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不生(20082月與郭明義問答)


 


問:什麼是守玄的最高境界?


答:一念不生。


 


問:如何定義「一念不生」?


答:一念不生的定義-不會落入相續不斷的執念,我們的苦惱都是落入自己認為很重要的人、事、物、遭遇處境回憶或對未來的夢想…等等。不斷反覆的思維,這叫做『念』。


一念不生相對的是「前念後念念念相續」是名「繫縛」,好像被繩子綑綁住,被自己相續不斷的念頭綑綁住。


    「一念不生」並不是都沒有思想,應該說是「想而不念」,思想一下就過去,不會反覆思維同一個事情,不會被這樣的念頭糾纏住,跳不出來,因為這個念頭帶起強烈的喜怒哀樂情緒。


    這種過度強烈的情緒往往會創造很多災禍,也許是身體疾病,也許是人際關係的摩擦、衝突,甚至戰爭廝殺都起源這種過度的情緒。


 


問:「一念不生」之後會有什麼不同?


答:如來藏現前。


    如釋迦牟尼佛所說:「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証得」。


    我們的念頭,就是妄想執著,不只是妄想,而且執著自己的妄想,就會讓我們不能受用福德、智慧、如來寶藏。


    一念不生,則妄想執著的影響力消失,就像眼皮把眼睛遮住,就看不到任何東西,但如果把眼皮打開,眼睛就看到一切,同樣的我們把妄想執著拿掉,心性裡的福德、智慧就全部展露出來。面對順境逆境都能夠如如不動。


 


問:那麼怎樣叫做「動心」?


答:我們動心可以分三個層次


   

第一階段,面對善惡是非,善境就是順境;惡境就是逆境,面對善惡是非還比較容易保持理智,因為沒有利害攸關,雖然動心還能保持冷靜客觀。


    第二階段,面對禍福吉凶,迫切利害關係,就比較主觀無法在動心時保持理智。情緒就開始出現了。


    第三階段,面對生死存亡,那要保持不動心就更困難了,驚天動地鬼哭神號心神激盪的程度如驚濤駭浪。





 

    但如來藏現前的人即使面對生死關頭,也能如如不動。天律老壇主就是一個例子。(在面對腦裡面長一個十公分的瘤,還能夠如如不動,一點都不動心。)


    其實人生的禍福吉凶生死存亡…都不能帶給人痛苦,帶給人痛苦的是自己的「動心」心無法保持一念不生、不能無念。如果無法不動心,甚至可以為一句話而去自殺,很小的問題會造成很大的苦惱。


    但對不動心的人,如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我們道場以前在大陸的許多前人,被勞改、槍斃,都坦然自在不會動心。


    動心、不動心的程度,就是受不受苦的關鍵所在,所以為什麼孟子說他四十歲不動心。


 


問:「守玄」是不是達到「一念不生」、「不動心」唯一的方法?


答:守玄,絕對可以達到不動心。但是念佛、持咒、打坐…我們都不能否定,這些修行目的都在於達到「一念不生」、「不動心」。但是「守玄」是肯定可以達到「不動心」。


    一念不生才能不動心,我們所謂「心動」就是「念」念念不捨,「心動」就是有什麼東西抓住你的心,讓你一直去想,不管讓你愛、恨、憤怒、擔憂、恐懼的,只要一直想,都會苦惱你的心靈。


 


問:「不動心」和「麻木不仁」有什麼不同?


答:有一些人不負責任、賴皮、麻木不仁…這種人並不是心靈在一種清明的狀態,往往用醉酒、吸毒、賭、瘋、睡覺逃避…來處裡自己的念頭,不是一念不生,而是要麻痺自己不去思想。必須在心神喪失或在耽溺於惡習,讓自己麻痺。這和修行斷念止念不同。


    修行者的無念、一念不生,是在心神清明、如來藏現前,可以無所不思無所不想「不斷百思想」、了了分明,有強大的勇氣、仁慈、智慧、慎謀能斷,有精確判斷力、有高明的謀略,而且不是焦思苦慮的。


 


問:「守玄」要如何能達到「無念」「一念不生」?


答:警覺心要高,我們發現心已經落到一想、再想,不要等到三想、四想、五想、六想…情緒都出來了,再去守玄,就太遲了,像火已經燒得太旺,澆水已經來不及。


    察覺到會讓自己一想、再想、三想…想個不休的事情或人或情…不管是什麼,會讓我們想個不休想到有情緒出來,這就要趕快把心收回來。


    而我們如果不是在想個不休的情況下,其實心自然在玄關附近,就像手如果沒有在動作,自然是放下來、下垂的,


    所以說你停止一切動作手自然會下垂,或者手收回來把手放下來休息來停止一切動作。因為把手收回來自然下垂或停止一切動作再自然下垂,結果都是可以達到讓手休息的效果而且可以恢復手的健康。


    心靈也是一樣,所以警覺心要高,每個人自己都知道是什麼東西會讓自己一想、再想…想個不休,只要一去想,趕快把心收回來,截斷念頭,不要給自己很多正當理由藉口,趕快把心收回玄關。


    慢慢就會養成習慣,習慣後不會變成呆子,反而心靈反而會在一個高度敏銳的狀態,可以覺察很多以前沒有覺察的,


    就像眼睛在沒有過度疲勞的狀態下,就可以看得到平時看不到的東西。眼睛過度疲勞的話,即使沒有喪失視力,也會視而不見。心靈也是,很多功能都無法發揮。


 


問:「一念不生」對身體健康也有幫助嗎?


答:「一念不生」自然有陽氣、浩然正氣充滿身體,相反的「念念不休」陰氣上升,對身體不好沒有元氣,一念不生就會有元氣,許多人經行(走一步念一字真經)就有元氣,因為接近一念不生。「念念相續」就像氣球被戳破一個洞,元氣就漏掉,一念不生對身體實際的改善就是元氣。所謂「志一則動氣」養氣,「志者,氣之帥也」,「心」是氣的元帥,把氣調適好,另一方面可以源源不絕補充浩然正氣。


    身體就是因為氣衰、氣陰、氣濁、氣邪、氣弱…才會罹患各種疾病,就像食物放在濕、熱、髒污的環境就會腐敗,如果放在乾燥、乾淨、明亮的環境,細菌不易滋生,就不易腐敗。所以「養氣」很重要,養氣之道在於「一念不生」,固本培元。「念」是很有力量的。


 


問:人類一切文化,包括文學、藝術、科學不都是在「念念相續」的思想,以及所產生的情緒下而發展出來的?


答:似乎是,但其實許多藝術家、科學家,他們的靈感來源反而是「無念」,甚至睡著前、做夢中…靈光一閃,最有價值的科學理論或藝術創作就出現了。所以人類文化的最精髓部分反而是「無念」


 


問:每個人只要守玄都可以達到無念、一念不生的境界?


答:都可以,但是有頓悟有漸修,最重要的是:「相信『無念』是對的」。大多數人,尤其是知識份子很難相信無念是對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