫 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他說 我就像一朵花 開出五片葉子
第一代祖師 第二代祖師 第三代祖師
第四代祖師 第五代祖師 到第六代就結果了
叫 結果自然成 到這邊已經成熟了
所以到了六祖惠能 算是結果了
結果自然成
所以不需要再往下一片一片地開了
好像花開嘛 一朵花打開一片葉子
二片 三片 四片 五片
最後就花就凋謝以後
就結果 結的果呢 就是六祖惠能
叫 結果自然成
他用 自然成 這幾個字也很重要 自然成
成熟 自然成就 所以像我們都得道了
我們一定要懂得所謂 道法自然
順應自然
要順應自然 不要說 要費很多的心機
謀略 策劃 要怎麼樣來修
怎麼樣來辦 一定要能夠順應自然
像天本的那個領導 林點傳師
他有一次就跟後學說 他在規劃道務
又在煩惱說 那個佛心觀音巖
好像佛心觀音巖有一些產權 地權的問題
哇 很煩惱 要怎麼樣去申請啦 怎麼樣去
反正有很多事情要辦 煩的不得了
然後就坐在那邊想這些事 想得很煩惱
就打瞌睡 睡著了
就夢見已故的詹點傳師來了
以前天本的前領導 詹點傳師來了
就在花園裡邊呢 插花 種花
她指著那些一叢一叢的花說 不要煩惱
你看 這都很自然 那都很自然 你放著
它自然會長的嘛 他就醒過來了
所以 自然成 很重要的
你修行人 一定要讓生活呢
非常地放鬆 自在 不要有一種
活在緊張逼迫的感覺
也不要認為 這樣子
就成熟不了 我們有那個心
不斷地修 不斷地辦 攝心
心不要讓它散亂掉
那至於事情會怎麼發展 順應自然
順應自然 不要去苛求 自然才能夠成
師復曰 來 一起念
師復曰 諸善知識 汝等各各淨心
聽吾說法 若欲成就種智
須達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
于彼相中不生憎愛 亦無取捨
不念利益成壞等事
安閒恬靜 虛融澹泊
此名一相三昧 若於一切處 行住坐臥
純一直心 不動道場 真成淨土
此名一行三昧
若人具二三昧 如地有種 含藏長養
成熟其實 一相一行 亦復如是 我今說法
猶如時雨 普潤大地
汝等佛性 譬諸種子
遇茲沾洽 悉得發生
承吾旨者 決獲菩提
依吾行者 定證妙果
聽吾偈曰 心地含諸種
普雨悉皆萌 頓悟華情已 菩提果自成
好 師復曰 諸善知識 汝等各各淨心
聽吾說法 這時候祖師呢
又再三地叮嚀
說 諸位善知識 你們呢
各各清淨自己的心
不要胡思亂想 聽吾說法 聽我告訴你
很重要的修持法門 所以他
叫他們各各淨心
若欲成就種智 如果想要成就
這個種智呢就是講一切種智
什麼叫一切種智呢
就是一切成佛的種子
全部成熟大智慧 就是佛智慧的意思
種智就是佛智慧 好像我們的心靈
就是一個豐富的土壤
裡邊呢有很多種子
很多很多的種子 你要讓它全部發芽
我們一般人 可能只有開發到
一小部分而已
大腦 百分之九十幾都沒有開發
事實上裡邊有無量的種子
一切都可以成熟
不是向外去學的 本身就可以成熟
就好像那個樹的種子 它是本具的
本具的 那你一灌溉 它就發芽了
要不然你再怎麼灌溉呢 沒有種子
它是發不了芽的
但是要怎麼灌溉呢 土壤裡邊
已經種了很多種子
播種下去了 那你要把它灌溉 要澆水
我們也是 我們心地也是
有很多的成佛的種子
會讓你具足萬德 所以叫 萬德莊嚴
要怎麼灌溉呢 須達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三昧就是禪定 要有二種禪定 定能發慧
就智慧要用禪定來啟發 定能發慧
禪定可以啟發智慧 就像水
可以讓種子發芽一樣
禪定可以啟發智慧 就像火
可以讓木頭燃燒一樣
雖然木頭它有燒燒性 它有可燃性
可是你也必須要點它 它才會燃燒
它不會自己燃燒起來的
那我們的心也是
充滿了智慧 需要去點燃它
需要去灌溉它
不管用水和火來做譬喻 都是一樣的
那什麼是成熟你的 讓你心性智慧萌芽的
智慧之水呢 法水呢 就是一相三昧
和一行三昧 這兩種禪定
好 什麼叫一相三昧呢
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 于彼相中不生憎愛
亦無取捨 不念利益成壞等事 安閒恬靜
虛融澹泊 此名一相三昧 我們的心呢
心的本質就是禪定 它很專注
心靈的本質是專注的 很專注
定 很有定力
就像你手 它的本質就是很穩定的
它不會抖
它抖是不穩定了 是錯誤的 這手一定是
拿起來一定很穩定
它抖就表示有問題了
有病了
心也是一樣 心應該是保持在很專注
隨時保持在專注 如果心
要麼就胡思亂想
要麼就很疲憊 想睡覺 用腦過度就想睡
大部分人都這樣 要麼胡思亂想
然後有很多種情緒 要不然就是 很累
就想睡 尤其坐在那邊 胡思亂想
想想就愛睏了 這個都是不正常的
正常應該是隨時可以很專注
吃飯的時候可以很專注
講話的時候可以很專注
像我們這樣在聽課的時候也很專注
這是心靈保持最正常的狀態 叫三昧
問題是 為什麼心不專注呢
就是因為沒有修一相三昧
要怎麼樣修一相三昧呢
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 我們要在一切處所
不要去就住在相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